- 244.5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同窗三年,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30nm B.26cm C.10dm D.1m
3.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4.夏天,把在超市买的一瓶纯净水放在冰箱里,结冰后,冰与水相比( )
A.密度变大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温度升高
5.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36℃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6.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
7.用已调平的天平称量物体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
A.向右盘加砝码
B.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C.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D.将右盘的砝码更换成质量较小的砝码
8.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6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40cm B.32cm C.20cm D.10cm
二、多项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像是实像
B.有时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是想使底片中的像更大
C.我们站在岸边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这物体的虚像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10.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B.放入衣箱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消失的过程
C.冰不经过熔化就直接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D.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白气”的过程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蒙面歌王”比赛现场,吉他手加大力度弹拨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12.王强同学是近视眼,为矫正视力,他应该选用 透镜作为眼镜的镜片;他奶奶是远视眼,图中的 能矫正奶奶的视力(填“甲”或“乙”).
13.王强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 发现,盛夏时节,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会有小水 滴附着在上面.则小水滴是附着在玻璃窗的 (填“内表面”或“外表面”),这一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则
速度最大,甲做 .
四、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16.根据图所示的光线,请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共18分)
17.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
(3)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 (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4)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18.黄芹和小红同学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她们提出的猜想是: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C.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1)如图甲所示,黄芹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 (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整个纸板是 A、B 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B向后折,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验证了猜想 是正确的(填序号).
(3)如图乙所示,黄芹和小红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实验记录数据分别如下表:
表一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10°
80°
第二次
20°
70°
第三次
30°
60°
表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10°
10°
第二次
20°
20°
第三次
30°
30°
根据记录的数据,你认为表 的数据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误将 当成反射角.
(4)根据记录的数据,猜想 是错误的(填序号).
六、计算与解答题(共2小题,共24分)
19.石墨烯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在超轻型飞机材料的应用上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耗用钢材60t.若采用密度ρ石=1.5g/cm3的石墨烯飞机材料,代替密度为ρ钢=﹣8.0g/cm3的超高强度钢,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问:
(1)需要超高强度钢材的体积多大?
(2)需要这种石墨烯材料多少千克?
20.王强同学在放学途中,距他50m远处有一小偷正在作案,王强与小偷同时发现了对方,小偷立即以5m/s的速度,向前方100m处的商场跑去,王强也立即向小偷追去,小偷在商场门口被王强同学抓获(小偷、王强、商场在一条直线上).问:
(1)小偷跑到商场门口用了多长时间?
(2)王强追小偷的速度多大?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同窗三年,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考点】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不同的人在说话或唱歌时,由于声带结构的差异,发声的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不会完全相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音色的应用,类似的还有区分不同的乐器、根据敲击声判断瓷器的品质等.
2.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30nm B.26cm C.10dm D.1m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约为26cm.
故选:B.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3.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错误;
B、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该选项错误;
C、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错误;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注意“影子”和“倒影”的原理是不同的.
4.夏天,把在超市买的一瓶纯净水放在冰箱里,结冰后,冰与水相比( )
A.密度变大 B.质量变大 C.体积变大 D.温度升高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与温度.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①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个物体位置、状态的改变不会使质量发生变化.
②一定质量的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③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完毕继续放出热量时温度降低.
【解答】解:
B、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
AC、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公式ρ=知,密度变小.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
D、水结冰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全部凝固成冰后再放出热量时温度会降低.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质量、密度特点及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
5.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36℃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专题】定性思想;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示数为32℃.此选项错误.
B、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10℃.此选项正确.
C、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
D、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6.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推理法.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解答】解: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静止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不仅考查基本知识,还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用已调平的天平称量物体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
A.向右盘加砝码
B.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C.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D.将右盘的砝码更换成质量较小的砝码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专题】实验题;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要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
【解答】解:A、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天平的右端上翘,向右盘增加砝码,可以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故A正确;
B、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而在已调平的天平称量物体时,不可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故B错误;
C、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而在已调平的天平称量物体时,不可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故C错误;
D、将右盘的砝码更换成质量较小的砝码,天平的右端会更上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天平的基本使用方法,尤其是在测量的最后阶段,如何进行操作的问题.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称量过程中,不可以移动平衡螺母,要靠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实现横梁的平衡.
8.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6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40cm B.32cm C.20cm D.1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应用题;推理法;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
物体放在焦距为16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光屏能接到是实像,所以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U>2f,f=16cm,所以U>32cm,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由物距和焦距的关系,通过解不等式能确定焦距或物距.
二、多项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像是实像
B.有时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是想使底片中的像更大
C.我们站在岸边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这物体的虚像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A、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B、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C、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我们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A、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电影胶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成倒立、放大实像.故A正确.
B、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更大.故B正确.
C、站在岸边我们看到的水里的物体,是由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成像的不同情况,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规律,并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10.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B.放入衣箱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消失的过程
C.冰不经过熔化就直接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D.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白气”的过程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出炉的钢水凝固变成钢锭的过程要放热,符合题意;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吸热升华变成气态,从而樟脑球变小,升华过程吸热,不符合题意;
C、冰可以不经过熔化过程而发生升华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D、打开暖水瓶盖,瓶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白气”,液化放热,符合题意.
故选A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及吸热和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蒙面歌王”比赛现场,吉他手加大力度弹拨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响度 ;观众在听音乐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目的是为了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吉他手加大力度弹拨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振动的幅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处.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12.王强同学是近视眼,为矫正视力,他应该选用 凹 透镜作为眼镜的镜片;他奶奶是远视眼,图中的 甲 能矫正奶奶的视力(填“甲”或“乙”).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图析法;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王强同学是近视眼,为矫正视力需戴凹透镜矫正,如图乙所示.
他奶奶是远视眼,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则图甲能矫正奶奶的视力.
故答案为:凹;甲.
【点评】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13.王强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 发现,盛夏时节,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会有小水 滴附着在上面.则小水滴是附着在玻璃窗的 液化 (填“内表面”或“外表面”),这一物态变化是 内表面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
(2)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
【解答】解:
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液化;内表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明确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应该出现在温度较高的那一侧.
1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则 乙 速度最大,甲做 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根据图象由v=判断甲乙两车速度的关系;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解答】解:由图象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较多,由v=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由图象可知,甲、乙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乙;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s﹣t图象的理解能力,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路程s与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四、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16.根据图所示的光线,请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五、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共18分)
17.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0℃ .
(3)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 固液共存 (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4)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10 min.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由此可以解决此题.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到15分钟这一阶段,物质虽然吸热,但其温度不再升高,由此可知,此物质为晶体,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0℃.
(3)由图象可知,加热到第10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此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该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15分钟结束,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
故答案为:(1)晶体;(2)0℃;(3)固液共存;(4)10.
【点评】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是热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将单纯的抽象的图象与物体发生变化的具体的物理过程对应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所在.
18.黄芹和小红同学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她们提出的猜想是: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C.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1)如图甲所示,黄芹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 一定垂直 (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整个纸板是 A、B 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B向后折,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验证了猜想 A 是正确的(填序号).
(3)如图乙所示,黄芹和小红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实验记录数据分别如下表:
表一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10°
80°
第二次
20°
70°
第三次
30°
60°
表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10°
10°
第二次
20°
20°
第三次
30°
30°
根据记录的数据,你认为表 一 的数据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误将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当成反射角.
(4)根据记录的数据,猜想 C 是错误的(填序号).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光路可逆.
【解答】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2)整个纸板是 A、B 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B向后折,即不在同一平面上,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一结论,即A结论;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0°、20°、3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0°、20°、30°,而80°,70°,6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4)据上面的知识分析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猜想C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一定垂直;(2)A;(3)一;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4)C.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六、计算与解答题(共2小题,共24分)
19.石墨烯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在超轻型飞机材料的应用上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耗用钢材60t.若采用密度ρ石=1.5g/cm3的石墨烯飞机材料,代替密度为ρ钢=﹣8.0g/cm3的超高强度钢,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问:
(1)需要超高强度钢材的体积多大?
(2)需要这种石墨烯材料多少千克?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已知超高强度钢的密度和钢材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需要超高强度钢材的体积;
(2)已知石墨烯材料的密度和飞机体积的大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需要这种石墨烯材料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ρ可得需要超高强度钢材的体积:
V===7.5m3;
(2)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石墨烯材料的体积V′=V=7.5m3,
根据ρ可得需要这种石墨烯材料的质量:
m′=ρ石V′=1.5×103kg/m3×7.5m3=1.125×104kg.
答:(1)需要超高强度钢材的体积为7.5m3;
(2)需要这种石墨烯材料1.125×104kg.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关键是知道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需要的超高强度钢和石墨烯材料的体积相等.
20.王强同学在放学途中,距他50m远处有一小偷正在作案,王强与小偷同时发现了对方,小偷立即以5m/s的速度,向前方100m处的商场跑去,王强也立即向小偷追去,小偷在商场门口被王强同学抓获(小偷、王强、商场在一条直线上).问:
(1)小偷跑到商场门口用了多长时间?
(2)王强追小偷的速度多大?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已知小偷的路程与小偷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小偷跑到商场门口所用的时间.
(2)王强追上小偷,说明二人所用时间相等,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王强追小偷的速度.
【解答】解:(1)由v=可得,小偷跑到商场门口所用的时间t1===20s,
(2)王强追小偷所做的路程s2=50m+100m=150m,所用时间t2=t1=20s,
则王强追小偷的速度v2===7.5m/s.
答:(1)小偷跑到商场门口用了20s时间;
(2)王强追小偷的速度为7.5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王强和小偷的运动时间相等、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