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把握消息的特点、结构。
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1.掌握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消息的能力。
2.品味两则消息,体会消息的特点。
学习难点
体会两则消息的内在意蕴,尝试消息的写作。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2.合作探究、比较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来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撰写的两则报道渡江战役的消息。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 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有《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政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诗词。
2.背景链接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促使国共双方举行谈判。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本文两则消息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3.文体知识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狭义的新闻报道指的就是消息,新闻学认为,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变动的报道。
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6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消息的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②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③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
④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⑤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二、 字词积累
芜湖(wú) 溃退(kuì) 泄气(xiè) 歼灭(jiān)
要塞(sài) 督战(dū) 锐不可当(dānɡ)
摧(cuī)枯拉朽(xiǔ)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歼灭:消灭(敌人)。
三、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二则消息报道了什么内容?
二则消息都报道的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取得胜利的战况。
2.再读课文,找一找二则消息中是怎样体现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消息的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4月21日
地点:安庆、芜湖之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二十日午夜,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一日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 标题有何特点?
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报道了消息的主要事实。
2.找出文中的电头,说说其作用。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是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3.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导语的作用。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是导语部分交代了消息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消息的主要事实。
4.主体部分报道人民解放军“英雄式”战斗,是怎么报道的?
有正面描写。如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有侧面烘托。如国民党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找出本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2.本文主体部分是怎样报道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的?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一) 中路军
突破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二)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三)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3.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4.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
比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则消息有什么异同?
1.两文的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消息。
②作者相同:两则消息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报道渡江战役。
6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⑥具体写法相同: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突出我军的神勇。
2.两文的不同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只报道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形,内容集中,结构单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形,内容复杂,但脉络清晰。先总括千里战线,再分步叙写,多而不杂。
二、语言赏析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1. 请从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准确得体。
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确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2. 请从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例如“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地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挡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3. 渡江战役是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语言严肃、庄重,文中有很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在文中显得郑重得体。例如:“均是”“即已”“业已”“至……止”“甚为”“然”“诸县”等等,这类词语使全文语言更凝练。
三、探究写法
1.议论性强。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议论,从两方面分析造成“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有很强的政治性,从而使这则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6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2.文体性强。
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是消息的三大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发电到发表,相距一天多的时间,及时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中“百万”一词的使用既体现了准确性,又体现了真实性:中路军渡江三十万人,西路军三十五万人,东路军三十五万人,因此文中称“百万大军”与事实完全相符合。
3.语言准确性强。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使消息内容更明确、精准。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南渡长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经过,突出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气势。揭示出人心向背是我军胜利、敌军溃败的原因所在。
教
学
板
书
环节五
1.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
拓
展
延
伸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2.找出下面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中国火箭海上发射将于今年“首秀”
2018年3月1日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由该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于今年实施海上发射演示验证,这有望成为我国运载火箭的海上发射“首秀”。
目前我国几大发射场中,最南端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北纬19度。杨毅强说,对于倾角更小的发射任务,在赤道附近进行海上发射不失为一种选择,可以填补我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的空白。
标题:中国火箭海上发射将于今年“首秀”
导语:第一段。
主体:第二段。
教 学 反 思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如采用“媒体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通过“指导分层”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理解消息的结构;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更深层地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
2.课文的背景离现在比较远,学生会有距离感。再就是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很多学生对消息没多大兴趣,而课文中涉及的内容又较多,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应讲的少一些,指引学生多说多练,多动手动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