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3 M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
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
“脚下的石”?
思考探究
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沸水”,
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真的
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
多彩。
写“脚下的石”,其原因大致有四:
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
第二,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
转换非常自然。
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
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
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
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
描写上的基础。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
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
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1.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
因,景物特点是“奇”;
2.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
“雄”;
3.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
雾,景物特点是“险”。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崇高一类。
4.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
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5.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
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
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
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
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
的立体感。
特点,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特
征。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要注意观察此时此地
景物于彼时彼地景物的不同之处,通过你的描写把
它展现出来。
抓住景物特点
命 题 点
一、概念
景物的形状千差万别,而又独具一格。通过细心的观
察,抓住景物独有的特点,这样你的文章才能独一无二,
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才会给读者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抓住特点的好处
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特点也不同。
2.注意动静搭配,动静结合。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色彩。
4.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5.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6.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三、抓住特点的方法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某事物?
2.文中写景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试分析它在表达
上的作用。
3.选文采用什么方法来写景的,试举例分析。
本文采用了 手法,突出人物(事物)
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四、考查形式
五、答题模式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
去了瞌睡来了精神。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
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
一个躲猫猫的伙伴。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
贼亮贼亮的眼睛。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
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
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
尖叫的。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
成小山。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
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鮮。
(中考真题)下面文段中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真题演练
作者抓住了各种菌子的颜色特点,简洁、生动地展现
了这些菌子特征,给读者以形象可感的体验,也充分表现
出作者早起满满收获的喜悦之情。词的表现力活灵活现,
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三、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
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
1.观景时的直接体验
2.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3.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1.观景时的直接体验
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枯水期看河水急
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更为“震撼”。
2.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
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
的各种感情。”
由自然联想到人,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文
章的意蕴也顿时变得丰富起来。
3.理性的思考
主要是由脚下的巨石引出对黄河个性的解读。
作者使用拟人手法诠释黄河的个性,“只有宽厚绝无
软弱”“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
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的思考有两个层次:
第一,黄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尽的力量,
所以才能穿凿巨石,改变地貌;
第二,未经磨难不成材,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
迫、抵拒中在最终铸就的,甚至可以说“未过壶口不成
河”。
四、反复阅读课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
一段赏析文字。
第一,选词准确,词语丰富。连用“挤”“撞”“推”
“搡”“呼”“拥”等动词,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即将坠入深
沟的河水的种种动态。
第二,适当重复,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六次使用“跌”
字,三次使用“碎”字,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
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适当的重复而形成了独特
的音节效果。
积累拓展
第三,运用拟人手法写水的动态。这两段中的动词,很
多都常常用来表现人的动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像
“走”“进”“折返”“迂回”“觅”等动词都是如此,这
些动词使文章的描写更有形象性,更易打动读者,也更能引
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如何品味语言
1.首先,反复诵读,看看是否使用修辞手法。
2.其次,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
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
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4.从描写角度去鉴赏。如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等)、环境描写、正侧面描写等。
方法拓展
5.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①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②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③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④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⑤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⑥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答题模式:这段文字运用 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词
,采用_______描写, 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人物(事物)的 ,表达了人物_____
的 情感。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
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
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
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
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
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中考真题)自选角度赏析第一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真题演练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
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
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
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
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
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
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
居。
示例: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
“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
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
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更
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激动心
情。
【参考答案】
五、游记这一体裁,涉及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
读来既能增广见闻,也能带来美的享受,引发心灵的共鸣。
课外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
闾《读三峡》等,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
特点。
《黄山记》全文分四个部分,看似各自独立,其实有
一条脉络暗中勾连,这条脉络就是表现黄山险境的“险”
“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