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1-10-27 发布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陋室铭》 ‎ 一. ‎ ‎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 ‎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 ‎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 ‎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 ‎ ‎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何陋之有? ‎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 ‎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爱莲说》 ‎ 一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 ‎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 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 1. 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 2.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 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 ‎ ‎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 一、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 ‎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5、文章的主旨句是 ‎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一、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 一篇文是 ‎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 二、 翻译下列句子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3、 陶后鲜有闻 ‎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 四.课文阅读 ‎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 爱莲 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四.1、从 ② 枝蔓 ③ 亲近而不庄重 ④ 多 ⑤ 认为 ⑥ 应当 2.D 3.C 4. ① 出淤泥而不染 ② 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 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用韵3.对偶 二.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