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4.00 KB
  • 2021-10-27 发布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习题课件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写作 学写读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 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 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读后感, 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 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读后感的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 “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一脉相 承。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 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 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 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 “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是指 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 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 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在述读这一部分, 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 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述读”材料要精 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 个规则。 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 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 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 别到一般的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 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 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 —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 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 正确性,或正面论证、反面论证感点的合理性。 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 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 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发感还要 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 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 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 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 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 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 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 号召。但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 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 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 全篇。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 则随感。200字左右。 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 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三、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 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 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范文一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 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 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 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 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 前行。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 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 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 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 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对人民的服 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 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 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 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 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 以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 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 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做贡献, 创造美好的明天。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 心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 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 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 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 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 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 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 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 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范文二 读《船夫和哲学家翻船的故事》有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 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 船夫:“你不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 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学家 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 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 学家刚说完这句话,风就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 和船夫都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 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 去了整个生命。”看罢这个故事,人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哲学家会栽‘大跟头’呢?” 细看故事,哲学家和船夫的谈话发人深省, 哲学家很是骄傲,他仗着自己博学多识,轻视一个 没有学问的船夫,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导致最终栽了个“大跟头”。故事告诉我们:如果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反而轻视别人,那么他 就像那个哲学家一样,最终一定会栽“大跟头”的。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也 曾经轻视过别人,回想起来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悔恨 远远超过了快乐。那是前不久的一节数学课上,老 师出题让我们做。开始叫了四个同学(其中一个学 习比我差)。于是我边做边盯着这个同学。过了一 会儿,我望着她的题不由得发笑,心里在想:“瞧! 知道难做别逞强了,偏要……”但我却低估了她。 最后,她竟然做对了,而且步骤还写得很详细呢。 轮到我做题时,尽管是道简单的题,可 是我因一步之差,整个题全错了,受到了老师 的批评。此时,我不由得惭愧。由此我想到: 一个人即使比别人强,也不能骄傲,更不能轻 视别人,否则就会栽“大跟头”。哲学家之所 以栽了“大跟头”,是因为他没有看出自己的 缺点和不足,反而要以长比短,轻视别人。而 我恰恰也是如此。 由此看来,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缺点和 不足,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 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范文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 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触良多。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己的妻 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 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 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力地维护自己作为 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 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 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 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 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 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做自己牟取暴利的摇 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 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 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安 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 重新获得了自由。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 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 能那么轻而易举得到,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 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 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 而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 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 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 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 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 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获得我们 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他 形象地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 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然而,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 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安迪终于爬出管道,滚 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 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 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 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安迪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 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 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及。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 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 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 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 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