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9 MB
  • 2021-10-27 发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 1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 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同步练习及答案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 1、式子① x 2 ② 5 yx  ③ a2 1 ④ 1 x 中,是分式的有( )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①②③④ 2、分式 13   x ax 中,当 ax 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分式的值为零 B.分式无意义 C. 若 3 1a 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 3 1a 时,分式的值为零 3. 若分式 1x x 无意义,则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1 4. (2008 年山西省太原市)化简 2 2 2 m n m mn   的结果是( ) A. 2 m n m  B. m n m  C. m n m  D. m n m n   5.使分式 x 1 11 1 有意义的条件是( ) A. 0x B. 21  xx 且 C. 1x D. 1x 且 0x 6.当_____时,分式 43 12   x x 无意义. 7.当______时,分式 68 x x 有意义. 8.当_______时,分式 5 34   x x 的值为 1. 9.当______时,分式 5 1  x 的值为正. 10.当______时分式 1 4 2   x 的值为负. 11.要使分式 22 1 yx x   的值为零,x 和 y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2.x 取什么值时,分式 )3)(2( 5   xx x (1)无意义?(2)有意义? (3)值为零? 13.2005-2007 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公顷)分别是 321 ,, SSS ,2005 年与 2007 年相比, 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用式子表示) 14.学校用一笔钱买奖品,若以 1 支钢笔和 2 本日记本为一份奖品,则可买 60 份奖品;若 以 1 支钢笔和 3 本日记本为一份奖品,则可买 50 份奖品,那么这笔钱全部用来买钢笔可以 买多少支? 15.用水清洗蔬菜上残留的农药.设用 x( 1x )单位量的水清洗一次后,蔬菜上残留的 农药量与本次清洗前残留的农药量之比为 x1 1 . 现有 a ( 2a )单位量的水,可以一 次清洗,也可以把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清洗两次.试问用哪种方案清洗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 比较少?说明理由. 16.1 分式 第 1 课时 课前自主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式. 2. 2 3 表示_______÷______的商,那么(2a+b)÷(m+n)可以表示为________. 3.甲种水果每千克价格 a 元,乙种水果每千克价格 b 元,取甲种水果 m 千克,乙种水果 n 千克,混合后,平均每千克价格是_________. 课中合作练 题型 1:分式、有理式概念的理解应用 4.(辨析题)下列各式 a  , 1 1x  ,1 5 x+y, 2 2a b a b   ,-3x2,0中,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 是整式的有___________;是有理式的有_________. 题型 2: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的应用 5.(探究题)下列分式,当 x 取何值时有意义. (1) 2 1 3 2 x x   ; (2) 23 2 3 x x   . 6.(辨析题)下列各式中,无论 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A. 1 2 1x  B. 2 1 x x  C. 2 3 1x x  D. 2 22 1 x x  7.(探究题)当 x______时,分式 2 1 3 4 x x   无意义. 题型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的应用 8.(探究题)当 x_______时,分式 2 2 1 2 x x x    的值为零. 题型 4:分式值为±1 的条件的应用 9.(探究题)当 x______时,分式 4 3 5 x x   的值为 1; 当 x_______时,分式 4 3 5 x x   的值为-1. 课后系统练 基础能力题 10.分式 2 4 x x  ,当 x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当 x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11.有理式① 2 x ,② 5 x y ,③ 1 2 a ,④ 1 x   中,是分式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分式 3 1 x a x   中,当 x=-a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分式的值为零; B.分式无意义 C.若 a≠- 1 3 时,分式的值为零; D.若 a≠ 1 3 时,分式的值为零 13.当 x_______时,分式 1 5x  的值为正;当 x______时,分式 2 4 1x   的值为负. 14.下列各式中,可能取值为零的是( ) A. 2 2 1 1 m m   B. 2 1 1 m m   C. 2 1 1 m m   D. 2 1 1 m m   15.使分式 | | 1 x x  无意义,x 的取值是( ) A.0 B.1 C.-1 D.±1 拓展创新题 16.(学科综合题)已知 y= 1 2 3 x x   ,x 取哪些值时:(1)y 的值是正数;(2)y 的值是负数; (3)y 的值是零;(4)分式无意义. 17.(跨学科综合题)若把 x 克食盐溶入 b 克水中,从其中取出 m 克食盐溶液,其中含纯盐 ________. 18.(数学与生活)李丽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s,无风时她以平均 a 米/秒的速度骑车,便 能按时到达,当风速为 b 米/秒时,她若顶风按时到校,请用代数式表示她必须提前_______ 出发. 19.(数学与生产)永信瓶盖厂加工一批瓶盖,甲组与乙组合作需要 a 天完成,若甲组单独 完成需要 b 天,乙组单独完成需_______天. 20.(探究题)若分式 2 2 x x  -1 的值是正数、负数、0 时,求 x 的取值范围. 21.(妙法巧解题)已知 1 x - 1 y =3,求 5 3 5 2 x xy y x xy y     的值. 22.(2005.杭州市)当 m=________时,分式 2 ( 1)( 3) 3 2 m m m m     的值为零. 16.1 分式 第 2 课时 课前自主练 1.分数的基本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分数化为最简分数:(1) 8 12 =________;(2)125 45 =_______;(3) 26 13 =________. 3.把下列各组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 (1) 1 2 , 2 3 , 1 4 ; (2) 1 5 , 4 9 , 7 15 .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合作练 题型 1: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 5.(辨析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 1 1 5 10 1 1 3 9 x y x y   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 ) A.10 B.9 C.45 D.90 6.(探究题)下列等式:① ( )a b c   =- a b c  ;② x y x    = x y x  ;③ a b c   =- a b c  ; ④ m n m   =- m n m  中,成立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探究题)不改变分式 2 3 2 3 5 2 3 x x x x      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正确 的是( ) A. 2 3 3 2 5 2 3 x x x x     B. 2 3 3 2 5 2 3 x x x x     C. 2 3 3 2 5 2 3 x x x x     D. 2 3 3 2 5 2 3 x x x x     题型 2:分式的约分 8.(辨析题)分式 4 3 4 y x a  , 2 4 1 1 x x   , 2 2x xy y x y    , 2 2 2 2 a ab ab b   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9.(技能题)约分: (1) 2 2 6 9 9 x x x    ; (2) 2 2 3 2m m m m    . 题型 3:分式的通分 10.(技能题)通分: (1) 26 x ab , 29 y a bc ; (2) 2 1 2 1 a a a    , 2 6 1a  . 课后系统练 基础能力题 1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 a a b   可变形为( ) A. a a b  B. a a b C.- a a b D. a a b 1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x y x y     = x y x y   ; B. x y x y    = x y x y    ; C. x y x y     = x y x y   ; D. x y x y    = x y x y   1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a m a b m b   B. a b a b   =0 C. 1 1 1 1 ab b ac c    D. 2 2 1x y x y x y    14.(2005·天津市)若 a= 2 3 ,则 2 2 2 3 7 12 a a a a     的值等于_______. 15.(2005·广州市)计算 2 2 2 a ab a b   =_________. 16.公式 2 2 ( 1) x x   , 3 2 3 (1 ) x x   , 5 1x  的最简公分母为( ) A.(x-1)2 B.(x-1)3 C.(x-1) D.(x-1)2(1-x)3 17. 2 1 ? 1 1 x x x    ,则?处应填上_________,其中条件是__________. 拓展创新题 18.(学科综合题)已知 a2-4a+9b2+6b+5=0,求 1 a - 1 b 的值. 19.(巧解题)已知 x2+3x+1=0,求 x2+ 2 1 x 的值. 20.(妙法求解题)已知 x+ 1 x =3,求 2 4 2 1 x x x  的值.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 A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1、把分式 yx x  中的 、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 3 倍 B、不变 C、缩小 3 倍 D、缩小 9 倍 2、把分式 xy yx  中的 、 都扩大 2 倍,那么分式的值 ( ) A、扩大 2 倍 B、扩大 4 倍 C、缩小 2 倍 D 不变 3、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 B、 C、 D、 4、(2008 年株洲市)若使分式 2 x x  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2x   C. 2x   D. 2x  5、已知 ,则 ( ) A、 B、 C、 D、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④ 二、填空题(每题分,共分) 1、分式 3 92   x x 当 x __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2、当 x __________时分式 x x 21 21   有意义.当 ________________x 时,分式 8x3 2x   无意义. 3、①   )0(,10 5 3  aaxyxy a ②   1 4 2 2    a a . 4、约分:①  ba ab 220 5 __________,②    96 9 2 2 xx x __________. 5、已知 P= 9 99 99 9 ,Q= 9 11 90 9 ,那么 P、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6、a>0>b>c,a+b+c=1,M= a cb  ,N= b ca  ,P= c ba  ,则 M、N、P 的大小关系是___. 三、解答题(共分) 1、(分) 2、(分)已知 2 2 2 2 1 1 11 x x xy xx x x        。试说明不论 x 为何值,y 的值不变. 3、(分) 都化 为整数. 4、(分)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 B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为任意实数,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B、 C、 D、 2、当 时, 值为( ) A、 B、 C、 D、 3、已知: , 则:则 表示 的代数式为( ) A、 B、 C、 D、 4、(2008 无锡)计算 2 2 ( )ab ab 的结果为( ) A.b B. a C.1 D. 1 b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 1、 是____. 2、- 92 93,1992 1993,91 92,1991 1992  四个数的大小关系是__. 3、当 x=______时,分式 145 4 2 2   xx x 的值为零. 4、甲、乙两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 6 个,甲做 90 个所用的时间与 乙做 60 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设甲每小时做 x 个零件,那么乙每小时做(x-6)个。甲做 90 个所用的时间是 90÷x(或 x 90 )小时,乙做 60 个的用的时间是[60÷(x-6)](或 6 60 x )小时,根据题意列方程为_ _____. 三、解答题(52 分) 1 、 ( 10 分 ) . 2、(10 分)已知:a=2b,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 C(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A 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共 18 分) 1.代数式- ,2 3 x ,1,8 7,1,,4 2 a xyxyx   中是分式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使分式 2x x 有意义的是( ) A. 2x B. 2x C. 2x D. 2x 或 2x 3. 下列各式中,可能取值为零的是( ) A. 2 2 1 1 m m   B. 2 1 1 m m   C. 2 1 1 m m   D. 2 1 1 m m   4. 分式 4 3 4 y x a  , 2 4 1 1 x x   , 2 2x xy y x y    , 2 2 2 2 a ab ab b   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5. 分式 3 1 x a x   中,当 x=-a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分式的值为零; B.分式无意义 C.若 a≠- 1 3 时,分式的值为零; D.若 a≠ 1 3 时,分式的值为零 6.如果把分式 yx yx   2 中的 yx, 都扩大 2 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 2 倍 B.缩小 2 倍 C.是原来的 3 2 D.不变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 ,共 18 分) 7. 分式 2 4 x x  ,当 x 时,分式有意义. 8.当 x 时,分式 3 3   x x 的值为 0. 9.在下列各式中, ),(3 2,,1,2,2,1 22 2 bax xyx baa    分式有 . 10.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 1 1 5 10 1 1 3 9 x y x y   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11. 计算 2 2 2 a ab a b   = . 12.  22 yxyx yx   . 三、解答题(每大题 8 分,共 24 分) 13. 约分: (1) 2 2 6 9 9 x x x    ; (2) 2 2 3 2m m m m    . 14. 通分: (1) 26 x ab , 29 y a bc ; (2) 2 1 2 1 a a a    , 2 6 1a  . 15.若 ,532  zyx 求 x zyx 2 32  的值. B 卷(共 4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如果把分式 n m 2 中的字母 m 扩大为原来的 2 倍,而 n 缩小原来的一半,则分式的值 ( ) A.不变 B.是原来的 2 倍 C.是原来的 4 倍 D.是原来的一半 2. 不改变分式 2 3 2 3 5 2 3 x x x x      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正确的是( ) A. 2 3 3 2 5 2 3 x x x x     B. 2 3 3 2 5 2 3 x x x x     C. 2 3 3 2 5 2 3 x x x x     D. 2 3 3 2 5 2 3 x x x x     3.一项工程,甲单独干,完成需要 a 天,乙单独干,完成需要b 天,若甲、乙合作,完成这 项工程所需的天数是( ) A. ba ab  B. b a 1 1  C. ab ba  D. )( baab  4.如果 ,0432  zyx 那么 zyx zyx   的值是( ) A.7 B.8 C.9 D.10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5. 李丽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s,无风时她以平均 a 米/秒的速度骑车,便能按时到达,当 风速为 b 米/秒时,她若顶风按时到校,请用代数式表示她必须提前 出发. 6. 当 m= 时,分式 2 ( 1)( 3) 3 2 m m m m     的值为零. 7.已知 2+ ,,15 4415 44,8 338 33,3 223 2 222  若 10+ bab a b a ,(102  为正整 数)则 a , b . 8. (08 江苏连云港)若一个分式含有字母 m ,且当 5m  时,它的值为 12,则这个分式 可以是 . (写出一个..即可) 三、解答题(每大题 8 分,共 24 分) 9. 已知 1 x - 1 y =3,求 5 3 5 2 x xy y x xy y     的值. 10.先能明白(1)小题的解答过程,再解答第(2)小题, (1)已知 ,0132  aa 求 2 2 1 aa  的值, 解,由 0132  aa 知 ,0a 31,013  aaaa 即 ∴ 72)1(1 2 2 2  aaaa ; (2)已知: ,0132  yy 求 13 48 4  yy y 的值. 11. 已知 a2-4a+9b2+6b+5=0,求 1 a - 1 b 的值. 16.2 分式的运算 第 1 课时 课前自主练 1.计算下列各题: (1) 3 2 × 1 6 =______;(2) 3 5 ÷ 4 5 =_______;(3)3a·16ab=________; (4)(a+b)·4ab2=________;(5)(2a+3b)(a-b)=_________. 2.把下列各式化为最简分式: (1) 2 2 16 8 16 a a a    =_________; (2) 2 2 2 2 ( ) ( ) x y z x y z     =_________. 3.分数的乘法法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的除法法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式的乘法法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式的除法法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合作练 题型 1:分式的乘法运算 5.(技能题) 2 2 3 4 xy z ·(- 28z y )等于( ) A.6xyz B.- 2 33 8 4 xy z yz  C.-6xyz D.6x2yz 6.(技能题)计算: 2 3 x x   · 2 2 6 9 4 x x x    . 题型 2:分式的除法运算 7.(技能题) 2 2 ab cd ÷ 3 4 ax cd  等于( ) A. 22 3 b x B. 3 2 b2x C.- 22 3 b x D.- 2 2 2 2 3 8 a b x c d 8.(技能题)计算: 2 3 a a   ÷ 2 2 4 6 9 a a a    . 课后系统练 基础能力题 9.(- 3a b )÷6ab 的结果是( ) A.-8a2 B.- 2 a b C.- 2 18a b D.- 2 1 2b 10.-3xy÷ 22 3 y x 的值等于( ) A.- 29 2 x y B.-2y2 C.- 2 2 9 y x D.-2x2y2 11.若 x 等于它的倒数,则 2 6 3 x x x    ÷ 2 3 5 6 x x x    的值是( ) A.-3 B.-2 C.-1 D.0 12.计算:(xy-x2)· xy x y =________. 13.将分式 2 2 x x x 化简得 1 x x  ,则 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14.下列公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A. 2 12 27 b a B. 22( )a b b a   C. 2 2x y x y   D. 2 2x y x y   15.计算 ( 1)( 2) ( 1)( 2) a a a a     ·5(a+1)2 的结果是( ) A.5a2-1 B.5a2-5 C.5a2+10a+5 D.a2+2a+1 16.(2005·南京市)计算 2 2 1 2 1 a a a    ÷ 2 1 a a a   . 17.已知 1 m + 1 n = 1 m n ,则 n m + m n 等于( ) A.1 B.-1 C.0 D.2 拓展创新题 18.(巧解题)已知 x2-5x-1 997=0,则代数式 3 2( 2) ( 1) 1 2 x x x      的值是( ) A.1 999 B.2 000 C.2 001 D.2 002 19.(学科综合题)使代数式 3 3 x x   ÷ 2 4 x x   有意义的 x 的值是( ) A.x≠3 且 x≠-2 B.x≠3 且 x≠4 C.x≠3 且 x≠-3 D.x≠-2 且 x≠3 且 x≠4 20.(数学与生活)王强到超市买了 a 千克香蕉,用了 m 元钱,又买了 b 千克鲜橙,也用了 m 元钱,若他要买 3 千克香蕉 2 千克鲜橙,共需多少钱?(列代数式表示). 16.2 分式的运算 第 2 课时 课前自主练 1.计算下列各题: (1) 2 a · 4 a ; (2) 2 a ÷ 4 a ; (3) 2 2 5 6 1 x x x    ÷ 2 3x x x   ; (4) 2 2 2 2x xy y xy y    · 2 2 2 2x xy y xy y    . 2.55=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an=_______.( 1 2 )2=____×______=____; ( b a )3=_____·______·_____= 3 3 b a . 3.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是________. 课中合作练 题型 1: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4.(技能题)计算: 2 2 2 3 x y mn · 2 2 5 4 m n xy ÷ 5 3 xym n . 5.(技能题)计算: 2 2 16 16 8 m m m    ÷ 4 2 8 m m   · 2 2 m m   . 题型 2:分式的乘方运算 6.(技能题)计算:(- 22 3 a b c )3. 7.(辨析题)(- 2b a )2n 的值是( ) A. 2 2 2 n n b a  B.- 2 2 2 n n b a  C. 4 2 n n b a D.- 4 2 n n b a 题型 3:分式的乘方、乘除混合运算 8.(技能题)计算:( 2 b a )2÷( b a  )·(- 3 4 b a )3. 9.(辨析题)计算( 2x y )2·( 2y x )3÷(- y x )4 得( ) A.x5 B.x5y C.y5 D.x15 课后系统练 基础能力题 10.计算( 2x y )·( y x )÷(- y x )的结果是( ) A. 2x y B.- 2x y C. x y D.- x y 11.(- 2b m )2n+1 的值是( ) A. 2 3 2 1 n n b m   B.- 2 3 2 1 n n b m   C. 4 2 2 1 n n b m   D.- 4 2 2 1 n n b m   12.化简:( 3x y z )2·( xz y )·( 2 yz x )3 等于( ) A. 2 3 2 y z x B.xy4z2 C.xy4z4 D.y5z 13.计算:(1) 2 2 6 4 4 x x x    ÷(x+3)· 2 6 3 x x x    ; (2) 2 2 6 9 6 x x x x     ÷ 2 2 9 3 10 x x x    · 3 2 10 x x   . 拓展创新题 14.(巧解题)如果( 3 2 a b )2÷( 3 a b )2=3,那么 a8b4 等于( ) A.6 B.9 C.12 D.81 15.(学科综合题)已知│3a-b+1│+(3a- 3 2 b)2=0.求 2b a b ÷[( b a b )·( ab a b )]的 值. 16.(学科综合题)先化简,再求值: 2 3 2 2 8 2 x x x x x     ÷( 2x x  · 4 1 x x   ).其中 x=- 4 5 . 17.(数学与生活)一箱苹果 a 千克,售价 b 元;一箱梨子 b 千克,售价 a 元,试问苹果的 单价是梨子单价的多少倍?(用 a、b 的代数式表示) 18.(探究题)(2004·广西)有这样一道题:“计算 2 2 2 1 1 x x x    ÷ 2 1x x x   -x 的值,其中 x=2 004”甲同学把“x=2 004”错抄成“x=2 040”,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正确,你说这是怎么回 事? 16.2 分式的运算同步测试题 A A 卷: 一、精心选一选 1.下列算式结果是-3 的是( ) A. 1)3(  B. |3|  C. )3( D. 0)3( 2. (2008 黄冈市)计算 ( )a b a b b a a   的结果为( ) A. a b b  B. a b b  C. a b a  D. a b a  3.把分式 中的 x、y 都扩大 2 倍,则分式的值( ) A.不变 B.扩大 2 倍 C.缩小 2 倍 D.扩大 4 倍 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 0064 记为( ) A. -64×10-7 B. -0.64×10-4 C. -6.4×10-6 D. -640×10-8 5.若 3 22   ba ba ,则 a b 等于 ( ) A. 5 4 B. 5 4 C.1 D. 5 4 6.若 0 yxxy ,则分式  xy 11 ( ) A.1 B. xy  C. xy 1 D.-1 7.一根蜡烛在凸透镜下成实像,物距为 U 像距为 V,凸透镜的焦距为 F,且满足 FVU 111  , 则用 U、V 表示 F 应是( ) A. UV VU  B. VU UV  C. V U D. U V 8.如果 x > y >0,那么 x y x y   1 1 的值是( ) A. 0 B. 正数 C. 负数 D. 不能确定 二、细心填一填 1. (16x3-8x2+4x) ÷(-2x)= 。 2.已知 a+b=2,ab=-5,则 a b+b a =____________ 3.(2007 年芜湖市)如果 2a b  ,则 2 2 2 2 a ab b a b    = ____________ 4.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 8×103/秒,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 5×102 米/秒,这颗人 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的____________倍. 5.a 取整数 时,分式(1- 1 14   a a )· a 1 的值为正整数. 6. 已知 a+ a 1 =6,则(a- a 1 )2 = 7.已知 25, 4n nx y  ,则 2( ) nxy  =_____________ 8.已知|x+y-3|+(x-y-1)2=0,则 -2 21[(-x y)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仔细做一做 1.计算 2 3 01( ) 2 0.125 2005 | 1|2       2. (1)化简: 1)2)(1( 3 1  xxx x ,并指出 x 的取值范围 (2)先化简,再求值已知 3a , 2b ,求 2 2 1 1( ) 2 ab a b a ab b     的值. 3. 已知 y = ÷ - + 1 ,试说明在右边代数式 有意义的条件下,不论 x 为何值,y 的值不变。 4.按下列程序计算: n n n n       平方 答案 (1)填表。 输入 n 3 1 2 2 3 … 输出答案 1 1 (2)请将题中计算程序用式子表达出来,并化简。 B 卷: 一、选择题 1.在①x·x5; ②x7y÷xy; ③(-x2)3; ④(x2y3)3÷y3 中,结果为 x6 的有(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使分式 2 5 5x=x-3 x -3x自左至右变形成立的条件是( ) A. x<0 B,x>0 C.x  0 D.x  0 且 x  3 3.已知 ba babaabba   则且 ,0622 的值为( ) A、 2 B、 2 C、2 D、 2 二、填空题 1. 若 1)1( 1  xx ,则 x = . 2. 如果 x+ x 1 =3,则 1xx x 24 2  的值为 . 3.若-1CD ,如果∠D>∠C, 那么 AD 和 BC 的关系是( ) A.AD>BC B.AD=BC C.AD 2 21 1       a ∴Q1 或 x< 2 3 时,y 为负数, 当 x=1 时,y 值为零,当 x= 2 3 时,分式无意义. 17. xm x b 克 18.( s a b - s a )秒 19. ab b a 20.当 x>2 或 x<-2 时,分式的值为正数; 当-2P>N;提示:∵M+1= a 1 ,N+1= b 1 ,P+1= c 1 , ∴M+1>P+1>N+1, 三、1、解:要使分式的值为零,需要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即 2、解析:对 y 进行化简,得 2 2 2 2 1 1 11 x x xy xx x x        =x-x+1=1。 ∴不论 x 为何值,y 的值都是 1。 3、 4、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 B 参考答案 一、1、C;提示:分母为非负数加一个正数 2、B;提示: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B;提示:注意到分式的变形 4、B 二、 1、解 将原不等式作如下的变形 9a>5b,即 9a-5b>0, 4b>7a,即 4b-7a>0. 当 A=1,B=1 时,b 达到最小 16,此时 a=9. 2、解:∵- ,1991 111991 1992  - 1992 111992 1993  ,- 91 1191 92  又 91 1 92 1 1991 1 1992 1  91 1 92 1 1991 1 1992 1  - 91 92 92 93 1991 1992 1992 1993  . 3、当 x2-4=0,即 x=±2 时,由于 x=2 时,分母 x2+5x-14=0,因此分式无意义.故正 确答案为:x=-2 4、 x 90 = 6 60 x 三、1、解 设 S=原式,对原式括号内各项反序排列后,有 =1770, ∴S=885. 2、将 a=2b 代入,得原式= 16 3 42436 2212   .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 C A 卷答案: 一、1.B,提示:根据分式的概念判断,π是常数而不是字母,所以有 2 个;2.C,提示:分 式有意义则 02 x ,则 2x ,故选 C;3.B,提示: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即 01,012  mm 且 ,所以 ,1m 故选 B;4.C,提示:最简分式是指分子、分母都没有 公因式也就是不能约分,故选 C; 5.C,提示:把 x=-a 代入 3 1 x a x   即为 13   a aa ,从而判 断,故选 C;6.D,提示:按题意,分式变成 yx yx 22 42   ,化简后是 yx yx   2 ,此式显然不变, 故选 D; 二、7. ≠±2,0;提示:分式有意义即分母不等于零即 042 x ,解得 2x ; 8.3,提示:分式的值为零就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即 0303  xx 且 ,故 3x ; 9. ,,2,1 2 x x baa  提示:根据分式的概念判断,π是常数而不是字母,代数式 x x 2 ,只符合 分式的特征不需要化简,所以它是分式; 10.90, 提示: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都乘以 90 即寻找分子、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 90. 11. a a b ,提示:先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变成 ))(( )( baba baa   然后约分化成最简分式; 12. 22 2 yxyx  ,提示:分子、分母所乘的数是同一个,变形后是( ,)2yx  应写成 22 2 yxyx  ; 三、13. (1) 2 2 6 9 9 x x x    =   )3)(3( )3( 2 xx x 3 3 x x   (2) 2 2 3 2m m m m    =   )1( )2)(1( mm mm 2m m  14. (1) 2 2 3 18 acx a b c , 2 2 2 18 by a b c (2) 2 2 ( 1) ( 1) ( 1) a a a    , 2 6( 1) ( 1) ( 1) a a a    15.设 24 8 22 )5(3322 2 32,5,3,2,532   k k k kk x zyxkzkykxkzyx 所以则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 C B 卷答案: 一、1.C,提示:按题意,分式变成 , 22 1 2 n m   化简后是 n m2 ,此式显然是原来分式的 4 倍, 故选 C;2.C,提示:先将分子和分母按降幂排列然后在分子和分母同乘以(-1)得到 C 的 答案; 3.A,提示:工程问题把总工作量看成“1”,甲的工作效率为 ,1 a 乙的工作效率为 ,1 b 则工作 时间为 ba ab ab ba ba   1 11 1 ,故选 A; 4. 设 ,4,3,2,432 kzkykxkzyx  zyx zyx   99 432 432   k k kkk kkk 故选 C; 二、5. ( s a b - s a )秒 提示:顶风时风速为 )( ba  米/秒,所用时间为 ba s  秒,也就 是费时间减去无风时的时间即为提前的时间; 6.3.提示:分式的值为零就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即为 023.0)3)(1( 2  mmmm 且 ,解得 3m ; 7.10,99,提示:从前面的式子得到规律:分子是加号前面的数,分母是分子的平方减 1, 故 99110,10 2  ba ; 8. 60 m (答案不唯一); 三、9.解:由 1 x - 1 y =3 得, xyyxxy yx 3,3  , 原式= 5 3 5 2 x xy y x xy y     = 623 33 2)( 3)(5    xyxy xyxy xyyx xyyx 10.解:由 ,0132  yy 知 ,0y ∴ ,31,013  yyyy 即 ∴( ,111,921)1 2 2 2 2 2  yyyyyy 即 ∴( ,121)1 22 2  yy ∴ ,1191 4 4  yy 由 1161313 4 4 4 48  y y y yy , ∴ 13 48 4  yy y = 116 1 11. 解 : a2-4a+9b2+6b+5=0 得 , 016944 22  bbaa , 则 ( ,0)13()2 22  ba 则 3 1,2  ba ,代入得 3 1 2 . 16.2 分式的运算第 1 课时答案 1.(1) 1 4 (2) 3 4 (3)48a2b (4)4a2b2+4ab3 (5)2a2+ab-3b2 2.(1) 4 4 a a   (2) x y z x y z     3.分数与分数相乘,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分式乘以分式,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5.C 6. 3 2 x x   7.C 8. 3 2 a a   9.D 10.A 11.A 12.-x2y 13.x≠0 14.C 15.B 16. 1 a 17.B 18.C 19.D 20.( 3m a + 2m b )元 16.2 分式的运算第 2 课时答案: 1.(1) 2 8 a (2) 1 2 (3) 2 2 1 x x x   (4) 2 2 2 x y y  2.5,5,5,5,3,125; n a a a  个 , 1 2 , 1 2 , b a , b a , b a 3.把除法统一成乘法来计算 4. 2 1 2y 5. 4 2 2 m m   6.- 6 3 3 8 27 a b c 7.C 8. 4 4 27 256 b a 9.A 10.B 11.D 12.B 13.(1)- 2 2x  (2) 1 2 14.B 15.-1 16.5 17. 2 2 b a 倍 18.因为 2 2 2 1 1 x x x    ÷ 2 1x x x   -x=x-x=0. 16.2 分式的运算同步测试题答案:A 卷: 一、1 、B 2、 A 3、B 提示 把 2x x换成 2y y换成 代入可得 4、 C 5 、D 提示 根据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6 3 2 2a b a b   4 5a b 6 、A 提示  xy 11 x y xy  整体代入得 1 7 、B 提示 1u v uv F   UVF U V   8 、B 提示     1 1 1 1 y y xy x xy y x y x x x x x x          >0 二、1. 28 4 2x x   2. 14 5  提示  2 2a b+b a a b ab ab   整体代入 3. 3 5 提示可把 a=2b 代入 也可设特殊值 a=2 b=1 代入 4.16 5.-4,-2 提示 3 1a   原式 为正整数所以 a+1<0 6.32 提示 2 2 2 1 12 36a aa a         2 2 2 1 12 34 2 32a aa a           7. 1 10000 提示 原式=  2nxy  =  2 1 n nx y 1 10000 8. 1 32 提示 列方程组 求得 x=2 y=1 在代入 三、1. 5 2. (1)解            2 3 1 2 1 1 1 2 1 2 2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原式 x≠1 且 x≠ -2 (2)解 分式化简得 1 a b 当 3a , 2b 时 原式=1 3.右边=        21 1 1 11 1 1 x x x x x x x       = 1 1 1 1x x    4.(1)1 , 1 (2) 2 2 2 1n n n n nnn n      16.2 分式的运算同步测试题 B 卷 一、 1. B 2. C 提示 分式两边同时乘以不为 0 的数或式子 3. C 提示     22 2 8 24 a ba b ab a b aba b         二、 1.-1 提示 任何不为 0 的 0 次幂都等于 1 2. 1 8 提示 先求 4 2 2 2 2 1 11 7 1 8x x xx x         3.增大 提示 做差法比较大小 三、1.(1) 规律 商等于 2x y  (2) 15 7 x y 2.(1)①(2) 不正确 不能去分母 (3) - = + = + = 2 4 3 4 x x   4. (1)A×B=          3 2 2 2 2 2 82 2 x x x x x x xx x x         (2)已知 A×B=2x-8 A= 3x x-2 - x x+2 求 B 的值 (2x-8)÷( 3x x-2 - x x+2 )=(2x+8)×(    2 2 2 2 8 x x x x    )=x2-4 x 16.2 分式的运算同步测试题 B (A)卷答案: 一、1.C,2.A,3.C,提示:根据定义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即可;4.A 5.C,提示:由 ),0(54  yyx 得 ,4 5 y x 2 22 y yx  化简得 16 91)4 5(1)( 22  y x ;6.D,提示:通分得 24 )4(2 4 73    yx yx yx yyxx ; 二、7. 2x ,提示:幂指数中的对底数有限制条件即为底数不等于零,即 02 x ;8. x2, 提示:通分得, 2 2 m x y = 22 2 yx x  ,根据恒等式的意义得, 2xm  ;9. 7,提示:由 a+b=3, ab=1,得 7,92,9)( 22222  baabbaba ,将 a b + b a 通分得, 7 22  ab ba ; 10.-3,提示:将 3464 1  , 344 m ,得 3m ;11. 24.9 10 ;12.(1)1,1(2)任意输入 一个不为 0 的数,输出的结果均为 1,提示:程序为:  xx xx )( 2 1; 三、13.(1) 2 1 2y (2). 4 2 2 m m   (3) 4 4 27 256 b a ,(4) 1 1x  14. 5, 15.解:原式 1211 )1( 1 )1( 2    aaaa aa a a ,当 0a 时,原式=2×0-1= -1. 16.2 分式的运算同步测试题 B (B)卷答案: 一、1.D,提示: 1 22 2   x x 化简得 1 2 x ,其值为整数则 21,11  xx 或 ,解得 x =2, 0,-1,3;2.D,提示:由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定义得,      03 02 x x ,得      3 2 x x 故选 D; 3.B,提示:化简得 324 ba ,整体代入得 a8b4=( 93) 2224 ba ,故选 B;4.B,提示: 将 baba  111 化 简 得 ,( ,,) 222 abbaabba  即 再 将 b a a b  化 简 为 1 22  ab ba ; 二、5.5,1,-1,提示:分类讨论即当 505,0  aaa 即 ;当 115,1 5  aaaaa 时,为任意数,即 成 立 ; 当 为偶数5,1  aa , 即 11 5  aaa 时, 成立;6.-1,提示:将结论化简得 120082007 11  yx ;7.1, ;40 1 8. 8 1 ,提示:∵ ,0x ∴分子分母都除以 ,2x 得 8 1 13 1 1)1( 1 11 1 1 3 2 2 2 24 2         xx x xxx x 三、9. nxnxnxnx  1 )1( 1 )]1()[( 1 ; 解: )2008)(2007( 1 )3)(2( 1 )2)(1( 1 1 1  xxxxxxx  = 2007 1 2008 1 2 1 3 1 1 1 2 1 1 1  xxxxxxx  = 2008 1 x 10. 解: 4 1)4 4 2 2 22   xx x x x = 1 )2)(2( )2)(2( 4 )2)(2( 1 )2)(2( 4)2( 22    xx xx x xxxx xx = 42 x 把 2008x 看成了 2008x 时,结果一样. 11. 解: 2 1)1()2( 23   x xx = 2 2)2( 2 1)12()2( 2323    x xxx x xxx = .45)2(2 )2()2( 22 3   xxxxx xxx 因为 200452  xx ,所以 2 1)1()2( 23   x xx =2004+4=2008 16.2 分式的运算同步测试题 C 参考答案: 一、1,B;2,B;3,D;4,D;5,A;6,D;7,D;8,D;9,B;10,C. 二、11,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分子与分母分解因式、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12,分子的积、分母的积、除式的分子分母、相乘;13,25b2c、- 23a b d 、1;14,x+3. ;15, ba b  4 ;16,xy;17, 2 2 2 a c d .提示:原式=a2× 1 b ×b× 1 c × 1 c × 1 d × 1 d = 2 2 2 a c d ; 18,x≠-2,-3 和-4. 三、19,(1) 2 2 9 16 c z ,(2)a+b+c,(3) m m 3 ,(4) ba ba 3  ; 20,(1) yx3 2 9 ,(2) yx236 ,(3) yx zyx   ,(4)    y yyyx 11 2  ; 21 ,( 1 ) 化 简 结 果 是 : 1 1 x 值 为 : 5. ( 2 ) 2 2 2 2 12 4 4 a b a b a b a ab b      = 2( 2 ) 12 ( )( )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 2a b a b a b a b    = 2a b a b a b     = b a b .答案不惟一,如,当 a=b=1 时,原式= 1 1 1 = 1 2 ; 22,(1)因为- 5 2 x y ÷ 3x y = 7 3 x y ÷(- 5 2 x y )=- 9 4 x y ÷(- 7 3 x y )=…=- 2x y ,所以任意一 个分式除以前面一个分式的规律是恒等于- 2x y .(2)因为已知的一列分式可知分式的分母 的指数依次增加 1,分子的指数是分母指数的 2 倍加 1,并且分母的指数是偶数的分式带有 “-”号,所以第 7 个分式应该是 15 7 x y ; 23,(1)“丰收 2 号”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高,(2) 1 1   a a ; 24, 21 12 mm mm   ; 25,(1)A 玉米试验田面积是(a2-1)米 2,单位面积产量是 1 500 2 a 千克/米 2;B 玉米试 验田面积是(a-1)2 米 2,单位面积产量是 2 500 ( 1)a  千克/米 2;因为 a2-1-(a-1)2=2(a-1), 而 a-1>0,所以 0<(a-1)2<a2-1,所以 1 500 2 a < 2 500 ( 1)a  ,即 B 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 2 500 ( 1)a  ÷ 1 500 2 a = 2 500 ( 1)a  × 500 12 a = 2 ( 1)( 1) ( 1) a a a    = 1 1   a a ,所以高的单位面积产 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 1 1   a a 倍. 26,(1)A·B=( 3 2 x x  - 2 x x  )× 2 4x x  = 2 ( 4) ( 2)( 2) x x x x    ×   2 2x x x   =2x+8.(2) 答案不惟一.如,“逆向”问题一:已知 A·B=2x+8,B= 2 4x x  ,求 A . 解答 A=(A·B) ÷B=(2x+8)· 2 4x x  = 2 2 2 8 4 x x x   .“逆向”问题二:已知 A·B=2x+8,A= 3 2 x x  - 2 x x  . 求 B.解答 B=(A·B)÷A=(2x+8)÷( 3 2 x x  - 2 x x  )=(2x+8)÷ 2 ( 4) ( 2)( 2) x x x x    =2(2x+8)× ( 2)( 2) 2 ( 4) x x x x    = 2 4x x  .“逆向”问题三:已知 A·B=2x+8,A+B=x+10,求(A-B)2.解答 (A-B)2=(A+B)2-4AB=(x+10)2-4(2x+8)=x2+12x+68. 16.3 分式方程同步测试题 A 答案 一、1.B,提示:关键方程里含有分母,分母里含有未知数 x ,故有③④⑤;2.C 3.C;4.B, 提示:把 x 2 看做整体,原方程转化为:(1- 0)2 2  x ,解得 x 2 =1;5.D,提示:A 去分母时 漏乘,B、C 去分母没变号,故选 D;6.C,提示:本题等量关系“两周内读完”,设他读前一 半时平均每天读 x 页则他读后一半时每天读( x +21)页,他读前一半用的时间为 x 140 天, 读后一半用的时间为 21 140 x 天,又因为要在两周读完,因此列方程: 21 140140  xx =14;7.B, 提示:有增根说明 01 x 即 1x ,把 1x 代入 ,01  xm 得 2m ,故选 B;8.C, 提示:去分母得,A 1234  xBBxAx ,根据恒等的意义得,      134 2 BA BA 解得      1 1 B A ;9.B,提示:由已知可得 ,bxa  代入 ba ba   中;10.D; 二、11.0;12.3,提示:根据题意得 x x   5 1 = 2 1 解得 3x ;13. 2x ,提示:分式方程有增 根说明 02 x ,即 2x ;14. 21 2 vv tv  ;15. 3 215 3 15  xx ;提示:等量关系是汽车所用 的时间=自行车所用时间- 3 2 小时;16. 9 41 . 17. 0.5 1 x当 时, ,5 32 2 1   a a 解得 5 1a ; 18. 21 212 vv vv  ;19.6 或 12,提示:因为方程有增根,所以这个增根必使公分母 ,0)3)(3(  xx 所 以 3x , 或 3x , 在 原 方 程 的 两 边 都 乘 以 )3)(3(  xx , 去 分 母 得 3)3(2  xxm . 当 3x 时 , 33)33(2 m , .6m 当 3x 时 , 33)33(2 m , 12m ;20.   2400 2400 8 1 20%x x    ; 三、21.(1)无解 (2)x= -1; (3)方程两边同乘(x-2)(x+2),得 x(x+2)-(x2-4)=1, 化简,得 2x=-3,x= 3 2 经检验,x= 3 2 是原方程的根. 22.6 天,提示;设工程规定日期为 x 天,根据题意得, 13 2  x x x ,解得,经检验 6x 是原分式方程的根;23.解:设红方装甲部队的实际行进速度.为每小时 xkm ,由题意得, .190150 10 150  xx 解这个方程得, 60,40 21  xx ,经检验 60,40 21  xx 都是原 方程的解,但实际条件限制 ,40,50  xx 24.解;设她第一次在供销大厦买了 x 瓶酸奶,根据题意,得 2.0 5 8 40.1850.12  xx 解得 5x ,经检验, 5x 是原方程的根, 25.(1) ;, 21 c mxcx  (2)结论:方程的左边是未知数与其倒数的倍数的和,方程的右边与左边形式完全相同, 只是其中的未知数换成了某个常数,这样左边的未知数就等于右边的常数和倒数. 1 2 1 2  aayy 可 变 形 为 1 211 21  aayy , ∴ 1 21,11  ayay 或 ,即 1 1 21   a ayay 或 ,经检验: 1 1, 21   a ayay 都是原 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 1 1, 21   a ayay 16.3 分式方程课时练第一课时答案: 一、1.A;2.B,提示:A、C 方程尽管有分母,但都是常数;D 方程尽管含有分母,但分母中 不含有未知数,由定义知这三个都不是分式方程,只有 B 符合分式方程的条件. 3.A;4.A;5.B,提示:去分母得:6 yxyx 223  ,解得 4 5 4,5  x yyx ,故选 B; 6.C 二、7. 0,8. 2x ,提示:分式方程有增根说明 02 x ,即 2x ;9. 7; 二、10.无解 11.x= -1;12.无解 13.x= -1;(解分式方程别忘了验根) 16.3 分式方程课时练第二时答案: 一、1. D,提示:顺水速度为 ba  (千米/时),逆水速度为( )ba  千米/时;再根据时间 = 速度 路程 ;2. C,提示:本题等量关系“两周内读完”,设他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 x 页则他 读后一半时每天读( x +21)页,他读前一半用的时间为 x 140 天,读后一半用的时间为 21 140 x 天,又因为要在两周读完,因此列方程: 21 140140  xx =14;3. A; 二、4. 3,提示:根据题意得 x x   5 1 = 2 1 ; 5. 21 2 vv tv  ;6. 3 215 3 15  xx ;提示:等量关系是汽车所用的时间=自行车所用时间- 3 2 小时; 三、7.由题意,得 1x x = 11 3 2 x ,解得 2x ,检验:当 2x 时( 03)1)(1  xx ∴ 2x 是分式方程的根.因此当 2x 时 A=B. 8..解:设参加旅游的学生人数是 x 人,全票价为 a 元,又题意得, 32 31 %80)2( %75)19   ax aax ,消去 a 可得, 32 31 )2(8.0 1)1(75.0   x x 解此方程得, 8x 经检验, 8x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9.设工程规定日期为 x 天,根据题意得, 13 2  x x x ,解得,经检验 6x 是原分式方程 的根; 10.解:设红方装甲部队的实际行进速度.为每小时 xkm ,由题意得, .190150 10 150  xx 解这个方程得, 60,40 21  xx ,经检验 60,40 21  xx 都是原方程的解,但实际条件限 制 ,40,50  xx 11. 解;设她第一次在供销大厦买了 x 瓶酸奶,根据题意,得 2.0 5 8 40.1850.12  xx 解得 5x ,经检验, 5x 是原方程的根, 16.3 分式方程同步测试题 A 卷答案: 一、1.B,提示:关键方程里含有分母,分母里含有未知数 x ,故有③④⑤;2.D,提示:先 把 x=1 代入方程得 4 3 1 32   a a ,解得 3a ,故选 D;3.C;4.B,提示:把 x 2 看做整体, 原方程转化为:(1- 0)2 2  x ,解得 x 2 =1;5.D,提示:A 去分母时漏乘,B、C 去分母没变 号,故选 D;6.C,提示:本题等量关系“两周内读完”,设他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 x 页则 他读后一半时每天读( x +21)页,他读前一半用的时间为 x 140 天,读后一半用的时间为 21 140 x 天,又因为要在两周读完,因此列方程: 21 140140  xx =14; 二、7.0;8.3,提示:根据题意得 x x   5 1 = 2 1 解得 3x ;9. 2x ,提示:分式方程有增根说 明 02 x ,即 2x ;10. 21 2 vv tv  ;11. 3 215 3 15  xx ;提示:等量关系是汽车所用的时 间=自行车所用时间- 3 2 小时;12. 9 41 . 三、13.(1)无解(2))x= -1;14.6 天,提示;设工程规定日期为 x 天,根据题意得, 13 2  x x x ,解得,经检验 6x 是原分式方程的根;15.解:设红方装甲部队的实际行 进速度.为每小时 xkm ,由题意得, .190150 10 150  xx 解这个方程得, 60,40 21  xx , 经检验 60,40 21  xx 都是原方程的解,但实际条件限制 ,40,50  xx 16.3 分式方程同步测试题 B 卷答案: 一、1.B,提示:有增根说明 01 x 即 1x ,把 1x 代入 ,01  xm 得 2m ,故选 B;2.C,提示:去分母得,A 1234  xBBxAx ,根据恒等的意义得,      134 2 BA BA 解得      1 1 B A ;3.B,提示:由已知可得 ,bxa  代入 ba ba   中;4.D; 二、5. 0.5 1 x当 时, ,5 32 2 1   a a 解得 5 1a ;6. 21 212 vv vv  ;7.6 或 12,提示:因为方程 有增根,所以这个增根必使公分母 ,0)3)(3(  xx 所以 3x ,或 3x ,在原方程的 两 边 都 乘 以 )3)(3(  xx , 去 分 母 得 3)3(2  xxm . 当 3x 时 , 33)33(2 m , .6m 当 3x 时 , 33)33(2 m , 12m ; 8.   2400 2400 8 1 20%x x    ; 三、9. 解:方程两边同乘(x-2)(x+2),得 x(x+2)-(x2-4)=1, 化简,得 2x=-3,x= 3 2 经检验,x= 3 2 是原方程的根. 10.(1)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建校工程需 x 天,则甲工程队单独完成建校工程需1.5x ,依题 意得: 1 1 1 1.5 72x x   . 解得 120x  ,经检验 120x  是原方程的解,1.5 180x  , 所以甲需 180 天,乙需 120 天; (2)甲工程队需总费用为 0.8 180 0.01 180 145.8    (万元), 设乙工程队施工时平均每天的费用为 m ,则120 120 0.01 145.8m  ≤ , 解得 1.205m≤ , 所以乙工程队施工时平均每天的费用最多为1.205万元. 11.(1) ;, 21 c mxcx  (2)结论:方程的左边是未知数与其倒数的倍数的和,方程的右边与左边形式完全相同, 只是其中的未知数换成了某个常数,这样左边的未知数就等于右边的常数和倒数. 1 2 1 2  aayy 可 变 形 为 1 211 21  aayy , ∴ 1 21,11  ayay 或 ,即 1 1 21   a ayay 或 ,经检验: 1 1, 21   a ayay 都是原 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 1 1, 21   a ayay 17.1 反比例函数课时练第一课时答案: 一、1.D,提示:直接利用定义法判断;2.C,提示:根据条件列出关系式,A 为 2 4 3 as  , B 为 A=90  -B,C 为 x sy  ,D 为 A=180  -2B,只有选项 C 满足 kx ky ( 是常数, 0k ) 形式;3.D 4.B; 二、5.-6;6.-2;提示: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      01 1132 a aa 符合条件的是 2a ; 7. xy 20 ;8. RI 36 ;9. 体积为 1 500 3cm 的圆柱底面积为 2cmx ,那么圆柱的高 (cm)y 可以表示为 1 500y x  (其它列举正确均可); 三、11. 由 ,vts  得 vt 100 ,图略(注意 0v ,只画在第一象限即可. 12. 解:设 1 1 ky x  , 2 2 ( 2)y k x  ,则 y = 1k x 2 ( 2)k x - 。 根据题意有: 1 2 1 2 1 53 k k k k      ,解得: 1 3k  , 2 4k   ,∴ 3 4 8y xx    当 x=5 时,y 3 20 85 = + - = 312 5 . 17.1 反比例函数课时练第二课时答案: 1. 双曲线,2,二、四,提示:因为-4<0,所以图象位于二、四象限;2. ,1k 提示: 由图象两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得到 01k ,即 1k ;3.-6;4.B,提示:先求出反 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xy 18 ,将选项代入解析式,正确的是 B;5.C,提示:又-1<0,图 象位于二、四象限,又因为 ,0x 所以图象位于第二象限,故选 C;6. .y2<y3<y1,提示: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7. 图①,理由是:粮食产量 a 必为正数,故其图象应在第一、 三象限.人口数量x也为正数,故图象必在第一象限,又xy=a,则其图象应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 综上,可知 y 与 x 的函数图象必为图①.;8. y=- x3 2 ;9. y= x 6 ,提示:设 A 点的坐标( yx, ),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得 6,32 1  xyxy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为 6k ,所以 xy 6 ; 10.C;11.D; 12. (1)反比例函数,y= x 6 .(2)该函数性质如下: ①图象与 x 轴、y 轴无交点; ②图象是双曲线,两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③图象在每一个分支都朝右上方延伸,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13. ( 1 ) 把 1,  ymx 代 入 xy 3 , )1,3(,3,13 Amm  , 把 1,3  yx 代 入 xykkkxy 3 1,3 1,13,  ,(2)解方程组                  1 3,1 3 3 3 1 2 2 1 1 y x y x xy xy ,故另一交 点为(-3,-1); 14. (1)由已知设交点 A(m,6) 3 2 6 3 6 m k k m                m k 4 3 5     y x y x1 23 10 8, (2)由方程组 3 10 8 x y x y        得 3 10 8 02x x   x x1 22 4 3    , 由图像可知当 x x y y     2 4 3 0 1 2或 时 15.解:(1)∵点 ( 21)A  , 在反比例函数 my x  的图象上, ( 2) 1 2m     ∴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2y x   . ∵点 (1 )B n, 也在反比例函数 2y x   的图象上, 2n  ∴ ,即 (1 2)B , . 把点 ( 21)A  , ,点 (1 2)B , 代入一次函数 y kx b  中,得 2 1 2 k b k b        , ,解得 1 1 k b      ,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1y x   . (2)在 1y x   中,当 0y  时,得 1x   .∴直线 1y x   与 x 轴的交点为 ( 1 0)C  , . ∵线段OC 将 AOB△ 分成 AOC△ 和 BOC△ , 1 1 1 31 1 1 2 12 2 2 2AOB AOC BOCS S S          △ △ △∴ . 17.1 反比例函数同步测试 A 答案: 一、1.D,提示:三个面积都等于比列系数的一半,故都相等选 D;2. B,提示:利用正比例 函数解析式求出交点的纵坐标为 2,即交点的坐标为(1,2),再代入 ky x  求得 02 k , 图象位于一、三象限,故选 B;3. B,提示:因为 0m ,即 0,0  mm 两种情况讨论, 当 0m 时,一次函数在一、二、三象限,反比例函数在一、三象限,所以 B 正确;4.C, 提示:设 A 点的坐标为( ,a )( ,0,0  a )则 B 点的坐标为(  ,a )AC= 2 ,BC= a2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为 102222 1   aa ; 二、5.-1,提示:根据定义得 1,1,12 22  mmm ,又因为 1,01  mm ,所以 1m ;6.1,2,提示:根据题意得 ,3,03  kk 则满足该条件的正整数 k 的值是 1,2; 7.答案不唯一: ,1k ,提示: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 0k ,只要符合 0k 任意 一个即可;8. 100y x  ; 三、9. 解:设 1 1 ky x  , 2 2 ( 2)y k x  ,则 y = 1k x 2 ( 2)k x - 。 根据题意有: 1 2 1 2 1 53 k k k k      ,解得: 1 3k  , 2 4k   ,∴ 3 4 8y xx    当 x=5 时,y 3 20 85 = + - = 312 5 . 10.(1) vp 96 ;(2)当 8.0v 时, 120p (千帕);(3)∵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 144 千帕时,气球将爆炸,∴ 144p ,∴ 14496  v , 3 2 144 96 v ( 3m ) 11. 解:(1) 点 A 横坐标为 4 ,当 4x  时, 2y  .点 A 的坐标为 (4 2), .  点 A 是直线 1 2y x 与双曲线 ( 0)ky kx   的交点 4 2 8k    . (2)解法一:如图 B-11-1,  点C 在双曲线上,当 8y  时, 1x  点C 的坐标为 (18), . 过点 A C, 分别做 x 轴, y 轴的垂线,垂足为 M N, ,得矩形 DMON . B-11-1 O x A y D M N C 32ONDMS 矩形 , 4ONCS △ , 9CDAS △ , 4OAMS △ . 32 4 9 4 15AOC ONC CDA OAMONDMS S S S S        △ △ △ △矩形 . 解法二:如图 B-11-2, 过点C A, 分别做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E F, ,  点C 在双曲线 8y x  上,当 8y  时, 1x  . 点C 的坐标为 (18), .点C , A 都在双曲线 8y x  上, 4COE AOFS S  △ △ COE COA AOFCEFAS S S S   △ △ △梯形 . COA CEFAS S △ 梯形 . 1 (2 8) 3 152CEFAS      梯形 , 15COAS △ . (3) 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关于原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 OP OQ  , OA OB .四边形 APBQ 是平行四边形. 1 1 24 64 4POA APBQS S    △ 平行四边形 . 设点 P 横坐标为 ( 0 4)m m m 且 ,得 8( )P m m , . 过点 P A, 分别做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E F, ,  点 P A, 在双曲线上, 4PQE AOFS S  △ △ . 若 0 4m  ,如图 B-11-3, POE POA AOFPEFAS S S S   △ △ △梯形 , 6POAPEFAS S  △梯形 . 1 82 (4 ) 62 mm       ∴ · . 解得 2m  , 8m   (舍去). (2 4)P , . 若 4m  ,如图 B-11-4, AOF AOP POEAFEPS S S S   △ △ △梯形 , 6POAPEFAS S  △梯形 . 1 82 ( 4) 62 mm        , 解得 8m  , 2m   (舍去). (81)P , . 点 P 的坐标是 (2 4)P , 或 (81)P , . 17.1 反比例函数同步测试题 B 参考答案: 一、1,B;8,A;3,D;4,D;5,A;6,C. 二、7,2;8,-2;9,<;10,4;11,2;12,2 B-11-2 O x A y B FE C B-11-3 O A y B F Q E P x B-11-4 O x A y B F EQ P 三、13,略;14,(1)y=- 18 x ,(2)-6;15,y=- 1 9 x2+ 6 3x  (x≠-3),16,y =2x,y= 2 x ;17,y= 2 x ,y= 1 3 x- 1 3 ;18,(1)设 P(a, a 2000 ),则 PA=| a 2000 |,PB =|a|,四边形 PAOB 的面积 S=PA·PB=| a 2000 |·|a|=(- a 2000 )(-a)=2000,(2)面 积不变. 17.1 反比例函数同步测试题 C 答案: 一、1,A;2,A;3,C;4,C;5,D;6,C. 二、7,k>0;8,< 2 3 、> 2 3 ;9,4;0,在一、三象限.提示:因为 m2+2m+3>0,则 a>0,点 P(1,a)在图象上,则 k>0;11,答案不唯一,比例系数小于 0;12,一、二、四. 三、13,y=- 4 x ,二、四,在每一象限内 y 随 x 的减小而减小,略,点(-3,0),(-3, -3)都不在图象上;14,y=- 9 x ;15,y=- 6 x (x<0);16,(1)b>a,(2)a>b,(3) 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4)当位于同一分支上时,y1<y2,当位于不同分支 上时,y1>y2; 17,【答案】设 A 点的坐标为(x,y),由题意得 2x+2y=8, 整理得 y= 4-x 即 A 的坐标为(x,4-x),把 A 点代入 3 ( 0)y xx   中,解得 x=1 或 x=3 由此得到 A 点的坐标是(1,3)或(3,1) 又由题意可设定直线l 的解析式为 y=x+b(b≥0) 把(1,3)点代入 y=x+b,解得 b=2 把(3,1)点代入 y=x+b,解得 b=-2,不合要求,舍去 所以直线l 的解析式为 y=x+2 18,y=- 6 x ,(2)x=-3,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时练 A 第一课时答案: 1.(1) ;100)3(;20)2(;400  xhxy 2.D,提示:由题意,得 )0(250  xxy ,故选 D; 3.C,提示:根据面积公式 S= x Syxy 2,2 1  ; 4.B 5.V= 3/5;5.9 mkg ,提示:设 V= 5.99.15,  kVk ,代入得,由图象得  ; 6.解:(1)由于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 y ( )m 是面条的粗细(横截面积) S( )2mm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可设 )0(  kS ky ,由图象知双曲线过点(4,32),可得, ,128k 即 y 与 S 的函数关系式为 . 128 Sy  (2)当面条粗 1.6 2mm 时,即当 S=1.6 时, ,806.1 128 y 当面条粗 1.6 2mm 时,面条的总 长度为 80 米. 7.(1)U=IR=4×5=20V,函数关系式是:I= .20 R (2)当 I=1.5 时,R=4  .; (3)当 R=10 时,I=2A; (4)因为电流不超过 10A,由 I= .20 R 可得 2,1020  RR ,可变电阻应该大于等于 2  ..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时练 A 第二课时答案: 1.(1)∵ ,500nS ∴ Sn 500 ,∴ n 与 S 成反比例函数 (2)80×80=0.64( )2m .当 S=0.64 时, 78225.78164.0 500500  Sn 由于蓝、白两种地板砖数相等,故需这蓝、白两种地板砖各 391 块. 2.(-1,-2)提示:A、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2;4.2004.5,提示:点在函数图象上,点的 坐标将满足函数关系式,又点 P1,P2,P3,……,的纵坐标将满足 为正整数)nn (12  ,当 ,400912005212,2005  nn 即 P2005 的纵坐标为 4009,因为 P2005 在 xy 6 的图 象上,所以 4009= ,6 2005x 所以 ,4009 6 2005 x 即 P2005 的横坐标是 4009 6 ,因为 Q2005 是由 P2005 作 y 轴的平行线得到,可知 Q2005 的横坐标为 4009 6 ,而 Q2005 在函数 xy 3 图象上,所以 5.2004 4009 6 3 2005 y ; 5. .解:(1) 1600w t  (2) 1600 1600 4t t  1600 1600( 4) ( 4) t t t t    2 6400 6400( ) ( 4) 4t t t t   .或 6.解(1)画图略,由图象猜测 xy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所以设 )0(  kx ky 把 30,10  yx 代入得: xyk 300,300  ,将其余各点代入验证均适应,所以 xy与 之 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x 300 (2)把 24y 代入 y x 300 得 5.12x cm 所以当弹簧秤的示数为 24 时,弹簧秤与 0 点的距离是 12.5 cm ,随着弹簧秤与 0 点的距离 不断减小,弹簧秤上的示数不断增大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时练 B 答案: 一、1.B,提示; y 将选项分别代入解析式正确的是 B;2. A,提示:根据反比例函数定义得 到 1422  mm ,解得 13  mm 或 ,由 1,01  mm 即为 ,故选 A;3.D,提示: 由当 x1<0<x2 时,有 y1<y2,得到 2 1,021  mm ,故选 D;4.D,提示:根据反比例函 数的性质求得;5.D。,提示:因为 y 与 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三角形的底与高都必须大于 0, 所以 x>0 的图像在第一象限。 6.C,提示:因为 m=ρV,当 V=30 时,m=30ρ,故为正比例函数。7.D,提示:其中 S1= S2=S3=|k|;8.C;9. D;10.C,提示:因为 ,02 k 则- ,02 k ,故在二、四象限,选 C;11.C; 12.C; 二、13. )0(100  xxy ,提示:由于 y 与 x 成反比例,则 x ky  ,当 y =400 时, x =0.25, 所以 10025.0400 k ,又焦距不能为负值,故 )0(100  xxy ;14.二、四,提示: 将点( )2, nn  代入 x ky  得 22nk  ,又因为 02,0,0 22  nnn ,所以图象在二、 四象限;18.-2,提示:由双曲线经过 A、B 得        2 14 km k ,解得 m =2,由 baxy  经过 A、 B 得      ba ba 22 4 解得,  ba 2 -2;16. 反比例函数 vt 300 ;17. 0.5; 三、18.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其解析式应为 ),0(42  xxy 用描点法画出其图象(略) 19. (1).由△OAB 的面积为 3,可以求出反比例函数的系数为 6,所以函数解析式为 xy 6 (2).根据这些条件不足以求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由于点 A 的坐标并不确定,所以无法确 定一次函数中的 m,也就不能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实际上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 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是一个定值,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不是唯一的。 20. 1)反比例函数 2) xy 12 3)近似于 6 与 4 即可 21.(1)设 A、B 两地之间的路程为 s 千米,则 s =75×4=300(千米) ∴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xy 300 . (2)当 y =3 时,则有 3= 100,300 xx ,∴返回时车速至少是 100 千米/小时. 22.(1)设 R UI  ,把 R=5,I=2 代入,即可求得 U=10,即 I 与 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I= R 10 ; (2)当 I=0.5 时,0.5= 20,10 RR (欧姆),因此电阻 R 的值为 20 欧姆.. 23.(1)略;(2)设 x ky  ,把 20,3  yx 代入 x ky  中,得 xyk 60,60  分别把(4, 15)(5,12),(6,10)代入上式均成立;∴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xy 60 ; (3)W=( xxxyx 1206060)2()2  ,当 10x 时,W 有最大值. 第一课时 18.1 勾股定理答案: 1.A,提示:根据勾股定理得 122  ACBC ,所以 AB 222 ACBC  =1+1=2; 2.4,提示:由勾股定理可得斜边的长为 5 m ,而 3+4-5=2 m ,所以他们少走了 4 步. 3. 13 60 ,提示:设斜边的高为 x ,根据勾股定理求斜 边为 13169512 22  ,再利用面积法得, 13 60,132 11252 1  xx ; 4. 解:依题意,AB=16 m ,AC=12 m ,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由勾股定理, 222222 201216  ACABBC , 所以 BC=20 m ,20+12=32( m ), 故旗杆在断裂之前有 32 m 高. 5.8 6. 解:如图,由题意得,AC=4000 米,∠C=90°,AB=5000 米,由勾股定理得 BC= 300040005000 22  (米), 所以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540 3600 20 3  (千米/小时) 7. 解:将曲线沿 AB 展开,如图所示,过点 C 作 CE⊥AB 于 E. 在 R 90,  CEFCEFt ,EF=18-1-1=16( cm ), CE= )(3060.2 1 cm , 由勾股定理,得 CF= )(341630 2222 cmEFCE  8. 解: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543 22222  ABACBC 在直角三角形 C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CD2=BC2+BD2=25+122=169,所以 CD=13. 第 2 题图 9. 解:延长 BC、AD 交于点 E.(如图所示) ∵∠B=90°,∠A=60°,∴∠E=30°又∵CD=3,∴CE=6,∴BE=8, 设 AB= x ,则 AE=2 x ,由勾股定理。得 33 8,8)2( 222  xxx 10. 如图,作出 A 点关于 MN 的对称点 A′,连接 A′B 交 MN 于点 P, 则 A′B 就是最短路线. 在 Rt△A′DB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A′B=17km 11.解: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长为 m12513 22  , 地毯的总长 为 12+5=17(m),地毯的面积为 17×2=34( )2m , 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花为:34×18=612(元) 12. 解:如图,甲从上午 8:00 到上午 10:00 一共走了 2 小时, 走了 12 千米,即 OA=12. 乙从上午 9:00 到上午 10:00 一共走了 1 小时, 走了 5 千米,即 OB=5. 在 Rt△OAB 中,AB2=122 十 52=169,∴AB=13, 因此,上午 10:00 时,甲、乙两人相距 13 千米. ∵15>13, ∴甲、乙两人还能保持联系.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答案: 一 、 1.C ; 2.C ; 3.C , 提 示 : 当 已 经 给 出 的 两 边 分 别 为 直 角 边 时 , 第 三 边 为 斜 边 = ;10262 22  当 6 为斜边时,第三边为直角边= 2426 22  ;4. C; 二、5.90°提示: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得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最大的内角为 90°.6.54,提示:先根基勾股定理逆定理得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面积为 .541292 1  7. 直角,提示: 2222222 864182100,1002,100)( cbaabbaba  得 ;8. 13 60 ,提 示 : 先 根 据 勾 股 定 理 逆 定 理 判 断 三 角 形 是 直 角 三 角 形 , 再 利 用 面 积 法 求 得 AD 132 15122 1 ; 三、9. 解:连接 AC,在 Rt△ABC 中, AC2=AB2+BC2=32+42=25, ∴ AC=5. 在△ACD 中,∵ AC2+CD2=25+122=169, 而 AB2=132=169, ∴ AC2+CD2=AB2,∴ ∠ACD=90°. 故 S 四边形 ABCD=S△ABC+S△ACD= 2 1 AB·BC+ 2 1 AC·CD= 2 1 ×3×4+ 2 1 ×5×12=6+30=36. 10. 解:由勾股定理得 AE2=25,EF2=5, AF2=20,∵AE2= EF2 +AF2, ∴△AEF 是直角三角形 A BD P N A′ M 第 10 题图 O A B 11. 设 AD=x 米,则 AB 为(10+x)米,AC 为(15-x)米,BC 为 5 米,∴(x+10)2+52=(15-x)2, 解得 x=2,∴10+x=12(米) 12. 解:第七组, .1131112,112)17(72,15172  cba 第 n 组, 1)1(2),1(2,12  nncnnbna 19.1 平行四边形课时练 课时一答案: 一、1.B,提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角的和为 180°,所以它们的角平分线的夹角为 90°; 2.B,提示:设相邻两边为 ,, ycmxcm 根据题意得      2 12 yx yx ,解得      5 7 y x ;3. B,提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得∠D=∠ABC=120°,邻角互补得∠CAB+∠CAD+∠D=180°, 则∠CAB=180°-32°-120°=28°;4. D,提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得对角的比值相 等故选 D;5.A;6.B,由题意得∠A=60°,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得∠B=180°-60°=120°; 二、7.3 个即四边形 ABCB′,C′BCA,ABA′C 都是平行四边形;8.24 ,CD=12;9.100°, 提示:先求出对角为100°,另一组对角为80°,所以较大的为100°;10.45°,135°,45°,135° 11.4;15.70°,提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得∠B=∠ADC=110°,则∠FDC=70°,再根据三 角形的外角等于其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故为∠E+∠F=70°; 三、13. 证明:∵AB∥CD,∴∠A+∠D=180°,又∵∠A=∠C,∴∠C+∠D=180°, ∴AD∥CB,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4.解:在□ABCD 中, ∠A=∠C, 又∵∠A+∠C=160°∴∠A=∠C=80° ∵在□ABCD 中 AD∥CB,∴∠A+∠B=180°, ∴∠B=∠D=180°-∠A=180°-80°=100° 15. 解:∵ ABCD,∴BC=AD=12,CD=AB=13,OB= 2 1 BD ∵BD⊥AD,∴BD= 22 ADAB  = 22 1213  =5 ∴OB= 2 5 16. AE=CF;证明∵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AF∥CE,又∵AE∥CF ∴四边形 AECF 为平行四边形,AE=CF; 课时二答案: 1. 10<x<22,提示: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112 15  x ,解得 2210  x ;2. B;3. BC=AD=4.8;4.A;提示:根据面积法求出邻边的比为 3∶2,则邻边为 7.5,5,则面积为 7.5 ×2=15 cm 2 ; 5. 证明:∵ ABCD,∴OA=OC,DF∥EB∴∠E=∠F,又∵∠EOA=∠FOC ∴△OAE≌△OCF,∴OE=OF; 6. OE=OF, 在□ABCD 中,OB=OD,∵BE⊥AC,DF⊥AC∴∠BEO=∠DFO, 又∠BOE=∠DOF,∴△BOE≌△DOF,∴OE=OF. 7.D,提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 4 个小三角形,所以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4;8.C,提示: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 边,若 yx  ,则        1222 1222 yx yx ,所以符合条件的 yx, 可能是 18 与 20;9.30 2cm ;10.8; 11.证明:∵DE∥AB,DF∥AC ∴四边形 AEDF 是平行四边形,∴DF=AE,又∵DE∥AB,∴∠B=∠EDC,又∵AB=AC,∴∠B= ∠C,∴∠C=∠EDC,∴DE=CE,∴DF+DE=AE+CE=AC=AB. 12. 解:(1)有 4 对全等三角形. 分别为△AMO≌△CNO,△OCF≌△OAE,△AME≌△CNF,△ABC≌△CDA. (2)证明:∵OA=OC,∠1=∠2,OE=OF, ∴△OAE≌△OCF,∴∠EAO=∠FCO. 在ABCD 中,AB∥CD, ∴∠BAO=∠DCO,∴∠EAM=∠NCF. 课时三答案: 一、1.C;2.B,提示:AD∥BC,添加条件①③④能使四边形 ABCD 成为平行四边形;3.C;4.B; 二、5. AD=BC(或 AB∥CD 或∠A=∠C 或∠B=∠D);6.30°,6,9;7.对角线互相平分;8. 3; 三、9.在 ABCD 中,AD=CB,AB=CD,∠D=∠B,∵E、F 分别为 AB、CD 的中点,∴DF=BE, 又∵AB∥CD,AB=CD,∴AE=CF,∴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10. 证明:∵ ABCD ∴AB=CD,AB∥CD ∴∠1=∠2 AE⊥BD,CF⊥BD ∴∠AEB=∠CFD=90°,AE∥CF ∴△AEB≌△CFD,∴AE=CF ∴AECF 为平行四边形 11.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 又∵AE=CF,∴OE=OF ∴四边形 BFDE 是平行四边形. 12. 猜想: BE DF∥ , BE DF 证明: 证法一:如图第 12-1. 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C AD  1 2   又 CE AF BCE DAF△ ≌△ BE DF  3 4   BE DF ∥ 证法二:如图第 12-2. 连结 BD ,交 AC 于点O ,连结 DE , BF . 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D E F 第 12-2 O A B C D E F 第 12-1 2 3 4 1 BO OD  , AO CO 又 AF CE AE CF  EO FO  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BE DF ∥ 课时四答案: 1.C;2.D,提示: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 ;2 1,2 1 DEFLMNABCDEF LLLL   3.26 或 22,提示:当两腰上的中位线长为 3 时,则底边长为 6,腰长为 10,三角形的周长为 26, 当两腰上的中位线长为 5 时,则底边长为 10,腰长为 6,三角形的周长为 22;4.平行四边形 ; 5.平行四边形; 6.证明:(1)∵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F. ∴∠1=∠2,∠3=∠4 ∵E 是 AD 的中点,∴ AE=DE. ∴△ABE ≌△DFE. (2)四边形 ABDF 是平行四边形.∵△ABE ≌△DFE ∴AB=DF 又 AB∥CF.∴四边形 ABDF 是平行四边形. 7.解:∵BA∥DE,BD∥AE,∴四边形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AB=DE,BD=AE,又 EF=FC 且 AF∥BC,EC⊥BC,∴DE=DC, ∴EA+AE+EF=BD+DC+CF,∴二人同时到达 F 站. 8.证明:(1)∵BD=CD,∴∠BCD=∠1.∵ ∠l=∠2,∠BCD=∠2.∴CD∥AB. (2) ∵ CD∥AB ∴∠CDA=∠3. ∠BCD=∠2=∠3.且 BE=AE.且∠CDA=∠BCD.∴DE=CE. 在△BDE 和△ACE 中, DE=CE,∠DEB=∠CEA,BE=AE.∴△BDE≌△ACE (3) ∵△BDE≌△ACE ∠4=∠1,∠ACE=∠BDE=90°. ∴∠ACH=90°一∠BCH 又 CH⊥AB,.∴ ∠2=90°一∠BCH 第 1 题图 ∴∠ACH=∠2=∠1=∠4.AF=CF ∵∠AEC=90°一∠4,∠ECF=90°一∠ACH ∠ACH=∠4 ∠AEC=∠ECF.CF=EF.∴ EF=AF O 为 AB 中点,OF 为△ABE 的中位线 ∴OF= 1 2 BE 9. 线段 AC 与 EF 互相平分.理由是:∵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即 AE∥CF,AB=CD,∵BE=DF,∴AE=CF ∴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AC 与 EF 互相平分. 10.是平行四边形,△AOE≌△COF. 11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AMCN、BMDN 是平行四边形. 19.1 平行四边形同步测试题 A (A)参考答案: 一、1.D 2.C 3.C 4.C 5.D 6.B 7.C 8.D 二、1.125°,55°,125°,55°; 2. 5, 5; 3. 3; 4. 12cm ; 5.12, 8; 6.1; 7.20; 8. BE=DF.(或∠BAE=∠CDF 等). 三、1. 解:因为 △ AOB 的周长为 25, 所以 OA+BO+AB=25, 又 AB=12,所以 AO+OB=25-12=13,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 AC+BD=2OA+2OB=2(0A+OB)=2×13=26 2. 解: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AD//BC, 因为点 E 在 AD 上,点 F 在 BC 上, 所以 AE//CF, 又因为 AE=CF, 所以四边形 AFCE 是平行四边形. 3.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AO=CO= 2 1 AC,OB=OD. 因为 BD⊥AB,所以在 Rt△ABO 中,AB=12cm,AO=13cm. 所以 BO= 522  ABAO .所以 BD=2B0=10cm. 所以在 Rt△ABD 中,AB=12cm,BD=10cm. 所以 AD= 61222  BDAB (cm). 4. (1)因为 DF∥BE, 所以∠AFD=∠CEB. 又因为 AF=CE, DF=BE, 所以 △ AFD≌⊿CEB. (2)由(1) △ AFD≌⊿CEB 知 AD=BC,∠DAF=∠BCE , 所以 AD∥BC , 所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参考答案: 一、1. B 2.B 3.C 4.D 二、1.8cm; 2.3; 3.2; 4.7 三、1. (1)∠DAB=∠DCB 且∠ADC=∠ABC(或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AB=CD 且 AD=BC(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OA=OC 且 OD=OB(或 O 是 AC 和 BD 的中点;或 AC 与 BD 互相平分;或对角线互 相平分); (4)AD//BC 且 AD=BC(或 AB//DC 且 AB=DC;或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5) AB//CD 且∠DAB=∠DCB(或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 2. 设计的方案如图所示,可分别取 AB、AC 边的中点 D、E,连接 DE,过点 C 作 CF∥AB, 交 DE 的延长线于 F,把 △ ABC 切割后,补在 △ CFE 的位置上,就可焊接成□BCFD.理由如 下: 因为 E 是 AC 的中点, 所以 AE=CE. 因为 CF∥AB, 所以∠ADF=∠F. 又因为∠AED=∠CEF, 所以 △ ADE≌△CFE, 所以 AD=CF. 因为 D 是 AB 的中点, 所以 AD=BD,故 BD=CF, 又因为 CF∥AB,所以四边形 BCFD 是平行四边形. 3. ①设 AE=CF,如图(1), 已知□ABCD,AE=CF(补充条件) 求证:四边形 EBFD 是平行四边形(提出结论) 证明:连结 BE、FD, 在□ABCD 中,AD//BC,AD=BC, 又 AE=CF, 所以 ED//BF,ED=BF (1) (2) 所以四边形 EBFD 是平行四边形. ②设 AE=BF.如图(2), 已知□ABFE 是平行四边形,AE=BF(补充条件) 求证:四边形 ABFE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 EF.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AD//BC,AE//BF, 又 AE=BF, 所以四边形 ABEF 是平行四边形 19.1 平行四边形同步测试题 B 答案: 一、填空题 1. 122°,1.5cm 2. 3, □AEDF □BDEF □DCEF 3. 边 DC,△CDA,180° 4. 平行四边 5. 平行四边形 6. 10 二、选择题 7.A 8.D 9.B 10.C 11.B 12.B 13.D 14.C 三、15.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AD∥BC, AD∥BC 又因为 AE=CF,所以 ED=FB,四边形 AFCE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AF∥EC.同理:BE∥FD.所以四边形 MFNE 是平行四边形. 16. 我认为她说的对.理由略. 17. 能实现.如图:□EFGH 是要求的图形 E A B C D H G F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课时练 课时一答案: 1.C;2.D,提示:由勾股定理求得斜边为: 13512 22  ,斜边的中线长为 5.62 13  ;3.18, 提示:AB=5,BC=12,AC=13, cmACABOBOAABL ABO 18513  ;4. A,提 示:DE=3,AB=AE=6,在直角三角形 ADE 中,∠DAE=30  ,由折叠的性质得∠BAF=∠EAF=30,设 BF= x ,则 AF=2 x , 342,32,364 22  xAFxxx ;5.3;6.14; 7 证明:∵四边形 ABCD 为矩形,∴AC=BD,BO=CO, ∵ BE AC , CF BD ,∴∠BEO=∠CFO=90  ,又∵∠BOE=∠COF 则 BOE COF ∴BE=CF 8.连接 AC、BD,AC 与 BD 相交于点 O,连接 OE 在□ABCD 中,AO=OC,BO=DO. 在 DEBRt 中,OE= BD2 1 , 在 AECRt 中,OE= AC2 1 ,∴BD=AC, ∴□ABCD 为矩形. 9. 猜想结果:图 2 结论 S△PBC=S△PAC+S△PCD; 图 3 结论 S△PBC=S△PAC-S△PCD 证明:如图 2,过点 P 作 EF 垂直 AD,分别交 AD、BC 于 E、F 两点. ∵ S△PBC=1 2 BC·PF=1 2 BC·PE+1 2 BC·EF =1 2 AD·PE+1 2 BC·EF=S△PAD+1 2 S 矩形 ABCD S△PAC+S△PCD=S△PAD+S△ADC=S△PAD+1 2 S 矩形 ABCD ∴ S△PBC=S△PAC+S△PCD 10. (1)证明:∵MN∥BC,∴∠BCE=∠CEO 又∵∠BCE=∠ECO ∴∠OEC=∠OCE,∴OE=OC,同理 OC=OF,∴OE=OF (2)当 O 为 AC 中点时,AECF 为矩形,∵EO=OF(已证),OA=OC ∴AECF 为平行四边形,又∵CE、CF 为△ABC 内外角的平分线 ∴∠EOF=90°,∴四边形 AECF 为矩形 课时二答案: 1. B;2. C; 3.答案不唯一: AB AD AC BD , 等;4.5;5.C;6.24,提示:由已知得菱形 一 边 长 为 5 cm , 由 菱 形 的 对 角 线 互 相 平 分 且 垂 直 , 所 以 另 一 条 对 角 线 的 长 为 )(632452 22 cm ,∴S 菱= )(24682 1 2cm ;7.①②⑥或③④⑤或③④⑥; 8.四边形 AEDF 是菱形,∵DE∥AC,∴∠ADE=∠DAF,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AE=∠DAF,∴∠ADE=∠DAE,∴AE=ED. 又∵DE∥AC,DF∥AB ∴四边形 AEDF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AEDF 是菱形. 9. □AFCE 是菱形,△AOE≌△COF,四边形 AFCE 是平行四边形,EF⊥AC 10.. 解:(1)∵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1=∠C,AD=CB,AB=CD . ∵点 E 、F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AE= 2 1 AB ,CF= 2 1 CD . ∴AE=CF .∴△ADE≌△CBF . (2)当四边形 BEDF 是菱形时,四边形 AGBD 是矩形.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 . ∵AG∥BD ,∴四边形 AGB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BEDF 是菱形, ∴DE=BE .∵AE=BE , ∴AE=BE=DE . ∴∠1=∠2,∠3=∠4. ∵∠1+∠2+∠3+∠4=180°,∴2∠2+2∠3=180°. ∴∠2+∠3=90°. 即∠ADB=90°. ∴四边形 AGBD 是矩形. 课时三答案: 1.A;2.A; 3.∠A=90°或∠B=90°或∠C=90°或∠D=90°中的任一条件即可;4. D;5. 3 2 ; 6. 1 32 ;7.105; 8.证明:(1)∵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BC=DC,∠BCD=90° 在 Rt△BCE 和 Rt△DCF 中,BC=DC,CE=CF,∴Rt△BCE≌Rt△DCF (2)∵CE=CF,∴∠CEF=∠CFE,∴∠CFE= 2 1 (180°-90°)=45° ∵Rt△BCE≌Rt△DCF,∴∠CFD=∠BEC=60° ∴∠EFD=∠DFC-∠EFC=15° 9. (1) 证明: 如图,∵ AD=CD,DE=DG,∠ADC=∠GDE=90o, 又 ∠CDG=90o +∠ADG=∠ADE, ∴ △ ADE≌△CDG. ∴ AE=CG. (2)猜想: AE⊥CG. 证明: 如图, 设 AE 与 CG 交点为 M,AD 与 CG 交点为 N. ∵ △ ADE≌△CDG, ∴ ∠DAE=∠DCG. 又∵ ∠ANM=∠CND, ∴ △ AMN∽△CDN. ∴ ∠AMN=∠ADC=90o.∴ AE⊥CG. 10. 解: HG HB . 证法 1:连结 AH , ∵四边形 ABCD , AEFG 都是正方形.  90B G    °. 由题意知 AG AB ,又 AH AH . Rt Rt ( )AGH ABH HL △ ≌ △ , HG HB∴ . 证法 2:连结GB . ∵四边形 ABCD AEFG, 都是正方形, 90ABC AGF   ∴ °. 由题意知 AB AG . AGB ABG  ∴ . HGB HBG  ∴ . HG HB∴ . 11. 解:(1)连结 DF. 因为点 E 为 CD 的中点,所以 1 2 EC EC AB DC   . 据题意可证△FEC∽△FBA,所以 1 4 CEF ABF S S    . (2 分) 因为 S△DEF=S△CEF,S△=S. (2 分) 所以 4 5 AEF AEF ADF DEFADEF S S S S S      四边形 . (2)连结 DF. 与(1)同理可知, CEF ABF S S   = 4 9 ,S△DEF= 1 2 S△CEF, ADF ABFS S  , 所以 ABF ABF ADEF DEF ADF S S S S S       = 9 11 . (3)当 CE:ED=3:1 时,=16 19 . D C A B G H F E (第 10 题) D C A B G H F E (第 10 题) 当 CE:ED=n:1 时, = 2 2 ( 1) ( 1) n n n    (= 2 2 2 1 3 1 n n n n     ). (4)提问举例:①当点 E 运动到 CE:ED=5:1 时,△ABF 与四边形 ADEF 的面积之比是 多少? ②当点 E 运动到 CE:ED=2:3 时,△ABF 与四边形 ADEF 的面积之比是多少? ③当点 E 运动到 CE:ED=m:n(m,n 是正整数)时,△ABF 与四边形 ADEF的面积之比 是多少? 19.3 梯形同步测试题答案 一、1.B 2.A 3.B 4.C 5.C 6.D 7.B 8.D 9. A 10.B 二、11. 135°; 12. BD,∠CDA,∠ABC,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 两个角相等; 13. 3; 14. ∠B=∠C 等; 15.2; 16.30°; 17.15; 18.②④. 19.108°;20. 8 5 ㎝ 三、21. 解:因为 ABCD 是等腰梯形,AD=3cm,BC=5cm,过点 A 作 AE⊥BC 于 E, 因为∠B=45°,∠BAE=45°,所以 BE=AE,BE= 2 1 (5-3)=1,所以 AE=1,所以 S 梯形 ABCD= 2 1 (5+3)×1=4(cm2). 22. 解:因为 AB//CD,DC=AD=BC,所以∠1=∠2,∠1=∠3,∠DAB=∠B, 所以∠1=∠2=∠3, 所以∠B=∠DAB=∠2+∠3=2∠2, 又 AC⊥BC,所以∠2+∠B=90°,所以∠B=60°, 所以∠DAB=60°,∠ADC=∠BCD=120°. 23. 证明:因为 AB//CD,BE=DC,且 BE 在 AB 的延长线上,所以 CD//BE,CD=BE,所以四边形 DBEC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CE=DB, 因为 AD=BC,所以梯形 ABCD 是等腰梯形,所以 AC=BD, 所以 AC=CE. 24.过点 A 作 AE//DC 交 BC 与 E,] ∵AD//BC,四边形 AEDC 是平行四边形. ∴EC=AD=3,DC=AE,∴BE=BC-CE=7-3=4.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AB=CD=4, ∴AE=AB=BE=4,∴ △ ABE 是等边三角形,∴∠B=60º. 25.选第一种铝板,最多能剪甲、乙两种零件 2 个,共计 4 个. 剩余边角料面积=500×300-(100+300)×200-(100+300)×150=10000 ㎜ 2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十六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式子 a (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 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 a )2= a ( a ≥0);(2)  a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 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 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 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 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b = a · b (a≥0,b≥0); b b a a  (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 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十七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b,斜边长为 c, 那么 a2+b2=c2。 应 用 :( 1 ) 已 知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两 边 求 第 三 边 ( 在 ABC 中 , 90C   , 则 2 2c a b  , 2 2b c a  , 2 2a c b  ) a ( a >0) a ( a <0) 0 ( a =0);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 a,b,c 满足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应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 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4.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 2 2 2a b c  中,a ,b , c 为正整数时,称 a , b ,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 3,4,5; 6,8,10;5,12,13; 7,24,25 等 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 ∠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可表示如下: ∠A=30°  BC= 2 1 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可表示如下: ∠ACB=90°  CD= 2 1 AB=BD=AD D 为 AB 的中点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 7.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关系 222 cba 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2、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3、定理 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4、证明 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5、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9.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 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 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 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 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 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10.数学口诀.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 相混淆。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 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  .5 4 3 2 1 )邻角互补( )对角线互相平分;(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ABCD 5 4 3 2 1         . 5.矩形的性质: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  .3 ;2 ;1 )对角线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6. 矩形的判定:    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 )三个角都是直角( 一个直角)平行四边形( 3 2 1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 B C D 1 2 3 4 A B C D A B D O C A B D O C A D B C A D B C A D B C O A D B C O 7.菱形的性质: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   .3 2 1 角)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 )四个边都相等;( 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8.菱形的判定:    边形)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 )四个边都相等( 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 3 2 1 四边形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9.正方形的性质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  .3 2 1 分对角)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 角都是直角;)四个边都相等,四个( 有通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CD A B (1) A B CD O (2)(3) 10.正方形的判定:       一组邻边等矩形)( 一个直角)菱形( 一个直角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 3 2 1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3)∵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且 AD=AB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11.等腰梯形的性质: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等腰梯形    .3 2 1 )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底角相等( 两底平行,两腰相等;)( 12.等腰梯形的判定:       对角线相等)梯形( 底角相等)梯形( 两腰相等)梯形( 3 2 1 四边形 ABCD 是等腰梯形 C D B A O C D B A O A B C D O CD A B (3)∵四边形 ABCD 是梯形且 AD∥BC 又∵AC=BD ∴四边形 ABCD 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1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 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BC,DE= 2 1 BC 15.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 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附:一、 公式: 1.S 菱形 = 2 1 ab=ch.(a、b 为菱形的对角线 ,c 为菱形的边长 ,h 为 c 边上的 高) 2.S 平行四边形 =ah. a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 为 a 上的高) 3.S 梯形 = 2 1 (a+b)h=Lh.(a、b 为梯形的底,h 为梯形的高,L 为梯形的中位 线) 二、常识: 1.若 n 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 2 )3n(n  . 2.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 3.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 y 是 x 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即有意义):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E F D A B C ED CB A A B C D O 平行四边形 矩 形 菱 形 正 方 形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 0 的一切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 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 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 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 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 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 法 七、正比例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k 为常数,且 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 中 k 叫做比例系数。 特征:(1)k 为常数,且 k≠0 ; (2)自变量的次数是 1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2、图象: (1)正比例函数 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我们称它为直线 y= kx 。必过点:(0,0)、(1,k) (2)性质:当 k>0 时,直线 y= kx 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 x 的增大 y 也增大;当 k<0 时,直线 y= 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 着 x 的增大 y 反而减小。 八、一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b(k,b 为常数,且 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 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特征: (1) k 不为零 ; (2)x 指数为 1 (3)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4)b 取任意实数 2、图象: (1)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是经过(0,b)和(- k b ,0)两点的一条直线, 我们称它为直线 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 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 b>0 时,向上平移;当 b<0 时,向下平移) (2)图像的平移: 当 b>0 时,将直线 y=kx 的图象向上平移 b 个单位; 当 b<0 时,将直线 y=kx 的图象向下平移 b 个单位. (3)必过点:(0,b)和(- k b ,0) (4)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 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 b>0 b<0 b=0 k>0 过第一、二、三象限 过第一、三、四象限 过第一、三象限 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k<0 过第一、二、四象限 过第二、三、四象限 过第二、四象限 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九、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2)将 x、y 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 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十、当直线 y=k1x+b1 与 y=k2x+b2 平行时,k1=k2 且 b1  b2 十一、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 x 为何值时函数 y= ax+b 的值 为 0. 2. 求 ax+b=0(a, b 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 y= ax+b 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 ax+b>0(a,b 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 为何值时函数 y= ax+b 的值大于 0. 4. 解不等式 ax+b>0(a,b 是常数,a≠0) .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 y= ax+b 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求出这个函数 值 解方程组 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1.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有 n 个数据 nxxx ,,, 21 ,则它们的算术平 均数为 n xxxx n 21 . (2)加权平均数: 若在一组数字中, x1 的权为 w1 , x2 的权为 w2 ,…, xn 的权为 wn ,那么 www wxwxwx n nnx     21 2211 叫做 x1 ,x2 ,… xn 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 w1 、 w2 、…、 wn 分别是 x1 , x2 ,… xn 的权.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权的表示方法:比、百分比、频数(人数、个数、次数等)。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 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 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1)、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      cba cba yx yx 222 111      cba cba yx yx 222 111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 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这三个 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 的代表。 2)、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 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 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 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 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 3)、作用不同 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 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 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 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 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 比较合适。 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 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 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5.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 映的是数据的变化范围。 6.方差:设有 n 个数据 nxxx ,,, 21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 是 2 2 2 1 )()( xxxx  , ,…, ,,2)( xxn 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先平均, 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 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1 22 2 2 1 2 xxxxxxnS n  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      22 2 2 1 1 xxxxxxnS n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