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3 4页

  • 34.50 KB
  • 2021-10-27 发布

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3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9 《古诗四首》‎ 教学重点:‎ ‎1. 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2.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 熟读背诵 ‎ ‎ 学习过程:‎ 春望 一. 导入:‎ ‎【诗人简介】‎ 杜甫:字子美,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 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而被称为“诗圣”和“诗 史”。其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为现实主义诗人。‎ ‎ ‎ ‎【创作背景】‎ 本诗属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年757年,当时杜甫46岁,时值安史之乱,他羁居在沦陷后的长安。‎ ‎ ‎ 二. 学习诗词的切入点?‎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 ‎ ‎ 三. 朗读理解 杜甫:忧国伤时,催人泪下 安史作乱,长安沦陷,大唐王朝盛极而衰。诗人杜甫目睹长安人民的惨祸,想到自己一家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万般感慨,融于笔端,挥笔写下千古传 颂 的《春望》。‎ ‎    这首诗从“望”写起,以“愁”作结。前四句写春望之景,后四句抒春望之情。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眼中所见。上句蕴含山河依旧、国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 写城池残破、满目疮痍的荒芜景象,深切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颔联两句最为感人:鸟语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语 而惊心,春光愈是烂漫,内心愈是伤感。这里色感相连,声动相应,景随情移,情随景生,匠心独运,感人至深。颈联则更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 挚。尾联正面描绘诗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深广忧思。  ‎ ‎ ‎ 四. 作者的感情 ‎   触目伤怀、忧国思家 ‎   ‎ 泊秦淮 一. ‎ ‎【诗人简介】‎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 ‎ ‎ 【创作背景】‎ 4‎ ‎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 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 ‎ ‎ 二. 朗读理解 杜牧:讽刺辛辣,悲痛深沉 杜牧的诗伤时忧国,洒脱俊爽,境界廓大,含义深刻。《泊秦淮》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 谐地融合在一起,融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点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次句叙 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由歌曲之靡靡,引出“不知亡国之恨”。这两句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达了较为清 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可谓讽刺辛辣,悲痛深沉,感慨无限, 堪称绝唱。‎ ‎ ‎ 三. 作者的感情 借古讽今,对时局的忧愤。‎ ‎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 ‎ ‎【诗人简介】‎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号放翁。一生最大抱负就是收复失地。‎ ‎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创作背景】‎ 此诗为陆游68岁所作,此时年老体衰、闲居故乡。‎ ‎ ‎ 二. 朗读理解 陆游:国忧难忘,炽热情怀 驰骋沙场,光复河山,是陆游一生最大的抱负。在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爱国主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正是一首雄浑慷慨、洋溢着爱 国激情的光辉诗篇。前两句写自己虽年老体衰,闲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惫;“村”而“孤”,处境也属艰难。 但诗人并未沉湎于一己之荣辱,念念不忘的还是“为国戍轮台”。其拳拳忧国之心,何其感人!后两句诗气势更为高昂,显出诗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抒发了炽热 的爱国情怀。全诗感情激荡,气势轩昂,成功塑造了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老英雄的高大形象。‎ ‎ ‎ 三. 作者的感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 过零丁洋 一. 【诗人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金民族英雄。有 《文山先生全集》   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次年正月,元军占领了临安,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文天祥宁死不 ‎ 4‎ 屈。1278年元军再攻,文天祥被俘。元将强迫他写信投降,他将自己所写《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元将,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元将不 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1283年,文天祥遇害。 ‎ ‎ ‎ ‎【创作背景】‎ 被俘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 ‎ 二. 朗读理解 文天祥:舍生取义,千古绝唱 ‎《过零丁洋》是爱国诗人文天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绝不屈膝投降的民族气节的壮丽诗篇。首联两句回顾自己的战斗历程。“寥落”二字既暗示对苟 且偷安者的愤激,又寄寓自己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感伤。颔联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抒写。四年的艰苦奋战,结果仍不免山河破碎,像狂风吹散了的柳絮一 样。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五六句紧承前句进—步渲染。回想惨痛经历,不禁触景生情,内心备感凄凉。这一联将“惶 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最后两句豪情满怀,慷慨悲壮,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威武不 屈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坚定决心,从而凝聚成一种超越时空的不朽的民族精神。‎ ‎ ‎ 三. 作者的感情?‎ ‎  宁死不屈 ‎ ‎ ‎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古诗四首》检测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寥落            风飘xù           秦淮                夜阑      ‎ ‎    惶恐            夜泊              fēng     火 ‎ ‎ ‎2. 加点词语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国破山河在(国家)‎ ‎      浑欲不胜簪(简直)  ‎ ‎   B. 尚思为国戍轮台(守卫)‎ ‎      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 ‎   C. 干戈寥落四周星(泛指兵器)‎ ‎      烽火连三月(战乱)‎ ‎   D. 感时花溅泪(看见花开就落泪)‎ 夜阑卧听风吹雨(夜深)‎ ‎ ‎ ‎3. 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春望》   杜牧  唐  五言律诗 ‎    B. 《泊秦淮》 杜甫  唐  七言绝句 ‎    C.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北宋  七言绝句 ‎    D.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 七言律诗 ‎ ‎ 4‎ ‎4. 诗句默写 ‎    ①感时花溅泪,                  ‎ ‎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    ③                   ,尚思为国戍轮台。‎ ‎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 ‎ ‎5. 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花开就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就禁不住心中惊悸。‎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 ‎ ‎【试题答案】‎ ‎《古诗四首》‎ ‎1. liáo   絮  huái  lán      huáng    bó   烽       ‎ ‎2. A   3. D    4. 略       5. C ‎ ‎ ‎《晏子使楚》‎ 一  ‎ ‎ ‎ 二. 曷:同“何”,什么 熙:同“嬉”,开玩笑 三 ‎    ‎ 四. 1.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2.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3.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