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7.00 K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要素
学
习
目
标
1. 熟读课文,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性
格的方法,揣摩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要素1】课文链接
“社戏”指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在春秋两季迎神
赛会时所演的戏剧,用以酬神祈福,一般是在
庙台演出或在野外设台演出。“社”,原指土地
神或土地庙,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
就是社中每年上演的“年规戏”。课文以“看社
戏”为中心事件连缀全文,刻画人物。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要素2】分析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学生只有把握人物形象,
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要把握人
物形象,就需要学生了解、掌握文章所运用的
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认真分析其作用。
典型例题:品味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
即又上前出了桥。
参考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孩子
们熟练的驾船技术和去看社戏时的急切心理。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技法点睛: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1. 外貌描写: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的
精神风貌。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
描写,表现了闰土的性格和生活状况的变化。
2. 神态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来展示人物的内心
世界。如《社戏》中“我”因没有船去赵庄看戏而急
得要哭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我”想去看社戏的急切
心理。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3. 语言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品
质。如《社戏》中刻画双喜的聪明机灵,主要
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展现的。
4. 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自我感受
等,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如《社戏》
中“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
再回去看”中的“疑心”和“不好意思”就是心理
描写,写出了“我”对社戏的留恋。
习题链接:见“名师导练”第7—8题;“课外延
伸”第3题。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本文选自《呐喊》,这是鲁迅在1922年写的一篇
短篇小说。作品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
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
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
小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我”看社戏的部分。
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
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村生活。所
以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
《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名师导学
2. 整体感知
夏夜行船
仙境般的环境
归航偷豆
怀念好豆
名师导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piān pì
( )的,临河的小村庄。
(2)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cuān duo( )
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3)母亲却竭力的zhǔ fù( )我,说万不能装
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4)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 )。
偏僻
撺掇
嘱咐
皎洁
基础训练
名师导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给自己的人生设立一个目标,并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不断去超越自己,不让自己有怠慢的时候。
B.为你送一束花,希望能宽慰你忧郁的心情;为你唱一
首歌,希望能抚平你创伤的心灵。
C.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
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D.小妹妹手舞足蹈,夸张可爱的言行,引得在场的人都
忍俊不禁。
A
名师导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经过奋力拼搏,苏炳
添登上了男子100米短跑冠军。(把“登上”改为
“赢得”)
B.通过观看航天科技展览,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删去“通过”或“使”)
C.市长工作繁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市民的来访。
(把“市民的来访”改为“来访的市民”)
D.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把“随地吐痰”改为“不随地吐痰”)
D
名师导练
4. 请给下面的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夜晚,远离市区的郑州动车段东动车所检修库内
灯火通明。
夜幕中,一列列动车相继缓缓驶入,停在检修道
上。三层结构的检修平台,下为地沟,用于检测动车
底部;中为悬空平台,用于停靠车体;上为“钢桥”,
用于检测动车顶部。
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检修工各携工具,他们
五人一小组,有的“上天”,有的“入地”,在动车
入库的两个小时内,要把整列动车的上上下下、里里
外外检查一遍……
名师导练
动车就是“没有翅膀的飞机”,所以他们把动车检修
得像保养飞机一样精细。虽然动车的设备可靠性很高,
但“责任重于泰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能确
保每组动车上路前都达到“零故障、零缺陷、零误差”
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夜幕下的动车检修工。理由:因为这个标题抓住
了具有特点的时间和主要人物,这样拟题,言简意赅,
感染力强。
名师导练
(甲)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
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
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
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
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
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
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
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课内精读
名师导练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
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
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
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
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
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
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
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
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名师导练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
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
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
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
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
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
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
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
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名师导练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
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
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
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
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
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
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
上说。
名师导练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
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
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
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
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
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名师导练
5.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3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第②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
美?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夏夜行船看戏 月夜归航偷豆
从嗅觉、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
特征。作用:以江南夜景的清新秀美烘托了行船之
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
融。
名师导练
7.赏析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
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把静物写活了,
形象地写出了山连绵起伏的形状;这样的描写,既
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达了“我”欢快迫切的
心情。
名师导练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
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
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航船颜色和动态的特
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之快;老渔夫的“喝采”
侧面烘托出船行之快、农家少年熟练的驾船技巧和
勤劳能干的品格。
名师导练
8.结合选文分析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农家少年怎
样的性格特点和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写出他们驾船技巧的熟练,刻画了他们
的勤劳能干;细节描写,从他们安排“年幼的都陪
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看出他们的善良淳
朴;语言描写,阿发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了他的大方、
热情。
课外延伸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
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
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
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
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
乡亲们的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
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
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
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
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
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
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
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
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
课外延伸
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
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地瞪了父亲一眼,
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
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
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
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
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
课外延伸
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
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
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
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
攘攘。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
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
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课外延伸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
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
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
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
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
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
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
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
客户。
课外延伸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
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
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
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
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
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自己没吃
午饭,肚子正咕咕地叫着。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
课外延伸
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
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
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
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
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
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
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
笑,跑进新年的每一缕阳光里……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4日,有删改)
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
1. 选文通过“我”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
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
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
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家乡的
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表达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
课外延伸
3. 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文字交代了“我”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当时
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了“我”赶集的快
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做铺垫。
从母亲给“我”套上又厚又沉的大棉袄,让父亲多
给“我”五角钱,自己不舍得花钱,过年什么新东
西也不添,为家人操劳忙碌,心疼地埋怨“我”回
来晚了、饿坏了等情节可以看出,母亲是个疼爱孩
子、勤劳朴实的人。
课外延伸
5. 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
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
的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
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
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
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
说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展给
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采取多种多样
的方式过年,使我们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