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2.00 K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要素
学
习
目
标
1. 理清作者的游踪,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品味游记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要素1】课文链接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
布。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
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在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
形象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
刚强的精神。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要素2】赏析动词运用的表达效果
“赏析动词运用的表达效果”是中考语文现代文
阅读中的常见考点之一。文章中,注重动词的
运用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典型例题: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
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
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
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参考答案:语句中加点字的运用十分贴切,表
现了水流的灵动多姿,使人如临其境。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技法点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结合语境品味文中
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从画线句子中找出动词并联系
上下文赏析。
1. 联系具体人物形象。
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中要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去把握
这些动词的作用。如《社戏》片段:“母亲送出来吩
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
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
一支两人,一里一换,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
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
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磕”“退”“架”等这些
极其传神的动作,详细地表达了小伙伴们开船
时的动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表现了小
伙伴们驾船动作的熟练、敏捷和看社戏的急切
心理。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2. 联系文章主题思想。
品析动词在文中的作用,要考虑这个动词与文
章中心的关系,看它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扫开一块
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
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
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扫、露、支、撒、系、牵、看、走、拉、罩”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捕鸟的全过程,
也表现出了捕鸟过程中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表达了“我”对这个地方的喜爱、留恋之情。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3. 结合作者思想感情。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品析词语时,要考虑这个词语
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端午的鸭蛋》片段:
“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
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
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
闪地亮,好看极了!”作者运用
“敲”“吃”“洗”“捉”“糊”一系列动词,详细介
绍了用咸鸭蛋做玩具的过程,看似平淡无奇,却满溢着
生活情趣,引人联想。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答题模式:
1. 运用了XX等一系列动词,展现了……过程,
表现(表达、体现)了……(感情、思想)。
2. 运用了XX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表达、
体现)了……意思,突出了……感情。
习题链接:见“名师导练”第7题;“课外延伸”第
3题。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
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
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
化成的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
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
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夏秋两季,
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
浑的美感。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名师导学
2. 整体感知
隐隐如雷
浪沫横溢
如丝如缕
侧面烘托
名师导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gào jiè( ):“这个
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
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2)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hán jìn( )。
(3)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qián hū
hòu yōng( ),撞向石壁。
(4)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zhèn ěr yù lóng( )的
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告诫
寒噤
前呼后拥
震耳欲聋
基础训练
名师导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隆冬,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天空中奔腾驰骋,
寒流滚滚,正酝酿着一场大雪。
B.我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
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D.当你愤怒的时候,请低下头,不要让自己怒不可遏,
失了风度;当你悲伤的时候,请抬起头,不要让眼泪夺
眶而出,止不住流。
C
名师导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
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删去
“避免”)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
分。(在句末加“的方法”)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很多国内城市的建筑风格千
篇一律。(删去“批评”)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大了
城市的交通拥堵。(把“加大”改为“加剧”)
C
名师导练
4. 阅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标题,不多于20个
字。
根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4月23日晨,正在中国钓鱼岛
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船51、23、46船编队发现多艘日本船
只在我钓鱼岛海域活动。国家海洋局立即组织正在执行东海定
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50、15、49、66、137船编队
转赴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海监51、23、46船会合,从不同方向
对日侵权行为进行监视取证、维权执法。
截止23日10时许,迫于中国海监现场执法压力,日本渔船
陆续驶离钓鱼岛领海。中国海监的维权执法行动,有力地挫败
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企图。
名师导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海监船驱赶钓鱼岛海域的日本船只。
名师导练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
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
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
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
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
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
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
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
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
课内精读
名师导练
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
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
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
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
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
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
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
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名师导练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
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
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
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
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
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
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
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
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
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
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
名师导练
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
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
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
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
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
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
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
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
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名师导练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
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
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
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名师导练
5.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填空。(4分)
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特点——联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要写当地人讲述黑猪掉进深沟的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的博大宽厚
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从侧面烘托出深沟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为下文写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做铺垫,增强文章的
感染力。
名师导练
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
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洪流比作飞毯,并运用了
“涌”“轰然而下”“抖”“出”等动词,突出水势变化之
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又用
“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瀑布的水流
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
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名师导练
8.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段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
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
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
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出对中华民
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课外延伸
壶口瀑布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
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多少都显出
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
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
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
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
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
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
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
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课外延伸
⑥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千米的距离,你便可
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
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
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
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
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
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
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
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
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课外延伸
⑦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
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
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
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
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
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
了核心,得了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
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
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
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
课外延伸
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
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
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
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
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捉、用舌无
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
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前仆后继地、毫不间
歇地、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课外延伸
⑧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
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
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
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
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我们永远
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课外延伸
⑨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
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
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
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
顿然领悟:(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
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
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
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是“黄河有幸”?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
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①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弥漫成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
景;
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④黄河水流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课外延伸
3.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
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
残酷的碎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褒用,生动形象的描述赞美了洪流勇往直前、
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这些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地表
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
力量。
课外延伸
4.赏析文中A、B两处画线的语句。(6分)
(1)A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
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
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
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
文章的主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揭
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
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课外延伸
5.请简析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生动可感的壶口
黄河水流的形象,象征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视
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