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23 KB
  • 2021-10-27 发布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0三 峡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 三 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品味语言,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感受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2.感受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在这 数不胜数的瑰宝当中,长江三峡就是一颗最亮的珍珠。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 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描写的就是三峡风 光,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郦道元的《三峡》,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 公里。长江三峡驰名中外,古代这里航道曲折狭窄,布满暗礁险滩,水流湍急紊乱航行障碍 重重。古诗“巴蜀雪消春涨发,何人敢放东吴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正是对当时三峡航行的写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首先,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句间停顿。然后 让学生进行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朗读指导】 第 1 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 2 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 3 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 4 段,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疏通文意,标画疑难词句,然后针对自学过程中发现 的疑难问题,先同桌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将有针对性的对文中的 一些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进行指导。然后同位合作对译全 文。 课堂检查: (1)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略无阙.处( )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 ) 自 自非亭午夜分( ) 沿溯阻绝 ( ) 绝 绝巘多生怪柏 ( ) 衷转久绝 ( ) 回清倒影( ) 清 清荣峻茂 ( ) 其间千二百里( ) 其 飞漱其间 ( ) (4)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词,并解释其语境意。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回清倒影 ( ) 空谷传响 ( ) 林寒涧肃 ( ) 晴初霜旦 ( ) 素湍绿潭 ( ) (5 )分析下列特殊句式 。 省略句: 清荣峻茂 ( ) 有时朝发白帝( ) 飞漱其间 ( ) 不以疾也 ( ) 【明确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 自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 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 ) 绝 绝巘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 衷转久绝 (动词,消失 ) 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 清 清荣峻茂 (形容词,水清澈 )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 ) 其 飞漱其间 (代词,它们,代古柏 ) (4)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词,并解释其语境意。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 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 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 林寒涧肃 ( 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 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 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 (5 )分析下列特殊句式 。 省略句: 清荣峻茂 ( 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 飞漱其间 (“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 ) 不以疾也 (“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 )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并圈点勾画相关信息。 ⑴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⑵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⑴本文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先写山的高俊挺拔,再按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水的 四时风光,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扫除了阅读障碍,把握了重点词句的含义,理清了写作思路,从整体 上感知了文章内容。下节课,我们再研读品味该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 2.对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课文。先指名背,再全班齐背。 2.指名检查课下注释。 (二)研读品味,合作探究 研读品味一: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可加上自己的联想,准备用“……..美, 美在……..”进行说话训练,并举例提示。要求:先独立思考,接着五四人一小组交流,再 全班展示,由其他组同学和老师评价、补充。 如:我认为三峡的山美。美在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 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教师小结】文中写景的句子抓住景物特征,语言凝练、生动,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研读品味二: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 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讨论展示】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 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 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 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2.课文描写三峡,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讨论展示】 “峡”即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写水先写 夏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研读品味三: 1. 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交流展示】(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 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 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 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 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 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 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2.本文客观地描写了三峡的景色,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试 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找出能触动他们心灵的妙句佳段,进行美读展示,要求读出情感、读 出理解、读出韵味、读出个性。 (三)链接生活,拓展延伸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不能不被 三峡的壮美 景色 所吸引。那么,就请同学们学习本课 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 想一想, 你见到过哪些迷人的景色? 写一写你见过的迷人景色,要求抓住景物特征,采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 【明确】 (四)课堂小结 《山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山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高峻的山峰, 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 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副副风格迥异 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最后师生用响亮而优美的诵读声迎接轻松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本 课的学习。 (五)课堂板书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四、推荐阅读篇目 《水经注》 五、教学反思 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 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切要以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所以教学本课我采用的教法有:讨论法、点拨法和讲读 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一理念,采用多形式朗读法、讨论法、品读 法,辅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和课前预习法。 2.鉴于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 课先检查自读预习效果,用填空的形式出示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重点词语的练习,扫除本课字词障碍为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本打下坚实的基 础。接着,配乐范读,让学生边听边联想画面,体会意境,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基调。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试着读通大意,对学生自由朗读中 遇到的疑难字词进行质疑、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