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58 KB
  • 2021-10-27 发布

期末冲刺AB卷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深圳B卷含解析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期末冲刺AB卷】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深圳B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观察图中的四个情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 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A ‎【解析】气球瘪了、竹子被拉弯、木板弯曲和弓变形都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形变的一种,所以说明的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选:A。‎ ‎2.(2分)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于是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泼水时,水总是落向地面,是因为水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 ‎ B.把鸡蛋向碗沿一碰,鸡蛋就破了,是因为鸡蛋比碗受到的力大 ‎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 D.妈妈很难用手抓出水盆里的鱼,因为鱼的表面太光滑,摩擦力太小 ‎【答案】B ‎【解析】A、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抛出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故A正确;‎ B、把鸡蛋向碗边用力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碗也会给鸡蛋一个同样大小的作用力,所以鸡蛋破了;故B错误;‎ C、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饺子上的花边是由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形成的;故C正确;‎ 19‎ D、妈妈很难用手抓出水盆里的鱼,因为鱼的表面太光滑,导致摩擦力较小,故D正确。故选:B。‎ ‎3.(2分)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需要控制物质的种类相同②需要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 ‎③需要用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④需要在同一地理位置进行实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因重力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体积没有直接关系,故①②错误;‎ ‎③、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用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③正确;‎ ‎④、同一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地球纬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在同一地理位置进行实验,④正确。故选:B。‎ ‎4.(2分)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处于静止状态,它没有惯性 ‎ B.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它只受到摩擦力 ‎ C.车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 D.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根据惯性的定义可知,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静止的汽车也具有惯性。故A错误。‎ B、摩擦力的产生,是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由于汽车静止在地面上,不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B错误。‎ C、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支持力的作用,即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故C正确。‎ D、由于C是正确的,故D错误。故选:C。‎ ‎5.(2分)下列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汽车轮胎刻有花纹 B.轴承中装有滚珠 ‎ C.用力握紧羽毛球拍 D.运动鞋底装鞋钉 ‎【答案】B 19‎ ‎【解析】A、汽车轮胎刻有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B正确;‎ C、用力握紧羽毛球拍,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运动鞋底装鞋钉,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B。‎ ‎6.(2分)如图(a)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密度为ρ甲和ρ乙.已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均不溢出),如图(b)所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则(  )‎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答案】A ‎【解析】(1)由图(a)可知,甲液体的深度小于乙液体的深度,‎ 因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所以,由p=ρgh的变形式ρ=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ρ乙,故BC错误;‎ ‎(2)因图(a)中,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且S1>S2,‎ 所以,由p=的变形式F=pS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甲液体的重力大,即G甲>G乙,‎ 19‎ 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后,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变(等于甲的重力),而受力面积发生变化,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p甲=﹣=﹣=G甲(﹣),‎ 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变(等于乙的重力),而受力面积发生变化,则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p乙=﹣=﹣=G乙(﹣),‎ 由G甲>G乙可知,G甲(﹣)>G乙(﹣),即△p甲>△p乙,故A正确、D错误。故选:A。‎ ‎7.(2分)对下列四幅图片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错误的是(  )‎ A.三峡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 B.将自制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下的过程中,吸管内水柱会下降 ‎ C.飞机机翼设计成流线型,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获得浮力来升空 ‎ 19‎ D.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封闭端内混入了空气,大气压的测量值会偏小 ‎【答案】C ‎【解析】A、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所以,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 B、把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加,此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管内水柱的高度会下降,故B正确;‎ C、飞机机翼设计成流线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则机翼受到向上的压强差,即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 D、若玻璃管中混入少量空气,这些空气会对管内水银柱有向下的压强,会导致管内水银柱高度减小;由p=ρgh可知这样测得的大气压强将比实际值偏小。故D正确。故选:C。‎ ‎8.(2分)球类比赛中的旋转球具有很大的威力,旋转球和不旋转球的飞行轨迹不同,是因为球周围空气流动情况不同,如图所示,是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圆球在空中高速旋转这向左前进的示意图,此时相对于球来说,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空气流速。下列关于乒乓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在空中能继续前进,是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 B.球在空中前进时,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 C.球高速旋转前进时,比不旋转前进时下落得慢 ‎ D.球高速旋转前进时,比不旋转前进时下落得快 ‎【答案】D ‎【解析】A、打出去的兵乓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故A说法错误。‎ 19‎ B、空中飞行的兵乓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重力的作用下兵乓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兵乓球在空中前进时不受平衡力作用;故B说法错误。‎ CD、因为球上方气体相对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气体相对球下部流速,所以球上方的压强大于球下方的压强,因此球因为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9.(2分)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甲为圆柱形,容器乙为圆锥形,甲乙两容器本身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装入相同深度的水后再各放入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木块,如图丙、丁为放入木块后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相等 ‎ B.放入木块前,由于甲容器中的水多于乙容器,所以甲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大于乙容器 ‎ C.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两木块受到水的浮力相等 ‎ D.放入木块后,丁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大于丙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 ‎【答案】D ‎【解析】A、放入木块前,甲中水的体积比乙中水的体积大,根据G=mg=ρ水Vg可知,故甲中的水较重,两容器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所以甲对桌面的压力大于B对桌面的压力,由p=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装入相同深度的水,由p=ρgh可知,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相等,故A错误。‎ B、放入木块前,AB装入水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又因为底面积相同,由p=可知,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相等,B错误。‎ CD、放入木块后,木块漂浮,浮力等于其重力,因为是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木块,所以两木块受到水的浮力相等,所以两木块在两容器中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因丁容器上部窄,故丁水面升高得多一些,丁中水对底部的压强比丙中的压强要大,故压力也要比丙中的压力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19‎ ‎10.(2分)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3/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 B.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2 ‎ 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3:5 ‎ D.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答案】A ‎【解析】A、由乙图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的重力G=F浮乙=ρ水gV排=ρ水g(1﹣)V=ρ水gV,‎ 即:ρ木gV=ρ水gV;所以,ρ木=ρ水=×1.0×103kg/m3=0.4×103kg/m3;故A错误;‎ B、甲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甲=ρ水gV,‎ 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乙=ρ水gV,‎ 则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F浮甲:F浮乙=ρ水gV:ρ水gV=5:2,故B正确;‎ C、甲图中,木块受重力、浮力和细绳的拉力作用,则拉力:F=F浮甲﹣G=ρ水gV﹣ρ水gV=ρ水gV;‎ 则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为F:F浮甲=ρ水gV:ρ水gV=3:5,故C正确;‎ 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甲、乙两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水和木块的总重力,因此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故D正确。故选:A。‎ ‎11.(2分)将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放在水中,静止后如图,则这三个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正确的是(  )‎ 19‎ A.A球所受浮力最小 B.B球所受浮力最小 ‎ C.C球所受浮力最小 D.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B、C三个小球放在水中的情况是: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为:‎ F浮A=GA,F浮B<GB,F浮C=GC,‎ 已知A、B、C三个小球的质量相等,所以GA=GB=GC,‎ 比较可知,B球受到的浮力最小。故选:B。‎ ‎12.(2分)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调换座位,下列选项所描述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一定做功的是(  )‎ A.甲同学抱着一叠课本原地不动 ‎ B.乙同学推着一张空课桌在教室地面上前进 ‎ C.丙同学提着一只书包从教室前排走到后排 ‎ D.丁同学推一张堆满课本的课桌,却没能把它推动 ‎【答案】B ‎【解析】A、甲同学抱着一叠课本原地不动,人对课本施加了力,但没有移动距离,人对课本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B、乙同学推着一张空课桌在教室地面上前进,人对课桌施加了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课桌做了功。符合题意。‎ C、丙同学提着一只书包从教室前排走到后排,人对书包施加的力竖直向上,移动的方向不是沿力的方向移动,人对书包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D、用力推课桌但没有推动,人对课桌施加了力,但没有移动距离,人对课桌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2分)中学生小明从地上捡起一个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此过程中他对鸡蛋做的功约为(  )‎ A.1J B.2J C.10J D.20J 19‎ ‎【答案】A ‎【解析】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把它缓缓举过头顶时的高度约为2m,‎ 一个鸡蛋的重力:‎ G=mg=0.05kg×10N/kg=0.5N;‎ 此过程中他对鸡蛋做的功:‎ W=Gh=0.5N×2m=1J。故选:A。‎ ‎14.(2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省距离杠杆的是(  )‎ A.天平 B.瓶盖起子 ‎ C.食品夹 D.钳子 ‎【答案】C ‎【解析】A、天平在使用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故A不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 C、食品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故C符合题意;‎ D、钳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2分)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表面必须光滑 ‎ B.让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 C.实验得到结论,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D.用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小车动能大小 ‎【答案】D 19‎ ‎【解析】A、水平表面必须光滑,小球撞击木块后就不会停下来,不能判断动能的大小,故A错误;‎ B、C、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必须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也就是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小车速度的改变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位置越高,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故B、C错误;‎ D、在该实验中我们用到了转换的方法,即将小车动能的大小转化为其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比较,即小车推动木块越远,其对木块所做的功就越多,即具有的动能就越大;反之就越少,故D正确。故选:D。‎ ‎16.(2分)质量为M的物体离地面高度为h时,它的重力势能EP可以表示为EP=Mgh(g=10N/kg)。现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物体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m,然后落回到地面,整个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若上升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1;下落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2.则(  )‎ A.h1<2m,h2<2m B.h1=2m,h2=2m ‎ C.h1>2m,h2<2m D.h1<2m,h2>2m ‎【答案】C ‎【解析】物体上升过程中到达离地面2m时,减少的动能等于此时的重力势能和因克服空气阻力做功而获得的内能的和。所以物体减小的动能大于此时的重力势能,而又等于物体在此时的动能,因为假定没有空气阻力,物体上升的高度应超过4m,比如说是5m,这样物体原有动能一半的地方应在高于2m的地方,所以此时在2m这个地方剩余的动能应大于减小的动能,也就是2m这的动能应大于重力势能。那么要等到重力势能等于动能的地方,必须继续上升,这样又有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二者才能相等,所以h1>2m。‎ 下落过程中到达2m时,重力势能为原来重力势能的一半,而此时的动能小于原有重力势能的一半,因为减小的一半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所以距地面2m时,重力势能大于动能,必须继续下落,这样又有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二者才能相等,所以h2<2m。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7.(2分)作出图中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 19‎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即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8.(2分)如图所示的杠杆;请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用L1和L2标明。‎ ‎【答案】见解析 ‎【解析】分别反向延长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过支点O分别画动力作用线F1和阻力作用线F2的垂线段,即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如图所示:‎ ‎19.(10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________方向拉着物块A做________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________等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19‎ ‎(2)某次实验中,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它的示数是________N,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到3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3)分析图甲、乙,且F2>F1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5)若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答案】(1)水平;匀速直线;拉力大小;(2)1.6;1.6;1.6;(3)压力;(4)难保证其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会造成测力计的读数困难;(5)D。‎ ‎【解析】(1)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2)弹簧秤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1.6N;根据二力平衡条得摩擦力为1.6N;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若将拉力增大到3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仍为1.6N;‎ ‎(3)分析图甲和乙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的大小不同,弹簧测力计在压力大的面上示数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且压力越大;‎ ‎(4)实验中需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进行读数,而很难保证其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会造成测力计的读数困难;‎ ‎(5)只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选D。‎ ‎20.(10分)如图所示,U型管内装有适量清水。通过下列实验,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 19‎ ‎(1)U形管压强计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可通过________(选填序号)方法进行调节。‎ ‎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在实验中通过比较U型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 ‎(3)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记录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 实验次数 液体 液体深度h/cm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m ‎1‎ 水 ‎5.0‎ ‎4.9‎ ‎2‎ ‎10.0‎ ‎9.7‎ ‎3‎ ‎15.0‎ ‎14.6‎ 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小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A、B两种液体中,如图2所示,小明得出结论:A液体密度较大。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②金属盒在A液体中深度小,而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较大 19‎ ‎(5)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造,如图3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水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左右水面高度差为5cm,则ρ1________ρ2(选填“>”、“<”或“=”),左右橡皮管内气体压强相差________Pa。‎ ‎【答案】(1)不是;不漏气;(2)②;转换法;(3)增大;(4)正确;②;(5)>;500。‎ ‎【解析】(1)U形管本身是一个连通器,但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这一特点,因此,不是连通器;‎ 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②正确;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比较表格可知,实验是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随着液体的深度增加,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说明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小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A、B两种液体中,如图2所示,小明得出结论:A液体密度较大。他的结论是正确的,由图可知,金属盒在A液体中深度小,而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较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A液体密度较大,故选②;‎ ‎(5)读图可知,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相同的,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左边小于右边,说明甲中的压强更大,根据p=ρgh可知甲液体的密度更大。‎ 左右橡皮管内气体压强相差:‎ p=ρgh=1×103kg/m3×10N/kg×0.05m=500Pa。‎ ‎21.(12分)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由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始终未与容器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9‎ ‎(1)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密度;‎ ‎(3)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10cm过程中,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变化了多少Pa?‎ ‎【答案】(1)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N;‎ ‎(2)物块的密度2×103kg/m3;‎ ‎(3)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10cm过程中,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变化了600Pa。‎ ‎【解析】(1)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F最大=8N,此时物块未浸入水中,则物块重力G=F最大=8N;‎ 物块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4N,‎ 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8N﹣4N=4N;‎ ‎(2)由F浮=ρ水gV排得物块的体积:‎ V=V排===4×10﹣4m3,‎ 物块的质量:‎ m===0.8kg,‎ ρ物===2×103kg/m3;‎ ‎(3)由图乙可知,h1=4cm时物块刚好浸没水中,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2=10cm过程中,‎ 物块下表面变化的深度△h=h2﹣h1=10cm﹣4cm=6cm=0.06m,‎ 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变化:‎ 19‎ ‎△p=ρ水g△h=1×103kg/m3×10N/kg×0.06m=600Pa。‎ ‎22.(12分)在学校的办公楼建设工地上有一台巨大的起重设备“塔吊”,其主要构成为电动机和机械装置两个部分,简化组成如图所示,A为塔吊的配重,OB为塔吊的起重臂,C为能在起重臂上移动的载重小车,载重小车下挂有滑轮组,OB=25m.当载重小车在B点时,能安全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1.2t.如果这台“塔吊”配置的电动机铭牌参数为“额定电压380V,额定功率38kW”。在某次起吊作业中,该“塔吊”电动机正常工作25s,通过载重小车从距离O点为10m的载重臂上把一底面积为0.8m2、质量为2.4t的方形重物匀速提升20m.(不计挂钩、滑轮组和钢丝绳重及摩擦,取g=10N/kg)那么:‎ ‎(1)起吊前,该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起吊后,当重物匀速上升时,载重小车下电动机牵引钢丝绳自由端的拉力要多大?这个拉力工作25s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在这次起吊过程中,塔吊上的电动机对重物做功的效率有多高?‎ ‎(4)将重物从起吊点提升20m后,为保证塔吊安全工作,载重小车最多能向B点方向再运送重物平移多少米?‎ ‎【答案】(1)起吊前,该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3×104Pa;‎ ‎(2)起吊后,当重物匀速上升时,载重小车下电动机牵引钢丝绳自由端的拉力为6000N,这个拉力工作25s做功的功率是1.92×104W;‎ ‎(3)在这次起吊过程中,塔吊上的电动机对重物做功的效率为51%;‎ ‎(4)将重物从起吊点提升20m后,为保证塔吊安全工作,载重小车最多能向B点方向再运送重物平移2.5m。‎ ‎【解析】(1)起吊前,该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F=G=mg=2.4×103kg×10N/kg=2.4×104N,‎ 该重物对地面的压强:‎ 19‎ p===3×104Pa;‎ ‎(2)由图可知,n=4,‎ 因不计挂钩、滑轮组和钢丝绳重及摩擦,‎ 所以,电动机牵引钢丝绳自由端的拉力:‎ F拉=G=×2.4×104N=6000N,‎ 绳端移动的距离:‎ s=nh=4×20m=80m,‎ 拉力做的功:‎ W=F拉s=6000N×80m=4.8×105J,‎ 这个拉力工作25s做功的功率:‎ P===1.92×104W;‎ ‎(3)有用功:‎ W有用=Gh=2.4×104N×20m=4.8×105J,‎ 总功:‎ W总=Pt=3.8×104W×25s=9.5×105J,‎ 塔吊上的电动机对重物做功的效率:‎ η=×100%=×100%≈51%;‎ ‎(4)由题知,GA×OA=m最大g×OB;‎ 当提升2.4t=2400kg重物时,GA×OA=m物g×OC′,‎ 所以,m最大g×OB=m物g×OC′,‎ 即:1200kg×g×25m=2400kg×g×OC′,‎ 解得:OC′=12.5m,‎ 所以,载重小车最多能向B点方向平移的距离:‎ s=OC′﹣OC=12.5m﹣10m=2.5m。‎ ‎23.(4分)小明同学学习了“力”的知识后,他想利用自己的足球探究有关力的问题,于是他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请把它得到的结论写在表格里。‎ 19‎ 实验方法和现象 结论 ‎1‎ 用脚踩足球,足球变扁 ‎________‎ ‎2‎ 用力越大,足球被踢得越远 ‎________‎ ‎3‎ 踢足球正中,足球平飞;踢足球侧边,足球旋转着飞出去 ‎________‎ ‎4‎ 用脚踢球,球撞到门柱被弹回 ‎________‎ ‎【答案】(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1)用脚踩足球,足球变扁,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用力越大,足球被踢得越远,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3)踢足球正中,足球平飞;踢足球侧边,足球旋转着飞出去,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4)球撞到门柱被弹回,球受力后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4.(8分)自行车是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请把它们对应起来(把字母填在相应的序号后面)‎ ‎①外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A.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②前、中、后轴都安有钢珠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③宽大的坐垫更舒适 C.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④车把能很轻松的控制前轮 D.实质是一个控制前轮转向的省力杠杆 ‎⑤骑车时如果速度太快,危险性增大 E.用滚动代替滑动以减小摩擦 ‎⑥骑车上坡时,往往要用力蹬几下 F.速度快,动能大 ‎⑦正在骑车的人停止蹬车后,车仍然向前走 G.增大动能转化为更多的重力势能 ‎⑧刹车时,手用的力越大,车停得越快 H.由于惯性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答案】①B;②E;③A;④D;⑤F;⑥G;⑦H;⑧C。‎ 19‎ ‎【解析】①外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对应B;‎ ‎②前、中、后轴都安有钢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以减下摩擦,故对应E;‎ ‎③宽大的坐垫更舒适,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对应A;‎ ‎④车把实质是一个控制前轮转向的省力杠杆,故能很轻松的控制前轮;故对应D;‎ ‎⑤骑车时如果速度太快,自行车具有的动能增大,故危险性增大;故对应F;‎ ‎⑥骑车上坡时,往往要用力蹬几下,是增大动能转化为更多的重力势能;故对应G;‎ ‎⑦正在骑车的人停止蹬车后,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自行车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对应H;‎ ‎⑧刹车时,手用的力越大,车停得越快,是因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力。故对应C;‎ 1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