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精品版+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精选3套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品版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 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
5. 结果:清朝失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其他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8.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结果:中国失败,签订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
5.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5、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巩固措施:洪秀全封洪仁玕且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军结局:被中外联合势力绞杀
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7、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5.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④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7、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积极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他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0.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爆发: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邀派兵镇压,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蓄意挑起战争,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而逃,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旅顺大屠杀: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最终失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中国战败,被迫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4、
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5、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7、“瓜分”狂潮: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8、“门户开放” :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6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
1.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2.时间:1898年
2.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目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百日维新(变法高潮);戊戌政变(变法失败)6、结果: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7、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8.失败原因: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9.启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1. 时间:1900年
2. 2.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 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要问题: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落后就会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1、背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广州起义:1895年,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露,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各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华当全和光复会。 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4、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六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武昌起义
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成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宜布独立,支持革命。
3、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评价: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5.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属于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全、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4、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2、袁世凯复辟帝制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望连任,可以指定继承人。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3、护国战争 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4、军阀割据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其他如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危害: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 背景: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欢迎,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开始时间:1915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两面旗帜:“民主”“科学”。
5.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6.主要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斗争对象:尊孔复古思想。
8.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9.影响: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重要问题:
1.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第一次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2)第二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3)第三次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它以宣传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
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2.近代化的探索分几个阶段?性质是什么?口号是什么?什么特点?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洋务运动为代表。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自强、求富。)(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戊戌变法(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为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科学)
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第13课 五四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3)主力:从学生到工人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该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第一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
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922-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镇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15课 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的实现: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1924年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 ①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②作用: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北伐战争:1926年 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北伐的先锋队:叶挺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4.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南昌起义(1)时间:1927年8月1日(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1927年的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 秋收起义
(1) 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毛泽东.
(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5.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③遵义会议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经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丝丝(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4.两次会师: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6.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1931.9.18) 借口:柳条湖事件 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九一八后蒋介石态度:不抵抗政策
3.九一八后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
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2)目的:逼蒋抗日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4.西安事变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2.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4.淞沪会战(1938.8.13;又称“八一三事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5.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4. 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保卫大武汉:江西万家岭战役击毙日军3000多人。会战历时4个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中接连败退,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林彪指挥,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根据地军民在中共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地位: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全民族坚持抗战:日本改变侵华政策;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将领张自忠壮烈列殉国,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血洒疆场。
2.中共七大(1945):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5.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23课 内战爆发
1. 重庆谈判
①国民党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②中共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③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
3.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4.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
5.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解放区军民组织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彭德怀领导了青化砭,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政策: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措施: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挺进大别山(战略大反攻开始)(1)时间:1947年夏,(2)事件:刘伯承、邓小平率解放军挺进大别山。(3)意义: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意义: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是民族功臣)
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重要问题:
1.近代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
(1)首次合作:1924—1927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创建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国共对峙: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3)再次合作:1937—1945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国共对峙:1946—1949年,内战爆发,台湾地区与大陆分离。
2.近代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造成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37—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胜,台湾回归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结果不同的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难抵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3.历史上宝岛台湾与祖国的离合及现今的台湾问题的由来。
(1)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2)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及附属岛屿。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与祖国分离50年的台湾又回到了祖国怀抱。
(4)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了今天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4.重要的民族精神。
(1)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3)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4)抗战精神:坚强不屈、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
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4个阶段: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A.总体水平落后;B.发展不平衡C、艰难曲折。
3.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4.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陋习;废除了跪拜礼,代之简单的鞠躬握手,取消“大人”“老爷”的称呼,代之“先生”体现平等自由的新风尚。
(3)人民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旗袍中山装受人青睐。
(4)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不平衡的。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东南各省变化大于西北各省;大中城市变化大于广大乡镇;受教育高的民众变化大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民众。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4.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6.文学艺术成就: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徐悲鸿《愚公移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画家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齐白石擅长花鸟鱼虫。
7、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
1、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5、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D.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6、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7、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9、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A.誓死争回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10、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2、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李军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A.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13、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召开遵义会议D.参加重庆谈判
1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15、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6、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下列图片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战争,其中图片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图二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图三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D.图四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8、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9、“……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20、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副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这幅画揭穿了
A.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B.法西斯集团吞并中国的企图
C.蒋介石对日本的姑息纵容
D.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危险
21、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22、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23、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24、人民解放军“关门打狗”,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东北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三大战役 B.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双十协定》的签订
26、右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全面展开
B.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C.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7、为了庆祝国庆节,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出了一期历史特色小报。其中,他们把不同时期的四幅历史图片组合,构成了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所反映出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B.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史
C.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D.新中国的成长史
28、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29、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30、中国近代有一部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书籍,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此书是
A.《中外纪闻》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二、非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21世纪教育网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历史十五讲》
(1) 材料一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4分)
(2) “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3分)
(3)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3分)
2、“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0分)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3分)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3分)
(3)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1934—1936年,他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4分)
3、(8分)
材料一、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指出 “东方小国”对中国发动了哪场侵略战争?(1分)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此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二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
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
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
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
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
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2) 材料二中什么事件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1分)面对日军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团结抗战,同仇敌忾的?(2分)
(3)从以上四则材料和问题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2分)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C
C
D
B
A
C
A
B
A
B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C
C
A
B
B
B
A
D
D
A
D
C
A
二、非选择题
31、答:(1)《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答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其中的一项同样给分); 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答出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其中的一项也可)。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我们要学习和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等等
32、答:(1)封建制,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2)为中国谋幸福。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共合作(筹建黄埔军校)。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长征。
33、答:(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2)卢沟桥事变。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 ①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教训;②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勿忘历史,警钟长鸣,战争悲剧不能重演;③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振兴国家;④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作为六朝古都,却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它的名字而蒙辱,关于这个不平等条约说法错误的是( )
A.打破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 D.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马关条约》各项规定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B.日本可在各通商口岸开设设厂
C.割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D. 开埠通商
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列强在哪一次侵华战争犯下的罪行(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请问,前一个“天安门”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
A.遵义会议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开国大典
6.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 )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7.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
A.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B、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C、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 为什么侵略者不
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11.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中国士兵守卫卢沟桥 为《黄河大合唱》谱曲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12.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13.
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
B.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15.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某校八年级(1)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
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10分)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下面图片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中华民族历经浩劫、屈辱的缩影和见证,这一屈辱发生于哪一战争期间?写出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2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分)
(2)材料二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3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3分)
【抉择与奋斗】
材料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目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三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2分)
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分)重大事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等。(两例即可)(2分)
【收获与拓展】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1分)
道理:中国人民为革命胜利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或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实事求是,或符合国情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出一点即可)(1分)
17. 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1分)。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1分)
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公车上书)。(1分)
材料二: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的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2分)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2分)
材料三:2013年,安倍内阁谋求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及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对中国实施多边牵制。中日钓鱼岛争端继续陷于僵局,中日摩擦和对立向多领域扩散,外交、安全关系紧张,贸易、投资减少,国民感情进一步恶化„„安倍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挑战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否定战后国际秩序,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
——《日本蓝皮书(2014)》
(3)材料三中安倍内阁的行径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怎样的局面?(1分)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就如何改善中日关系向安倍内阁提出建议。(1分)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1分);正视历史、尊重史实,正确处理领土争端(符合材料写出一点,1分)
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4)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1分)
因为侵华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5)请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分) 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1分,答出以下任意一点即可,观点正确,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①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②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③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④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
1、每年的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历史人物是
A 关天培 B 魏源 C 林则徐 D 张骞
2、2009年2月26日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如右图所示)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这两件兽首被殖民者抢掠到法国是在
A 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3、近代史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4、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爆发,这场运动被称为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5、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哪次战役中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
A 天津保卫战 B 威海卫海战 C 黄海海战 D 孟良崮战役
6、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09年、
中国、詹天佑”,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A 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B 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典礼举行
C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D 《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7、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
君,积极支持变法”
A 康熙帝 B 道光帝 C 宣统帝 D 光绪帝
8、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生
问题的体现。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9、某年的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年是
A l905年 B l91l年 C l912年 D I915年
10、新文化运动中,发表《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
的历史,号召人们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的是
A 陈独秀 B 鲁迅 C 李大钊 D 胡适
11、严复最著名的译著,也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全新的思想武器的是
A 《海国图志》 B 《权界论》 C 《国富论》 D 《天演论》
12、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A 《中外纪闻》 B 《国闻报》 C 《民报》 D 《申报》
13、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14、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名闻天下?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国民党“一大”
15、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屡建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
称号的是
A 叶挺独立团 B 国民革命军 C 黄埔学生军 D 中国工农红军
16、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 四渡赤水河 B 飞夺泸定桥 C 翻越大雪山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17、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暑假准备外出旅游,了解20世纪30年代“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他应该去
A 北京 B 上海 C 南昌 D 遵义
18、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做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做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A 1月1日 B 7月7日 C 8月13日 D 9月18日
19、“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毛泽东诗词中的“彭大将军”在抗日战争期
间,指挥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 百团大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汀泗桥战役
20、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茅以升 D 邓稼先
2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2、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谈。在抗日战争时期,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七七事变 D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23、国共谈判后,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
A 中原解放区 B 东北解放区 C 陕甘宁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24、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5、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最应该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A 延安 B 大别山地 C 南京 D 沂蒙山地区
二、材料分析题(第26小题8分,第27小题9分,第28小题8分,共25分)
26、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由材料一、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2分)
(2)、这次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举出两个?这次事件在前后期分别提出什么口号?(4分)
(3)、你如何评价上述历史事件?(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抗争,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1)列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三个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并说出其中一个条约的影响。(5分)
(2)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请你列举出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例三例。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一例。(4分)
28、阅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图二:南昌起义
图一:五四运动
图三:卢沟桥事变 图四:渡江战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三的标志性意义?(4分)
(2)图二跟今天的什么重要节日有关?(2分)
(3)图四中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哪个城市,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
1-5ccdac,6-10bdbcb 11-15ddcaa,16-20dddab,21-25 cbadb
二、材料分析题(25分)
26、答案:(1)洋务运动(2分)
(2)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多个得2分)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2分)
(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27、答:(1)三个严重不平等条约分别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每个1分)
影响:《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或答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答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写出上述条约中任一个的影响即得2分)
(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例: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日游击队的局面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写出任意的三个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事例亦可)
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如邓世昌、左宗棠、杨靖宇、佟麟阁、赵登禹等。(写出任意的一个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英雄人物亦可)
28、(1)、标志性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分)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或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2分)
(2)、建军节(2分)
(3)、南京。(2分)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历史
题号
一
二
总分
21
22
23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所选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B.打开市场,推销商品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公使驻京,控制清政府
2.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却要把税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在哪件事发生后
A.虎门销烟 B.《南京条约》签订 C.清政府被推翻 D.新中国成立
3.清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5.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③
6.”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在下列选项中指出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左宝贵
7.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严复→太平天国运动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8.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彻底的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9.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侵略斗争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刻教育着我们“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下列哪块浮雕不适合这个主题
A.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 C.虎门销烟 D.渡江战役
10.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A.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B.百日维新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11.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A. 9月18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 1月1日
12.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13.暑假期间,河南某中学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考察。其中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三军会师 长征胜利 D.解放南京 革命成功
1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人民解放军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发动淮海战役 D.发动渡江战役
15.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 而慷。”诗句意指人民解放军
A.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16.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某历史小组决定举办专题展览,他们应收集的资料应包括 ①黄埔军校 ②南昌起义 ③千里挺进大别山 ④西安事变 ⑤重庆谈判⑥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⑥
17.今天中小学生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该出版机构最早创办于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武汉
18.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取得这一成就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茅以升
19.观察右图人物及其著作,他提出的主张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民生
20.当听到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首歌的作者
A.鲁迅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20分,23题24分,共60分)
2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你能说出上述企业和学校分别是在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中开办的?(6分)
(2)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有何意义?(2分)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有何意义?(3分)黄埔军校为革命做出了什么贡献?(3分)
(3)你认为以上企业和学校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7年4月11日,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在谈到历史问题时,温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材料二;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四万万同胞,同仇敌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1)你能说出“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的时间及名称吗?(6分)
(2)请你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4分)
(3)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局部进攻到全面进攻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国共两党团结合作,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艰苦抗战,请你举出取得胜利的两例著名战役。(6分)
(4) 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你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4分)
23.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国共两党跨越60年的鸿沟,再度携手。他首先到达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连战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请你说出他的主要革命事迹 (至少三项)。(7分)
(2)回顾历史,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是指什么事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4分)
(3)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南京发生的哪几件大事最能说明这一点?请说出你的理由。(请举出三件即可)(6分)
(4)回首国共两党聚合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合则国运兴,分则国运衰。你知道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4分)
(5)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察古知今,鉴往思来”,你认为国共两党的关系的再次发展有何现实意义?(3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D
B
B
B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A
D
A
B
B
A
B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20分,23题24分,共60分)
2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国共合作(或国民大革命运动)(6分)
(2)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2分)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3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 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分)
(3)培养了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2分)
22.(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6分)
(2)南京大屠杀惨案;日本广岛、长崎遭到美国原子弹的轰炸。(4分)
(3)局部进攻:九一八事变。(2分)全面进攻: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分)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2分)
(4) 国共合作领导的全民族抗战。(2分)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共同创造中日两国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未来等。(2分)
23.(1)孙中山。 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等(只要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即可,至少列三项)(7分)
(2)重庆谈判 蒋介石 毛泽东(4分)
(3)《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华民国的成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大屠杀:充分说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22年的反动统治垮台。(6分)
(4)国民革命运动 、 抗日战争。(4分)
(5)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3分)
试卷编写目的
一、贯彻八年级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编写了此套试卷。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通过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及存在的问题,便于为以后教育服务。
四、使学生打好基础知识这一关,并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答题的技巧。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公正客观地平价历史事件、人物。
试卷结构
一、试卷题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列举题(26题3分,27题3分,28题5分,29题5分,共16分)
3、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问答题(每题9分,共18分)
二、试卷分值:100分
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① 开辟国外市场 ② 推销工业品
③ 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等 ④ 掠夺原材料
2、太平军击毙洋枪队统领是在( )
A、南京 B、慈溪 C、青浦 D、上海
3、最先取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的国家是( )
A、英 B、法 C、美 D、日
4、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汉阳铁厂
5、宣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李鸿章 D、荣禄
6、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D、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7、每周评论的创办者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8、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建立根据地
9、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方志敏 D、邓小平
10、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
A、雅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1、红军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渡过湘江 B、渡过乌江
C、强渡大渡河 D、四渡赤水河
12、下列历史事件与毛泽东无关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发动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13、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党中央派谁到西安调停( )
A、毛泽东等人 B、周恩来等人
C、叶挺等人 D、王若飞等人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发生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东北抗日队伍建立 D、九一八事变发生
15、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侵占华北地区 B、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C、炮轰宛平城 D、蓄意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16、下列革命战争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 B、长征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行业上,主要集中在( )
A、重工业部门 B、轻工业部门 C、棉纺织业部门 D、农业
18、抗战初期,下列城市失陷的先后顺序是( )
① 北京 ② 北平 ③ 天津 ④ 上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1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 B、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
C、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关东军
D、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20、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
① 重庆谈判 ② 全面内战爆发 ③ 签订“双十协定”
④ 中共中央撤出延安 ⑤ 挺进大别山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② D、④⑤③②①
21、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开始和平建国 B、签订“双十协定”
C、假戏真做 D、戳穿蒋介石的阴谋
22、19世纪后半期,中文报纷纷涌现,其中最著名的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申报》 D、《新华日报》
23、中国近代出现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在( )
A、上海 B、天津 C、河北 D、广州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聂耳、田汉 B、田汉、聂耳
C、聂耳、冼星海 D、冼星海、田汉
25、鲁迅先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空前高度的领域是在( )
A、小说 B、杂文 C、散文 D、绘画、书法
二、列举题
26、列举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不同反映反应。
27、列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名称。
28、列举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大江河的名称。
29、列举1945年在抗日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材料解析题
3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 日本军队,“东北寻衅”指的是什么事件?
(2) 这是何人、何时发给张学良的密电?此材料反映可怎样的对日政策?
(3) 这一政策的后果是什么?
31、材料: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 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 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的是什么?
(3) 对此中共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四、问答题
32、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如何?请结合所学的史实来阐述其从开始发到最严重阶段的演变过程。
3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C 3、D 4、B 5、B 6、D 7、B 8、A
9、A 10、C 11、D 12、D 13、B 14、B 15、D
16、C 17、B 18、B 19、D 20、A 21、D 22、C
23、A 24、B 25、B
2、列举题
26、(1)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分)
(2)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1分)
(3)东北抗日联盟:组织义勇军抗日(1分)
27、(1)大生纱厂(1分)
(2)福新面粉公司(1分)
(3)大久精盐公司(1分)
28、(1)湘江(1分)
(2)乌江(1分)
(3)赤水河(1分)
(4)金沙河(1分)
(5)大渡河(1分)
29、(1)中共七大召开(1分)
(2)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1分)
(3)苏联对日宣战(1分)
(4)中国抗日进入反攻(1分)
(5)日本无条件投降(1分)
三、材料解析题
30、(1)九一八事变(2分)
(2)蒋介石在1931年发的密电,不抵抗政策(2分)
(3)东北三省迅速沦陷(2分)
31、(1)重庆谈判(2分)
(2)欺骗人民,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分)
(3)中共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2分)
四、问答题
(1) 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2) 过程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2分)
B、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2分)
C、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答(1)成功的一面:
A、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2分)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2)失败的一面: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未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