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
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思考探究
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各拉丹冬雪山脚下→驶过冰河
→进入冰塔林。
所见:
1.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突出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
2.砾石堆上四顾,突出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
天地的浩茫;
3.靠近冰山,发现其图案的难以名状;
4.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
纹、皱褶,突出其晶莹纯美,闪闪生光;
5.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
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所感”也在变化。
1.远眺雪山时,感到雄伟和神秘;
2.张望冰峰和冰河,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
3.身处冰窟,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
4.倾听水声,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故事。
“文章的脉络”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
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一
篇文章的脉络就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具体体现。
理清文章脉络
一、概念
命 题 点
1.感知课文内容,列出基本框架。
2.依循自然段理清脉络。
首段一般总领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尾段一般是概括全文,或深化中心。
过渡段,是一条把握文章整体内容的捷径。
3.抓重点句,如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等。
4.抓关键词或题眼。
5.联系旧知,理清文章脉络。
二、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1.理清层次,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2.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理清文章脉络。
3.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4.请简要叙述文章的思路。
三、考查形式
(中考真题)根据文章行文思路及内容提示填空。
①某一日午前,站在美丽异木棉的树下,抬眼看她们的
样子--昨夜西风紧,树下又纷纷扬扬落下许多花儿来。厦门
秋日正午的阳光还热着呢,红花瓣在绿草地上有些萎蔫。
②有朋友开车经过,见我路边闲闲站着,停了车,问
我:“你在做什么呢?”我指了指美丽异木棉的树,答:“
我看看花……”他开车扬长而去,大概会笑我无所事事?伤
春悲秋这种事情,在厦门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只因为这一城
花开,从不停歇,“悲”的念头一升起,便被美丽的花影树
生生压下去。
真题演练
③美丽异木棉,别名“美人树”南美木棉”,与木棉
同科不同属,来自南美洲的阿根廷。大部分人以为它是时下
开得热闹的洋紫荆,这真是美丽的错误。美丽异木棉与洋紫
荆的区别最明显是叶子不一样:洋紫荆的叶子是大大的羊蹄
形,而美丽异木棉的叶子是细长形的掌状复叶,并且酒瓶状
的树干长有一圈圈圆形的大刺,不小心可是会被刺伤的。
……
①~⑦自然段
某一日午前,看到美丽异木棉落花,引发人生思考。
⑧~⑩自然段
①近日的一个黄昏,看见美丽的异木棉,生出中年人的愁
绪来。
11~13自然段
②也是一个冬日,看到满城的美丽异木棉,瞬间便觉得接
回厦门的地气。
【参考答案】
二、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
具体分析。
(一)描写有详有略
略写时一笔带过,详写时细致刻画。
从描写自己身处冰窟的感受开始,写到冰风的呼啸与
川流不息,
然后详细描写冰体的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二)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
1.对冰窟和冰风的描写,突出异样的“温暖”感受,既写
风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喟于自然的
永恒。
2.描写冰塔林和冰川,用精短、准确、形象性强的词语连
续带过,很好地表现出冰体形状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同时
又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主客观融为一体。
这样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
韵味。
三、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
“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
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
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
“所见”的独特性。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
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
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行走、体验甚至考察,这使得
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
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
四、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积累拓展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
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
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
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
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
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
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删去划线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删去加点部分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
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
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
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
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把冰山的皱
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
“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
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这几个句子在描写眼前景物的同时,都不停留于具体
的描写,而是将笔触宕开,抒写作者的想象与感触,将读
者的思绪引向时间的远处或思考的深处。
这样的写法虚实结合,主客相融,带给读者一种富于
厚度和深度的美。
虚实结合
1.首先,明确什么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
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
想象结合起来。
2.其次,分析语段哪是实写,写得什么;哪是虚写,写得什么。
3.然后,分析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方法拓展
答题模式:这段文字运用 手法,实写了
___________ ,虚写了 ,写出了人物(事物)
的 ,表达了人物 的 情感。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
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
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
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⑪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
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
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
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中考真题)自选角度赏析下面文字的表达效果。
真题演练
⑫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
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
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
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
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
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
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反映
出故乡的人们通过对风沙的治理,环境发生了惊人的转变,
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
【参考答案】
五、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
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这两部人文纪录片播出时间相距20多年(1983年、
2006年),分别从当时的视角呈现长江的自然风景与沿
岸的人文风情。《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详细拍摄了长
江的源头。观看后,感受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