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 MB
  • 2021-10-27 发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915 年 中国 NEWS 当时的中国需要一场怎样的变革?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广东某富豪纳妾 108 位 校园上演戏剧 《 娜拉 》 财经报道 社会花絮 发表评论 政治新闻 袁世凯接受 《 二十一条 》 并率文武百官隆重祭孔 政治危机 民族危机 道德信仰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娜拉来到中国 道德文化危机 西方 思想 传播 第 12 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 作。 2. 掌 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3. 认识新 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 动,增 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 识。 学习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③政治混乱,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③政治混乱,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进一步传播 ④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才能救中国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① 兴起标志: ②代表人物 : ③主要 阵地 : 1915 年 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 、兴起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青年杂志 》 ,从第二卷开始, 《 青年杂志 》 改名为 《 新青年 》 。 代表人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鲁迅 李大钊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① 兴起标志: ②代表人物 : ③主要 阵地 : 1915 年 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 、兴起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 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改造一所堕落的大学,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中国培养人才。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二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 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人血馒头 :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巴金小说 《 家 》---- 瑞珏之死    瑞珏 是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 觉新 。在她临产时,正逢高老太爷去世,家人为了避免 “ 血光之灾 ” (产妇的血光会冲犯到死者身上), 把她赶到城外冰冷的小屋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 德先生 ) ( 赛先生 ) “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 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 陈独秀 《 新青年 》 改良文学,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胡适 《 文学改良刍议 》 陈独秀 《 文学革命论 》 材料 4 : 3 、文学革命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反封建的斗士 两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著,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著名语言学家,新文化运动中首创 “ 她 ” 、 “ 它 ” 二字。著有名诗 《 教我如何不想她 》 。 ( 1891—1934 )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灯闪着, 风吹着, 蟋蟀叫着, 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了, 风熄了, 我应在院中唱歌。 这是溥仪在 17 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他应该是第一个写新诗的皇帝,且还是 “ 口语诗 ”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抨击 _______ 和 _______ 提倡 _______ 和 _______ 提倡 ________________ 旧道德 科学 民主 旧文化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 表 1 : 1913 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表 2 : 1924 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材料一: 动摇 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如春雷一般 …… 惊醒了无数青年 …… 影响了一代人 …… 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 新文化运动评价 各抒己见 结合图片,谈谈该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 … ”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 陈独秀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 钱玄同 材料四: 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的肯定和绝对的否定,是片面的,是偏激的。 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要与时俱进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 新青年 》 第七卷第五号 伟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辛 亥 革 命 建立中华民国, 但被袁世凯窃取 新旧思潮产生 激烈的 冲突 新文化运动 标志、两大口号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内容 评价 积极: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消极:对传统文化看法, 有一定的片面性 兴起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本课小结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 世纪 60 年代 —— 20 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文化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1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知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 A 当堂达标 2 、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 《 时务报 》 ,一是 《 新民丛报 》 、一是 《 新青年 》 。”其中 《 新青年 》 的创办标志着哪一时代的到来 (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救国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D 3 、李大钊在 《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 一文中写道:“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也,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活也。”其实质是反对 ( ) A. 儒家传统道德 B. 儒家思想文化 C. 封建专制制度 D. 孔子思想学说 C 4 、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指示在表格的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①洋务运动 ②孙中山 ③ 陈独秀 B. ①五四运动 ②孙中山 ③曾国藩 C. ①五四运动 ②曾国藩 ③ 胡适 D. ①洋务运动 ②陈独秀 ③ 梁启超 A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梦 ① 李鸿章 变法图强梦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② 民主科学梦 新文化运动 ③ 5 、鲁迅在 《 狂人自己 》 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 … … 每一页上都写着 ′ 仁义道德 ′ … … 仔细看了半夜 … …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 吃人 ′ … …”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A 6 、“无论何种学派, 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 ( ) A. 缓和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B. 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 消化吸收了尊孔复古思想 D. 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