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50 KB
  • 2021-10-27 发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至8课练习题+八年级历史上册15课测试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至8课练习题+八年级历史上册15课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17·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2.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4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 A.十三年B.二十三年C.三十三年D.四十三年 ‎3.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5.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6.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 A.任务不同 B.对象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 D.斗争方式不同 ‎7.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D.民主与科学 ‎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10.(2017·黔东南)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 。”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11.(2017·淮安)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2017·赤峰)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 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3.“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2017·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5.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16.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 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C、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7.(2017·怀化)“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18.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21.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但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不断的探索救国的道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海军,力图强兵富国。随着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探寻救国的道路。 ‎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所说的“办了一辈子事”主要是指他积极参与的什么事件?你是否同意李鸿章对自己所办之事的评价?请说明理由。 ‎ ‎(2)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哪个历史事件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句话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 ‎(3)结合所学回答,孙中山为了“医国”进行了哪些努力?最终结果如何? ‎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主张,最早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实践?该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观点出现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材料三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什么? ‎ ‎(3)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 ‎23.(2017·衡阳)“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 ‎24.(2017·大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 ‎(1)‎ 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答出一点即可)? ‎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他阐述了其救国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国侵略,戊戌变法希望“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故B符合题意。故选B。 ‎ ‎2、【答案】B 【解析】2014﹣80=193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34﹣1912+1=23。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加上这个1。故选B。 ‎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的人是不得人心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 ‎ ‎4、【答案】B 【解析】A项,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覆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因此,辛亥革命实现政治上的大解放。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思想上的大解放。故B项符合题意。C项,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经济方面的影响。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反动统治依靠的力量是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故选D。 ‎ ‎6、【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变成了无产阶级。故选C。 ‎ ‎7、【答案】C 【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C。 ‎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BC所述观点都与史实相符。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故选D。 ‎ ‎9、【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创建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内容之一,ABC三项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故选D。 ‎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所以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与史实不符。故选A。‎ ‎11、【答案】C 【解析】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公车上书”的发生与《马关条约》签订的直接触动有关。故选C。 ‎ ‎12、【答案】D 【解析】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这些措施中,对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条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故选D。 ‎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①正确;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剪辫子”、“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②正确;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窃取,临时约法被废除,袁世凯还大力破坏民主制度,大搞专制独裁,对帝国主义势力继续妥协,因此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③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④错误。故选A。 ‎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成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解题时注意提干信息:1843年、上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是《南京条约》,上海超过广州则是与条约内容五口通商有关,故C项正确;赔款与贸易无关,故A项排除;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且不涉及进出口贸易,故B项排除;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且也与上海无关,故D项排除。 ‎ ‎16、【答案】C ‎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协定关税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所以ABD都不属于这三个条约的共同影响。C项三个条约都有大量的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8、【答案】B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上述年代尺反映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故选B。 ‎ ‎19、【答案】D 【解析】上述材料形象地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的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A项与《辛丑条约》无关,B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故选D。 ‎ ‎2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题目中涉及的是北京的东交民巷,这是在《辛丑条约》里面的内容,该条约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1901年签订的,所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正确。 故答案为D。 ‎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洋务运动。不同意。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和国防近代化的历程,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培养了大批近代科技人才。 (2)公车上书;主张实行维新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 (3)努力: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实现国共合作;确立“三大政策”;推行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等。 (4)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过程。 22、【答案】(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了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近代化的探索。 ‎ ‎ 23、【答案】(1)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应该否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企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主观上洋务派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其官办民营(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应该肯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3)1912年;袁世凯。 ‎ ‎24、【答案】(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体制: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制。 (2)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5、【答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 (2)洋务运动;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或其他能体现出爱国和英雄主义的答案也可)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同之处: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都主张改变社会制度。 (5)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不屈不挠。 ‎ 部编版 第一学期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50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1. 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 上海 B. 南京 C. 福州 D. 虎门 ‎ ‎2. 我们生活在英雄的国度,我们成长于英雄的民族、英雄的时代,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英雄的业绩,我们年轻一代肩负着继往开来的英雄的的使命。在虎门炮台英勇抗击英军壮烈牺牲的英雄将领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琦善 D. 陈化成 ‎3.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 ‎ C. 《望厦条约》 D. 《黄埔条约》‎ ‎4.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得比其他帝王墓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 ‎5. “长江的险要重地和满洲防军驻地镇江也被攻占。运河因此被封锁,帝国被切成两半,曾经做过明朝的都城和统治象征的南京也暴露于英军的面前。”材料描述的这场战争 ‎ A. 使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给俄国侵占我国领土提供可乘之机 ‎ ‎ C.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6.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 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B.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 ‎ C. 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D.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7.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日本军队 ‎ ‎8. 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哪一点最能说明这一点 ‎ A.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 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 C. 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D. 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 ‎9.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10. 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 A. 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 B. 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 ‎ C. 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 D. 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11.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12.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此话中的“杰出人物”包括 ‎①曾国藩 ②林则徐 ③李鸿章 ④左宗棠 ⑤洪秀全 ⑥张之洞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13.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从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中第二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 ‎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4. 电影《傲蕾·一兰》歌颂了达斡尔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英勇事迹,揭露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略行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可耻地将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拱手相让”, 让人民多年的抗争毁于一旦。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①《尼布楚条约》 ②《瑷珲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勘分西北界约记》‎ ‎⑤中俄《改订条约》‎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5.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是 ‎ A. 北伐 B. 西征 C. 安庆保卫战 D. 天京事变 ‎16. 英国人伶俐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反映的是 ‎ A. 李秀成痛打洋枪队 B. 邓世昌激战黄海 ‎ C. 石达开西征 D. 陈玉成血战安庆 ‎ ‎17.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 ‎ A. 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 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 ‎ C.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18. 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 A.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 鸦片战争时期 ‎ ‎ C. 洋务运动时期 D.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19. 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表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 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 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研究,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名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 ‎ A. 致远舰 B. 定远舰 C. 靖远舰 D. 经远舰 ‎21.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 ‎ 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22. 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 A. 增开通商口岸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C. 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23题24分,24题10分。)‎ ‎23. 1860年10月18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天。英军第一师接到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的命令,决定给中国皇帝一个永久的“教训”实现了“万达里斯姆式的罪行”(意指毁坏文化艺术的行为)。这是中华民族永久的历史耻辱。‎ ‎【图片呈现历史】‎ ‎⑴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上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分)‎ ‎【文学述说历史】‎ ‎ “‎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⑵ 这把 “火”燃烧在哪次战争中?(3分)中国会遭到如此劫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⑶ 中国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⑷ 这次战争后,清政府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即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掀起了什么运动?(3分)用哪两个口号分别创建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6分)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3分)‎ ‎24. 某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对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请你加入其中吧!‎ ‎【图片“画”战争】‎ ‎ ‎ ‎⑴ 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 ‎【时人“评”战争】‎ ‎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偿二百兆始。‎ ‎⑵ 这是梁启超对该次战争后签订的某一条约的评价。在这一条约中,祖国的哪一块领土被迫割让,落入日本的魔爪之下?‎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A A B A C A C A D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B D D A B C C A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4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23题24分,24题10分。)‎ ‎23. 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分)‎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3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分)‎ ‎⑶落后就要挨打。(3分)‎ ‎⑷洋务运动;(3分)“自强”,“求富”; (6分)‎ 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3分)‎ ‎24. ⑴甲午中日战争。(4分)‎ ‎⑵《马关条约》;(3分)台湾。(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