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9.48 KB
  • 2021-10-27 发布

(河南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课件新人教版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2 《孟子》三章 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有利 (2)内城 (3)护城河 (4)放弃 (5)极点 (6)同 “叛”,背叛 C(表转折;A.表顺承/表并列;B.表转折/表修饰;D.表修饰 /表转折) 2 3 D(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A.这样/……的样子;B. 凭借/认为;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 (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 部团结。(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 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 靠武器的锐利。(3)用天下都归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 背叛他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 胜利。 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做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是要失败的。 6 7 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有说服力;句式 灵活,表达自由奔放。 8 A(兵:兵器) 9 D(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写 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多助 天下顺之 仁政 10 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11 链接材料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是本文重点 强调的“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富贵不能淫》 (1)真正,确实 (2)怎么,哪里 (3)教导、训诲 (4)谨慎 (5)准则,标准 (6)遵从 (7)惑乱,迷惑。文中是使动用 法 (8)改变,动摇。文中是使动用法 1 C(的;A.能,可能/得到;B.告诫/谨慎;D.动词,居住/名 词,房屋) 2 (1)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2)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3)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 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4)富贵不能 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 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 4 (1)轲 战国 儒 大学 中庸 论语 (2)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3)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 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意近即可) 5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 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 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 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善天下”。(意对即可) 6 7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 则,它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 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家贡献 自己的力量,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9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 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8 (1)停息,太平 (2)教导、训诲 (3)遵从 (4)屈服。文 中是使动用法 10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 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 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得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 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 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 素改变自己的原则。 11 本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链接材料中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 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他没有拜,正是“威 武不能屈”的具体表现;他面对着元军高官厚禄的利诱, 没有丝毫的动心,正是“富贵不能淫”的表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shuō—yuè) 1 (1)兴起,指被任用 (2)选拔、任用 (3)违背 扰乱 (4)犯错误 (5)奋起。文中指有所作为 (6)了解、明白 (7)指在国外 2 A(B.衡:同“横”,梗塞、不顺;C.曾:同“增”;D.拂: 同“弼”,辅佐) 3 4 A(“降”与“大任”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正确 的划分应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 受贫困之苦,(以)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 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 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3)(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 就往往容易灭亡。 5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2)入则无法家拂 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6 7 共同点:这六个人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 凡的事业。这些事例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8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知错能改,有困 惑能思虑出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 9 示例: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 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都会犯错。 聪明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进而获得成功; 愚蠢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或者是不以为意,那他 依然会在前一块石头上摔跤,终将一事无成。 10 (1)狱官 (2)财资缺乏 (3)同“横”,梗塞、不顺 (4)同“弼”,辅佐 11 (1)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 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2)所以(我)很 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12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 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 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13 甲文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 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 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地利不如人和____________ (2)三里之城____________ (3)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 (4)委而去之__________ (5)寡助之至___________ (6)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有利 · · · 内城 护城河 放弃 极点 同“叛”,背叛 2.下列各项中“而”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然而不胜者 曲肱而枕之 C.环而攻之而不胜 出淤泥而不染 D.夫环而攻之 人不知而不愠 · · ·· · · · · 表顺承/表并列 表转折/表修饰 表转折 表修饰/表转折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 B.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公欣然曰 自以为大有所益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夫环而攻之 夫君子之行 C.之 D.夫 · 这样/……的样子 · · · · · · · 凭借/认为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 立性/代词 语气词,用于句 首,以提示下文 D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 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 器的锐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用天下都归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排 比 排比的作用:①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②用 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 细腻、形象生动之效;③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 透彻,难以辩驳;④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 溢;⑤排比句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和气势。 常见题型:①某句子或语段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 用?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某句子。③某句或某段运用排 比修辞阐述事理,有何好处? 答题思路:①句子运用排比修辞生动有力地表现了……, 读起来富有气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突出了中心(富有感 染力)。②某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生动有力地表现了……, 气势磅礴,感染力强。③某句或某段运用排比阐述事理,说 理有力,难以辩驳。 (一)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5.本文一开头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 观点,指明“_______”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就是下文说的 “_____”和“__________”,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 孟子“______”的政治思想。 6.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 7.孟子的语言极具特色,请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做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是要失败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多助 天下顺之 仁政 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有说服力;句式灵活, 表达自由奔放。 (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题目。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士兵 B.委而去之 去:离开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民:百姓 D.必有得天时者矣 必:必定 · · · · 兵:兵器 A 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尊称 为“亚圣”。 B.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C.“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有递进关系,顺序不能 颠倒。 D.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写地理 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 利”;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 “地利不如人和” D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阅读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请说说你认为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 有什么关系。 链接材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 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 (选自《论语·颜渊》) 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链接材料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是本文重点强 调的“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链接材料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百姓对国家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 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 得已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在(剩下的)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 项?”孔子说:“去掉粮食。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 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_____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 (3)父命之______________ (4)必敬必戒_______ (5)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__ (6)与民由之________ (7)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确实 · · · · · · · · 怎么,哪里 教导、训诲 谨慎 准则,标准 遵从 惑乱,迷惑。文中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文中是使动用法 2.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B.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妾妇之道也 立天下之正位 D.安居而天下熄 居天下之广居 能,可能/得到 · · · · · · · · 告诫/谨慎 的 动词,居住/名词, 房屋 C 3.翻译下面句子。 (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2)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根据要求填空。 (1)孟子,名___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 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与《______》 《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2)课文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运用排比句式,阐明了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品质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轲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 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战国 儒 大学 中庸 论语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一)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 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意近即可)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 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 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 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善天下”。(意对即可) 7.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 意义。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 准则,它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 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为 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二)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题目。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安居而天下熄_____________ (2)父命之______________ (3)与民由之________ (4)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息,太平 · · · · 教导、训诲 遵从 屈服。文中是使动用法 9.翻译下面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 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0.本文中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 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 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 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得 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 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 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改 变自己的原则。 11.阅读链接材料,谈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 身上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 链接材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 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 《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 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 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 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本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链接材料中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 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他没有拜,正是“威 武不能屈”的具体表现;他面对着元军高官厚禄的利诱, 没有丝毫的动心,正是“富贵不能淫”的表现。 【链接材料译文】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官 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他没有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 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 “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 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这首 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 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 军,张弘范说:“(你的)国家灭亡了,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 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 宰相的位置。”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 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畎亩(quǎn)  傅说(shuō)  孙叔敖(áo) B.拂士(bì) 筋骨(jīn) 国恒亡(héng) C.胶鬲(gé) 曾益(zēng) 管夷吾(yí) D.版筑(bǎn) 拂乱(fú) 而后喻(yù) · · shuō—yuè · · ··· · · ··· A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_________ (3)行拂乱其所为______ ______ (4)人恒过__________ (5)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后喻____________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 兴起,指被任用 · · ·· · · · · 选拔、任用 违背 扰乱 犯错误 奋起。文中指有所作为 了解、明白 指在国外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衡:同“横”,梗塞、不顺 曾:同“增” 拂:同“弼”,辅佐 A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行/拂乱其所为 C.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降”与“大任”构成动宾结 构,中间不能断开。正确的划 分应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A 5.翻译下面句子。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 苦,(以)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 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 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 往容易灭亡。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 饿其体肤。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一)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7.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 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8.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 自己的话概括。 共同点:这六个人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 凡的事业。这些事例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知错能改,有困惑 能思虑出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 9.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 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 理解。 示例: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 长才干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 都会犯错。聪明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 进而获得成功;愚蠢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或者是不以为意,那他依然会在前一块石头上摔跤, 终将一事无成。 (二)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 将护。倘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 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 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 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倘:倘若。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 (2)空乏其身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 狱官 · ·· · · 财资缺乏 同“横”,梗塞、不顺 同“弼”,辅佐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 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12.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 的作用又是什么? 13.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乙文中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的原因。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 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业。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 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甲文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 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 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 可贵、可喜。 【乙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 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 纵欲,旧病又会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 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 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谨慎,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持 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我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 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罢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