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八年级课内诗歌赏析
姓名:
(一)《野 望 》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
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
中“采薇”的诗句。
1、“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 傍晚 、地点 水边 、事件 远眺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
孤独抑郁的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本诗写景有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这首诗(或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
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
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
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
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1、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字是使,表明作者此行目的一个短语是问边,表明这首诗写的是塞外风光的词有汉塞,
胡天,萧关,居延等。
2.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和到达地点 ,一个“单”字写出诗人轻车简从 去慰问边关将士。
3.颔联诗人以“征蓬”、“ 归雁 ”自比(比喻自己),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 的感情。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征蓬” “归雁”,写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言事又写
景,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5.近代学者王国维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之句,仔细品味这联诗试着说说王国维给
予这句诗极高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答:这句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6.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参考示例,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示例: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②美的具体表现: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
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
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
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
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示例五:①图画的衬托美(表现手法)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互相映衬,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
边关图。
8、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尾联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也显示出使臣对边
关战事的关心。
(四)渡荆门山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
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叙事 ,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抒发了作者 思乡的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的画面。
答: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①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
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②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
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
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4.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 上
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运用比喻,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的依恋之情。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8. 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9. 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景象。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
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
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西湖(钱塘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西
湖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是“最爱”。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答:水面处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答:“争”运用拟人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啄”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描绘
出莺燕的动态,表现出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说说“几处”“谁家”精妙之处。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
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
的新燕以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人为什么用“几处”而不用“处处”,用“谁家”而不用“家家”?
答:因为是早春,自然景色有别于繁春季节,所以诗人在对周围事物的选择上是很典型的,且 也是细致入
微,因此用“几处”而不是“处处”。后面的“早莺”“新燕”也是在“几处”“谁家”的意义上生发出来的,
二者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给人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6、试赏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
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作者有意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7、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的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
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8、本诗抒发了什么之情? 答: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之情。
(六)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2.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特点。
3.“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指作者的归隐生活,“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5.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
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4.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答:不能,“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
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5.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刻画了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的情趣。
7.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物描写的深层含义。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返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
情怀。从中感受到诗人归隐自然(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鄙弃世俗、热爱自然、归隐自然的人生理想。
(七)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1、诗的前两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草木茂盛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
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满目凄然)的景象。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安史之乱的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世人称道,请你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
答:A 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花开鸟啼本是娱人之物,
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 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
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而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6、 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泪”“惊心”,这样写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花,鸟本为人们喜爱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溅泪惊心,衬托诗人的愁苦之情。
7、古人论诗“凡景语,皆情语”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作简要赏析。
答:这一联诗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和拟人的手法,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
8、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忧国思家之情,引人共鸣。9、
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细节描写,“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诗人苍老之快,而苍老的这么快
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10、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抒发什么感情?)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
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理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1、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答: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12、这首诗寓情于写景叙事之中,句句都有言外之意,深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
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14.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
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15.“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
人音讯的心情。
(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
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
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七、八句用典,借以表达尽忠报国的情感。
2、首联中的“压”“开”字各有何妙处?
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
示出来。“开”字,下笔劲拔,雄姿杰出。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见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
3、王安石曾批评:“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认为“黑云”和“ 日光”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
4、颔联有何妙处?
答:这一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颈联中的“起”字能否改为“响”?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
不能。“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联,表现友军深夜驰援,驰援部队刚迫近敌军的营垒,便
击鼓号令,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声音低回沉重。“响”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小,而“起”
字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声音就沉重低回。
6、为什么说尾联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尾联引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点明主旨(卒章显志)。
7、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将士卫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九)赤 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水底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来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东风
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2、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3、从题材看,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这两句表明作者对
历史有怎样的深层认识(感慨)?这两句(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历史将要重写。
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历史上的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5、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
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写法: 咏史诗。 特点:借史实抒情。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诗的前两句借一件“折戟”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7、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通古战场的遗物,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
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
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1. 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最后三句回答天帝问话:“_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 ,借此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3.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豪放。
4.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海天相接;感觉:船
摇帆舞,星河欲转;气势: 磅礴豪迈。
5.词中“接” “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
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6.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
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
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7.“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比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8.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9.“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
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
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伤时怀己)
10.李清照的《渔家傲》词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要分析本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
特色。(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答(2))
(1)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
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
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浪漫。
11.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
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12.是从用典的角度,对“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赏析。
运用《庄子》中的典故,表现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3.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了梦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表达作者对南宋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人生的
追求和向往。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
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节描绘了秋风肆虐的情景,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怒号”从听觉上写出了秋风之狂。“卷”“飞”“渡”“洒”“挂卷”“飘转”等词语写出了秋风之力
度及对房屋的破坏。
2.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种秋风肆虐的情景? 答:描绘秋风肆虐为下文屋漏遇雨做铺垫,更能突出境遇的悲惨。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 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
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4、试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
思想。
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博大胸襟。
(十二)卖炭翁 白居易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字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
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
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八下诗文理解填空训练卷答案 制卷:詹文志 姓名:
《桃花源记》陶渊明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构思在本文中具体体现为(表现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3.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从心情的角度(精神状态)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7.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写桃花源人热情: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珮环。
2.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 3.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写作
者赏潭独特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5.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
着异曲同工之妙,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核舟记》魏学伊 1、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写应证了文中的“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一句。
2、点明雕刻技艺之精湛、手艺之卓越的句子是: 技亦灵怪矣哉 !
《关睢》1、统摄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抒发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和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15、在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式微》 1、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
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通过夸张,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1. 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5、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不要有儿女之情)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本诗与“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相近的句子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2.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3.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北冥有鱼》1. 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用比喻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
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
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
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虽有佳肴》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道之行也》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 ,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2、最能体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本文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体现大道内涵的句子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表现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的句子是: 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表现社会实行各取所需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8.总括全文,表现“大同社会”社会安定的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马说》韩愈 1、有才能而不被发现,韩愈早在《马说》中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4、表明饲马者愚昧无知对千里马不公正待遇(表现千里马被埋没具体体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
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全文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6、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
说》中同样的感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己住草堂,愿民
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2. 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安
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3、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的博爱情怀的主旨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6、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7、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卖炭翁》 唐代 白居易 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通过幽静环境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句子是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
2、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各含一个成语的两句诗是:“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
4、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送友人》 唐 李白 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
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
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直接写出诗人孤寂心境的句子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1.写梅花遭遇摧折也坚持操守(爱国)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