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2 K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之三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3 马说 课题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积累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了解本文的内容、主旨及托物寓意的写法。‎ ‎4、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法提示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1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 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2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 3.思考讨论:‎ ‎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 (2)伯乐指的是什么?‎ ‎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 2.思考讨论。‎ ‎ (1)概括本段内容。 ‎ ‎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 2。思考讨论。 ‎ ‎ (1)概括本段内容。 ‎ ‎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 要点提示: ‎ ‎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 3.齐读第二自然段。 ‎ ‎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 2.思考讨论:‎ ‎ (1)概括本段内容。‎ ‎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 ‎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 要点提示:‎ ‎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 ‎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课文。‎ ‎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3.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 要点提示:‎ ‎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 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2、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 ‎ ‎3.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活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六、布置作业 ‎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 ‎2.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