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3.36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6分)
1. 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2. 运动会上,400m决赛,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
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 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5.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6.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原理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7.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8.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C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9. 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其中合理的是( )
A.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
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
10. 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11. 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立杆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平静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水面“折断”的铅笔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2. 人眼在A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乙处,如图所示。在B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 )
A.正对A点照射 B.在A点偏上照射
C.在A点偏下照射 D.在A点偏左侧照射
13.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
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
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
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4.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被人眼观察到
B.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5.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16. 一个瓶子能盛1kg的水,可用该瓶子盛1kg的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水银>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
A.酒精 B.汽油 C.植物油 D.水银
17.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随它的形状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B.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太空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C.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18.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相同的________通过的________不同。
(2)如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
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盖上玻璃罩,然后把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将逐渐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本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________。(选填“转换法”、“科学推理法”)
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我市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极大改善了环境。在春季赏花节中,汗流满面的游客不时摇动手中的扇子,加快汗液________(填物态变化),实现降温解热。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组成,其中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__热。
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眼球的结构类似于照相机,把来自物体的光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在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太阳光对箱内空气________的影响。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________的改变量相同。
在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时________增大,________减小所导致的。事实表明,0∼4∘C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C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C水的__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C.冰层下接触冰的水温度是________∘C。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三、作图与探究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8分,第4小题6分,共26分)
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焦点F的一条光线,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
(1)光源S的位置.
(2)光线ab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________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________,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小明在滨河阳光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________g。
(4)如图丁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
(5)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8分,共1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如图所示,正方体的边长为L=0.2m,质量为m=16kg。
(1)求正方体的密度;
(2)若沿正方体的上表面挖去一底面积为S=0.01m2、高为h=0.1m的柱体,并在挖去部分中倒满水,求正方体的总质量。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6分)
1.
【答案】
A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解答】
解:A.以小明为参照物,1min=60s后两人距离120m,所以小红的速度是v=st=120m60s=2m/s,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1min=60s行走120m2=60m,所以其速度是1m/s,故B错误;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2.
【答案】
B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st可求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
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st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
3.
【答案】
A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答】
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4.
【答案】
A
【考点】
声与能量
【解析】
①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比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态、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③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
解:A.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5.
【答案】
C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解答】
解: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
【答案】
B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液化及液化现象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华;
(3)水蒸发要从周围空气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4)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
【解答】
解: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答案】
C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
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8.
【答案】
B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解答】
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C∼60∘C,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故A错误;
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9.
【答案】
A
【考点】
紫外线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光的反射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解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解答】
解:A.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故A正确;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故B错误;
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中的“树”是岸上的树的虚像,两者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故D错误.
故选A.
10.
【答案】
C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C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答案】
D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漫反射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解析】
(1)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
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正确;
C、平静水面上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D、水中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铅笔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12.
【答案】
A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路会发生改变,所以看到水中的玻璃球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从玻璃球上反射的光线会进入眼睛,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B处的手电发出的光会照射到A处的玻璃球上。
【解答】
连接BA,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A点是玻璃球的虚像,玻璃球的实际位置在A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沿着A点照射,激光刚好照在玻璃球上,如图所示:
故选:A。
13.
【答案】
D
【考点】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光的色散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1)各种镜子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可以成虚像也可以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3)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4)三棱镜可以研究光的色散.
【解答】
解:①平面镜反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折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①正确;
②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都能成虚像,故②错误;
③凸透镜既能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也能成放大的虚像,故③正确;
④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④错误;
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实验,故⑤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选D.
14.
【答案】
B
【考点】
漫反射
紫外线
光的反射
【解析】
(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2)紫外线的应用: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等;
(3)自行车的尾灯由一组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光射到光滑的物体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射到粗糙的物体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解答】
A、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但虚像能被人眼观察到,故A错误;
B、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故B正确;
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反射的原理,使光线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15.
【答案】
B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
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②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③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解答】
A、B 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C、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状态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D、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温度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16.
【答案】
D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
根据公式V=mρ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瓶子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小的物质。
【解答】
由ρ=mV可得,V=mρ,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
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小的物质。
因为ρ水银>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密度比水小的A、B、C选项中的物质;
而D选项中的水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容纳1kg水的瓶子,能容纳1kg密度比水大的水银,故D选项正确。
17.
【答案】
D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系;
(2)质量相等物体,状态变化,体积也会变化,密度会变化;
(3)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先分析氧气质量和体积的变化,然后根据ρ=mV得出氧气密度的变化。
【解答】
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决定于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故A错误;
B、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
C、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一般体积会发生变化,质量不变,由ρ=mV可知,其密度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mV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
18.
【答案】
D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
由图象知:横轴代表物质体积,纵轴代表质量,取某一体积V,在图中得出甲、乙的质量,根据质量大小得到质量与体积比值大小关系,根据密度公式比较甲、乙两物质的密度关系,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解答】
A、由图象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状态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当甲、乙的体积都为V=20cm3时,m甲>m乙,由ρ=mV可知,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甲、乙质量都为10g时,乙的体积为20cm3,甲的体积为10cm3,则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D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答案】
变速,时间,路程
C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1)小组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逐渐变大;
(2)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解答】
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答案】
振动,空气,频率
【考点】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频率不在这个范围的声,人们是听不见的。
【解答】
解:听到蚊子的嗡嗡声,是由于蚊子的翅膀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而蝴蝶从身旁飞过却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答案】
变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科学推理法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盖上玻璃罩,然后把空气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变大,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答案】
汽化,液化,放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夏天扇扇子会加快空气的流动,尽管不能降低气温,但是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皮肤表面汗水的蒸发(汽化),蒸发(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量,所以人会觉得凉快;
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或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云,液化和凝华都是放热过程。
【答案】
虚,不变,镜面
【考点】
镜面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1)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光污染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
【解答】
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大厦的外部安装的平板玻璃幕墙看到自己的虚像;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故人远离幕墙时像的大小不变;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
【答案】
倒立,近视眼,凹透镜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
人眼球的结构类似于照相机。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
人眼球的结构类似于照相机,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前,小红属于近视眼;这是因为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所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
反射,温度,热胀冷缩,体积
【考点】
物体的颜色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
(1)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看不见的光有两种:红外线和紫外线,其中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在同种状态下,体积的变化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解答】
(1)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物质在同种状态下,体积的变化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所以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体积的改变量相同。
【答案】
体积,密度,密度,0
【考点】
密度与温度
【解析】
实验证明,对0∘C的水加热到4∘C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C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因此,水在4∘C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水与冰的交界处,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解答】
冬天,自来水管中的水结冰时,质量不变,由题意可知其体积增大,根据公式ρ=mV可知密度减小;
事实证明,温度高于4∘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会减小;温度低于4∘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增大,即水在4∘C时密度最大。
冰下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C。
三、作图与探究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8分,第4小题6分,共26分)
【答案】
(1)详细答案见解答.
(2)详细答案见解答.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对称,画出光源S的位置,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
(2)延长线过凸透镜的焦点,不属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利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作图。
【解答】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解:(1)画出像S′的对称点S,可得光源S的位置,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如图.
(2)ab的延长线过凸透镜的焦点,不属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由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向凸透镜的主光轴靠拢,如图所示.
【答案】
虚
3.50,不变
②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1)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
(2)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
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cm对齐,估读为3.50cm。
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不变;
如下图,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左倾斜(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处;
【答案】
(1)最短,10.0
(2)缩小,35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光与物体的影子最短时,刻度尺与光线平行;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
(2)凸透镜成像特点和应用: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②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③u
相关文档
-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0中考真题汇总(八2021-11-019页
- 甘肃省玉门油田二中2013-2014学年2021-11-015页
- 中考物理八年级下册161张上2021-11-0185页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2021-11-0112页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0年中考生物2021-11-0130页
- 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地理试卷2021-11-019页
- 2018-2019学年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八2021-11-0110页
- 中考地理考点汇总2021-11-0113页
- 江苏省无锡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W2021-11-0120页
-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生物试卷(wo2021-11-0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