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8.5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八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3讲 说明文之说明语言分析
教学内容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内涵和作用;
2.通过训练,提高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能力,完善答题技巧。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通过提问或者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回顾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语言特点等知识点,并导入本节课说明文语言分析这一主题;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初步梳理说明文语言特点的重要题型。
一、探讨与思考
1.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
(1)此时,月亮才发现,原来拽了它一把的力量来自一颗蓝蓝的星球,正好月亮也想好好看一看这颗蓝色星球的风采,于是它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亮。
(2)此时,月球被地球所捕获,改变了原有的运行轨道,成为了地球的一颗卫星。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如果将二氧化碳注射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二氧化碳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
可能:
挤走:
3.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个日本的“太阳能住宅”。
句中“小气鬼”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的作用是什么?
二、预习作业交流分享
教法指导:专题知识梳理模块有部分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学生基础较好,老师可采用回顾式、提问式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注意知识梳理时尽量不要完全复述教案,多使用一些联想和简单、直白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重点总结解题思路与答题技法并通过典型实例的讲解进行强化。
【知识梳理】
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文重温
1、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断定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思考:如果将句子改成“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比1960年迟五六天。可以断定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比较有何不同。
题型示例
(一) 句子中的词语能否删去
①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最主要”可否删?
(“最主要”是重要的,首要的意思。突出了水在各种武器中的重要地位,表意十分明确。去掉不能明确表达出这种意思,是说水是征服沙漠的唯一武器。)
②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仅“有”只”的意思,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② 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主要”表示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去掉后就变成了附近污水全部排放进了黄河,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答题格式】
①表态(删还是不删)。
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二)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格式】
①不可以。
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三)“这些条件”、“这种现象”等指代词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这”指的是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答题技巧: 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要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一般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二、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一)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含义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一句中“标本”的含义是 。
答案:典范。(“标本”一词的本意是指经过处理而保存原型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这里说苏州园林是“标本”,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①4月2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通过电视直播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这一支具有鲜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火炬一下子抓住了亿万观众的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着一颗有力的心脏。(《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
第①段中加点的词“心脏”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答案:火炬的燃烧系统。 (“心脏”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祥云”有美丽的外表,但真正发挥作用,具有生命力的还是它的燃烧系统,作者用“心脏”来比喻火炬的燃烧系统,形象地写出了它的重要性。)
(二)引用诗句的表达效果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第③段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增添了文学情趣。
知识窗总结
(一)语言的 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
1.修饰、限制和补充性词语:
(1)表示 :“非常”“更加”“略微”“最”“很”“几乎”等
(2)表示 :“全”“统统”“仅仅”“绝大部分”“一切”“至少”
(3)表示 :“大约”“也许”“左右”“可能”等
(4)表示 :“从来”“当时”“到目前为止”等
2.指代性词语:
所指代的对象一般是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或对一种现象规律的概括。指代词“这”所指的对象应在“这”之前的一句或上一段。
(二) 和 是说明文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
1.用词: 、
2.表达方式:
3.修辞方法: 、
【典型例题】
湿地
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飘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湖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沙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优化,离不开湿地。湿地既吸收营养物质,又促进地球的新陈代谢,是“天然的过滤器”。
⑥植物在湿地繁衍,动物在湿地蹒跚游弋、跳跃爬行和栖息。即使晴空排云而上的仙鹤,声鸣于天,也是清晨从湿地超发,黄昏则次第归来,在湿地降落,喝水照影;翩翩起舞的大雁会呈“一”字、“人”字形排列,从广阔的天空降落于湿地之上。鸟类依赖湿地就像影子依赖光,翅膀依赖空气一样。湿地是生命的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温床。
⑦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地呵护湿地。
⑧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究竟贡献过多少关爱呢?古典诗词中那些拍打碣石的咆哮海水,朝天际奔流的滚滚江水,秀比西子的杭州西湖等,姑且算是反映人类对湿地的关爱吧,却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人文情怀的附加点缀。空灵、超脱的中国画亦有描绘苍茫烟水的画作,民间音乐尽管也有表现湖月照影,流泉叮咚的乐曲,然而,谁又能说其着力表现的只是湿地呢?
⑨
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l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的功能。比如,目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能不说与湿地面积的锐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讲“土地伦理”(【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
⑩保护湿地已经成了人类刻不容缓的行动。国际《湿地公约》的诞生,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缔约国的行列。迄今为止,《湿地公约》缔约国已逾百个,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可以说,保护湿地目前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相信随着人类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湿地的命运定然会出现转机。
1.本文以湿地为说明对象,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湿地,其次介绍了 ,再次介绍了 ,另外还介绍了 ,最后则介绍了湿地的前景。(3分)
2.说明文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之分。请分析文章第①、第⑥两段画线的文字,属于“平实说明”的是第 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
属于“生动说明”的是第 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
(4分)
答案:1.湿地的形成 湿地的作用(功能) 人类对湿地的漠视及破坏(三个要点,大意正确即可)
2.① 运用平实的语言,对湿地进行了客观、准确地说明,不加修饰,简洁明了,易于被读者理解(大意正确即可) ⑥ 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对生活在湿地上的动植物繁衍生息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大意正确即可)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绚丽的蝴蝶 (君竹)
蝴蝶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
那么,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
物理学的优等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时,轻轻地用手收拢它的翅膀,此时,碰触过蝶翅的手上会粘满许多细小的彩色粉末。没错,这些粉末就是蝴蝶色彩的源泉。科学家管它叫鳞片,那些漂亮的闪闪发光的蓝紫色荧光就是通过这些鳞片的光学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
若是把鳞片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则会发现每个鳞片都有数量不等的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而形成各种华丽的色彩。在脊纹上还叠合着许多并行的薄片,像竖起来的书的封面一样,脊纹越多,越能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通过光学作用产生的色彩叫做物理色或结构色,其变化随光照角度的不同而异,呈现出变幻绚烂的彩虹色彩,和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绚丽的光彩的原理是一样的。蝴蝶中的白色同样可由结构色产生,微小的透明颗粒将光分散,其效果与雪呈白色是相同的。
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
蝴蝶的颜料是自己身上的色素,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色彩。
蝴蝶身上的黑色、黄色、红色、绿色也是由色素决定的,不同的是鳞片上的这些色素化合物大部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当化学性质有所改变时,色素色就会由于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褪淡甚至消失。
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黄色、红色、橘红色则是由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等等色素产生的,它们都是蝴蝶还是毛虫宝宝时从食物中摄取来的。
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白蝶呤、黄蝶呤、红蝶呤、金蝶呤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为了生存,所以美丽
拟态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枯叶蛱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的前后翅合起来,极像阔叶树的枯叶,翅上的斑纹,更像一张枯叶上的主脉、支脉和真菌斑点,混杂在枯叶堆中,极难发现。眼蝶科蝴蝶的眼斑,常常可以吓跑捕食的小鸟或转移攻击目标,使身体较重要的部位免遭袭击。灰蝶的眼斑配合翅尾,可以模仿头部,同样起到引开敌人注意的目的,避免真正的头部受到致命袭击。
除了恐吓与转移目标,蝴蝶还是隐藏自己的高手,他们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来起到隐身的效果。比如,柑橘凤蝶的终龄幼虫变成和叶片相同的绿色,它们若化蛹在叶片附近,则蛹为绿色,若化蛹离叶片较远的树枝上则变成褐色蛹。
保护色让蝴蝶尽可能地消失在敌人眼前,与此相反,那些味道难吃的蝴蝶则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宣布自己的存在。这些蝴蝶体内含有有毒成分或不良味道的体液,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14.文章主要介绍了与蝴蝶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作简要概括。(2分)
15.⑴怎样理解“物理学的优等生”? (2分)
⑵揣摩文章小标题拟制的特点,在文章空白处,拟写一标题。(3分)
16.第三部分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2分)
17.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⑴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
⑵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
18.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试选取一个角度简要说明其生动的原因。(3分)
答案:14.蝴蝶绚丽色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色彩的应用。
15.⑴这是拟人的说法,其目的是为了表明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它身上的鳞片经光学反射和折射的结果,因它擅长运用物理原理,故如此说。⑵ 化学界的精灵。
16.举例子。
17.起到了很好的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
本文生动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文中拟的小标题,还有一些很典型的句子。如:(1)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2)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3)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说明文语言特点有哪些?
准确性、生动性
二、说明文语言特点主要涉及哪些题型,归纳其答题模式。
1.句子中的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格式】
①表态(删还是不删)。
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
①不可以。
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3.“这些条件”、“这种现象”等指代词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 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要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一般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 巩固练习
植物的爱恨情仇
①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像人类社会一样丰富多彩,植物们也有着“喜好憎恶”与“爱恨情仇”。
②非洲利戈岛上有一种“夫妻树”
,这种树每两棵长在一起,高约3.5米,一年四季开花,红紫相映,分外耀眼。开红花的是雌树,开紫花的是雄树。假如把其中一棵砍去或拔走,另一棵就会死去。槭树也是夫妻树,总是两棵长在一起,一棵大一棵小,手拉着手像是一对恋人。原来,这树是雌雄异株,高大健壮的是雄树,娇小柔弱的是雌树。它们的花期同时来临,雄树负责传粉,雌树负责孕育后代,传宗接代的原理竟然和人类无异。
③在南美洲,有一种树,它们之中如果有一棵树发生虫害,它就会发出某种信息向同类“报警”,同类接到“警报”以后,体内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使树枝的气味发生变异,害虫闻到这种异味,就会弃之不食。再比如,一旦槐树的叶子被羚羊或长颈鹿啃得差不多时,不仅这棵槐树,周围的槐树也像接到命令似的开始分泌毒物。当一棵橡树的叶子被舞青蛾啃噬时,周围橡树的叶子就会集中分泌一种叫做“单宁”的化学物质来抵御舞青蛾的侵害。舞青蛾在吃了这种物质后会变得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像吃了迷魂药似的,不是被鸟儿捉去,就是跌落到什么地方,慢慢地死去。
④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生物学家们也公布了一项类似的研究成果:实验中,当草感觉到害虫在吞噬其叶子时,会发出一种类似于薰衣草的气味。这种气味不但能向周围伙伴发出警告,还能散发到空气中吸引黄蜂的到来,而黄蜂正是这种食草害虫的天敌。科学家们在对生长在拉美一带的豆类、玉米、酸果蔓及其他一些植物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植物们受到侵害时,它们既没有手反抗,也没有脚逃跑,但并不是只会逆来顺受,任由宰割,它们有时候也会联合起来,进行一场自卫反击战。
⑤________________。丁香种在铃兰的旁边,会立即萎蔫;同时丁香的香味是水仙的夺命杀手。桧柏如果与梨、海棠种在一起,后者会患上锈病,导致落叶落果。成熟的苹果、香蕉等,如果和正开放的玫瑰、月季、水仙等放在一起,前者释放出的乙烯,会使盆花干谢。松树同白蜡槭、云杉、栎树、白桦等都有对抗关系,如果种在一起,结局就是松树枯萎。松树还不能和接骨木共处,接骨木不但能强烈抑制松树生长,还会使临近接骨木下的松子不能发芽。白花草木樨与小麦、玉米、向日葵共同生活,会把小麦等作物打得一败涂地。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
⑥在森林里小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这些植物之间好像冤家路窄,彼此水火不相容,是因为它们从体内分泌出的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彼此的生长。 (《文苑》2011年第1期有删减)
1. 从全文来看,题目“植物的爱恨情仇”指的是什么?
2.请从语言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线)词语的作用。
(1) 实验中,当草感觉到害虫在吞噬其叶子时,会发出一种类似于薰衣草的气味。
(2) 植物们受到侵害时,它们既没有手反抗,也没有脚逃跑,但并不是只会逆来顺受,任由宰割,它们有时候也会联合起来,进行一场自卫反击战。
3.填写在第⑤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过,植物之间也会水火不相容。 B.不过,植物界也有些是天生冤家。
C.不过,植物界也有些爱恨情仇。 D.不过,也有些植物界是天生冤家。
4.指出第③自然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5.结合选文,说说下面材料中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玫瑰花和木樨草在一起,前者会排挤后者,使其凋谢;而木樨草在凋谢前后又会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玫瑰中毒死亡。把绣球和茉莉、大丽菊和月季、水仙和铃兰、玫瑰和丁香种在一起,会使双方或其中一方受害。卷心菜和芥菜是一对仇敌,待在一起会两败俱伤。水仙和铃兰休想为邻,若为邻,只会同归于尽。
答案:1.指的是植物之间奇妙的相生相克现象。
2.(1)“类似于”准确地说明了草遭受到伤害时发出的气味与薰衣草的气味相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运用拟人手法,把植物们遭受伤害时的保护措施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出来,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B
4.举例子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一种树受到伤害,同类的树会相互报警,会分泌一种特殊的物质来保护自己的特点。
5.它们从体内分泌出的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彼此的生长。
二、预习思考
1.下节课主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2.预习作业: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答案1.(1)慢;(2)看。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