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50 KB
  • 2021-11-01 发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 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 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 难点 ‎1.近视眼及其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师:眼球模型、能伸缩镜头的调焦照相机、充气气球、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内含眼球模型图、教材中图5.4-2,3,4的动画形式、问题讨论题目、眼保健操乐曲)。‎ 学生: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5 cm,10 cm,15 cm),用透明薄塑料袋做的水透镜(或用无色透明的软胶瓶装满清水,学生事先准备好)等。‎ 7‎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通过视力检查引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黑板上出示视力表,请几个同学辨认视力表,同时引导学生就人的眼睛看物体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后提问,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  观察、思考,并将自己的问题记录在《探究报告》上。‎ ‎  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明白物理与人体紧密相关,激发学生自己去弄明白自己身体的问题。‎ ‎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 教师对问题和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 教师提问几个小组的发言,并及时将问题和猜想板书在黑板上,接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和分析,提出该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人眼如何看到物体?人眼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等等。‎ ‎  个人猜想、记录。‎ 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其余倾听、思考。‎ ‎  通过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既是集中思维,又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确该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人眼如何看到物体?‎ 出示眼球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联想凸透镜成像,体会眼睛看物体的原理,即类似于照相机成像原理,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 ‎  观察、思考、回忆、联想、体会。‎ ‎  实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 首先要让学生对人眼看物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才能讲其他的问题。‎ 7‎ ‎  实验一: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并将眼睛看物体与该实验进行类比: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凸透镜放在光具座80 cm处,以下每次实验凸透镜位置都不变。)‎ 人眼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请全班学生都看视力表上某个大家都看得清楚的”E“字,教师也可请一位同学分别在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类比、理解、记录。‎ 观察、思考,讨论、争辩。‎ ‎  该实验上一节做过,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类比。‎ 为学生理解近、远视眼作铺垫。 ‎ ‎  实验二:改变物体的远近,研究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位置是改变的。‎ ‎  小组复习、实验、记录。‎ ‎  该实验上一节做过,目的是引入思考。 ‎ ‎  进而提问:在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时,若要使距离透镜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都在光屏上,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只有改变凸透镜的焦距才行。)由此引入眼睛晶状体的焦距调节问题。‎ ‎  思考,讨论、争辩。‎ ‎  不断创设信息交流的机会,进行思维的碰撞,只有在思维的碰撞中才能显现出真理来。 ‎ ‎  实验三:利用所给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研究透镜焦距与透镜扁凸的关系(手摸与观察):透镜扁平,焦距长,折光能力弱;透镜突凸,焦距短,折光能力强。‎ ‎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 ‎  加深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7‎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实验四:利用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变形与调焦,以帮助学生理解。‎ ‎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 ‎  感受、经历调焦。 ‎ ‎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中图5.4-2,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统一认识,使学生明白: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厚,焦距变小;观察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平薄,焦距变大。这是晶状体和睫状体共同所起的调节作用形成的。‎ ‎  归纳、认识、分析、发言。‎ ‎  统一认识。 ‎ ‎  实验五:利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验证眼睛调焦问题:当f=10 cm,u=21 cm时,调节光屏,烛焰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在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f=15 cm,调节u(大约70 cm),仍能成像在光屏上。‎ ‎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  实验验证、认同。‎ ‎  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在明白了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方法,加深学生理解。‎ ‎  自学、思考、理解、体会。‎ ‎  培养自学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多让学生自学。‎ ‎  实验六:近视眼矫正的实验验证:‎ 当f=10 cm(当作正常眼),u=70 cm时,调节光屏,烛焰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换上f=5 cm的凸透镜(当作近视眼),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在凸透镜前插上凹透镜(或学生的近视眼镜),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 ‎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  实验验证、感受。‎ ‎  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采用学生自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方法,并与近视眼进行类比,加深学生理解。‎ 7‎ 实验七:远视眼矫正的实验验证。‎ 当f=10 cm(当作正常眼),u=25 cm时 ,调节光屏,烛焰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换上f=15 cm的凸透镜(当作远视眼),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在凸透镜前再插上一凸透镜(f=5 cm),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 ‎  自学、思考、理解、体会。‎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  培养自学能力。‎ 实验验证、感受。‎ 根据教学情况具体考虑,若时间不够,该实验可不做。‎ 7‎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讨论:‎ 教师事先将这些问题输在电脑里,到时放映出来。‎ ‎①有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0.4,乙视力0.8,他俩眼睛的晶状体有什么不同?他们要矫正视力,戴的近视眼镜有什么不同?眼镜度数谁高?度数高说明什么?‎ ‎②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近视?‎ ‎③学了本节后,你认为做眼保健操是如何起到预防作用的?‎ ‎④学生开始上课时提出的其他问题。诸如:同一物体远近不同在眼中成像的大小问题等等。‎ ‎⑤人类有许多东西是仿照动植物的一些特性而制造出来的(即仿生学)。据了解,利用眼睛的调焦特性,人们制造出调焦照相机和摄像机,请你谈谈它们的优点。‎ ‎⑥现在医学上可以采取激光的方法医治近视眼,你猜猜这种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是做什么?你觉得还有没有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⑦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有些地方要求学生用的书籍、资料、练习本不再用白色纸张,而是用特定的淡黄色纸张,请你谈谈你的感觉,并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弄清其中的道理。‎ ‎  小组交流讨论,举手发言。‎ 小组交流讨论,不给定论,留下思维的空间。‎ ‎  可根据课堂时间情况具体安排讨论的问题,讨论不完的留到课后完成。‎ 7‎ 给予充分的机会让学生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思维,联想创新。‎ 了解社会,关注自己。‎ ‎  学生做操:‎ 用录音机播放眼保健操音乐曲,指导学生做眼保健操。‎ ‎  学生做操,同时回顾与思考该节知识。‎ ‎  主要针对学生平时做操不认真,让他们真正感受一下。‎ ‎  布置作业:‎ 见课后作业,将课堂作业写在作业本上。‎ ‎  学生缺乏文字表达题的训练,故加强练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猜想 二、实验研究:‎ ‎1.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2.人眼看远处物体的原理:‎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3.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戴凹透镜。‎ ‎4.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戴凸透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