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5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练基础】 (10 分钟 2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2013·聊城学业考)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
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在瞬间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
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
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
A.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受精
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审读题干: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2)抓关键点:周氏啮小蜂能够杀死美国白蛾,限制白蛾数量。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认识能力。动物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
和传播种子。周氏啮小蜂能杀死美国白蛾,限制白蛾数量,在维持生
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生态平衡是一种( )
A.永久的平衡
B.动植物数量相等的平衡
C.动植物数量保持不变的平衡
D.动态平衡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生态平衡是指在生
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
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
B.动物作为食物链中重要的结构成分,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
衡
C.动物在生物圈中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动物在生物圈中只有积极的一面,没有有害的一面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能够维持生态
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在生物圈中有
积极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如蚜虫、蝗虫等农作物害虫数量过多
时,会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C.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D.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可以促进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如选项 A;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如选项 B;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选项 C;在草原上大量
增加羊的数量,不仅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破坏草原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2·1·c·n·j·y
5.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
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解析】选 D。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等物质返回无
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再次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易错警示】(1)植物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能通过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不要一提到植物就只想到光合作。
(2)并不是只有动物和植物能呼吸,一切生物都能呼吸。
6.(2014·苏州期中)在湖区,人们用围湖造田的方式来增加耕地面积,
结果害虫大量繁殖,导致农业减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害虫的繁殖能力太强
B.害虫的天敌繁殖得太慢
C.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D.人类活动改善了生态平衡
【解析】选 C。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人们围湖造田,
改变和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使许多生物无法生存而死亡或迁徙,造
成害虫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农业减产
7.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防治( )
A.用喜鹊防治松毛虫 B.用瓢虫防治棉蚜
C.用蛇灭鼠 D.用神农丹消灭线虫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生物防治的概念。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
防治病虫害,主要利用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来杀死害虫或限制害虫数
量的增长,维持生态平衡。用喜鹊防治松毛虫、用瓢虫防治棉蚜和用
蛇灭鼠都属于生物防治。神农丹是一种高毒性农药,用它消灭线虫,
属于农药防治,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拓展归纳】生物防治
(1)概念: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2)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3)优点:避免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
使用这些有害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的影响;生物本身能够
不断繁殖,因此可以长期控制害虫,防治效果比较持久
(4)应用:利用周氏啮小蜂来控制美国白蛾(见下图)。
8.保护青蛙的重要意义是( )
A.青蛙体表具有斑纹,适于观赏
B.青蛙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C.青蛙可以作为气候预报的工具
D.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选 D。本题考查青蛙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青蛙以农作物害虫
为食,保护青蛙能够有效地防治农业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农
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
9.(2014·萍乡期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花粉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
衡中起重要作用;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够帮助植物
传粉和传播种子;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
费者。
10.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
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活得很好。这一事例
说明的道理是( )
A.网罩挡住了鸟类却挡不住虫子
B.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
C.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D.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类的控制而猖獗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昆虫吃草,鸟类
吃昆虫,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食物链,鸟类能够制约昆虫的数量增长,
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鸟类进不去,无法捕食里面的昆虫,
使其大量繁殖,对牧草造成严重危害。
二、非选择题(共 10 分)
11.(5 分)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A、B、C、D 分
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 图 中 B 代 表 , C 代
表 ,
D 代表 ;①表示 ,③表示 ,
④、⑤表示 ,⑥表示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
碳元素可通过[②] 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 。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动物的作用。
(1)由图可知,B 表示生产者,C 表示消费者,D 表示分解者,①表示
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表示动物捕食植物,④、⑤表示动植物遗体及遗
物,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2)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定到植物体内,动物以
植物为食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
碳,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回归
无机环境,可见,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
行循环。
(3)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促
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答案:(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光合作用 捕食
动植物遗体及遗物 分解作用
(2)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3)物质循环
12.(5 分)1979 年美国白蛾侵入我国,严重危害林木和果树,树木成
片枯死,人们曾大量使用农药,试图控制虫害,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寄生蜂——周氏啮小蜂,身长 1 mm,产
卵于白蛾蛹内,使白蛾蛹死亡,连续放蜂两年,白蛾虫害得到有效控
制。
请分析:
(1)大量使用农药,不但造成 ,还通过 影响到人畜
的健康。
(2) 白 蛾 大 量 繁 殖 , 数 量 增 加 的 直 接 原 因
是 。
(3)白蛾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
(4)这种以周氏啮小蜂来控制和防治白蛾的方法属于 ,有
利 于 维 持 , 又 不 会 引
起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两点:
(1)审读:认真审读资料,理解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周氏啮小蜂的重要
作用。
(2)分析:结合周氏啮小蜂的作用认真分析解答。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防治的意义及应用。
(1)大量使用农药灭虫,虽然也能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但是会造成
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农药残留也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从而
影响人畜的健康。
(2)对于我国来说,美国白蛾属于外来物种,侵入我国后,由于没有
天敌的限制,使其数量迅速增加,威胁当地物种的生存
(3)白蛾由于细胞内没有叶绿素,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故属
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4)利用周氏啮小蜂等有益动物来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的方法,叫作
生物防治,它既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又有利于保护环境,防止环境
污染。
答案:(1)环境污染 食物链 (2)缺少天敌
(3)消费者 (4)生物防治 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
【练能力】 (15 分钟 3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2013·恩施学业考)1906 年后,为了保护黑尾鹿,政府鼓励猎人
大量捕杀凯巴森林的美洲狮和狼。如图所示,分析自 1925 年后,黑
尾鹿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缺乏天敌制约 B.人类大量捕杀
C.自然灾害导致死亡 D.食物短缺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如下两点:
(1)识图:仔细观察图示,找出黑尾鹿数量变化特点。
(2)分析:结合题干信息及黑尾鹿的数量变化特点分析作答。
【解析】选 D。大量捕杀凯巴森林的美洲狮和狼后,黑尾鹿由于天敌
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急剧增多;黑尾鹿增多使生产者(草)
减少,后来黑尾鹿由于数量太多,食物不足而大量死亡
2.(2012·青岛学业考)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
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 )2-1-c-n-j-y
A.保持稳定 B.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解析】选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当把狼全
部杀绝后,鹿会因为失去天敌的控制而大量繁殖,大量的鹿会吃掉大
量的牧草,使食物大量减少,鹿的数量会因为食物不足而迅速减少,
这样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3.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
须具有
(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作用。生产者能够将
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是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存在的基础,是提供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保
证,缺少生产者,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分解者把动植物的尸体、排
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
机环境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残骸将无法分解,终将堆积如
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能促进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缺少消费者,生产者的遗体直接被分解者分解,
也可以长期维持生态平衡。
【拓展归纳】生态系统能长期稳定存在下去的条件归纳
(1)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能长期稳定存在下去,首先离不开非生物
部分,它为生态系统的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第二离不开植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没有
生产者,生态系统将无法存在。
(3)分解者:第三离不开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
残枝落叶、动物的粪便及时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中,被植物再
次吸收利用,形成物质的大循环。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会堆积如
山,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物质无法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形成
循环,生态系统会土崩瓦解。
(4)消费者:动物以植物为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
动物的参与,物质循环的速度加快了。没有动物的参与,生态系统也
能长时间存在下去。
4.什么措施能够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物种的数量
D.增加分解者的数量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
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构成的营养关系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越容易维持生态平衡,故增加物种的数量,可以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共 22 分)
5.(12 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中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中,草食性动物
是 , 肉 食 性 动 物
是 。
(2) 此 图 中 含 条 食 物 链 , 最 长 的 一 条 食 物 链
是: 。
(3)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生态系统的主
要特征是
和 , 其 渠 道
是 。
(4)此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
持在
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 。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生态平衡。
(1)由图可知,生产者是草,草食性动物有食草昆虫和兔;肉食性动
物为食虫鸟、青蛙、蛇、狐和鹰。
(2)由图可知,本食物网中含有 4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为:草→食
草昆虫→青蛙→蛇→鹰。
(3)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进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此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
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
答案:(1)草 食草昆虫、兔 食虫鸟、青蛙、蛇、鹰、狐
(2)4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草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食物链和食物网
(4)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
【互动探究】
(1)上题中,图中生物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若不能,还需要增加
什么成分,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提示:不能。还需要增加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上题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什么进行的?
提示:食物链和食物网。
6.(10 分)(能力挑战题)(2012·湘潭学业考)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
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
和 。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
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乙对应的生物是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
累量最多的生物是 。
(5) 若 图 一 中 蛇 的 数 量 大 量 减 少 , 则 草 的 数 量
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两点:
(1)识图: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图中有哪些生物并确定直方图中甲、
乙、丙的数量关系。
(2)分析: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综合分析作答。
【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
和水等。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
的消费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若图一要完善
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和非生物部分(或阳光、空气和水等)。
(2)图一的食物网由 4 条食物链组成。数食物链时,应从生产者开始,
沿着箭头向上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
(3)由于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处的营养级别
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猫
头鹰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因此乙应为猫头鹰
(4)有毒物质会在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富集,所以生物的营养级别越高,
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量就越多。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最多的生物是
猫头鹰。
(5)蛇以兔、鼠为食物,若蛇大量减少,则兔、鼠在一定时间内会因
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导致草大量减少。
答案:(1)分解者 (2)4 (3)猫头鹰
(4)猫头鹰 (5)大量减少
【科海拾贝】
狮子捕食
一位动物学家在野外偶然发现了狮群觅食的一个高
招:四只母狮联手出击。两只母狮高高地站在山岗上,
有意让猎物知道这儿有狮子,此路不通。第三只母狮钻
进草丛,悄悄地向猎物潜行,第四只母狮从另一方向咆
哮而出,虚张声势地试图把惊慌失措的猎物赶向设有埋伏的草丛。受
惊的猎物眼看三面被围,条件反射地向草丛奔去,第三只狮子毫不费
力地咬住送上门来的美食。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