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3 MB
  • 2021-11-01 发布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共27张PPT)_人教版(2016部编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 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幼 名帝象,乃亲人为其请求 “北帝”神,护佑之意。 上私塾后老师给他取名 文,字载之由名“文”而来, 取“文以载道”之义。号日 新取自《大学》中“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之语,又 号逸仙由日新之粤语谐音所 改。 1897年,为掩护于日本流亡 之行踪,日本友人平山周在陪同 孙氏投宿旅馆时,想到附近有华 族中山家宅邸,“中山”是日本 人最常见的姓,正好借来一用。 于是,平山周就写下了“中山” 二字。有了姓,可是名呢?名怎 么填?看着平山周焦急的样子, 孙先生接过笔,在登记表上的 “中山”后面,写下了一个“樵” 字。事后,有人问孙先生,为什 么要以“樵”为名。孙先生说: “现在中国到处是榛莽荆棘,我 就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樵夫啊!”, 遂以中山名世。 翠亨村里住着一位受人尊 敬的老人,名叫冯爽观。孙文 他们称他为冯阿公。冯阿公是 当年太平军的老战士,参加过 金田起义,在太平军中服务过 十多年,直到天京(南京)陷 落时才从清兵的屠刀下逃回家 乡。冯阿公经常和村童们在一 起,并生动地讲述太平天国的 故事,是孙文开始认识封建王 朝统治的腐败,萌发反封建思 想的启蒙人孙中山听完故事称 赞洪秀全是反清大英雄,并发 誓要做洪秀全第二。 1878年12岁的孙中山随母赴 檀香山。在他的长兄孙眉资助下 在檀香山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 的近代教育,了解到西方的政治 思想文化历史发展,这让他的思 想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世界 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与他后来 走上革命道路是很有关系的。 1882年他以英文语法全校第 二的成绩毕业,三年前还不懂英 文的他,已开始穿着西装,从里 到外都发生着改变。但唯一的仍 是那条长长的辫子。他说只有他 一个人剪掉辫子没有什么用,他 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剪掉辫子。 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他对祖国的贫困落后颇感不满。 在他倡议下,村里采取了一些兴革乡政的措施,“如教育、防盗、 街灯、防病,皆为筹办”。为破除封建迷信,他又与同村好友陆皓 东毁坏了北帝庙偶像。这种渎神行为遭到村民的指责,他被迫赴香 港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 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 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 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夜,他到北京上书李鸿章,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但上书未被采纳,在 战争的刺激下,孙中山弃医从政,开始坚定地走上革命道 路,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只有推翻清朝封 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振兴 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的主张。1895年1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 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 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 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 革命组织。 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 年的同学。 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 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 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 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 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 捕就义。 孙中山称誉陆皓东是“中国有 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 第一人”。起义失败后,孙中山 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 美、英等国考察,发展革命组织, 继续为革命做准备。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1896年秋,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所派的特务诱捕入 中国使馆。此事在当时成为著名的国际事件,各种报纸争 相报道。后来在孙中山的英国老师康德黎生全力营救和英 国政府干涉下获释。孙中山获救后即写下了这本蒙难经历 的书《伦敦蒙难记》,借此机会撰文宣扬他的政治主张, 使国际间对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轰动了欧美政界, 威慑清廷。孙中山宣传的革命思想开始受到国际关注。 事件是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的冲突,对中国官方而言, 那是捉拿钦犯,对英国人而言,却是维护法治。 伦敦蒙难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初步形成 武昌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章炳麟即章太炎(1869— 1936),浙江余杭人,后易名 为炳麟,号太炎。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 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 及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 述甚丰。1902年,康有为恶意 攻击和诋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运动,章太炎写了《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进行反驳。 1903年5月,邹容的《革命军》由上海的大同书局 印行,当时署名为“革命军马前卒”。与章太炎的名著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出版,以后曾合在一起刊行, 称《章邹合刊》。这两篇名著是当时宣传辛亥革命最有力 的姐妹篇。 陈天华(1875—1905),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 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他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 鼓动家和宣传家。一生救亡图存,宣传革命。所著《猛 回头》和《警世钟》两书,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 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 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 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 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 者也。 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 退步,毋中立,毋徘徊。 ——邹容《革命军》 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目的 时间 地点 基础 政治纲领 领导机构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 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 国 同 盟 会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 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 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民族主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它是三民主义的 核心,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的议会制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 国民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 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 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影响(结果)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06年冬 1907年夏 1907年12月 1911年4月 刘道一 蔡绍南 徐锡麟 秋瑾 孙中山 黄兴 黄兴 林觉民 同盟会成立后 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 因寡不敌众失 败 因弹药缺乏失 败 极大鼓舞了斗 志 同盟会建立后领导的起义 黄兴绝命书 林觉民《与妻书》 黄花岗起义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 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 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 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 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 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孙中山先生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作序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 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 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 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1912年的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 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 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 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 步潮流的闸门。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 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 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 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 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 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