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等腰三角形
课题
1.1等腰三角形(3)
课型
讲授课
教学目标
1.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在复习性质定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猜想新的命题,并进行证明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重点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难点
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猜想新的命题,并进行证明。
教学用具
画图工具
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导入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过程:通过问题串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证明的思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交流。
问题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问题2.我们是如何证明上述定理的?
问题3.我们把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3
课 程 讲 授
第二环节:逆向思考,定理证明
活动过程与效果:
例如“等边对等角”,反过来成立吗?也就是: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活动过程与效果:将书中的随堂练习提前到此,是为了及时巩固判定定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AD∥BC且∠1=∠2.
求证:AB=AC.
证明:∵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B=∠C.
∴AB=AC(等角对等边).
第四环节:适时提问 导出反证法
活动过程与效果:
我们类比归纳获得一个数学结论,“反过来”思考问题也获得了一个数学结论.如果否定命题的条件,是否也可获得一个数学结论吗?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1.如图,BD平分∠CBA,CD平分∠ACB,且MN∥BC,设AB=12,AC=18,求△AMN的周长. .
2.现有等腰三角形纸片,如果能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原纸片一次剪开成两块等腰三角形纸片,问此时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小结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
3
(4)举例谈谈用反证法说理的基本思路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