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00 KB
  • 2021-11-01 发布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常见的连通器 ‎4、了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实验探究的经历,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理解连通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 教学用具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筒、橡皮膜、压强计、铁架台、稍不、水、盐水、刻度尺、轻质硬塑料的均匀圆柱体的平底药瓶、少许红水、连通器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计用时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2010年南方旱灾干涸水库”、“带鱼”等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41页图8—17、8—18,出示问题:‎ ‎1、水库为何建的上窄下宽?‎ ‎2、我们平时在超市见到的带鱼形状是扁的,而且都是死的。为什么?‎ 以上问题都与液体压强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板书课题“第八章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带问题看图、阅读教材,并思考 ‎1.5分钟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提问:‎ 1) 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无压强?为什么?‎ 2) 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原因是什么?‎ 现在,老师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是正确的。强调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侧重点和要求:倒入水前后的现象,并思考其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A、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上,水在玻璃上散开。‎ B、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内。‎ C、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 引导分析: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仔细,而且具有很强的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流动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板书实验结论)‎ 指导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同步学习与探究》32页“伴你探究”1、“开放性作业”中的“做一做”4‎ 教师活动 学生思考并猜想、回答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实验结论 练习、巩固 学生活动 ‎5---10分钟 预计用时 合作探究 一、探究液体的压强规律 引入探究课题:演示实验(教材141页“迷你实验室”图8—19)‎ 第5页 ‎ ‎ 展示提高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质疑: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他的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他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在黑板的右侧记录学生的猜想。‎ 出示实验器材,并通过演示实验,明确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将事先组装好的压强计放在讲台上,在橡皮膜上放别放置底面积相同的100g和200g的钩码,引导学生观察里两次放置后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压强计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依据教材142页“加油站”右侧部分,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32页“伴你探究”2,进行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教师做好引导和总结。‎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左 右 左右高度差 ‎1‎ 水 ‎5‎ 朝上 ‎2‎ 水 ‎5‎ 朝下 ‎3‎ 水 ‎5‎ 朝侧面 ‎4‎ 水 ‎10‎ 朝侧面 ‎5‎ 水 ‎15‎ 朝侧面 ‎6‎ 盐水 ‎15‎ 朝侧面 ‎ ‎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板书)‎ ‎1、在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上的压强都相等。‎ 1、 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巩固训练:‎ ‎ 《同步学习与探究》33页 “开放性作业”中的“做一做”1、2、3、6‎ 评估交流:‎ 出示交流思考题:‎ 1、 在上面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2、 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3、 改实验还存在哪些不足?应如何改善?‎ 4、 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5、在实验中,你是如何判断液体压强大小的?‎ 前置问题解析:‎ ‎ 回顾导入新课时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并适当举例加强巩固。‎ 教师活动 观察实验后,进行猜想假设 观察实验明确实验原理和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记录表格,学生代表细化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做法 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 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20分钟 预计用时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 问题引领:‎ ‎ ‎ 如图所示:一底面积为5×10-6m2‎ 第5页 ‎ ‎ 合作探究 展示提高 教学过程 ‎,高20cm的铁质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改铁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贴的密度为7.9×103kg/m3)‎ 教师做好点评后,提出问题:如何计算玻璃杯内水产生的压强大小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42页实验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部分,自学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明确公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及;分析总结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巩固训练:《同步学习与探究》34页第8题。(及时点评,规范学生的做题过程)‎ 三、液体压强的应用 提出问题:茶壶壶嘴与壶身口的连接有什么特点?‎ 出示连通器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连通器的定义。‎ 设问:连通器内成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连通器的特点,同时板书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三峡船闸,并利用课件动画展示其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列举连通器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师可根据实际通过课件多展示)‎ 四、液体压强的传递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44页最后一自然段,明确帕斯卡原理。‎ 依据帕斯卡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教材145页图8---26中的液压机工作原理 利用课件展示帕斯卡原理的其他用 教师活动 练习,学生代表板演 自主学习 练习,学生代表板演 思考、观察、分析总结 猜想后结合教材图8—24,并有学生代表演示实验 举例分析工作原理 学生阅读教材自学 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 预计时间 拓展延伸 出示拓展延伸题:‎ 图4‎ ‎1、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4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4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 A.pA>pB B、 pA<pB C.pA=pB D.无法判断 ‎ 分析练习、总结应用到的知识点和做题注意事项 ‎5分钟 第5页 ‎ ‎ 2、 ‎2、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长江水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长江水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对堤坝的压强 ,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大了,加大了防汛的难度.‎ 反思完善 出示问题:‎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进一步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并对有关疑点进行释疑解答。‎ 总结反思,谈收获,提出疑问 ‎2分钟 达标测评 指导学生做完过关检测题,同时进行讲解评价,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 独立完成后进行组内互评,‎ ‎15分钟 第八章第二节达标测评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小木块漂浮在水面,则放入木块后( )A.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大 D.水对杯底的压力减小 ‎2、小聪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在同一杯水中先后做了如图所示的两次实验,这是为了探究( ) ‎ A.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B.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c.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D.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3、下列设备没有应用到连通器的原理的是( )‎ A、水泵 B、船闸 C、过路涵洞 D、锅炉水位计 二、非选择题 ‎4、民航飞机上的黑匣子在海水里所能承受的海水对它的最大压强是6.18×107Pa,则在不被海水压破的情况下,黑匣子下沉的最大深度是 m。(ρ海水=1.03×103kg/m3,g=10N/kg)‎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6‎ ‎2‎ 水 ‎6‎ 朝上 ‎5.4‎ ‎3‎ 水 ‎9‎ 朝上 ‎8.2‎ ‎4‎ 水 ‎9‎ 朝下 ‎8.0‎ ‎5‎ 水 ‎9‎ 朝左 ‎8.2‎ ‎6‎ 水 ‎9‎ 朝右 ‎8.2‎ ‎7‎ 酒精 ‎9‎ 朝右 ‎7.8‎ ‎5、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第5页 ‎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来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得出来的.‎ ‎6、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 m,水的密度为1.0×l03 kg/m3,g取10 N/kg。(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假设该湖堤底部和湖堤各部分能承受的水的最大压强都是6 ×105 Pa,那么,最多还能允许水面上升多少米?‎ ‎7、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江堤多处出现管涌(江水从泡软松动的地方流出)。为什么管涌在平时不出现而在洪水期间出现?出现管涌后,往往不是用土袋堵死管涌口,而是在管涌周围筑起一圈堤围,将喷出的水围起来,这又是为什么?‎ 达标测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A 二、非选择题:‎ ‎4、6000‎ ‎5、 (1)4 ‎ ‎ (2)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2、3(或1、2、5或1、2、6) ‎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5、6‎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3、7(或4、7或5、7或6、7) ‎ ‎6、(1)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p=ρgh=1.0Х103kg/m3×55m×10N/kg=5.5×105Pa ‎(2)由p=ρgh得湖水最大深度 h=p/ρg=6×105Pa/(1.0×103kg/m3×10N/kg)=60m ‎ 水面最多还能上升的高度Δh=60m-55m=5m 第5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