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11-06 发布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4(4)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试题 ‎【练基础】‎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慨叹(kǎi) 诓骗(kuānɡ) 舍身求法(shě)‎ B.诬蔑(wū) 省悟(xǐnɡ) 前仆后继(fù)‎ C.搽粉(chá) 麻醉(zhuì) 拐弯抹角(mò)‎ D.脊梁(jī) 玄虚(xuán) 状元宰相(zǎi)‎ ‎【解析】选A。B项“仆”应读pū;C项“醉”应读zuì;D项“脊”应读jǐ。‎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实  何尝  筋骨  求神拜佛 B.渺茫  茏罩  失掉  怀古伤今 C.假使  摧残  倘若  不足为据 D.依赖  黑暗  脂粉  日见其明 ‎【解析】选B。“茏罩”应为“笼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的行为简直就是自欺欺人。‎ B.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家长不惜花重金请家教或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可以说是无所不为。‎ C.从领土面积和资源总量来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D.在残酷的战争中,他和战友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解析】选B。“无所不为”是个贬义词。指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D.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解析】选C。“正史”是否定和讽刺,应加引号。‎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摆出对方论点和论据,驳斥对方论点和论据,提出中国的希望。‎ B.文章列举事实证明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从而驳倒对方,这叫直接反驳。‎ C.从文中摆出的事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批驳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 D.文章中“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中的“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解析】选B。B项的说法应为间接反驳。‎ ‎6.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5~9段(“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至结尾),回答(1)~(4)题。‎ ‎(1)选段中作者的中心论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答:  ‎ ‎  ‎ ‎  ‎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和论据的提炼能力。论点是围绕论题并表明作者看法或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语句。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一般在论点的后面,是比较鲜明的事例或名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中心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我们从古至今,有无数有确信、不自欺的“中国的脊梁”。‎ ‎(2)“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这一类人的现状如何?‎ 答:  ‎ ‎  ‎ ‎  ‎ ‎  ‎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文中的关键词句综合解答。‎ 答案:“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民,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底层,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现状:①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②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③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5、6、9段中三个“中国人”的含义相同。‎ B.选段运用了间接批驳的写法,通过确立自己的观点,来批驳敌论点。‎ C.“那简直是诬蔑”一句表明作者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确信无疑,也揭示出敌论点的荒谬。‎ D.“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鉴赏能力。选段三个“中国人”的含义不同,依次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广大人民;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4)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 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很多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你认为这对我们的自信力有影响吗?‎ 答:  ‎ ‎  ‎ ‎  ‎ 答案(示例):我认为没有影响,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更激起我们努力赶超世界先进的愿望,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2013·包头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百无一用非书生 孙 亮 ‎①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 ‎②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④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 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⑤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⑥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 ‎⑦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⑧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选自《格言·2013增刊》,略有改动)‎ ‎1.阅读文章①~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 答:  ‎ ‎  ‎ ‎  ‎ ‎【解析】此题考查驳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思路。本文首先指出错误观点,然后进行批驳,最后推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首先指出“百无一用是书生”观点的错误;接着举例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最后论证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顺理推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 ‎2.文章第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起到哪些作用?‎ 答:  ‎ ‎  ‎ ‎  ‎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中过渡段的作用。第⑤段在文章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把上文论述书生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到论述书生在现今的作用上。在内容上,把论证引向深入,强调书生在知识时代的作用更加巨大。‎ ‎3.请为第⑥段画线句补写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 答:  ‎ ‎  ‎ ‎  ‎ ‎【解析】此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补写。解答此题一要明确补写论据所要证明的道理,二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答案(示例):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4.你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寻章摘句”一词?‎ 答:  ‎ ‎  ‎ ‎  ‎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一要写出原含义,二要结合上下文写出其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寻章摘句”原指读书只会摘记一些词句,不做深入研究。这里是批评那些只知道死抠书本,脱离社会实践,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5.真正“有用”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用原文回答)‎ 答:  ‎ ‎  ‎ ‎  ‎ ‎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真正‘有用’”,回扣原文,摘录答案。‎ 答案: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综合运用 ‎6.综合性学习。‎ ‎  学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班上准备举办一场“走近鲁迅·学习鲁迅”的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面对联。‎ 上联:反动势力 求神拜佛失自信 下联:民族英雄   ‎ 答案(示例):顶天立地是脊梁 ‎(2)在本文中,鲁迅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唱响了一曲高亢激越的“脊梁颂”,下面一段话也写到了“中国的脊梁”,你知道是赞美什么样的人吗?‎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 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选自鲁迅《这个和那个》)‎ 答:  ‎ 答案:赞美的是不怕失败、不怕落后、永不放弃地进行韧性战斗的人。‎ ‎(3)下面是网名为“幽暗月影”的网友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题为“再谈鲁迅和中国人的脊梁”,请阅读文中的一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  鲁迅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中国的脊梁,代表了有思想、有良知的所有中国知识分子,鲁迅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浓缩!中国人不讲鲁迅讲什么?‎ 答:  ‎ ‎  ‎ 答案(示例):这段话对鲁迅及其文化做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把鲁迅文化发扬光大的愿望。‎ 三、写作练笔 ‎7.【写法借鉴】作者采用了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的写法,全面而深刻地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并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观点。‎ ‎【片段仿写】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针对文段的观点,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段驳论文字。(300字左右)‎ ‎  目前,部分中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增多。他们多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许多专家和教师呼吁要禁止中学生上网。‎ 答案(示例):我认为禁止中学生上网是错误的。首先,上网是我们成长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习、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烦恼不期而至,我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需要向人倾诉,使心理的压力得以缓和,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家长、老师存在着较难跨越的“代沟”,缺乏平等交往的机会,而网络的出现给我们中学生的交往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首先,在网上交友,和网友聊天,无心理负担。其次,现在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要使我们有创新,就必须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事物,而网络满足了我们的这种需求,它内容丰富,功能齐全,传递信息方便,信息新颖,上网有助于我们中学生活跃和拓展思维。因此,我觉得上网对我们中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