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1.00 KB
  • 2021-11-06 发布

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1 三国鼎立 ‎1.(2020黔南州)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相吻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翻车是三国曹魏马钧发明,排除;D项公元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 ‎2.(2020遵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明清时称台湾,排除;B项隋朝称为流求,排除;D项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国家,排除。故选C。‎ ‎3.(2020长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 A. B. ‎ ‎ ‎ C. D. ‎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行历史研究是最为可信的材料是原始材料,其中三国的吴简是由当时人写成的,具有可信性,A正确;《三国演义》属于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艺术加工性,可信性不足,B错误;《资治通鉴》虽然属于史书,但是也有作者本身的价值取舍,C错误;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是东汉末年的战争,不属于三国时期,D错误。故选A。‎ 考点2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2020永州)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2020菏泽)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 ‎ ‎【答案】C ‎【解析】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十六国时期,其交战的一方是东晋,另一方是前秦,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故选C。‎ ‎2.(2020德州)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如图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木皆兵出自于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前秦军队虽有80万,但向南进军后,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导致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到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是东晋士兵,开始感到有所畏惧,这一情景就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D正确;巨鹿之战相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A错误;官渡之战相关的成语是倒屣相迎,B错误;赤壁之战相关的成语是草船借箭等,C错误。故选D。‎ ‎3.(2020深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等。故选C。‎ 考点4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2020杭州)下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 A. 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 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 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 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答案】 D ‎ ‎【解析】由题干中的“嘉峪关”“犁耕图”依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中原文化,学会了农耕生活,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A项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不符合史实,棉布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在元朝,不符合题意; B项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符合史实,曲辕犁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在唐朝,不符合题意; C项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不符合题意; D项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 ‎2.(2020衡阳)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文字“胡人汉服图” 说明胡人即少数民族可以穿汉人的服饰,体现了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汉人胡食图”,说明汉人也吃上了少数民族的食物,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B。‎ ‎3.(2020黔西南)“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 ‎【答案】B ‎【解析】‎ ‎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实行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B符合题意。故选B。‎ ‎4.(2020滨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 )‎ A.三国鼎立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答案】D ‎【解析】本题的主题是少数民族“汉化”也就是少数民族政权主动学习汉族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采用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正确;三国鼎立的魏蜀吴三政权均由汉族建立,A错误;八王之是西晋统治集团的内乱,B错误;淝水之战是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的战役,C错误。综上故选D。‎ ‎5.(2020黔东南)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少胜多”“前秦”“东晋”,结合所学可知,东晋与前秦之间于公元383年进行了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维护了南方社会的稳定,所以D符合题意。A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交战双方是项羽与秦军;B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是曹操与袁绍,C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是孙刘联军与曹操。‎ ‎6.(2020聊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答案】C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交流。C符合题意;游牧民族内迁属于民族融合,不是外来文明。排除A;游牧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并不能消除民族矛盾,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与民族融合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C。‎ ‎7. (2020宜宾)为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采取了(  )‎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长安 B.禁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 ‎ C.创立科举任用汉族官员 D.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 ‎【答案】D ‎ ‎ ‎【解答】为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等。故选D。‎ ‎8.(2020广东)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答案】A。‎ ‎【解析】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 故选A。‎ ‎9.(2020北京)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 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融合 ‎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各民族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据“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北方民族融合;B符合题意。故选B。‎ ‎10.(2020淮安)如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 )‎ ‎ ‎ A. 艺术表演 B. 民族交融 C. 重文轻武 D. 生活面貌 ‎【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交融。北魏属于少数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重文轻武属于北宋时期的治国策略,材料信息不包括C项。图片中陶俑“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体现出民族融合的特点。“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体现出艺术表演。材料中陶俑的着装和艺术表演体现出北魏民众的生活的面貌。A、B和D符合材料中的信息,排除。故选C。‎ ‎11.(2020邵阳)某电视剧场景:颁令天下,30岁以下的一律改用汉语和中原正音。496年,皇帝将拒不说汉语的皇后冯媛废为庶人。该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 秦孝公 B. 孝文帝 C. 金太祖 D. 成吉思汗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孝文帝进行了改革,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故B项正确;秦孝公改革没有涉改用用汉语,故排除A项;金太祖和成吉思汗没有进行改革,故排除CD项。故选B。‎ ‎12.(2020广东)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答案】A ‎【解答】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 故选A。‎ ‎13.(2020潍坊)‎ ‎ ‎ 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 ‎【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云冈石窟”、“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可知这是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和艺术,材料中佛像出现汉族服饰风格说明民族融合,C符合题意。A张骞通西域,西汉时期,与题意不符。B玄奘西行,唐朝时期,与题意不符。D辽宋和战,北宋时期,与题意不符。故选C。‎ ‎14.(2020福建)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富强 B.对外开放 C.江南开发 D.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顺应当时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进行改革,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故选D。‎ ‎15.(2020连云港)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 A. 改穿汉服 B. 使用汉语 C. 改用汉姓 D. 与汉人通婚 ‎【答案】C ‎【解析】根据“宜改姓元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主张该姓氏拓跋为元,即改用汉姓,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汉姓,不是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和与汉人通婚,AB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考点5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2020齐齐哈尔)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 A. 顾恺之 B. 王羲之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答案】D ‎【解析】题干的“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故D符合题意;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排除A;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排除B;贾思勰是北朝的农学家,排除C。故选D。‎ ‎2.(2020青海)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选的内容是(  )‎ ‎ ‎ 第一类:诸子百家,《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类: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 第三类:农学著作,①、《农政全书》‎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大明历》‎ ‎【答案】B。‎ ‎【解析】①处是农学著作,可选的内容《齐民要术》。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故选B。‎ ‎3.(2020苏州)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时期,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它是我国古代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故A符合题意;《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均是明代著作,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20重庆B)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儒家学说 B.顾恺之——《兰亭集序》‎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苏格拉底——“原子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选项C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A排除;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B排除;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D排除。故选C。‎ ‎5.(2020青岛)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 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 ‎【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是明朝的科技文化成就,朝代不符,排除。故选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