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72 KB
  • 2021-11-06 发布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13)记叙文阅读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记叙文阅读 ‎1.(江苏省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冬天,去触摸乡村 李丹崖 ‎(1)周末回老家去看父母,坐城乡专线列车从公路上下来,我就没有乘车,我想在乡野里走一走,感受一下深冬田野的广袤和空旷。‎ ‎(2)刚一下车,鼻孔里旋即飘满一种泥土的香,这是最踏实的香味,也是最安稳的香味,这些浮游在空气中的小颗粒,我每次闻到它,总会想起"脚踏实地"这个词,宛如一棵大树扎稳了根,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依然扎在乡村。‎ ‎(3)在城市里呆久了,人人都想到乡村去转一转,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在时光的河道里漂泊久了都需要适时的回归。生在农村的孩子去乡村是为了了却自己的还乡梦,是一种亲情的维系在佐使,他们是乡间田野上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还拴在故乡门前的桑梓上。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去乡村是为了踏青,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去农家乐,看起来形式上是为了图个新鲜,其实,也是为了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4)冬日里,乡间的田野有一些薄雾,但是可见度还是非常高的,薄雾像围巾一样围在村庄的上端,村庄静默如同老人,摇曳生姿的树木像一些扎堆顽皮的孩子,不同地在向着村庄的方向招手。乌鸦在田野上空盘旋,累了就落在树杈上歇脚,黑压压的一片,总让人想起梵高的名画。在老家农村,乌鸦是有些迷信色彩的,它和灰喜鹊形成了一对强烈的反义词,灰喜鹊象征着喜庆,乌鸦则有着不祥之兆,主要体现在乌鸦的叫声,乌鸦在谁家门口叫了,谁家都要遭殃,所以,乡村的孩子从来不敢用弹弓打乌鸦。迷信毕竟是讹传,我们不妨把此讹传看成是农人对鸟雀的一种敬畏。‎ ‎(5)乌鸦在天空连翩滑翔,时而俯身飞下,落在田野里,它们在觅食。土地是隐忍的,任由乌鸦细爪的翻挠,依然敞开怀抱迎接万物的皈依和支取,土地是乡村的银行,冬天是储蓄的季节。清晨走在田间地头,田野里会冒出一层热气,如同酒池发酵一般,昭示着自己的富足。‎ ‎(6)麦苗是冬日田野里少有的青绿,这些脆嫩的小东西在冬季的怀抱里内敛而害羞,一丛丛地挤在一起,一副合抱取暖的意思,静待苍茫大雪的到来。这时候,乡野里的树是最性感的,性感在它们的裸露,性感在它们的坦白,像极了姜文的电影,坦荡而达观,从不给自己的观众玩阴的,一层层,一枝枝,敞开自己的脉络给这个世界看。‎ ‎(7)路是乡村的动脉,大路供给着乡村,也支付着乡村,冬日里的乡村如同一个能量站,买卖交易是最常见的事情,马达声轰鸣,机动三轮车来回穿梭在大路上,换回的是农人们丰收的笑靥。阡陌如网,织在田野的肌肤上,干草纷乱在阡陌的周围,像极了海明威的胡须。‎ ‎(8)沿村多沟溪,有水,也是澄澈冰凉的,小草鱼也不敢翻花,枯白的水草浸泡在溪水里,任由小鱼的吞噬。每每走在村落的外沿,看到这些沟沟水水,我总想起夏天里,在宽沟里扎猛子的玩伴,此刻,他们的孩子也已长大,他们不屑于在这里扎猛子,而是活跃在都市的温泉游泳池,他们不像我们当初那样穿粗布短裤,而是穿比基尼,花花绿绿的,像极了这个时代孩子们斑斓的思想。‎ ‎(9)村庄一直是质朴的,每每走进村口,听着几声遥远的犬吠,看着烟囱里的袅袅炊烟,闻到冬日里谁家锅灶里大白菜粉丝的清香,走在村子里如掌纹一样的小路上,我的思维开始退化,脑子也变得简单,喝一口土锅灶里稍带有草木灰的开水哟,甜在舌尖丝绸一般穿过,这种压水井里抽出来的水,经由母亲烧开,喝一口,全身都有了温暖祥和的味道……‎ ‎1.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在冬日回乡,"触摸"到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找出三处。‎ ‎【答案】①田野,飘满泥土香味。②薄雾,可见度高。③乌鸦,联翩滑翔,田间觅食。④麦苗,青绿、脆嫩。⑤乡村的路,阡陌如网。⑥乡村沟溪,澄澈冰凉。‎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寻找段落中心句从文中找到我回乡村看到广袤、空旷、飘满泥土香味的田野;可见度非常高的薄雾;在天空中连翩滑翔,时而俯身飞下,田野间觅食的乌鸦;青绿、脆嫩、一丛丛地挤在一起的青苗;如网的乡村道路;澄澈冰凉的沟溪。‎ ‎2.阅读(2)(3)两段,概括作者要去触摸乡村的原因。‎ ‎【答案】(1)乡村泥土的香气让作者内心踏实、安稳;(2)我们的根扎在乡村;(3)人漂泊久了都需要适时的回归;(4)为了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从第(2)(3)段"在城市里呆久了,人人都想到乡村去转一转,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在时光的河道里漂泊久了都需要适时的回归""为了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可以明确作者的根扎在乡村,乡村泥土的香气让作者内心踏实、安稳。人漂泊久了都需要适时的回归,了却自己的还乡梦。也是为了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3.阅读第(4)(5)两段,试分析作者为什么描绘冬日田野中的乌鸦。‎ ‎【答案】(1)写农人对鸟雀的敬畏,表现农人的质朴;(2)以动衬静,衬托出冬日乡村田野的宁静;(3)昭示土地的隐忍和富足。‎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考查,结合文章主题和冬日乌鸦的联系相关之处分析即可。乌鸦的乡村冬天的独有景色,乌鸦在田野上空盘旋,累了就落在树杈上歇脚,黑压压的一片,是冬日田野里独特的风景。乌鸦飞落在冬日的田野里觅食,昭示着土地的隐忍和田野的富足.冬日田野中大多是静态景物,田间滑翔、觅食的乌鸦彰显了冬日的生机和活力。‎ ‎4.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赏析。‎ ‎(1)刚一下车,鼻孔里旋即飘满一种泥土的香,这是最踏实的香味,也是最安稳的香味。(如何理解"安稳"一词?)‎ ‎(2)麦苗是冬日田野里少有的青绿,这些脆嫩的小东西在冬季的怀抱里内敛而害羞,一丛丛地挤在一起,一副合抱取暖的意思,静待苍茫大雪的到来。(从修辞角度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安稳"本指安定平稳,用"安稳"来形容飘忽不定的"香味",写出了泥土的香味带给"我"的安全、安定、平静、稳当等心理感受,表达了"我"回归乡村的喜悦之情。‎ ‎(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麦苗、冬季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麦苗不惧严寒、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生机勃勃的麦苗的喜爱和对冬日里土地的敬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1)句中的"安稳"原意是安定平稳,作者用"安稳"来形容飘忽不定的"香味",写出了泥土的香味带给"我"的安全、安定、平静、稳当等心理感受,表达了"我"回归乡村的喜悦之情。(2)句中的"麦苗在冬季的怀抱里内敛而害羞,一丛丛地挤在一起,一副合抱取暖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麦苗、冬季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摹出麦苗不惧严寒、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生机勃勃的麦苗的喜爱和对冬日里土地的敬畏。‎ ‎5.下面两个片段都写到了 "故乡"的景色, 请比较两个片段中写景的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甲】村庄一直是质朴的,每每走进村口,听着几声遥远的犬吠,看着烟囱里的袅袅炊烟,闻到冬日里谁家锅灶里大白菜粉丝的清香,走在村子里如掌纹一样的小路上,我的思维开始退化,脑子也变得简单……‎ ‎【乙】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答案】【甲】实写乡村之景,描绘了乡村质朴宁静的景象,表达了"我"对故乡充满了陶醉和赞美之情。【乙】虚写乡村之景,描绘了想象中的故乡美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淳朴关系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分析其抒发的感情。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甲】是实乡村之景,【乙】虚写乡村之景;【甲】描绘了乡村质朴宁静的景象,表达了"我"对故乡的赞美之情。【乙】描绘了想象中的故乡美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据此作答即可。‎ 二、(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2020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线上教学效果调研检测卷)阅读何一飞作品《绝鉴》,完成1-5题。‎ ‎(1)隐逸斋是做玉器的,老板陈若尘,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什么原因,辞了职,开了家玉器店,取名隐逸斋。陈若尘四季皆藏好茶,有两个半茶友。‎ ‎(2)那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县教育局长冯有为,用陈若尘的话说,冯有为斯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顶。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对陈若尘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 ‎(3)至于那半个,本县县委书记,是冯有为带过来的,喝过几次茶后,发现并无半点官场俗气,就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 ‎(4)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也不知玉器玩家从哪打听到陈若尘,跑过来请他鉴定。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对玩家说从玉质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后来玩家又把龙凤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鉴定为真品。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 ‎(5)鉴宝这行只要肯放手是能赚大钱的,所谓放手就是玩家给钱,拿假货让鉴家出个真品证明,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隐逸斋的生意不好不坏,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火,说真要老是想着挣钱,那就是人被钱玩了,不值得。‎ ‎(6)豁达的陈若尘最近有些豁达不开,因为女儿的事。女儿大学毕业两年,因右脚残疾,找工作辗转了几十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了,弄得女儿连家门都不愿走出一步。‎ ‎(7)这事不知怎么给县委书记知道了,这天晚上县委书记和冯有为来喝茶,书记从包里拿出一份调令对陈若尘说,明天叫孩子到财政局报到,孩子学财会的,正好学以致用。陈若尘犹豫一会把调令接了,说,古人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这样的大恩,当得上以死相报啊。‎ ‎(8)时间就这样不急不慢地走。‎ ‎(9)茶友们很久没来了。陈若尘有些想念,想打电话约他们过来喝茶,拿起电话又放下了,笑自己像没经过事的人。这天晚上正念着,书记一个人来了,陈若尘喜得连忙去泡茶。喝了一阵茶,书记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用黄绸裹着的东西说:若尘你给看看。‎ ‎(10)陈若尘小心接过,揭开黄绸,心就扑通、扑通跳了,一只品相良好的青玉碟子在灯光下发出幽幽的沁人的光。这碟子叫清代菊纹盘,清中期皇家用具,虽说不是孤品,但存世的也不足五枚,香港拍卖行前几年拍卖过一枚,拍出了近百万的价。‎ ‎(11)仔细看过几遍,确定无疑后,陈若尘才对书记说:这是真品。‎ ‎(12)书记笑着说:这碟子是家传的,我岂不知它是真品。‎ ‎(13)那你拿来叫我看是什么意思?‎ ‎(14)书记踌躇着说,若尘,我们是朋友,你帮个忙,给它出份赝品证明。‎ ‎(15)陈若尘明白了,他这是要把真当假,只不知是为了送个安全还是收个安全,聪明啊。‎ ‎(16)陈若尘内心挣扎着,煎熬着,良久,站起来踉跄出了茶室,片刻,拿了印鉴纸笔回来,坐下写好鉴定证明书,盖上自己的印鉴递给书记,懒懒地说,你要它假就假吧。‎ ‎(17)然后,端起茶做了个送客的手势,书记尴尬地站了起来,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包,陈若尘不接,把书记半拖半拉推出了门。‎ ‎(18)第二天,隐逸斋关了门。门上贴着八个字:若尘已死,停止营业。街坊邻居不信,问陈若尘老婆,老婆又气又恨地说,死了。死了好。他死他的,我活我的。陈若尘哪去了?有上香的人在宝峰寺看见了他,原来已皈依佛门。‎ ‎(19)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 ‎1.说说标题"绝鉴"的含义。‎ ‎【答案】一指陈若尘鉴玉技术之精绝,二指陈若尘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自责,最后决定与尘世告别,从此不再鉴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作答。表层含义一,指陈若尘鉴玉技术之精绝;二,深层含义及其象征义,要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的主旨作答。深层含义指陈若尘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自责,最后决定与尘世告别,从此不再鉴玉。‎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做过历史老师是陈若尘敢做玉器生意的关键。‎ B.县委书记急陈若尘之急,给予了他的女儿悉心关怀和真诚帮助。‎ C.文章第(2)段法缘和尚说陈若尘面相与佛有缘,为下文陈若尘出家埋下了伏笔。‎ D.第(18)段并非说陈若尘真的死了,他以这样的方式仅仅是为了个人声誉而躲避现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根据选项找出文章相关的段落句子分析判断。第(4)段中"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判断A错;第(7)段中县委书记急陈若尘之急,给予了他的女儿真诚帮助,而没有悉心关怀,B错;第(18)段陈皈依佛门,没有不是真的死。D错;故选C。‎ ‎3.揣摩文中画线处人物的心理活动,将其简要表述出来。‎ ‎(1)陈若尘犹豫一会把调令接了,说,……‎ ‎(2)陈若尘内心挣扎着,煎熬着,良久,站起来踉跄出了茶室,……‎ ‎【答案】(1)如果接受了这份调令,我就欠了人家天大的人情,今后怎么还得起?不接受吧,女儿的工作可怎么办?‎ ‎(2)我若给他做了这假证明,就毁了自己的英名(有违自己的良心);若不给他做,女儿的工作保得住吗?(他给女儿介绍工作的"大恩"如何回报?)‎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描写手法。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结合文本内容,发挥想象进行作答。(1)"犹豫"如果接受了这份调令,我就欠了人家天大的人情,今后怎么还得起?不接受吧,女儿的工作可怎么办?(2)"内心挣扎"我若给他做了这假证明,就毁了自己的英名(有违自己的良心);若不给他做,女儿的工作保得住吗?(他给女儿介绍工作的"大恩"如何回报?)。‎ ‎4.作为凡尘之人,我们不懂面相,但社会万象却可以令人感慨万千。请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感悟(至少两点)。‎ ‎【答案】示例1:从陈若尘女儿毕业两年,就因为脚有残疾而找不上工作来看,人们应抛却对弱势群体的偏见,给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示例2:从县委书记将青玉碟鉴真为假却视为小事的行为来看,为官者当廉洁自律,勤政爱民,社会才能获得和谐发展。示例3:从陈若尘为了女儿违心帮县委书记出具假鉴定证明书、最终自责出家来看,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丧失做人的原则。示例4:从县委书记作为半个茶友却让陈若尘陷入痛苦的境地来看,我们要谨记"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古训,交友要谨慎。(只要言之成理,答到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感悟。可从为官要清廉,为人要正直,社会要公平等角度谈感悟。‎ ‎5.阅读本文结尾和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小说写到陈若尘"皈依佛门"本就可以结尾了,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一句话(画线句)?同为结尾,链接材料集中笔墨描写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行动,为什么不接着写小弗朗士的反应?‎ 本文:‎ 链接材料:‎ ‎【答案】本文:①用县委书记视不正行为为小事反衬了陈若尘的自责和勇于改错;②深化了文章主题,县委书记对陈若尘的出家原因不加反思,可见社会不正之风的严重,人们对此的麻木不仁;③令人震撼,引人深思(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 链接材料:结尾戛然而止,用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包含了这位爱国者对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语言的深刻眷恋。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或句子的作用。结合全文故事内容分析理解。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的作用有总结、照应,内容上的作用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根据具体文章判断即可。本文中①用县委书记视不正行为为小事反衬了陈若尘的自责和勇于改错;②深化了文章主题,县委书记对陈若尘的出家原因不加反思,可见社会不正之风的严重,人们对此的麻木不仁;③令人震撼,引人深思(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最后一课》中的结尾通过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和行动,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巨大痛苦,爱国之情爱国之情溢出言表。据此作答即可。‎ 三、(江苏省苏北地区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阅读散文,完成1~5题。‎ 蔷薇四月天 武晴 中国的大,并不仅仅是国土,连人连风景都是大的。布衣之士可以傲王侯,王者之民凭栏处亦有无限江山。一枚草叶,一朵野花,凡生在中国,便有乾坤万象。蔷薇这般好名字的植物,单单是在口里念念,就能闻得见香气。一等她舒叶吐花,天地间全然是阳光月光的流泻风风雨雨的豪华,山河照影,遍天遍地都是人间的好日月。‎ 蔷薇开花的时候,荡荡的油菜花已经在前头为她铺排了场面,眼前青绿肥厚的菜籽荚如舞者的手臂,一个接一个搭在前者肩上,顺着四月的方向前倾,迎接一个大季节到来。麦子已经抽穗,青青的麦芒枪刺一般好看地亮出来,天地间没有比麦子更好看的仪仗,更有诗意的军威,更漂亮的容颜。湘戏里描述相府千金的出行是"八个丫鬟前头走,八个丫鬟后面跟,八个丫鬟左边站,八个丫鬟右边行,小姐攒成菊花心。"此般风光与蔷薇相比,远不如星星之于月亮。‎ 她这般汪汪漾漾地在原野上开起来,好像还未来得及准备停当,田埂水坝,高坡低洼到处都是她的新妍,蓬蓬的植株筛面大小,带刺的枝条四面披散,洒落无碍。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单瓣花朵,有白色的,也有淡红色的,香气深稳清洁,行于繁华而不失开天辟地的简约清扬。有户庭的亲切,但绝非庭院之物。她是大野之花,需要养在天光地气中。我小时候常是蹲下来看,绝少去采摘,并不仅仅因为它有刺。淡红的蔷薇是接近于桃的,然桃花里有人,可以插瓶装点,相与相携。蔷薇不能,就像日月,可以从门窗里照进来,但不可以关进屋内,能关进屋里,收进箱笼里的,肯定不是日月。‎ 后来走进户庭与城市的粉团蔷薇,十姊妹以及香水蔷薇等都是它的变异。真正的野蔷薇依然驻守在原野上,花瓣随风落进沟渠河塘,在清亮水面上飘泊、流泄,有一种迷惘。像家里来了客,小孩子玩疲惫了,被大人抱到床上去睡,醒来时客人已经走了,地也扫干净了。又比如到中饭的时辰,赶集的大人还没有回来,站在门口张望的孩子就到大路上去接。却没有接到,只得一步三回头的回转来,心里的感觉就像这水面上漂着的蔷薇。赵州和尚说:"老僧不在明白里",这真是句好话,天地悠悠,浩浩阴阳,谁在明白里?还不都是在不明白里,渐渐地、忽然地明白起来。就算尧舜也不能从娘胎里下来就决定去做千古贤君,秦始皇也不会一出生就清楚自己要扫六合,无数的革命先烈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决心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他们的伟大是一旦明白了一个时代的大事,就去承担并做成这件大事。‎ 世间的好,全在有一个好的糊涂,因为没有邪念的缘故。蔷薇也不在明白里,它的花是没有准备的,只开了个大概,开着开着忽然明白了这个季节,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季节里的位置。她是这个季节里的一朵花,是这个季节里的一页锦绣,虽不能嫣然百媚,但清洁单纯之极,有着一音的大气,至正极美。乐器的磬、缶、鼓、筑都是一音,连佛也以一音演说法。蔷薇就是日月山河中的一音,恒久地响在这个季节里,有着无尽的余地给世人穿行逗留,云日回照里,人人都是四月天里的花与叶。‎ ‎1.作者笔下的蔷薇有哪些特性?‎ ‎【答案】①出场风光,汪汪漾漾开遍原野;②花繁叶茂,香气深稳清洁;③执着坚守,勇敢担当;④清洁单纯,至正纯美。(答满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结合题意,抓住关键句子回答。"汪汪漾漾地在原野上开起来"写出蔷薇出场风光,汪汪漾漾开遍原野;"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单瓣花朵""香气深稳清洁"写出蔷薇花繁叶茂,香气深稳清洁;"真正的野蔷薇依然驻守在原野上"写出蔷薇执着坚守,勇敢担当;"清洁单纯之极,有着一音的大气,至正极美"写蔷薇清洁单纯,至正纯美。据此作答即可。‎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文以蔷薇为线索,用极富色彩的词语描绘出蔷薇花开放时的盛大场面,使文章条理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文章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的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或作者的情感等,分析线索要辨识文体,在此基础上,找到贯穿全文,将文中材料有机地连在一起的"内容",既是线索。从文章的题目"蔷薇四月花"可知,文章叙写的对象是蔷薇;从体裁看,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描写四月的蔷薇的特点,突出其象征一种高尚纯洁的品质,表达对蔷薇的赞美颂扬之情。由此可知,文章的线索是"蔷薇",通过描绘出蔷薇花开时的盛大场面及其特点,将材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你,使文章层析清晰、结构完整。据此理解作答。‎ ‎3.品析语言。‎ ‎(1)蔷薇开花的时候,荡荡的油菜花已经在前头为她铺排了场面,眼前青绿肥厚的菜籽荚如舞者的手臂,一个接一个搭在前者肩上,顺着四月的方向前倾,迎接一个大季节到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2)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单瓣花朵,有白色的,也有淡红色的,香气深稳清洁,行于繁华而不失开天辟地的简约清扬。(从修辞的角度)‎ ‎【答案】(1)对比衬托,用油菜花和麦子的出场与蔷薇出场作对比,衬托蔷薇出场气势盛大,表现出作者对蔷薇花的赞美。(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复叶比作羽状,单瓣花朵比作硬币,展现蔷薇花的简约清扬。‎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的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1)句"蔷薇开花的时候,荡荡的油菜花已经在前头为她铺排了场面,眼前青绿肥厚的菜籽荚如舞者的手臂,一个接一个搭在前者肩上,顺着四月的方向前倾,迎接一个大季节到来",将"蔷薇"与"油菜花和麦子"从出场作对比,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突出了蔷薇出场气势盛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蔷薇花的赞美之情。(2)句中"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单瓣花朵"中将"蔷薇的复叶"比作"羽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蔷薇花简约清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面的句子。‎ 赵州和尚说:"老僧不在明白里。"‎ ‎【答案】作者写了蔷薇花开放时的盛大气势和无限豪气,同时表达了对中国一草一木的赞颂,并由此联想到人生,韵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语句"老僧不在明白里",表面上是说蔷薇起初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开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季节里的位置——虽不能嫣然百媚,但清洁单纯之极,有着一音的大气,至正极美。作者由蔷薇联想到人,人生亦如蔷薇一样,起初也是在不明白,渐渐地、忽然地明白起来,明白了一个时代的大事,就去承担并做起这件大事。作者借这句话表达了对蔷薇花的清洁单纯、至正极美的品质及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的讴歌和赞美。‎ ‎5.请对文章的第一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答案】内容上,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描写蔷薇花的形状、味道和气韵;写法上,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借助蔷薇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作者对执着坚守、清洁单纯、有恒久影响力的美好精神品质的赞颂和追求;结构上,和后文的油菜花和麦子等进行对比,衬托蔷薇出场气势盛大;语言上,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直接用"她"这一人称代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蔷薇开在原野上的浩浩声势。‎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文章的第1段从中国国土风景谈起,内容上,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蔷薇的出场勾勒了一个广阔背景,衬托蔷薇的气势盛大,表达对中国一草一木的赞颂;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蔷薇的具体描绘,和后文的油菜花和麦子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蔷薇美好精神品质。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四、(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与赏析。‎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D.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形象、赏析的内涵的能力。A项,"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有误,老汪有才华,只是无人能理解。B项,"酒后吐真言""才真相大白"有误。老汪酒后并未说出乱走的真实原因,文章结尾才提示原因。D项,"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有误,小说以塑造老汪这个形象为主,展示的是北方村镇有限的各具特色的人物画像,如宽容大度的老范,爱占便宜的老汪妻子银瓶等。故选C。‎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 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 是个识大体的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自家设私塾"说明老范重视教育;"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修"说明老范善良朴实,亲睦乡邻;当老范得知老汪一个月两次乱走时,提醒老汪"别碰着无常",表现出老范关心体贴他人;当得知银瓶"是个贼"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体现了老范的宽容大度、识大体。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3.文中老汪哭了三次,请依据小说内容分析老汪每一次哭的原因。‎ ‎【答案】①老汪给学生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他的理解深,学生的理解浅,甚至还骂老汪心中推崇的孔子,老汪一个人伤心地留下了眼泪;②老汪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找说得上话的人,老汪精神上的孤独;③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知己,不因自己妻子爱占便宜偷拿庄稼的行为辞退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我们发现,老汪第一次哭是因为给学生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他的理解深,学生的理解浅,甚至还骂老汪心中推崇的孔子,老汪一个人伤心地留下了眼泪觉得憋得慌,精神上很孤独;老汪第三次潸然泪下的原因是老范不因自己妻子爱占便宜,偷拿庄稼的行为辞退自己。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答案】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 ‎ 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老汪与孔乙己性情气质相似,迂腐、清高。但两人精神困境产生的根源不同,老汪源于无人理解的内心的憋闷;孔乙己源于封建科举制度的迫害。回答此题需回忆初中教材,细心比较,找到异同点,分条陈述。‎ 五、(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评估测试试卷)阅读与赏析。‎ 独行玉器行(余显斌)‎ ‎(1)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2)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 ‎(3)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4)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5)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6)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7)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8)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即使天塌下来他也不放在心上,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9)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10)这蝉,是曾白雕的。‎ ‎(11)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12)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13)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14)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15)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16)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17)"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18)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19)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果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20)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21)"不行!"王独行一挥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22)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1.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  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  (1)  → 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 (2)  → 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  (3) → 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答案】将黑斑雕成蝉 想自己单干 以荧光石雕玉并底座留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文章故事情节。根据文中信息,第一空从"⑨他走进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⑩这蝉,是曾白雕的。"可知曾白将黑斑雕成蝉;第二空从"曾白却说,想开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可知曾白想自己开玉器行;第三空从"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果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可知曾白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 ‎2.文章开头两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①文章开头交代了由于当地的荧光石与价值昂贵的丰阳玉极为相似,所以有玉匠以次充好的现象,②以及王独行坚持匠心,不弄虚作假,货真价实的经商之道。③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王独行经商的诚信,人净心净的美德。④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王独行给徒弟定下规矩,以及曾白出师前需经过考试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语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语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如果语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语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阅读前两段,我们发现文章开头交代了由于当地的荧光石与价值昂贵的丰阳玉极为相似,有人以次充好,以及王独行坚持匠心,货真价实的经商之道。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王独行经商的诚信和美德。其次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王独行给徒弟定下规矩,以及曾白出师前需经过考试做铺垫。依此理解解答即可。‎ ‎3.请分别说说15与18段中周局长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答案】第⑮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他不诚信,以次充好,不够"人净心净"的嘲笑之意。第⑱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不阿谀奉承,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两次"笑"的内涵,一定要结合不同的故事情节来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周局长没发现玉器底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上隐隐的一行字的情况下"呵呵一笑",笑中暗含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和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第二次是在周局长发现玉器底座玄机时的"微笑",饱含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4.标题中的"独行"有怎样的含义?‎ ‎【答案】①"独行"既是王独行的名,也是玉器行的招牌。②同时"独行"有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之意,它既写出王独行在别人弄虚作假时仍能坚守诚信,人净心净的美好品质,③也表现了阿谀之风盛行的社会之下,曾白能不阿谀谄媚,人净心净的高尚人格。④"独行"表达了对这对师徒高尚品质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我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作答。表层含义一,指陈若尘鉴玉技术之精绝;二,深层含义及其象征义,要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的主旨作答。本文的标题"独行"既是王独行的名,也是玉器行的招牌,既写出王独行在别人弄虚作假时仍能坚守诚信,人净心净的美好品质,又表现了阿谀之风盛行的社会之下,曾白能不阿谀谄媚,人净心净的高尚人格。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六、(2020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让人喜爱的小蒜段 吉雄 ‎①乡下人对季节的感知不靠日历或者复杂的推算,他们凭的是双手,还有灵魂深处与大地的对话。正月才过,风还嚣张地在田埂上撒野的时候,农人用粗手往土地上一摊,地层深处的温度就顺着偾张的脉搏,传到了蓄势待发的地面上。‎ ‎②树丛中,田埂边,万籁俱寂。地下深处,一颗细小的种子感知到了徐徐向上的地温, 舒适地翻了个身,伸出细长的腿,向着那温暖的地方觅去;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踩着碎步翩跹而至,滴在僵硬的土地上,顺着地缝就滑到地层深处。蜷缩的细腿在雨滴的引导下慢慢伸直、变粗,四处寻找着。除了温度,还有其他。它要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好准备。‎ ‎③雷声把大地彻底从沉睡中催醒,声音掠过山峰,满眼的沧桑一夜间褪去,新生的力量萌发出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喧腾的大场景,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嫩黄的一片如针尖般粗细。青春的阳光跳跃着,把整个季节都带入到它的节奏里。那丝嫩芽也不例外,脚下颀长的根给它提供了足够的勇气,狭窄的叶子被风和阳光染成了绿色,地下球茎经过半个季节的磨炼长成了小拇指盖般。今后也就这么大了。倒是颜色雪白,对着阳光,能看清楚里面纹路细腻的经络。‎ ‎④小蒜。这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薤白",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里,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黢黑的山峦遥相呼应,辣椒也变得干枯,面色寡淡地悬挂在厨房的墙上。即使是初春,青色也是饭桌上难得一见的偶遇。大葱、蒜苗倒是可以点缀,但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了锅台下,哪能腾出地方给它们?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甚至人们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只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偶然一瞥,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 ‎⑤人们趁着湿润上山来了,有大人,也有小孩。提着篮子,手上还拿着小铁锹。山林里多石头,小蒜从石林、树根的罅缝里蜿蜒生长,要想挖到深藏于地缝的蒜瓣,不借助工具是不会成功的。田埂上的就好挖多了,但也要刨开层层土壤。母亲把小蒜周围的土刨开,看到埋藏在地下雪白的茎,再用手轻轻一提,亮晶晶的蒜瓣就出来了,下面还拖着几条细长的根须。白绿相间的蒜叶,晶莹透彻的蒜瓣,还有略显褐色的根须。看着我手里采断的绿色蒜叶,母亲一边示范一边教要领:不要心急,拔的时候手要轻,缓缓加力,轻轻一提。就这样,母亲又拔出一颗嫩绿的小蒜。‎ ‎⑥和大蒜上有数十个蒜瓣抱团不同,小蒜多为独蒜,形状也多不规则,但这并不影响它独特的魅力和人们对它的喜爱。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天的气息,热烈的劲辣,让人血脉偾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有时候,我们薅得多了,母亲会在做面条时用它替代酸菜撒在锅里,再加上几滴香油,那青色的碎末和油珠漂浮在面汤里,和雨后狭窄蒜叶上细微的露珠一样,碗里有太阳跳舞的影子,温暖,澎湃,充满了希望。啜一口面汤,小蒜葱郁的气味中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大地翻身的声音。‎ ‎⑦几番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兰头、奶浆草此起彼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也冲击着人们富裕的味觉和饭桌,小蒜慢慢地从农人忙碌的身影中淡出。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细叶上,花蕊中,有一滴滴露珠荡漾着。‎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29日20版,有删改)‎ ‎1.通读全文,分析小蒜有哪些让人喜爱的特点?‎ ‎【答案】①妆点春天(蒲公英、灰灰菜、马兰头、奶浆草此起彼 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②丰富餐桌(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 ‎ 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③生命顽强(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④承载回忆(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⑤平凡倔强(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⑥历史悠久(这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薤白",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此题是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可分析第6段"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第7段"几番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兰头、奶浆草此起彼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等句,即可概括出妆点春天、丰富餐桌、生命顽强等答案。‎ ‎2.按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母亲一边示范一边教要领:不要心急,拔的时候手要轻,缓缓加力,轻轻一提。就这样,母亲又拔出一颗嫩绿的小蒜。(分析加点词)‎ ‎(2)人们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喧腾的大场景,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嫩黄的一片如针尖般粗细。(从修辞角度)‎ ‎【答案】(1)"缓缓" "轻轻"叠词的运用写出了母亲挖蒜的娴熟,也从侧面表现了小蒜与农人生活的密切。‎ ‎(2)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偷偷"赋予小蒜以人的情感,把小蒜的叶子比喻成"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蒜的纤弱,从而体现了小蒜生命力的顽强。‎ ‎【解析】本息考查赏析语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缓缓""轻轻"属于叠词的运用。从内容上看,强调母亲挖蒜的娴熟和小蒜与农人生活的密切的关系。从语言特点上看,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用在文句中很有表现力,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2)"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为拟人,"嫩黄的一片如针尖般粗细"为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蒜看似纤弱渺小,但最终能蓬勃生长,由此可见小蒜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小蒜的喜爱之情。‎ ‎3.第⑥段中小蒜是怎样让餐桌生机勃勃起来的?‎ ‎【答案】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②小蒜给人温暖,澎湃,充满希望之感;③小蒜带着自然的气息(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 大地翻身的声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分析"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天的气息,热烈的劲辣,让人血脉偾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那青色的碎末和油珠漂浮在面汤里,和雨后狭窄蒜叶上细微的露珠一样,碗里有太阳跳舞的影子,温暖,澎湃,充满了希望""啜一口面汤,小蒜葱郁的气味中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大地翻身的声音"等句,即可概括为吃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小蒜给人温暖、澎湃与希望,小蒜带着自然的气息等。‎ 七、(2020年江苏镇江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字据 童庆炳 ‎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茏,一年四季的颜色虽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③在山里,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有自己寻觅到的秘密。在远山深谷的某处,有一棵或两棵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杨梅树。我们算定它结的果子成熟的时候,就起个大早,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属于自己的杨梅树边,望着那满树的或红或白的果实,大叫大笑,然后一直吃到牙齿酸倒了,才想起父母交给我们的任务。至于各种蘑菇、鸟蛋等,更是大山常见的恩赐,那种美味不是城里人能享用到的。‎ ‎④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缓缓流动,平静得出奇,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水中的身姿都清晰可见。我小时候最愉快的时刻,是用自制的捕鱼器捕鱼。捕鱼器是一个用蚊帐布做的圆形的"乌龟壳",在"乌龟壳"上挖一个手掌大的圆洞,鱼饵是豆腐拌酒糟,那味道很香。我把"乌龟壳"沉到鱼儿出没的河水中,用石头压住,然后就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瞭望我设下的"圈套"。这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小鱼经不起香味的诱惑,在"乌龟壳"的洞口转来转去。一般的情况是,有一条小鱼先进去,然后就会有别的大一些的鱼也跟进去。对我来说,把握时机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在鱼儿进去最多,但还未吃饱,对那豆腐拌酒糟恋恋不舍之际,我突然来到"乌龟壳"旁,用一块瓦片,迅速将洞口封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乌龟壳"端起来。这时,我能感到小鱼在里面跳动。那时,我们一家终年难得见到荤腥,饭桌上能有几条小鱼,那是何等的快活,而我获得的则是双份的快活。‎ ‎⑤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可真惨,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后来,家里虽然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可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了。‎ ‎⑥在我几乎绝望之际,听说离我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四周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我天天割稻、挑柴,终于以特别勤快的表现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换来了父亲的笑脸。我赶紧抓住时机,又一次提出继续上学的请求。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这时候,我试探着说:"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那……"父亲抢过话头说:"你做梦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真有,那你就去好了。"全家人都笑我发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说的话是认真的。我暗暗高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套"爸爸的话:"爸爸,空口无凭,你给我立一个字据,要是真有这样的学校……"他还是不让我把话说完:"我什么时候说了话不算数?你要立字据就立字据,拿笔墨来!"果然,就在饭桌上,父亲给我立了一张字据。我拿了字据,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悄悄到姑姑、舅舅以及所有的亲戚家,把父亲的字据给他们看。他们都说:"你是想读书想疯了,这一张字据有什么用?再说,哪里会有吃饭不要钱的学校。"我说:"这你们别管,我只要你们做这张字据的见证人。"临近开学,有一天我趁姑姑、舅舅都在我家的时候,把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 ‎⑦在一个清晨,我独自挑着一根竹扁担,一头是一个藤编的箱子,另一头是一个铺盖卷,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那一年我15岁。‎ ‎(选自《读者》2019年第7期,有改动)‎ ‎1.简要概括第①~④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一是写了家乡的山水之美,二是写了"我"心中的乐:享用山中美味、捕鱼吃鱼的快乐。作用:即便如此"美""乐",也没有上学对"我"的吸引大,这样写更能衬托"我"上学的愿望强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以及作用的理解。仔细阅读①-④段的内容,抓住写了什么,怎么样来概括。第一段"我的家乡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和在这片土地上做着快乐的事情——享用山中美味、捕鱼吃鱼。"⑤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①-④段突出的"乐",这不是"我"最想要的"乐",最想要的"乐"是"上学",可知这几段是为下文做铺垫,以突出"我"上学的愿望强烈。‎ ‎2.根据第⑥段内容写出父亲字据的内容要点。‎ ‎【答案】如果儿子考上了既不要学费还管饭的学校,我就允许他去上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推测。根据父子的对话"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可知推测出父亲担心的是学费和吃饭问题,要是这两样解决了,自然就让"我"去上学了。据此作答即可。‎ ‎3.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 ‎(1)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2)那时,我们一家终年难得见到荤腥,饭桌上能有几条小鱼,那是何等的快活,而我获得的则是双份的快活。‎ ‎【答案】(1)"不得不"突出了鸟鸣声的悦耳动听已到了引人关注的程度;"天然乐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鸟儿比作乐师,既有喜爱之情又有赞美之意——赞美其鸣叫技巧的高超。‎ ‎(2)"终年难得"写出了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何等的快活"既突出了全家人因食有鱼的"快活"程度之深,又进一步暗示了生活的贫困艰难,也为下文父亲不让"我"继续上学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①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美妙的鸟鸣声,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突鸟鸣叫的悦耳动听。将鸟儿比作乐师,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进一步突出鸟鸣叫的美妙以及"我"心情的愉悦。②"终年难得"是年年难得的吃到荤类的事物,突出家境困难,"何等的快活"能吃到荤腥——小鱼的快乐程度,进一步暗示了生活的贫困艰难。层层铺垫,只为下文父亲不让"我"继续上学埋下伏笔。‎ 八、(2020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味是一瓮醋 王英辉 祖母是做醋的把式,她那一手绝活在十里八村久负盛名。‎ 在老家,要吃一口地道的臊子面,汤味是关键,因此,纯正手工醋是断然不可或缺的。每年秋意渐浓时,祖母便开始穿梭在房前屋后,为她的"酿醋工程"忙活起来了。‎ 周末的早晨,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鸡鸣,祖母就会一遍遍呼唤着我的乳名,一句句聒噪着她挂在嘴边的"名言":"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拿个棍棍赶"。晴好的日头下,那口巨大的笸篮总会被祖母抹洗得干干净净,油光铮亮,晾放在庭院当中的杏树旁。三叔已经从北厦房里将一块块用旧报纸裹扎着的曲坯搬到了房檐下,我跟祖母并排跪在厚厚的棉垫上,挥动着一柄亮晃晃的小砍刀,将这些方方正正的曲坯一下下剁碎,一时间,阵阵浓烈的曲味便溢满了小院的角角落落……"煮醋"的环节,祖母看得很神圣。往往是天还没亮就起身生火,大铁锅里早已放入了各类杂粮,三叔慢慢地拉着风箱,遵照祖母不断叮咛的火候与节奏,"咕嘟嘟"一直要煮到半晌午,直至兑入曲坯盛入瓮中后,我的新任务便来了。每天早晚站在小方凳上,掂根直溜溜的木筢筢,伸进那口比我还高的瓮里使劲翻搅,听着"噗滋滋"的发酵声响,嗅着一缕缕刺鼻的麦曲味儿,我心里荡漾着满满的成就感!‎ 很快,就到了"拌醋"的节骨眼上。之前尚能搭把手的我们统统被祖母支开,但见她只身一人神秘地钻进厦房里,一待就是大半夜。大家悄无声息地默默等候着,从不敢贸然去惊动叨扰她。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姑嫂们会回应着与祖母约定的"暗号",在里间响起干干脆脆的咳嗽声时,便七手八脚地把事先预备好的旧衣裳、红布片、铁铧头、擀面杖等一一传递进去。待祖母依着固有的路数逐个摆好这些物件,将拌好的醋坯苫盖得严严实实,终于蹒跚着走出屋子之际,那一身黑袄上下全都浸染着的浓郁酸味,便开始氤氲在逼仄的房间,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扑面而来的熟悉味道,撩拨得婶娘们兴奋不已,纷纷嘀咕着:你闻闻,多香!今年又能吃上四妈的醋咧……"淋醋"是最令人期待的,是啊,起早贪黑忙活一场,收获总是激动人心的。那几只不知传了多少代的大瓦缸,此刻静静地被摆在长条凳上,缸底一侧拇指粗细的小洞,插着一截玉米秆梢棒,缸内,满盛着一家人舌尖上的渴盼。熟稔流程的祖母轻轻拔下它,一股股喷涌倾泻的香醋便汩汩迸射而下,望着瓷盆里渐渐汇聚起自己一手酿就的黑澄澄、清亮亮、油漉漉的农家醋,祖母满眼的惬意与满足。她麻利地拎过马勺,弯腰舀来小半瓢,轻轻递到我的嘴边,酸味直窜鼻孔,涎水瞬间滋生,祖母催促道:我娃先尝尝!我小心翼翼地抿一口,忍不住龇牙咧嘴地叫嚷:酸!酸!太酸了!‎ 头道醋又浓又酽,韵味悠长,祖母除了在淋完醋的那些天给街坊四邻端几碗过过瘾,剩余的全部装入厨房一角的那口黑老瓮中,封好盖严,逢年过节时才拿出来烹调享用,馈赠亲友,珍贵得不得了。二道醋淡,虽不及头道醋味儿那样厚重,同样酸爽可口,醇香无比,作为平常饭桌上的必需品,陪伴着我们年复一年的一日三餐,调和着全家寡淡但富有温情的生活,我们一个个吃着祖母做的醋成长、成人、成熟。‎ 而今,那一口吃惯了的醋成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份念想,不管走多远,不管在哪里,记忆里唇齿生香的酸味总让我深深怀恋。每次返家,亲人们都会从那一口黑老瓮里给我舀出一瓢又一瓢香气四溢的家乡醋,盛满提前预备好的一个个瓶瓶罐罐。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在装一种调料,一种味道,更是在装一份关爱,一份牵挂,因为,这一口醋,满含着永远割扯不断的浓浓乡味啊!‎ ‎(《西安晚报》2016年11月1日12版,有删改)‎ ‎1.文中祖母的"酿醋工程"的工序有如下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剁曲坯 煮醋 拌醋 淋醋 ‎【解析】本题筛选文章重要信息。其方法是: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认真审题,明确目的;缩小范围,提高效率;把握线索,跟踪追击;严密分析,准确把握。如第3段写的是"剁曲坯"和"煮醋", 第4段写的是"拌醋"和"淋醋"。从语段中提取相关字眼即可。‎ ‎2.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侧面描写表现手法,写姑嫂们七手八脚地递器具和兴奋的低声议论表现出她们对"香醋"的无比期待;生动形象地烘托出祖母"拌醋"时的神圣和神秘,以及对祖母酿出的"香醋"由衷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赏析文句。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姑嫂们……七手八脚地把事先预备好的旧衣裳、红布片、铁铧头、擀面杖等一一传递进去""婶娘们兴奋不已,纷纷嘀咕着:你闻闻,多香!今年又能吃上四妈的醋咧"明显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目的是烘托祖母"拌醋"的神圣和神秘,对"香醋"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3.请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熟稔流程的祖母轻轻拔下它,一股股喷涌倾泻的香醋便汩汩迸射而下,望着瓷盆里渐渐汇聚起自己一手酿就的黑澄澄、清亮亮、油漉漉的农家醋,祖母满眼的惬意与满足。‎ ‎【答案】此句使用了叠词,生动形象,清新活泼;"一股股""汩汩""渐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醋"喷涌而出、迸射而下在瓷盆里汇聚时的情态;"黑澄澄""清亮亮""油漉漉"写出了农家醋的颜色和光泽;既表现出祖母的惬意与满足,也表现出我对"收获香醋"的期待和激动以及对祖母酿醋技艺高超的赞美。(3分)‎ ‎【解析】本题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股股""汩汩""渐渐""澄澄""亮亮""漉漉"使用了叠词,既写出了"香醋"在瓷盆里汇聚时的情态,又写出了农家醋的颜色和光泽,由此表现出祖母的惬意与满足。还要答出作者对祖母酿醋技艺高超的赞美之情。叠词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4.请说说对"二道醋淡,虽不及头道醋味儿那样厚重,同样酸爽可口,醇香无比,作为平常饭桌上的必需品,陪伴着我们年复一年的一日三餐,调和着全家寡淡但富有温情的生活,我们一个个吃着祖母做的醋成长、成人、成熟。"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二道醋"虽不及头道醋珍贵,滋味厚重,但它是生活的必需品;它陪伴着我们,带给我们温暖,让我们虽不富裕的生活有滋有味,充满温情;我们吃着祖母做的醋,在祖母爱的滋养下不断地长大成人,懂得珍惜、感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深刻含意的把握。"二道醋淡,虽不及头道醋味儿那样厚重"是说"二道醋"并不十全十美。"陪伴着我们年复一年的一日三餐,调和着全家寡淡但富有温情的生活,我们一个个吃着祖母做的醋成长、成人、成熟"是说"二道醋"对我们的成长、对我们家庭的意义。即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充满温情。这句话同时也暗含要懂得珍惜和感恩的道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