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8.06 KB
  • 2021-11-06 发布

2019年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二)‎ 一、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史称“大金”,这一年处于(  )‎ A.11世纪前期 B.12世纪前期 C.1世纪前期 D.12世纪后期 ‎2.(2分)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3.(2分)如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4.(2分)某同学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根据卡片的内容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5.(2分)如图“ ”应填写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 第27页(共27页)‎ C.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6.(2分)中国的书法灿烂夺目、人才辈出。下列古代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哪位?(  )‎ A.颜真卿 B.王羲之 C.柳公权 D.苏轼 ‎7.(2分)下列不属于唐朝兴盛原因的是(  )‎ A.轻徭薄赋 B.安史之乱 C.任用贤才 D.对外开放 ‎8.(2分)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 A.减轻财政压力 B.清除贪官污吏 ‎ C.强化思想控制 D.加强君主集权 ‎9.(2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2分)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交往 ‎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11.(2分)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民主制 ‎12.(2分)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  )‎ A. 林则徐奏折 B. 林则徐雕像 ‎ 第27页(共27页)‎ C. 林则徐纪念邮票 D. 连环画《林则徐》‎ ‎13.(2分)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曾国藩 B. 康有为 ‎ C. 邹容 D. 陈独秀 ‎14.(2分)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 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2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而辛亥革命使中国踏上近代化的历史征程。辛亥革命被赋予这一地位是因为它(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命运 ‎ B.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 C.推翻了清王朝,铲除了帝制 ‎ D.推动了中国社会风气的变迁 ‎16.(2分)英国专家迪克•威尔逊在《一九三五年长征》一书中强调“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基于(  )‎ 第27页(共27页)‎ A.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转移 ‎ B.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 C.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 ‎ D.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17.(2分)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22年反动统治”的建立始于(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C.北洋政府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8.(2分)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9.(2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 C.中国工农红军接受改编 ‎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0.(2分)“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 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 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1.(2分)“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2分)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 C.“一五”计划的完成 ‎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23.(2分)某同学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其中1979年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第27页(共27页)‎ A.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 B.中日建交 ‎ C.中美正式建交 ‎ D.在上海承办APEC会议 ‎24.(2分)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25.(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 B.建立经济特区 ‎ C.巩固人民公社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2分)希腊小的城邦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由此看来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君主专制 B.相互攻伐 ‎ C.“小国寡民” D.商品经济发达 ‎27.(2分)美国南北战争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 B.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 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D.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 ‎28.(2分)一战前,欧洲两大对抗军事集团形成的后果是(  )‎ A.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战争如箭在弦 ‎ B.互相制衡,有利于避免战争的发生 ‎ C.缓解欧洲各国矛盾 ‎ 第27页(共27页)‎ D.有利于欧洲的稳定 ‎29.(2分)如图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这幅图最能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 C.工业革命导致人口暴涨 ‎ D.工业革命带来了住房紧张 ‎30.(2分)“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发展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则材料论述了(  )‎ A.“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 ‎ B.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 C.二战后美国经济恢复的影响 ‎ D.欧洲经济共同体创立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苏联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摘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中领导苏联人民通过“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是谁?‎ ‎(2)小历同学认为,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因此,该模式在苏联历史中没有任何作用?你认为小历的观点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 第27页(共27页)‎ 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翦伯赞 材料二:‎ 材料三: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传统文人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虽然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至今依然令人倾倒、令人陶醉。‎ ‎﹣﹣《千年书法》解说词 材料四: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2014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儒家学说的创立者是谁?依据材料,指出“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图A中的文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图B的人物发明了哪一项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发明的重要历史意义。‎ ‎(3)书法在东汉时期发展成为一门艺术,被誉为书圣的是谁?依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书法能作为中国艺术瑰宝保留下来?‎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认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第27页(共27页)‎ 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批重要砝码在德国诞生,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从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欧洲人口到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城市道路狭窄,建筑拥挤,公共卫生条件很差;造成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请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发明的交通工具。并说明它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论述的“两弹一星”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社会变化和问题。‎ ‎(4)结合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简单概括你对科技的理解。‎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往今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民族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各民族之间关系难以割断又错综复杂。中国各民族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越来越多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是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自罗贤佑《中国民族史纲要》‎ ‎(1)我国古代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第27页(共27页)‎ ‎2019年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史称“大金”,这一年处于(  )‎ A.11世纪前期 B.12世纪前期 C.1世纪前期 D.12世纪后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完颜阿骨建立政权的时间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公元纪年法的计算方法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前1115年为公元12世纪前期。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史称“大金”,这一年处于12世纪前期。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完颜阿骨建立政权的时间的相关史实。‎ ‎2.(2分)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3.(2分)如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 第27页(共27页)‎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2分)某同学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根据卡片的内容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分析】本题以“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 ‎【解答】由题干“禁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可知,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 故选:B。‎ ‎【点评】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第27页(共27页)‎ ‎5.(2分)如图“ ”应填写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 C.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注意题目强调的历史时期。‎ ‎【解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和江南开发是当时的突出特点。‎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相关时代特征,确定主题的相关知识点。‎ ‎6.(2分)中国的书法灿烂夺目、人才辈出。下列古代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哪位?(  )‎ A.颜真卿 B.王羲之 C.柳公权 D.苏轼 ‎【分析】本题以“书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古代书法家中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王羲之。‎ ‎【解答】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相关史实。‎ ‎7.(2分)下列不属于唐朝兴盛原因的是(  )‎ A.轻徭薄赋 B.安史之乱 C.任用贤才 D.对外开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兴盛原因.‎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轻徭薄赋、任用贤才和对外开放是唐朝兴盛原因,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实行的统治政策,体会唐朝时期的治世景象.‎ ‎8.(2分)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 A.减轻财政压力 B.清除贪官污吏 ‎ C.强化思想控制 D.加强君主集权 ‎【分析】本题以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为依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君主集权加强的知识.‎ ‎【解答】明朝时期,为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实行了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的措施。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为北击,考查的是学生对明清时期君主集权加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2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边疆的措施。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故选:B。‎ ‎【点评】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识记澎湖巡检司的相关知识。‎ ‎10.(2分)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交往 ‎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 第27页(共27页)‎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分析】本题以“古代对外交往”这一主题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7世纪前期,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A选项属于唐朝民族关系的表现,与“古代对外交往”这一主题不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11.(2分)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民主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最早的考试制度”“中国…选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经唐代完善后传到世界各国。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几乎都是源于英国,而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从中国引入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重点掌握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12.(2分)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  )‎ A. 林则徐奏折 B. 林则徐雕像 ‎ 第27页(共27页)‎ C. 林则徐纪念邮票 D. 连环画《林则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解答】据“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可知,林则徐奏折属于一手史料。BCD均不是一手史料。故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林则徐奏折。‎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的相关史实。‎ ‎13.(2分)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曾国藩 B. 康有为 ‎ C. 邹容 D. 陈独秀 ‎【分析】本题以历史人物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并结合所学知,这是康有为的主张,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是洋务派,邹容是革命派,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故选:B。‎ 第2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事件以及作用。‎ ‎14.(2分)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 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以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5.(2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而辛亥革命使中国踏上近代化的历史征程。辛亥革命被赋予这一地位是因为它(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命运 ‎ B.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 C.推翻了清王朝,铲除了帝制 ‎ D.推动了中国社会风气的变迁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答】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影响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使中国踏上近代化的历史征程。‎ 故选:C。‎ ‎【点评】掌握辛亥革命中最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16.(2分)英国专家迪克•威尔逊在《一九三五年长征》一书中强调“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基于(  )‎ A.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转移 ‎ 第27页(共27页)‎ B.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 C.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 ‎ D.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征精神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基于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17.(2分)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22年反动统治”的建立始于(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C.北洋政府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22年反动统治”的建立始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相关史实。‎ ‎18.(2分)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田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田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第27页(共27页)‎ ‎19.(2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 C.中国工农红军接受改编 ‎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解答】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20.(2分)“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 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 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解答】由童谣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故选A.BCD均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中华民族危急时刻,国共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国际的大力的援助,但是不能认为这就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故选:A。‎ ‎【点评】本题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1.(2分)“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的战役是(  )‎ 第27页(共27页)‎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知识点,应把握渡江战役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突破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渡江战役的有关内容。‎ ‎22.(2分)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 C.“一五”计划的完成 ‎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解答】1953年~1957年,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23.(2分)某同学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其中1979年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 B.中日建交 ‎ C.中美正式建交 ‎ D.在上海承办APEC会议 ‎【分析】‎ 第27页(共27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影响。‎ ‎24.(2分)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对外开放始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的标志。我国首先开放的区域是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对外开放始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25.(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 B.建立经济特区 ‎ C.巩固人民公社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 第27页(共27页)‎ ‎26.(2分)希腊小的城邦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由此看来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君主专制 B.相互攻伐 ‎ C.“小国寡民” D.商品经济发达 ‎【分析】本题考查了希腊城邦。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解答】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几百个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千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27.(2分)美国南北战争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 B.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 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D.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 ‎【解答】美国南北战争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美国南北战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今天美国也没有完全消除种族歧视。‎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 ‎28.(2分)一战前,欧洲两大对抗军事集团形成的后果是(  )‎ A.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战争如箭在弦 ‎ B.互相制衡,有利于避免战争的发生 ‎ C.缓解欧洲各国矛盾 ‎ D.有利于欧洲的稳定 ‎【分析】本题以一战前,欧洲两大对抗军事集团形成的后果为切入点,考查一战的爆发。‎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战争如箭在弦,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一战爆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9.(2分)如图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这幅图最能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 C.工业革命导致人口暴涨 ‎ D.工业革命带来了住房紧张 ‎【分析】本题以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答】由“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可以看出,从1801年到1860年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 ‎30.(2分)“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发展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则材料论述了(  )‎ A.“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 ‎ B.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 C.二战后美国经济恢复的影响 ‎ D.欧洲经济共同体创立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答】从材料中“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欧洲能够迅速发展复原”,我们可以得出,材料主要围绕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使得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展开。故材料论述的主要内容是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而不是美国经济的恢复,也没有提到欧洲走向联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它的出台要早于“马歇尔计划”。‎ 故选:B。‎ 第27页(共27页)‎ ‎【点评】做此类题目,关键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从中提取所需信息。‎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苏联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摘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中领导苏联人民通过“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是谁?‎ ‎(2)小历同学认为,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因此,该模式在苏联历史中没有任何作用?你认为小历的观点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及影响。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并形成苏联模式。‎ ‎【解答】(1)材料中领导苏联人民通过“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是斯大林。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并形成苏联模式。‎ ‎(2)小历同学认为,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因此,该模式在苏联历史中没有任何作用的说法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说明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 ‎(1)斯大林。‎ ‎(2)不正确;理由: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说明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点评】掌握苏联模式及影响。‎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百家争鸣”‎ 第27页(共27页)‎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翦伯赞 材料二:‎ 材料三: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传统文人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虽然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至今依然令人倾倒、令人陶醉。‎ ‎﹣﹣《千年书法》解说词 材料四: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2014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儒家学说的创立者是谁?依据材料,指出“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图A中的文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图B的人物发明了哪一项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发明的重要历史意义。‎ ‎(3)书法在东汉时期发展成为一门艺术,被誉为书圣的是谁?依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书法能作为中国艺术瑰宝保留下来?‎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儒家学说、百家争鸣、甲骨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王羲之,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儒家学说的创立者是孔子;据材料,“百家争鸣”‎ 第27页(共27页)‎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材料二图A中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商朝;图B的人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加快了教育启蒙,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书法在东汉时期发展成为一门艺术,被誉为书圣的是王羲之;据材料三,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令人陶醉,它也是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其发展过程是人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因而书法能作为中国艺术瑰宝保留下来。‎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故答案为:‎ ‎(1)孔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商朝;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加快了教育启蒙,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王羲之;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令人陶醉,它也是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其发展过程是人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 ‎(4)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儒家学说、百家争鸣、甲骨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王羲之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批重要砝码在德国诞生,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大国崛起》解说词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从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欧洲人口到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城市道路狭窄,建筑拥挤,公共卫生条件很差;造成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请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发明的交通工具。并说明它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论述的“两弹一星”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社会变化和问题。‎ ‎(4)结合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简单概括你对科技的理解。‎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发明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汽车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2)根据材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从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欧洲人口到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城市道路狭窄,建筑拥挤,公共卫生条件很差;造成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社会变化和问题是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公共卫生条件差等。‎ 第27页(共27页)‎ ‎(4)结合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对科技的理解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变化和问题。‎ 故答案为:‎ ‎(1)蒸汽时代;汽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2)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3)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公共卫生条件差等。‎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变化和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相关史实。‎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往今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民族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各民族之间关系难以割断又错综复杂。中国各民族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越来越多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是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自罗贤佑《中国民族史纲要》‎ ‎(1)我国古代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古往今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民族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各民族之间关系难以割断又错综复杂。中国各民族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越来越多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是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是北魏孝文帝。(或拓跋宏)‎ 第27页(共27页)‎ ‎(2)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提炼并进行论述,如观点: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论述: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东汉、魏、晋时期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氐、羌、鲜卑等逐渐南迁,少数民族占北方山西,陕西人口的将近一半。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汉族文化修养很高,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那时候北方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5世纪时,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汉语成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促进民族交融。综上所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故答案为:‎ ‎(1)北魏孝文帝。(或拓跋宏)‎ ‎(2)观点: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论述: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东汉、魏、晋时期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氐、羌、鲜卑等逐渐南迁,少数民族占北方山西,陕西人口的将近一半。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汉族文化修养很高,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那时候北方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5世纪时,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汉语成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促进民族交融。综上所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44:18;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