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6.50 KB
  • 2021-11-06 发布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份)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现象是(  )‎ A.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 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线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 D.用磁铁可以吸引铁屑 ‎2.(3分)竖直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从轻弹簧的正上方某一高处自由落下,并将弹簧压缩,直到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对于小球、轻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在小球开始与弹簧接触到小球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有(  )(忽略空气阻力)‎ A.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 ‎ B.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 ‎ C.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 ‎ D.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 ‎3.(3分)如图所示,用1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3N,水平向左 ‎ B.在2s内,绳子对A做的功为4J ‎ C.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4m/s ‎ D.拉力F做功功率为1W ‎4.(3分)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2(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 第22页(共22页)‎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 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5.(3分)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 B.该冲程中排气阀门是处于打开状态 ‎ C.该冲程是吸气冲程 ‎ D.该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 ‎6.(3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如下三个观点: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一定大于pb.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3分)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如:‎ ‎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③“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在上述实验中,属于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 第22页(共22页)‎ ‎8.(3分)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公路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 ‎9.(3分)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已知箱子重800N,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工人用5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使用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N。‎ 三、实验、简答题(共46分)‎ ‎10.(8分)小唐和小朱在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 ‎(1)在答题卡对应实物连接图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她们将所缺的导线补上。‎ ‎(2)当小唐完成电路连接后就准备闭合开关,小朱提醒还有一处不妥当,小朱的提醒是   。‎ ‎(3)实验中,小朱突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   。‎ ‎(4)小唐还准备探究“电阻并联时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的关系”。取来一个10Ω定值电阻和一个电阻箱 ‎()。请你为她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图。‎ ‎11.(8分)程老师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1个、蜡烛,光屏、光具座和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2页(共22页)‎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凸透镜固定,当调整光屏和蜡烛相距40厘米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光屏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中心成清晰的像,此时蜡烛所处的位置距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满足数量关系式   。‎ ‎(3)在另一次实验中,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秀媛老师将光屏稍向左移动少许,像变得模糊。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只需在凸透镜右侧安放一块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即可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可模拟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5分)‎ ‎12.(6分)如图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轻质水平薄挡板P可绕转轴O旋转,下方有一个体积为1000cm3、质量为400g的正方体T被挡住,正方体T与挡板P的接触点视为N,滑轮一边用轻质细绳竖直与挡板连接在R点,另一边挂一个钩码M,使得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O:RO=2:5,液体密度为0.8g/cm3,摩擦均不计。求:‎ ‎(1)M的质量为多少?‎ ‎(2)正方体T上表面一开始距离液面为15cm,若撤去挡板后,正方体上浮,从撤去挡板开始到最后静止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是多少?(不考虑液面变化)‎ ‎13.(5分)倪老师为了教学,把家里的吹风机(如图a)拆开来研究,并画出了如下电路图(如图b)(M为吹风机中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她认为当只闭合开关S1时,吹风机吹冷风;当S1和S2都闭合时,吹风机吹热风。小徐老师看了她画的电路图觉得有问题:如果仅闭合S2,会出现电热丝R工作而电动机不工作的现象,从而使吹风机的塑料外壳过热造成损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22页(共22页)‎ ‎(1)你认为应该把开关怎么调整,才能符合安全要求。‎ ‎(2)请根据吹风机铭牌上提供的数据(如图c),计算吹风机吹热风时通电10s,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14.(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柴老师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下图象。‎ ‎(1)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min。‎ ‎(2)若实验用水的质量为0.1kg,则将水从89℃加热到94℃需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c=4.2×l03J/(kg•℃)]‎ ‎(3)该实验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将上一小题的水从89℃加热到94℃共消耗酒精0.1g,求酒精灯的加热效率。(酒精热值q=3×107J/kg)‎ ‎15.(9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益突出,研制清洁能源汽车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氢能汽车是以氢气为主要能源的汽车,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能汽车则改为使用气体氢。氢能汽车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干净卫生,氢气燃烧后成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其次是氢气的热值高。近年来,我国在氢能汽车的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22页(共22页)‎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多为汽油机。如图甲所示,汽油是   炼制的产品,此过程会排放出大气污染气体;如图乙所示为某汽油机在工作时的能量分配图。据图数据,该汽油机的效率为   。‎ ‎(2)氢能源汽车中氢的储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氢燃料电池车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汽车行驶时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B.我国在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C.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向空气中排放有害气体。‎ 第22页(共22页)‎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现象是(  )‎ A.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 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线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 D.用磁铁可以吸引铁屑 ‎【分析】分析各现象的形成原因,然后判断各现象的成因是否与静电现象有关,然后答题。‎ ‎【解答】解:A、C选项中都是因摩擦而带电,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B选项中,轻微的噼啪声是放电现象,与雷电相似;D选项中是由于磁铁具有磁性而吸引铁屑的缘故,与静电无关。‎ 故选:D。‎ ‎【点评】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 ‎2.(3分)竖直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从轻弹簧的正上方某一高处自由落下,并将弹簧压缩,直到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对于小球、轻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在小球开始与弹簧接触到小球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有(  )(忽略空气阻力)‎ A.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 ‎ B.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 ‎ C.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 ‎ D.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 ‎【分析】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根据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可以判断弹性势能的变化,根据高度变化可以确认重力势能的变化。‎ ‎【解答】解:‎ 因为整个过程中忽略阻力,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满足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对单个物体小球机械能不守恒,‎ 第22页(共22页)‎ 根据能量守恒得小球的机械能减小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小球接触弹簧至弹簧压缩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越来越大,弹性势能也越来越大,所以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根据能量守恒得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变化量等于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变化量。‎ 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所以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 故选:A。‎ ‎【点评】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区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和单个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区别。‎ ‎3.(3分)如图所示,用1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3N,水平向左 ‎ B.在2s内,绳子对A做的功为4J ‎ C.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4m/s ‎ D.拉力F做功功率为1W ‎【分析】A、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知道水平拉力F,对A的拉力等于水平拉力的,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求物体B对A的摩擦力,进而求出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以及方向;‎ B、求出了绳子对A的拉力,利用速度公式求出2s物体A移动的距离,再利用W=Fs求绳子对A做的功;‎ C、拉力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A移动的速度的,滑轮的移动速度等于拉力端移动速度;‎ D、利用P===Fv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 A、不计滑轮的摩擦和重力,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则两段绳子向右的拉力与向左的拉力平衡,所以2F拉=F,则A物体对滑轮的拉力F拉=F=×10N=5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滑轮对A的拉力也为5N;‎ 第22页(共22页)‎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因拉滑轮时,物体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对B向右的拉力与A对B向左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A对B=F示=2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B对A的摩擦力为2N,方向向右;‎ 物体A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地面对物体A还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拉=fB对A+f地,‎ 所以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地=F拉﹣fB对A=5N﹣2N=3N,方向水平向右,故A错;‎ B、绳子对A的拉力F拉=5N,2s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sA=vAt=0.2m/s×2s=0.4m,‎ 绳子对A做的功WA=F拉s=5N×0.4m=2J,故B错;‎ C、因拉力F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力但省一半的距离,所以拉力端的移动速度(滑轮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A移动速度的,‎ 则滑轮移动的速度v=vA=×0.2m/s=0.1m/s,故C错;‎ D、拉力做功的功率P===Fv=10N×0.1m/s=1W,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滑轮的特殊使用(动力作用在轴上),以及功、功率的计算,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分别对A、B和动滑轮进行分析,得出对A的拉力和水平拉力F的大小关系以及拉力F端移动速度和物体移动速度的关系。‎ ‎4.(3分)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2(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 第22页(共22页)‎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 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分析】分析此类惯性现象的问题时,一定要关注与物体相关联的其它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还要结合被研究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特征进行总体把握,切忌主观臆断。‎ ‎【解答】解:由于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运动时,木块底部也随之加速,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会出现如图(b)所示的现象。选项B、C、D均与图(b)所示的现象不符。‎ 故选:A。‎ ‎【点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惯性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认真领会,用所学惯性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5.(3分)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 B.该冲程中排气阀门是处于打开状态 ‎ C.该冲程是吸气冲程 ‎ D.该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 ‎【分析】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判断冲程名称可用口诀:“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进行分析;‎ 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第22页(共22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判断以及能量转化情况,解决此题需要结合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6.(3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如下三个观点: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一定大于pb.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分析】(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有两种计算方法:①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压强,再根据F=pS计算压力。②以底为准向上作垂线到液面,所围的“液重”。‎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重力,求出容器a和b内是的质量关系,然后可得出两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分别根据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判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1)因为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即h相同,‎ 所以根据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压强pa=pb,‎ ‎(2)观察原图可知,b容器中的水体积较大,故b容器中的水质量较大,‎ 因为G=mg,所以Ga水<Gb水,‎ 如图所示,‎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a容器,Fa<Ga水,‎ b容器,Fb>Gb水,又因为Ga水<Gb水,‎ 比较可得,Fa<Fb。‎ ‎(3)设上图中两液柱的重力分别为Ga柱、Gb柱,‎ 容器a对桌面的压强pa==+﹣﹣﹣﹣﹣﹣﹣①,其中>‎ 第22页(共22页)‎ ‎=ρgh﹣﹣﹣﹣﹣﹣﹣②;‎ 容器b对桌面的压强pb==+﹣﹣﹣﹣﹣﹣﹣③,其中<=ρgh﹣﹣﹣﹣﹣﹣﹣④,‎ 由②④可得>﹣﹣﹣﹣﹣﹣﹣﹣﹣⑤‎ 因Sa<Sb,所以>﹣﹣﹣﹣﹣﹣﹣⑥,‎ 由①②⑤⑥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pb。‎ 故选:D。‎ ‎【点评】对于液体对容器底压力和压强,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计算的顺序有所不同,否则容易出现错误。‎ 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一般先根据F=G计算压力,然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一般先根据p=ρgh计算压强,然后根据F=pS计算压力。‎ ‎7.(3分)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如:‎ ‎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③“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在上述实验中,属于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分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解答】解: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电阻”‎ 第22页(共22页)‎ 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是为减小误差,即得出多个电阻求取平均值;‎ ‎③“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在上述实验中,属于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有①④;‎ 故选:C。‎ ‎【点评】注意求平均值时,计算的结果小数点后面保留的位数要和题目中提供的数据的位数相同,这是由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决定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 ‎8.(3分)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公路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分析】当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公路两侧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无规则振动时;传播过程中。‎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什么是噪声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9.(3分)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已知箱子重800N,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工人用5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使用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80% ,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100 N。‎ ‎【分析】(1)根据数学知识求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出有用功,利用W=Fs求出总功,再根据η=求出机械效率。‎ ‎(2)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知道有用功和总功,可求额外功,由功的公式可求得摩擦力。‎ ‎【解答】解:‎ 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 第22页(共22页)‎ 故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h=s=×4m=2m,‎ 人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W有=Gh=800N×2m=1600J;‎ 人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总=Fs=500N×4m=20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80%。‎ 额外功:W额=W总﹣W有=2000J﹣1600J=400J;‎ 由W额=fs可得摩擦力:f===100N。‎ 故答案为:80%;100。‎ ‎【点评】此题考查斜面模型中人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知道额外功是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并根据数学知识求出物体上升的高度。‎ 三、实验、简答题(共46分)‎ ‎10.(8分)小唐和小朱在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 ‎(1)在答题卡对应实物连接图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她们将所缺的导线补上。‎ ‎(2)当小唐完成电路连接后就准备闭合开关,小朱提醒还有一处不妥当,小朱的提醒是 未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 。‎ ‎(3)实验中,小朱突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 电阻R断路 。‎ ‎(4)小唐还准备探究“电阻并联时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的关系”。取来一个10Ω定值电阻和一个电阻箱 ‎()。请你为她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图。‎ ‎【分析】(1)变阻器与电阻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把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连入电路中;‎ 第22页(共22页)‎ ‎(3)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 ‎(4)在连接时,注意电阻箱与定值电阻并联,构成一个新的电阻,并且仍要用到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得总电阻。‎ ‎【解答】解:(1)变阻器与电阻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如下左所示:‎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把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连入电路中,故当小唐完成电路连接后就准备闭合开关,小朱的提醒是 未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 ‎(3)实验中,小朱突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故障可能是电阻R断路;‎ ‎(4)我们将电阻箱与定值电阻R1并联,用电压表测出并联后的电压,电流表测出总电流,从而可以测出并联后的总电阻。电路设计如上图右所示;‎ 故答案为:‎ ‎(1)如上左所示;(2)未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 (3)电阻R断路;(4)如上右所示。‎ ‎【点评】本题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考查电路连接、注意事项、故障分析及设计“电阻并联时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 ‎11.(8分)程老师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1个、蜡烛,光屏、光具座和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凸透镜固定,当调整光屏和蜡烛相距40厘米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 ‎(2)光屏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中心成清晰的像,此时蜡烛所处的位置距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满足数量关系式 10cm<L<20cm 。‎ 第22页(共22页)‎ ‎(3)在另一次实验中,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秀媛老师将光屏稍向左移动少许,像变得模糊。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只需在凸透镜右侧安放一块适当的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即可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可模拟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分析】(1)根据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求得焦距;‎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 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 ‎【解答】解:(1)根据图可知,烛焰距光屏4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u=2f=20cm,所以f=10cm;‎ ‎(2)屏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v=45cm>2f,则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蜡烛所处的位置距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满足数量关系式为10cm<L<20cm;‎ ‎(3)如果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将光屏稍向左移动少许,则像成在屏的前方,要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使物体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发散,所以在凸透镜前(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度数合适的凹透镜,即近视镜片,这个过程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故答案为:‎ ‎(1)10cm;(2)10cm<L<20cm;(3)凹透镜;近视眼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关键是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5分)‎ ‎12.(6分)如图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轻质水平薄挡板P可绕转轴O旋转,下方有一个体积为1000cm3、质量为400g的正方体T被挡住,正方体T与挡板P的接触点视为N,滑轮一边用轻质细绳竖直与挡板连接在R点,另一边挂一个钩码M,使得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O:RO=2:5,液体密度为0.8g/cm3,摩擦均不计。求:‎ 第22页(共22页)‎ ‎(1)M的质量为多少?‎ ‎(2)正方体T上表面一开始距离液面为15cm,若撤去挡板后,正方体上浮,从撤去挡板开始到最后静止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是多少?(不考虑液面变化)‎ ‎【分析】(1)根据G=mg求出小球受到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正方体T受到的浮力,根据力的平衡求出小球对挡板的压力,然后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出M的质量;‎ ‎(2)若撤去挡板后,正方体上浮,最后小球静止在液体中,根据漂浮的特点及阿基米原理得出正方体T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得出正方体T液面下的深度,根据已知条件得出正方体T上升的高度,根据W=Fs求出开始到最后静止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解答】解:(1)正方体T的重力:GT=mTg=0.4kg×10N/kg=4N,‎ 正方体T受到浮力:‎ F浮=ρ水gV=0.8×103kg/m3×10N/kg×103×10﹣6m3=8N 正方体对挡板的压力:FN=F浮﹣GT=8N﹣4N=4N;‎ 定滑不省力,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等于T的重力:F=mg,‎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RO=FN×NO,‎ mg×RO=4N×NO,‎ M的质量为:‎ m=×4N=×=0.16kg;‎ ‎(2)若撤去挡板后,正方体上浮,最后小球静止在液体中,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由阿基米原理有:‎ 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mTg,‎ 正方体T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5×10﹣4m3=500cm3,‎ 正方体T液面下的深度:‎ 第22页(共22页)‎ h下===5cm,故正方体上表面距液面:‎ ‎10cm﹣5cm=5cm,‎ 又正方体T上表面一开始距离液面为15cm,故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h=5cm+15cm=20cm=0.2m,‎ 从撤去挡板开始到最后静止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是:‎ W=mTgh=0.4kg×10N/kg×0.2m=0.8J。‎ 答:(1)M的质量为0.16kg;‎ ‎(2)若撤去挡板后,正方体上浮,从撤去挡板开始到最后静止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是0.8J。‎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力的平衡、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与功的计算,综合性较强。‎ ‎13.(5分)倪老师为了教学,把家里的吹风机(如图a)拆开来研究,并画出了如下电路图(如图b)(M为吹风机中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她认为当只闭合开关S1时,吹风机吹冷风;当S1和S2都闭合时,吹风机吹热风。小徐老师看了她画的电路图觉得有问题:如果仅闭合S2,会出现电热丝R工作而电动机不工作的现象,从而使吹风机的塑料外壳过热造成损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应该把开关怎么调整,才能符合安全要求。‎ ‎(2)请根据吹风机铭牌上提供的数据(如图c),计算吹风机吹热风时通电10s,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分析】(1)由生活经验可知,电热丝R工作时,电动机就一定在工作,从而保证不会因操作失误而让电热丝一直发热,避免将塑料外壳烧坏,所以应把开关S1移到干路上;‎ ‎(2)根据吹热风时的功率﹣吹冷风时的功率求出电热丝R的电功率;根据Q=W=Pt求出电热丝R产生的热量。‎ 第22页(共22页)‎ ‎【解答】解:‎ ‎(1)由生活经验可知,电热丝R工作时,电动机就一定在工作,从而保证不会因操作失误而让电热丝一直发热,避免将塑料外壳烧坏,所以根据电路图可知,只要把开关S1移到干路上即可,如图所示:‎ ‎(2)由图分析可知,电吹风吹冷风时只有电动机工作,吹热风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且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不变,‎ 由铭牌数据可知,吹冷风时的功率P冷=22W,吹热风时的功率(总功率)P热=462W,‎ 则电热丝R消耗的电功率为:PR=P热﹣P冷=462W﹣22W=440W,‎ 电热丝R在10s内产生的热量:Q=WR=PRt=440W×10s=4400J。‎ 答:(1)应该把开关S1移到干路上,才能符合安全要求,电路图如上图;‎ ‎(2)电吹风正常工作并且吹热风时,电热丝R产生的热量是4400J。‎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改进、电功率、热量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式的灵活运用,要注意吹热风时的功率和吹冷风时的功率之差为电热丝R消耗的电功率。‎ ‎14.(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柴老师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下图象。‎ ‎(1)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4 min。‎ ‎(2)若实验用水的质量为0.1kg,则将水从89℃加热到94℃需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c=4.2×l03J/(kg•℃)]‎ ‎(3)该实验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将上一小题的水从89℃加热到94℃共消耗酒精0.1g,求酒精灯的加热效率。(酒精热值q=3×107J/kg)‎ ‎【分析】(1)刚达到沸点的时间是开始沸腾的时间,进而得出水从91℃‎ 第22页(共22页)‎ 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 ‎(2)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Q吸=cm△t求出将水从89℃加热到94℃需吸收的热量;‎ ‎(3)利用Q放=mq求出0.1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酒精灯的加热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解答】解:‎ ‎(1)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89℃,第1min温度达到91℃,从第5min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91℃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4min。‎ ‎(2)将水从89℃加热到94℃需吸收的热量:‎ Q吸=cm水(t﹣t0)=4.2×103J/(kg•℃)×0.1kg×(94℃﹣89℃)=2.1×103J。‎ ‎(3)0.1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0.1×10﹣3kg×3×107J/kg=3×103J,‎ 酒精灯的加热效率:‎ η=×100%=×100%=70%。‎ 故答案为:(1)4;‎ ‎(2)将水从89℃加热到94℃需吸收2.1×103J的热量;‎ ‎(3)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70%。‎ ‎【点评】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效率公式的应用,能从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搜集有关信息是关键。‎ ‎15.(9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益突出,研制清洁能源汽车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氢能汽车是以氢气为主要能源的汽车,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能汽车则改为使用气体氢。氢能汽车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干净卫生,氢气燃烧后成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其次是氢气的热值高。近年来,我国在氢能汽车的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22页(共22页)‎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多为汽油机。如图甲所示,汽油是 石油 炼制的产品,此过程会排放出大气污染气体;如图乙所示为某汽油机在工作时的能量分配图。据图数据,该汽油机的效率为 25% 。‎ ‎(2)氢能源汽车中氢的储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氢燃料电池车的优点是 干净、无污染、热值高 。(写出一点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氢能汽车行驶时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B.我国在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C.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向空气中排放有害气体。‎ ‎【分析】(1)汽油是石油产品,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叫热机效率,在能流图中,有用机械能为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求出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利用效率公式求该汽油机的效率。‎ ‎(2)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分析;‎ ‎(3)A、根据能量的转化解答;‎ B、根据我国在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解答;‎ C、根据汽油燃烧的产物解答。‎ ‎【解答】解:(1)通过石油加工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由图可知,汽油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W有=300J,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W总=400J+300J+250J+250J=1200J,该汽油机的效率:η==×100%=25%;‎ 第22页(共22页)‎ ‎(2)氢燃料电池车的优点是:干净卫生,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的热值比汽油高;‎ ‎(3)A、氢能汽车行驶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A错误;‎ B、我国在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B正确;‎ C、汽油燃烧能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所以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可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和烟尘,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1)石油;25%.(2)干净、无污染、热值高;(3)BC。‎ ‎【点评】本题考查机械效率,掌握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5/29 8:02:31;用户:复圣中学;邮箱:fszx519@xyh.com;学号:37091097‎ 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