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9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说明文阅读篇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文身,血肉之躯上的“活化石”
①在海南岛少数民族市县的黎村黎寨里,依然可以看到文身的黎族老年女性,她们坐在百年的老榕树下织着黎锦,或坐在庭院里晒着温和的太阳。她们脸部、手上和腿上永不脱落的青色花纹,在时光里成了血肉之躯上的“活化石”。
②最早记载黎族文身习俗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在论到“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时,引称海南岛上黎族文身,说“剪发文身,错臂①左衽②”,是“瓯越之民③”。
③然而,由于历史久远,且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记录,对于黎族文身的习俗及起因说法不一。有说文身产生于原始宗教,如果妇女在世不文身,死后祖先鬼不相认,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有说防止被掳掠;有说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也有说因为美丽。但不管怎么说,在润方言、美孚方言、哈方言、杞方言和赛方言老年妇女面颊、颈部、胸部、手上、腿上和背部圆形和曲线形的花纹里,我们看到了黎族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艺术结晶,看到了一幅幅用血肉彩绘出的斑斓图画。
④据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一位叫黄秋民的黎族老年女性介绍,文身对黎族来说,是神圣的,是流传下来的礼俗、仪式和禁忌。当年她文身时是14岁,文身还要选吉日,杀鸡摆酒供上祭品,向祖先鬼报告自己的名字,以求保佑平安,还用树叶在文身的地方扫一遍赶走“凶魂”,把树叶挂在门上,外人不许进来观看。脸上纹样,她的祖母首先在要文的部位绘好花纹图案,然后一手拿着藤刺,一只手握着竹片在她的脸上沿着图案打刺,藤刺刺破皮肤后,擦去血水,接着用准备好的苦子木炭和油在创口处涂上染料。
⑤文好身后,要煮龙眼树叶水来洗身,还要摆酒席来供奉祖先鬼。在她的回忆里,能感受到藤刺刺进肌肤的疼痛以及神圣的洗礼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⑥当问及她脸上双线点纹图形的意义时,黄秋民老人说,她当时也不清楚,但听她的祖母说大致是“福魂”图案。据了解,画在上唇的纹,称为“吉利”图案,下唇的称为“多福”图案;画在手腕上的双线纹称为“保平安”图案,臂上铜钱纹称为“财富”图案,腿上槟榔树纹称为“护身”图案……这些不同纹素构成的图案,包含内心的祈求、对幸福的盼望、对灾难的回避等内容,同时也表现了黎族的审美观。
⑦文身,是黎族重要的文化仪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黎族妇女特有的文身已经很少见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文身的历史里,看到黎族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生命力。
(选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删节)
【注释】①错臂:古代男子在双臂刻刺花纹。②左衽: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或是汉族死者所着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衽,指衣襟。③瓯越之民:活动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古民族的人民。
1.结合全文,说说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2.结合全文思考:文身为什么被称之为“血肉之躯上的‘活化石’”。
3.“据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一位叫黄秋民的黎族老年女性介绍”这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史记》中)说“剪发文身,错臂左衽”,是“瓯越之民”。
5.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黎族妇女特有的文身已经很少见了,结合全文,以及自己的认识,你认为黎族文身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1.
【答案】黎族文身。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弄清文章主要内容“文身的历史,起因,过程,意义,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这样容易得出答案“黎族文身”。
2.
【答案】历史久远,有记载最早的是《史记》;通过文身记载了黎族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艺术行为;文身本身就是斑斓图画,表现了黎族的审美观:透露出黎族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生命力。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紧紧抓住“活化石”来思考。化石可以从历史久远的角度思考,可以从“记载……”的功能来思考,再联系文章中相关语句“最早记载黎族文身习俗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看到了黎族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艺术结晶,看到了一幅幅用血肉彩绘出的斑斓图画”“ 看到黎族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生命力”来回答即可。
3.
9
【答案】不能,“据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一位叫黄秋民的黎族老年女性介绍”是表示有依据的,它说明了“文身对黎族来说,是神圣的,是流传下来的礼俗、仪式和禁忌”这一特征,是黄秋民老人的亲身经历,是有依据,极具说服力,从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解答时,先表态,再解释意思,接着带入语句(语境)中分析,最后得出从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本题抓住“据……介绍”,突出后面的说明是由依据的,是一个老人的亲身经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
【解析】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黎族文身,历史久远,印证了它是血肉之躯上的“活化石”。
【答案】本题属于分析语句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解答时抓住“剪发文身,错臂左衽”“ 瓯越之民”,便知引用, 再结合“最早记载黎族文身习俗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便得知答案。
5.
【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黎族文身的习俗及起因,尤其哪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成分正被人们抛弃;文身本身就是一种疼痛;文身,过去一种美,现在随着观点的更新,文身,尤其女孩子文在脸上,反而影响自身的美。
【解析】本题属于整体阅读,筛选信息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解答时抓住文章中的重点的语句“文身产生于原始宗教,如果妇女在世不文身,死后祖先鬼不相认,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 能感受到藤刺刺进肌肤的疼痛”“ 脸上双线点纹图形的意义”等语句,以及自己对美的认识来回答即可。
(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毛 笔
①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②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蒙恬因此被尊为毛笔的始祖。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
③1953年,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笔,是我国最早的毛笔实物。该笔用兔毛制成,用优质的精竹作笔杆,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再用蚕丝缠绕,外涂一层土漆,这支笔被命名为“楚笔”。后来河南信阳也出土了楚笔。湖北云梦、甘肃天水出土了秦笔。秦笔的杆大多采用中空的竹杆,上端削尖,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头纳入腔里,后世毛笔大体如此。
④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遂被湖笔所取代。
⑤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是明代屠隆编著的《考槃余事》,书中详细叙述了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制笔工艺以及历代制笔名家。在书中,屠隆提出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有“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四德”俱备才是好笔。它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毛笔之奇妙正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小小的一支毛笔承载的是文化基因和生命热情。
⑥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做字如其人绝非易事,凡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锤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最后才能烂熟于胸,流溢于毫端。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后来张芝的字“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
⑦苏东坡有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介绍了毛笔的哪些方面的知识。(3分)
2.选文第⑥段引用草圣张芝练字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3分)
3.西汉扬雄称:“书,心画也。”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毛笔的起源及制作工艺的发展、关于毛笔的编著及内容、练字绝非易事
【考点】筛选并概括信息
【解析】首先通读全文,锁定说明毛笔的段落;然后研读相关段落,筛选出关键句子,最后进行概括。②③④段说明毛笔的起源及制作工艺的发展,⑤段说明关于毛笔的编著及内容,⑥段说明练字绝非易事。意思对即可。
2.说明凡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锤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最后才能烂熟于胸,流溢于毫端。(意思对即可)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选文第⑥段引用草圣张芝练字的事例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张芝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
9
天反复洗笔而变黑,而他的字“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这就说明了凡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锤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最后才能烂熟于胸,流溢于毫端。
3.示例: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小小的一支毛笔承载的是文化基因和生命热情。
【考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解析】首先理解扬雄这句话的表面意思;然后通读全文,找到雨这句话意思一致的句子;最后整合在一起。“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选文第⑤段“毛笔之奇妙正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小小的一支毛笔承载的是文化基因和生命热情”与之意思一致,是关键句子。
(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奇特的树栖飞鸭
①无论外形特征还是生活习性,在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育雏的中华秋沙鸭都颠覆了人们对于鸭子的常规概念。
②有别于普通鸭子嘴巴扁平的特点,中华秋沙鸭的嘴尖而窄。尖窄的嘴前面还带有弯钩,边缘处呈锯齿状,这让它可以生吞下七腮鳗、杜父鱼等皮肤黏滑的鱼种,而且鱼一旦被其捉住就很难逃掉。
③有异于普通鸭子羽毛一身单纯的浅黄,雌性和雄性中华秋沙鸭有着截然不同而又同样醒目的“漂亮外衣”。成年雌性头部为棕褐色,身上有灰色的鳞状斑纹;成年雄性则呈现出“上黑下白”的特征——头部和脖子上部是黑色,下背、腰部以及尾巴都是白色,此外体侧还有黑色的鳞状斑纹。
④相较于家鸭的“人来鸭不惊”,中华秋沙鸭一直对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就算是处于睡眠期间每隔十秒钟也会睁眼一次以防危险近身。它们反感尘世的喧嚣,只会选择远离人群的地方作为栖息地,所以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并不多。
⑤中华秋沙鸭的主要食物是鱼类、林蛙、石蛾等动物,决非动植物“通吃”的“庸俗食客”。它们对水质的要求极为严格,稍有污染就马上会中断觅食另择他处。为此,中华秋沙鸭的有无成了当地环境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⑥中华秋沙鸭不仅会走“鸭步”和戏水,还能飞到高高的树洞中育雏。长白山头道白河岸边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它们提供了繁衍后代的理想场所。
⑦中华秋沙鸭不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鸭子,还是世界濒危动物,统计数字显示总数不足两千只!中华秋沙鸭的稀少除了与它对水质要求严苛有关外,还与它的一种“弃巢行为”不无关系。“鸭孵鸭,二十八。”这近一个月的孵化期也是它的高度敏感期。在此期间外出觅食归来的雌鸭如果发现洞穴内有丝毫的异样,比如好奇心重的花栗鼠“到此一游”,即使没有压坏鸭卵,雌鸭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弃巢而去。这对于每年只交配一次的中华秋沙鸭而言无疑是一种大遗憾。
⑧洞中虽然温暖安全,但并没有食物。受饥饿的逼迫,出生才一两天的幼鸭就开始了它们的首场“勇敢秀”——从十几米的高处跳下,待幼鸭全部着陆,雌鸭会立刻集合好队伍带领孩子们奔向河中。在地上还站不稳的幼鸭在水中却游得欢畅自在,并且无师自通地开始潜入水中觅食果腹。除觅食外,幼鸭还需要通过练习水面奔跑、扇动翅膀并最终学会飞翔。
⑨当秋意变浓、寒气逼近,中华秋沙鸭南迁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1.选文主要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华秋沙鸭与普通鸭子的不同之处?(3分)
2.选文②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中华秋沙鸭的主要食物是鱼类、林蛙、石蛾等动物,决非动植物“通吃”的“庸俗食客”。
1.【参考答案】外形特征:嘴巴、羽毛;生活习性:对外世的警惕性、对水质要求、育雏、主要食物。
【考点】筛选并概括信息
【解析】解答时阅读选文并锁定选文①—⑤段,抓住相关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即可。如②段中“有别于普通鸭子嘴巴扁平的特点,中华秋沙鸭的嘴尖而窄” ③段中“有异于普通鸭子羽毛一身单纯的浅黄,雌性和雄性中华秋沙鸭有着截然不同而又同样醒目的‘漂亮外衣’”是从嘴巴、羽毛的方面说明,④段中“相较于家鸭的‘人来鸭不惊’,中华秋沙鸭一直对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是从对外世的警惕性方面说明。
2.【参考答案】作比较。中华秋沙鸭与普通鸭子作比较,突出了中华秋沙鸭嘴巴尖而窄、羽毛多彩醒目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知道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锁定②③段,抓住相关语句,从中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从②段中“有别于普通鸭子嘴巴扁平的特点,中华秋沙鸭的嘴尖而窄”,③段中“有异于普通鸭子羽毛一身单纯的浅黄,雌性和雄性中华秋沙鸭有着截然不同而又同样醒目的‘漂亮外衣’”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题模式: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参考答案】不能,“主要”说明了中华秋沙鸭食物以鱼类、林蛙、石蛾等动物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食物,去掉
9
之后,就过于绝对了,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鉴赏说明语言
【思路解析】解答时要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结合语句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上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破解蝙蝠语
木森森
①俗话说“人有人语,兽有兽语”。人类理解同类的语言不难,但要做个跨物种翻译官,就很有难度了。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动物平时都在说些什么呢?
②最近,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者们还真翻译了一种动物的部分语言,它就是分布在非洲和中东的埃及果蝠。这种蝙蝠以水果为食,属于大蝙蝠亚目中体型较小的,身体颜色多为浅棕色,除了鼻口部长得像狗类的迷你版外,相貌不算特别出众,然而它们的语言能力却十分特别。
③由于属于典型的社会性动物,果蝠通常群体活动,数量可以高达几百万只,因此需要靠发达的语言能力进行交流。研究人员发现,果蝠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且,果蝠发出的信号由一些与人类的音素极为相似的音素组成。更为特别的是,果蝠像人类小孩一样,也是一种靠后天学习获得语言的物种,在学会交流之前都是“胡言乱语”。这些特征,使得比起通过叫声炫耀地位的鸟鸣,果蝠之间的对话模式与人类语言更具可比性。
④那么,这些吵闹的小动物们平时都在聊什么呢?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者录制了22只果蝠(12只为成年果蝠,10只为小果蝠)的视频和音频。75天后,一共产生了约16万段语音数据,随后,研究者们利用一款特殊的计算机,分析了这些果蝠音频数据,并将计算机分析结果与录制的视频里的发声者、接收人、说话背景和行为反应进行对比,看计算机分析的结果是否与蝙蝠的行为匹配。
⑤研究表明,果蝠的叫声确实不是随机的,计算机成功翻译了部分语音,并将其中60%的声音归为四大类。第一类表明果蝠正在争论食物;第二类表明它们正在争论睡觉的位置;第三类是雄性在抱怨其他雄性蝙蝠的“不良企图”;第四类则是果蝠认为另一只果蝠站的位置距离它太近,这类很大的蝙蝠叫声,翻译成人类的语言,是“滚开”的意思,除了大叫外,还伴有侵略性的动作。
⑥不仅仅是果蝠,科学家们很早就成功地翻译出了部分海豚语,海豚跟果蝠一样,是会跟同类私聊的动物。比如在2013年8月,海豚语翻译机曾经将一头海豚的叫声,成功翻译成了人类语言“马尾藻”。不过,现在,科学家们也只是弄懂了這这类动物的部分语言。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许人类将可以毫无障碍地理解动物在说什么。到时候,或许我们将能弄懂家里的喵星人是不是在跟汪星人说主人的坏话。
(选自《大科学 科技之谜》)
1.选文开头的俗语有什么作用?(2分)
2.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为“果蝠”下一个定义。(3分)
3.从选文看,果蝠为什么会有特别的语言能力?(2分)
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5.选文第⑥段“也许人类将可以毫无障碍地理解动物在说什么”一句中,加点的“也许” 一词为什么不能删掉?
1.【答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评分标准:答出1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文考查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以根据具体的开头特点,从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引出将要说明的事物事理;点明题目等角度去回答。
2.【答案】果蝠是体型较小,身体颜色多为浅棕色,以水果为食,长相一般,语言能力特别的一种蝙蝠。(评分标准:答出1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下定义。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解答本题,需要找到阐释“果蝠”的词句,然后提取表明它特征的词句,按照“果蝠是什么的一种蝙蝠”的格式进行整合即可。
3.【答案】果蝠属于社会性动物,通常群体活动,数量可以高达几百万只,因此需要靠发达的语言能力进行交流。(评分标准:意思接近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文中找到题干的语句,然后在题干的前后部分进行寻找,或摘取,或概括即可。
4.【答案】做比较,突出了果蝠之间的对话模式与人类语言更具可比性的特征。(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内容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5.【答案】“也许”一词说明了人类毫无障碍地理解动物说什么是一种猜测,删去后就变为可以毫无障碍地理解,表意太绝对,不符合实际,“也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从猜测和删去后的角度分析各1分,准确性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加点词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删掉后的存在
9
的问题,最后回答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值得人类学习的乌鸦精神
赵序茅
①乌鸦是我们熟悉的鸟类,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②研究人员发现:为了取食蠕虫,乌鸦会用铁丝制作铁钩!
③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在桌上放了一个装有一小桶蠕虫的玻璃管,玻璃管很深,秃鼻乌鸦无法直接用嘴吃到。而在玻璃管的旁边,研究人员放了一截比玻璃管长一些的笔直铁丝,然后观察4 只5 岁大的圈养的秃鼻乌鸦能不能吃到玻璃管里的蠕虫。虽然这4只秃鼻乌鸦以前没有接触过铁丝,也没有看见过人或其他动物使用过铁丝,但是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录像记录显示,乌鸦在发现无法直接吃到蠕虫后,立即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铁丝。它们先用嘴叼住铁丝的一头,折成弯曲的钩子。然后再用嘴叼着铁丝直的一头,将钩子伸进管内将小桶钩出。最终成功吃到了蠕虫!
④现实中的乌鸦有很多种,比如小嘴乌鸦、寒鸦、渡鸦,它们大多数集群生活。寒鸦是集群很强的动物,冬季觅食飞往收割后的开阔农田、杂草丛、河漫滩等生境,通常以群体活动(30只以上)为主。在觅食中寒鸦有着合理的分工,常见有7~15只寒鸦高站树梢,站岗放哨。冬季寒鸦具有较大的集群,因此觅食出现较大范围的漂移,少则几十千米,多则上百千米。繁殖期的时候,寒鸦的巢区连在一起,互为依托,有出去捕食的,有站岗放哨的,轮流值班,合作共赢,一旦发现敌害,群起而攻之!即便是鸢、红隼靠近,也被它们打得落花流水。
⑤星鸦在秋季至翌年早春主要以红松种子为食,偶食浆果。秋季种子成熟时,星鸦在取食的同时储藏大量种子作为冬季和早春的食物。怪不得好多次看到星鸦的时候,它们嘴里都含着种子,原来是为冬季做准备。据东北林业大学的鲁长虎教授研究,星鸦在树上取食部分种子后,通常储存三五十粒于舌下囊中,飞行2~5千米后,将种子埋藏在土层下2.5~3.5厘米深处,每个贮点多为2~4 粒。星鸦每天至少搬运种子10次,达 400 粒。一个贮藏季节一只星鸦可贮藏至少16000 粒种子。
⑥到了冬天,星鸦从这个地方游荡到那个地方,从这座森林飞到另一座森林,享用着它们储藏的松子。其实每个星鸦找到的储藏的食物不一定是自己储藏的,当然自己储藏的松子也可能成为别人的食物。无论谁飞到一片新林子,就到处寻找松子,因为总有别的星鸦藏下的松子。它把树洞扒拉开看看,到树根底下翻检,刨开灌木丛,就是大雪覆盖的灌木丛下,也能找到自己同类藏下的食粮。
(选自《百科知识》)
1.文章的标题是“值得人类学习的乌鸦精神”,结合内容,概括出我们学到的几种精神。(3分)
2. 对于本文结构的划分,下面正确的一项的是( )(2分)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指出第③段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星鸦在树上取食部分种子后,通常储存三五十粒于舌下囊中。
(2)即便是鸢、红隼靠近,也被它们打得落花流水。
5.阅读下面的材料,判断这是文中哪一种乌鸦?为什么?(3分)
2011年1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条街道上发现了50到100只乌鸦的尸体。在经过尸体检测后,瑞典专家表示,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它们身上没有患病的迹象,显然不是死于钝器所致的外伤。寒冷的天气和难以找到食物可能是死因。
1.
【答案】富于创新;富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未雨绸缪,富有远见。(评分标准:答出1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把握。解答本题,先要整体把握文章,梳理每段介绍了什么,有时还需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如上文第④段中的“合作共赢”,再如第⑤⑥的例子,写出了星鸦“未雨绸缪,有远见”等。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结构的把握。说明的结构通常有“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等,解答本题,首先要梳理每段写了什么,从文章总体来看,开头第①总领全文,下面几段介绍乌鸦的精神,稍加概括,就能辨别出②③段介绍“创新精神”,第④段介绍“善于合作”,第⑤⑥段介绍“有远见”。
3.
9
【答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乌鸦富有创新精神。(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说明内容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应该说,本题的说明方法不难判断,是举例子,在答作用时,除了添加“具体有力”地词语之外,关键还要仔细阅读这个例子,判断其说明的内容,有时这个内容就在这个例子的前后,有时需要概括,如本题,应概括出“乌鸦有创新精神”。
4.
【答案】(1)“通常”即“大多情况下”,说明星鸦储存在舌下囊中的种子大多情况下是三五十粒,但不排除比这更少或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落花流水”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寒鸦富有团队精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分析1分,指出语言特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解答这类题,首先需要结合句子对词语进行一番分析,然后指出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还是生动的特点即可。
5.
【答案】寒鸦。材料中的“50到100只”符合寒鸦“集群”的特点,材料中的“难以找到食物”可以判定不是“秃鼻乌鸦”和“星鸦”。(评分标准:答出“寒鸦”1分,理由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内容,捕捉重要信息,根据文中“秃鼻乌鸦”“寒鸦”“星鸦”的精神特点来进行判定。
(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飞机窗户为何不是方的
鲁曼
①如果你乘飞机,就会发现飞机窗户不是方的,而是四角都用较大圆角来过渡。这是为什么呢?
②1949年,一种前所未有的商用飞机——“彗星”号喷气式客机在英国出现了,它实现了更快、更高、更安静的飞行。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开始订购。
③但没想到,1953年,先后有两架“彗星”号灾难成了世界头条新闻。最终,英国政府介入。
④调查者们将收集回的飞机残骸拼合起来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导致“彗星”号坠毁的直接原因是一种叫作“爆炸式减压”的现象。我们用飞球来打个比方:当把一个膨胀的气球封口以后,气球的内部压强高过了外部空气压强,当用针扎破气球表面时,会听到“砰”的一声,这是内部气体迅速冲出气球的结果。
⑤高空飞行时空气稀薄,为了解决乘客呼吸困难的问题,“彗星”号采用了增压舱,也就是把机舱密封起来注入充足的氧气。在飞行状态时,机舱内的气压高过了外部气压,“彗星”号就像一个“膨胀的气球”一样。直到飞回地面,机舱内外的气压才能再次持平。
⑥然而,光知道它像“膨胀的气球”还不行,人们必须找到那个“被扎的洞”在哪里?
⑦于是,调查者们将一个密封的“彗星”号机舱放入一个巨大的冰箱中,每三分钟对机舱内进行一次加压和减压,反复几个月后,机舱有了裂缝。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金属疲劳”。机舱的金属材料在交替变化的载荷下会慢慢变“累”,强度也慢慢变差。
⑧而实验结果显示,最早断裂的地方正是那些方形窗户的尖角。这是“应力集中”现象。“彗星”号窗户的尖角处产生了远高于别处的应力。
⑨如今的客机已经全部摒弃了方形的窗户。不得不说,这处改进当初是用很大的代价换来的。
(选自《青年文摘》)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3.第④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4.根据选文的内容,简析飞机窗户为何不是方的原因。(4分)
5.研读选文加点的词语,并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1.(2分)逻辑顺序。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顺序。从标题可看出:选文是一篇介绍飞机窗户为何不是方的事理说明文,事例说明文的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2.(2分)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解析】说明文开头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对象,引出说明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等。结合次开头具体作答即可。
3.(3分)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导致“彗星”号坠毁的直接原因是一种叫作“爆炸式减压”的现象。【解析】说明文中运用比喻的句子往往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起作用则是时说明对象更形象、更通俗。
4.(4分)两架彗星号坠毁后,调查者研究发现导致“彗星”号坠毁的直接原因是一种叫作“爆炸式减压”的现象。经过反复试验,结果显示,最早断裂的地方正是那些方形窗户的尖角。这是“应力现象”,因此飞机的窗户不是方形。【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结合题干,梳理文段内容,抓关键距离整合即可。
5.(2分)示例一:每一项技术的改进,都伴随着无数次的科学实验。示例二:实践出真知。【解析】围绕实验、实践、改进、提高等内容回答即可。
9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强大脑的诞生
佘壮
①1955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因病去世。随后,科学家们对这位“世纪伟人”的脑组织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探索之旅,希望通过比较爱因斯坦与常人脑组织的特别之处,寻找其天赋的根源。但迄今为止,科学家并未获得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世上的“最强大脑”呢?
②荷兰拉邦德大学医疗中心研究了世界记忆锦标赛23位顶尖选手的大脑,奇怪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超强记忆者的大脑结构与另外23位年龄、健康状况及智力水平相似的普通人的大脑相比,并无特殊之处,但是参赛者在大脑连接方面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变化。换而言之,他们大脑的各个区域以不同的方式共同运行。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对普通记忆者展开为期40多天(每天30分钟)的训练,发现这些人的记忆能力也能够翻倍。更有趣的是,这些人的大脑连接方式变得跟世界记忆锦标赛的选手更相似。
③之后,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实验,以验证普通人是否也可以习得同样的技能。科学家招募了51名与超强记忆者相似的群体,这些人没有特殊记忆的技能,也没受过记忆训练。志愿者被分成三组,其中两组接受大脑训练,一组不接受训练,但所有人在训练前后都要做脑部扫描检查(考察脑部结构变化)。训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短期普通记忆训练,即受训者将记忆的内容(如单词)和已经记住的地方联系起来,然后通过找到那个熟悉的地方进行记忆内容回忆。令人意外的是,使用策略进行记忆训练的志愿者,他们的记忆量是未受训者的五倍之多,而且在4个月之后,这些人的记忆仍然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不仅如此,他们的大脑连接方式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改变之处主要集中在大脑的两个区域——内侧前额叶皮层,该区域在个人将新旧知识相联系时变得活跃;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该区域与策略学习相关。
④这项科学研究表明,影响人们记忆能力的并非大脑结构的变化,而是大脑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并非先天获得,而是后天持续训练、不断强化产生的结果。回顾《最强大脑》节目中的那些记忆高手,他们超强的记忆能力多从事长期的记忆训练外加记忆策略的使用而获得的。如记忆大师AIex和王峰,他们依旧每天让自已保持数小时的训练,以获得更快、更准确的记忆能力;“水哥”王昱衍则是把看到的东西想象成一幅熟悉的画面帮住自己记忆。
⑤那么,这些训练和记忆策略的使用为何能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呢?一方面,通过长期的记忆训练,能够加强负责记忆的各大脑区域之间的而连接(正所谓脑子越用越灵活),这有助于我们快速提取信息,从而记得更快;另一方面,大脑对陌生事物的短期记忆容量有限,并且会很快遗忘无实际意义的内容。而使用策略,可以把这些陌生的内容转化为相对熟悉的知识,不仅减轻了记忆容量的压力,也使得我们对相关内容记得更牢。如将每个数字赋予代号,然后编织一个熟悉的故事将这些代号串联起来,我们再记忆这些熟悉的代号,最后根据代号还原记忆内容。这时候,这些无意义的数字立刻会在我们脑海中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⑥听到自己的脑子和天才没有差别,你是不是很开心呢?但更重要的是你得学会挖掘潜能。记住,天才记忆力的唯一秘诀是长期和策略性的训练。(选自《知识窗》)
1.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内容的标题。(2分)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3.选文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4. 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你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3分)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一季选手、“雷达少年”倪梓强被北京大学录取,其在自主招生面试时只用了两分钟就记下了《史记》的三段古文,展示了他超强的记忆能力。
据了解,1997年出生的倪梓强从小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12岁时开始接触全脑记忆培训,曾在多个国际脑力记忆舞台上夺得大奖。2014年,倪梓强成为《最强大脑》选手,在终极对决中挑战牢记《清明上河图》的400个细节,并以2:1战胜了德国选手。
5.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如何才能提高你的记忆力。(4分)
1.(2分) 最强大脑的诞生。
【解析】注意从两方面去拟写,说明对象是最强大脑,内容是最强大脑的诞生。答题时只要扣住说明对象和内容即可,语言要简洁、新颖。
2.(3分)引出说明对象及内容,(2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一般说明文的开头的作用是引出说明对象或引出说明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等。
3.(3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每个1分)
【解析】此题是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结合两段文字抓住体现三种说明方法的关键语句作答即可。
9
4.最强大脑是需要后天持续训练的。
【解析】选文是一个拥有最强大脑的事例,选文从理论上介绍最强大脑它诞生的原理。结合起来总结即可。
5. (4分)使用策略进行记忆训练;长期持续训练、不断强化。(每一点2分)
【解析】从选文③④⑤段可以提炼出符合题干的信息。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无人驾驶塑造的未来社会
郑依妮
①无人驾驶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遥不可及的设想。李开复在“WISE2016独角兽大会”上说:“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无人驾驶。”迄今,全球10多家汽车巨头和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无人驾驶领域。据有关人士预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可达9540万辆,这意味着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②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将达到人类驾驶员的100倍。”驾驶员从反应到制动需要1.2秒,制动距离40米,安全视距50米。计算机从反应到制动只需0.2秒,制动距离6.7米,视距超过200米,还没有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问题。数据显示,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无人驾驶可减少人为失误,使因疏忽造成的事故率降低至1%。
③王劲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最先进的是它的学习能力。今天是人在教车怎么开,每一次纠偏都会上传到云端,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会进入深度学习阶段,获得的能力将会被下载到每一辆车上。”一辆车进步,所有车都进步,久而久之,大数据会让无人驾驶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
④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未来颠覆人们的出行方式,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在出发时,只需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⑤无人驾驶普及后,人们再也不用去驾校学车考驾照了,每辆无人驾驶汽车都是“老司机”。长大的“20后”看到《起步停车》这样的老片子,可能还需要百度一下什么是“驾校”。无人驾驶汽车去掉方向盘等多余部件后,车内的空间将更加宽敞。人们可以在车上看书、打盹,甚至做俯卧撑,不需要再像传统的驾驶员那样,紧张地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把一切交给人工智能系统就可以了。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⑤段,请写出两个即将被人工智能消灭的物件。(2分)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3.阅读选文,请你列举出无人驾驶汽车的好处。(至少三点)(3分)
4. “无人驾驶汽车最先进的是它的学习能力。”一句中的“最”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5. 为什么说“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未来颠覆人们的出行方式”?(2分)
1.(2分)方向盘、驾照。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提炼信息能力。在本段很容易找出这两个物件。
2.(4分)列数字、作比较;有力地、突出地说明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
【解析】先找全说明方法,然后再依照具体说那个命方法的作用来答,列数字的作用是有力地说明了……特点,作比较作用是突出……的特点。
3.(3分)安全性强;出行便捷;不用考驾照;在车上可以看书、打盹、甚至做俯卧撑。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提炼信息能力。梳理选文内容基础上,整合即可。
4.(3分)不能,“最”字表程度,强调了“学习能力”是无人驾驶汽车最突出的先进方面,如果去掉,就不能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先回答不能删去,再回答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即该段说明了什么活,强调了什么。
5.(2分)因为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在出发时,只需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解析】直接从含有问题的选段中找即可。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揭秘全球首颗量子卫星
刘诗瑶
①随着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从而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②什么是量子呢?量子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由量子组成的。量子的奇妙之处首先在于它的奇妙特性——量子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
9
③什么是量子叠加原理?就是说,量子有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在被观测或测量时,才会随机地呈现出某种确定的状态,因此,对物质的测量意味着扰动,会改变被测量物质的状态。这就好比孙悟空的分身术,一个孙悟空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孙悟空的各个分身就像是他的叠加态。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在量子世界里,作为一个微观的客体,它同时出现在许多地方。
④而所谓的量子纠缠,则意味着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量子就像有心电感应的双胞胎,不管两个人的距离有多远,当哥哥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弟弟的状态也跟着发生一样的变化。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感应”对方状态,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将甲地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
⑤随着这两种特性被科学家不断认识,适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技术也被逐渐开拓出来,量子通信就是其中之一。
⑥以往用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传递信息极易遭遇窃听,但通过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能够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这就是量子通信。
⑦量子保密通信,就好比一个人想要传递秘密给另外一个人,需要把存放秘密的箱子和一把钥匙传给接收方。接收方只有用这把钥匙打开箱子,才能取到秘密。没有这把钥匙,别人无法打开箱子,而且一旦这把钥匙被别人动过,传送者会立刻发现,原有的钥匙作废,再给一把新的钥匙,直到确保接收方本人拿到。
⑧据专家介绍,量子卫星发射后,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将投入正式运行,而“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
⑨大规模推广量子通信应用后,将极大提高人们信息传输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建好“量子互联网”后,人们不用再担心任何信息泄露,从而避免恶意攻击和欺诈行为。
⑩得益于这种绝对安全性,量子通信不仅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于水、电、煤气等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保障,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对产业界和科技界产生巨大变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围绕“首颗量子卫星”,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 下面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率先在世界上发射了量子通信实验卫星。
B.量子叠加态就像小说中孙悟空的分身术那样,一个量子能同时在多个地方出现。
C.到今年下半年,量子通信技术将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
D.理论上讲,量子通信有绝对的安全性。
4.文章的③④⑤⑥段先介绍量子叠加原理与量子纠缠,再介绍量子通信。请你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28
5.结合短文内容,概括说明量子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4分)
1.【答案】选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叫量子,量子叠加原理,量子纠缠,量子通信及运用,未来的前景等。(评分标准:答出1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整体阅读全文,梳理每个段落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都在介绍什么,然后进行归纳,有时可以根据中心句、承上启下的句子来进行判断。如上文“什么是量子”“什么是量子叠加原理”“而所谓的量子纠缠”等就是中心句。
2.【答案】打比方。通俗形象地说明了量子纠缠的特性,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通俗,容易接受1分,内容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内容及语言特征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在文中找到这个句子,然后结合文段细致推敲,尤其关注一些副词的限制与修饰,本题量子通信刚刚开始应用实验,离大规模的推广运用还有一段时间。
4.【答案】这里是按照从原理到运用的逻辑順序来介绍的,这样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评分标准:答出1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段落的说明内容,梳理层次关系,从常用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因为③④在介绍定义,原理,而⑤⑥段则是对原理的运用,属于逻辑顺序,好处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5.【答案】量子通信技术广泛运用以后,在保障信息安全、信息传播准确快捷等方面都会发挥作用,对公民个人及产业界、科技界都会带来很大影响。(评分标准:答出1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围绕题干,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⑨⑩两段,然后提取与人们生活影响的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即可。
9
相关文档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你2021-11-064页
- 人教语文九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2021-11-064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2021-11-064页
- 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2021-11-067页
-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2021-11-069页
-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2021-11-067页
- 2020-2021学年初三语文上册课时同2021-11-065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2021-11-066页
-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19届九年级上学2021-11-0610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2021-11-0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