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4.09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词鉴赏专题
市中一模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共8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2.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① 、楼台、② 、③ 、等④ 时节的郊外景色。(4分)
13.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2. 斜柳、春水、城花、④暮春(春天)
评分意见:4 分。每空 1 分。
13.上片写景,“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或“超然”的人生态度。(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评分意见:4 分。分析 2 分,情感 2 分。意思对即可。
市中二模
莲实叶老、露洗萍草 愉悦、闲适
评分意见:本题4分。前两个空各自1分,最后一个空2分。
运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不愿离去,而是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鸥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表明词人(或人们)对此地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评分意见:4分。修辞手法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槐荫一模
四、 课外古诗词鉴赏(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8~19题。(共8分)
(一)送薛秀才南游
唐•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9
从此草玄①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释】①草玄:淡泊名利,潜心著述。
18. 一、二两联中点明季节的词语有 ① 、寒竹、 ② 等,渲染了 ③ 的氛围。(4分)
19.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0~21题。(共8分)
(二)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①,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①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20. 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的画面。(4分)
21.通读本词,说说作者为何感慨“如何消夜永”。(写出两点即可)(4分)
18.示例:柳初凋、雨潇潇;分别时凄清、悲凉。
评分意见:本题4分。一、二两空各1分,第三个空2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1:寓情于景(1分),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名利,潜心著述,与白云青山为
伴(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欣慰之情(2分)。
示例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将青山白云人格化(1分),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名利,潜心著述,与白云青山为伴(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欣慰之情。(1分)
示例3:想象的手法(1分),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名利,潜心著述,与白云青山为伴(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欣慰之情(2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表现手法占1分;结合内容占1分,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20.示例:久久伫立在庭院中,凝神静听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在寒声中追寻那
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却看不见鸿雁的身影。
评分意见:本题4分。描述景物全占2分;联想想象合理占1分;意境符合占1分。
21.示例:秋夜的寒凉、羁旅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让作者感概长夜漫漫,如何消受。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点占2分,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槐荫二模
(三)诗歌阅读(共8分)
12.示例:江潮排山倒海而来,让人怀疑大海里的水全都倒进了钱塘江。潮声轰轰隆隆,如几万面战鼓同时擂响,震耳欲聋,观潮的人无不被这奇观所震撼。
评分意见:本题4分。描述景物全占2分;联想想象合理占1分;符合意境占1分。
示例:尚:是“依然”“还”的意思,此后几次梦到弄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表现了弄潮的惊险和弄潮儿技艺高超、英勇无畏。
9
评分意见:本题4分。“尚”字的意义占1分,句意占1分,情感占2分。
【补充】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一句的妙处。(4分)
示例1:虚实结合。写梦中常再现弄潮场面是虚写,写梦醒常胆战心惊是实写,用观潮者的感受突出弄潮的惊险和弄潮儿技艺高超、英勇无畏的精神。
示例2:侧面描写。通过写观潮者观潮后的感受,梦中常再现弄潮的场面,梦醒时依然胆战心惊,侧面烘托了弄潮的惊险和弄潮儿技艺高超、英勇无畏的精神。
评分意见:本题4分。表现手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意思对即可。
天桥一模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2~13 题。(共 8 分)
夜泊钱塘
明·茅地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2. 本诗颔联描写了树、 、 、雁等景物,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4分)
13. 赏析“离心迸落叶”中“迸”字的妙处。(4分)
12.雨,风 孤独寂寞,思念家乡
13.迸:迸下是动词,思乡之情使树叶断裂迸下,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澎湃起伏,无休无止。
天桥二模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13 题。(共 8 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②。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庵:草 屋。②翻灯舞:绕灯飞来飞去。
1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的画面。(4 分)
13.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 分)
12.示例一: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 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示例二:屋上松风裹挟着大雨汹涌而来,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 自语。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景物齐全、语句流畅即可得分。
13.示例: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时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罢官 闲居。梦醒后却仍心系“万里江山”,表达了词人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却胸怀天下,不 忘统一大业的崇高爱国情怀。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结合内容占 2 分,探究情感两个方面各占 1 分。
天桥三模
9
12.湘江中流,云烟缭绕,暮色将临,岸边的芦苇一望无际,与辽阔楚地的田野连成一片。
评分意见:本题4分。景物完整1分,表述顺畅1分,生动形象2分。
13.独,独自。诗句写出了离别的人独自踏上洞庭湖边的行船,即将远行的情景,更显出离人的伶仃,暗示旅途的寂寞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
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词1分,语境义1分,情感2分。
历城一模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2~13 题。(共 8 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2. 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画面。(4分)
13.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2.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 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13.诗中写了诗人在东溪的游玩迹程,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4 分 (诗文概述 2 分,诗人的感情 2 分)
历城二模
(三) 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题。
蝶恋花
(宋)陆游
桐叶晨飘
9
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释]①陆游时任四川宜抚使王炎的幕宾,亲临南郑抗金前线。未满一年,朝迁投降撤掉王炎西北统帅职务,陆游也出调回京安置。此词即写于此时,②蛩(qiónɡ):蟋蚌。③长杨赋:汉扬雄所作。常把扬雄看作怀才不遇的人。
1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桐叶晨飘蛩夜语”一句的妙处。(4 分)
13.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2. 环境描写,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蟋蟀不停地在夜里悲鸣。点明时令为秋,渲染了回京途中凄凉萧瑟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表现手法占 1 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3 分 。
13. 表达了英雄迟暮、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以及浓烈的爱国情感。评分意见:本题 4 分。
历城三模
12.轻阴 入云深处亦沾衣评分意见:每空 2 分,共 4 分。
13. “弄”是摆弄、卖弄的意思,这里是展现、呈现的意思。山中万物都在春光中摆弄姿态, 争奇斗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物以人的情态和意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山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评分意见:本题 4 分。
历下区一模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2~13 题。(共 8 分)
踏莎行
宋·辛弃疾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①,酒嘲②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注释】①芳心:美好的心情。②嘲:同“潮”,两颊透出。
11. 词的上阕通过描写 (1)______ 、(2)_______ 、梨花等景物,体现了作者 (3)_______ 的心情。(4 分)
(1)(2)萱草、芭蕉、乱红、香蝶、海棠风(3)愉悦闲适、对春的喜爱等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词的下阕是如何“伤离别”的。(4 分)
示例 一 :“愁满芳心,酒嘲红颊”这句话意思是愁绪逐渐充满了之前美好的心情,
喝酒之后两颊通红。运用反衬的手法,美好春景让人愉悦,而这种愉悦因此时涌起的别
离之情而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哀愁,我也只能借酒来寄托对你的思念。
示例二:“年年此际伤离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年到了这个时节都会涌上离别的幽怨
9
哀伤。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及对离人的思念。
示例 三 : “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这句话意思是不妨在小楼中吹奏起横笛,
夜深之时,笛声穿过月光映照下的千山,寄托我的忧思。这两句托物寄情,借横管、千
山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及对离人的思念。
示例四 :“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这句话意思是不妨在小楼中吹奏起横
笛,夜深之时,笛声穿过月光映照下的千山,寄托我的忧思。用象征手法,以横笛象征
思友悼故之情,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
【 评分意见 】 本题 4 分 。 手法 1 分 , 结合具体诗句 分析 2 分 , 情感 1分 。
历下区二模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题。(共8分)
临江仙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①,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滤释】①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隙。②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2.上闯以设问开篇,引出昔日与友人畅游大明湖的回忆,巧妙地将荷花、荷叶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了______________的心情。(4分)
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一句的妙处。(4分)
12.(1)红妆(2)翠盖(3)团聚时的欣喜、愉悦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第一空、第二空各 1 分,顺序颠倒不得分;第三空 2 分,意思
对即可。
13.示例一: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 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示例二:作者运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离愁化为有形的流水,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作者希望桥下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手法 1 分,具体分析 2 分,情感 1 分。
历下区三模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题。(共8分)
浣溪沙
宋·苏轼
风压轻云①贴水飞,乍晴池馆②燕争泥。沈郎③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释】①轻云:指柳絮。②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③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代指词人自己。④鹧鸪:一种鸟,鸣声悲婉凄切,常唤起人的离愁别绪。
1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的画面。(4分)
9
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此情惟有落花知”一句的妙处。(4分)
12.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像漫天飞舞的雪花;天气初晴,那池沼边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评分意见】本题4分。景物描绘要全面,像“风”“柳絮”“天气初晴”“燕子”等物象要有所体现,得2分。语言通顺占1分,有合理的联想想象,符合意境占1分。没有想象,仅仅是翻译诗句,语句通顺的,得3分。
13.示例一:这种情感只有落花才知道。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落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思乡的情感只有落花才了解。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示例二:这种情感只有落花才知道。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抽象的离愁与有形的落花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思乡的情感只有落花才了解。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示例三:这种情感只有落花才知道。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将离愁与落花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思乡的情感只有落花才了解。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评分意见】本题4分。手法1分,具体分析2分,情感1分。
长清一模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①,且②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释】①银塘:指清澈明净的池塘。②且:尚,还。
12. 诗中依次写了柳条、银塘、 、 等意象,字句间流露出诗人
的深情。(4分)
13.赏析“水中柳影引他长”中“引”字的妙处。(4分)
12.春水(塘水) 柳影 喜爱新柳,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评分意见】本题4分。前面两空,每空1分,第三空2分(必须有“喜爱新柳”,1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有一个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引”指拉伸,引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柳条能有“百尺”之长,只因水中柳影“引伸”之故,水上水下柳枝相接,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对新柳和春天的喜爱。
【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释词语意义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包括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达感情1分。意思对即可。
长清二模
9
12.江堤绿杨成荫,小洲上蓼花飘飞,远处溪山秀美可爱。傍晚时分,江面上烟水茫茫,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评分意见】本题4分,描述景物全占2分;联想想象合理占1分;语句通顺占1分。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残霞妆就”一句将晚霞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秋天傍晚时分,洞庭湖的美丽壮观,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边的晚霞比作刚刚梳妆完毕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时分洞庭湖的美丽,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
示例三: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天空的云和天边的晚霞赋予动感,富有生机和情趣,暮色残云飘散天边,晚霞就像刚刚梳妆完的少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天傍晚时分洞庭湖的美丽壮观,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
【评分意见】本题4分。表现手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意思对即可。
章丘一模
诗歌阅读
8.(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南宋•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②.
【注释】①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在长江北岸,这一带是南宋的前方,多次受到金兵骚扰。②盈掬:满握,形容泪水多。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的画面。
(2)结合内容,分析“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狂风卷地,巨浪翻腾,高如房屋,连潜藏在江底的鱼龙都惊得跳出水来。
(2)中原沦丧,欲说还休,抱负难施,泪湿衣裳。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
译文:
夜晚,(我)留宿在寒冷的长江边,江景凄寒,伫立江边,(我)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这啸声)搅起冲天巨浪,携着卷地的狂风,把江水举得很高很高,江上的小屋都被冲翻了。就连潜藏在江底的鱼龙神怪都惊得跳出水来。
(我)心中潜藏的诗意被激发出来,吟诵了许多诗词仍嫌不够;又断断续续地喝了许多酒,仍觉得心中的愁怨排解不出,不足以消愁。不要问国家的兴亡为什么就在旦夕之间,(我)虽心有抱负,却难以施展,让我不禁想流下愁苦的泪水。
平阴二模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13小题。(8分)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苏轼
麻叶层层檾①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③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⑤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释】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ǐng):同“苘”,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③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④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⑤软:吃饱。
12.词的上片写了 ① 和 ② 的农事活动,下片 “问言豆叶几时黄” 一句表达了词人 ③ 的情感。(4分)
9
13.这首诗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12. ①煮茧 ②缫丝 ③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13. 示例1:选择典型的景、物、人、事来表现。既有麻叶、豆叶等农作物,也写了煮茧、缫丝等农事活动,颇具农村风情。
示例2:采用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出农村特有的景色、气味和活动等,多角度立体呈现农村田园风光。
评分意见:本题4分。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情感3分
南山一模
(三)诗词阅读。完成12~13题。(共8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13.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评分意见:本题4分,要求景物全,可以合理想象,语言生动优美。
13.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或者是表达了诗人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或者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说出“对比”或“托物言志”或“象征”并结合内容分析2分,情感2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