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57 KB
  • 2022-04-01 发布

2020年晋中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晋中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1.如图所示,是长征五号于2016年11月3日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场景,其芯级部分直径5米,长度相当于20层普通居民楼房的高度,最大起飞质量867吨,成为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关于火箭长度的估测最接近的是(    )A.30米B.60米C.90米D.120米2.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人工智能虚拟“小小撤”携手撒贝宁,一同亮相舞台,“小小撒”常抢撒贝宁台词,还在小年的晚会上与观众互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小撒”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小小撒”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小小撒”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D.“小小撒”能区分不同观众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3.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B.高压带电体不能接触,但可以靠近C.保险盒内熔丝熔断,可用铜线替代D.家用电器失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4.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5.“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    )A.春节B.端午节C.重阳节D.中秋节6.在溜冰场上,甲推乙,结果甲、乙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推乙的力与乙推甲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甲推乙的力与乙推甲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他们穿溜冰鞋是为了减小摩擦D.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D.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2.如图所示的鞋,内部安装了磁铁和线圈,当人走动时,线圈能产生感应电流。以下设备与这种鞋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电磁铁B.动圈式扬声器C.电动机D.发电机3.如图所示,值得国人骄傲的“蛟龙“号载人潜水艇于2016年5月18日完成了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第三次科学应用下潜。关于潜水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所受浮力实现浮沉的B.潜水艇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自身重力C.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D.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4.如图所示,将光敏电阻R、定值电阻R0、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电源(电压不变)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表示数变小B.V表示数变大C.光敏电阻R两端电压变小D.R和R0消耗的功率之和变大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如图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2.0分)2.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3)实验时,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移动。(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刚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在右侧的光屏上能得到亮度变暗的__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像。 1.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①120210②2151.520③35115通过探究,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3)如图乙所示,将杠杆两端同时减去一个钩码,杠杆左端会______。(选填“下沉“或“上升”)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2)图甲是未连接好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它连接完整。(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左边,则原因是______(4)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A,小灯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5)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发现图线是弯曲的,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1.某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水平抛出的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猜想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有关.猜想3: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精心设计了实验,找来精密计时器,一个可将小球以任意所需速度射出的弹射器,并将弹射器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的问题:(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的实验;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的实验;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的实验.(2)实验结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______有关.(3)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水平射出速度v/m⋅s-1小球下落高度h/m从射出到落地的时间t/s1100.51.50.552101.01.00.453101.51.50.554101.01.50.555201.01.00.456301.01.00.457101.02.00.642.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______。(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______态。(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1.在图中,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A、B 两个磁极的名称。2.电动自行车是家庭常用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的这辆电动自行车自身重力为800N,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4.8千米用了10分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40N.(1)求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2)牵引力做功是多少?(3)若该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车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5Pa,求该车的最大载重量是多少牛? 1.图甲是自动上水电热水壶,因其取水方便越来越受到喝茶人士的喜欢。取水时,只要闭合开关,水泵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就能将水抽到壶内。(1)电热水壶的水泵原理与图乙相似,图乙中,当泵壳里的水被高速旋转的叶轮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水在______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2)该款新型智能电热水壶,有高、中、低三档,还可以手动调节,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丙所示,其中R1=R2=100欧,均为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S2可接a或b。求:①开关S1断开、S2接b时,电热水壶处于______档?(选填“高温”、“中温”,或“低温”)②电热水壶处于中温档时的电流是多大?③用高温档加热时,把1.1千克水从12℃加热到100℃需要多长时间?(不计热量损失,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0分)2.2020年初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蔓延。为了阻止新冠肺炎的蔓延,戴口罩、隔离、喷洒消毒液,都能有效的阻止其蔓延。3月16日九年级同学戴上口罩返校开学。当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了浓浓消毒液的气味,戴眼镜的同学的镜片上有了雾气。有的同学在手上、文具上喷洒酒精消毒,发现不一会酒精干了。手上喷洒酒精后有一点凉凉的感觉…….请你根据上面的描述和所学物理知识提出两个相关问题并回答。示例: 问题:镜片上的雾气是怎样形成的?回答: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问题:______;回答:______。(2)问题:______;回答:______。1.绕一个悬点来回摆动的物体,称为摆。如图所示,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一个小球,在A位置由静止自由向下摆动.到达最低点O,然后向右摆动到右端最高点B。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和绳子固定点的摩擦,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设摆长为L,摆角为θ,动能用EK表示,重力势能用EP表示,若物体的动能EK与物体的质量m、速度v的定量关系可表示为EK=12mv2(1)请证明:小球到达最低点O的速度大小v与小球质量m的大小无关。(2)若摆长L=40cm,θ=60°,求在整个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为多少?2.小明曾在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把一只玻璃可乐瓶灌满凉水,封好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打算做瓶冰块,可是,当他第二天拿出玻璃瓶时,发现水虽然已经完全结成了冰,但玻璃瓶已裂成很多块,请问玻璃瓶为什么会裂? 【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解:由题可知,火箭的长度相当于20层普通居民楼房的高度,而一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m,故20层楼的高度为60m,即火箭的长度约为60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结合对生活的了解,找出符合实际的长度即可。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答案:D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4)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所以“小小撒”能区分不同观众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3.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1)开关的接法:火线首先进开关,再入灯泡;(2)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保险丝的作用就是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4)发现有人触电或电引起的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A.控制灯泡的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故A正确;B.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B错误;C.当用细铜丝代替后,细铜丝的熔点很高,温度即使升高到一定程度,它也不会自动熔断,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C错误;D.用电器或电线失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去救火,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故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是摩擦起电现象;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是由于手上的水碰到铁棒后凝固的缘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用的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水遇冷会放热凝固成冰;(2)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3)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吸引力;(4)磁体能吸引磁性材料。本题利用了摩擦起电、液体凝固、分子间的作用力和磁力来解释一些现象。 5.答案:D解析:解:“天狗食月”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所以形成了月食,而月食的产生只有在月满的时候才可能发生,因此为中秋节。故选: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现象是很多的: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等等。本题考查了月食的形成原因,月食是地球挡住太阳光,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形成的,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6.答案:B解析::AB、甲推乙的力与乙推甲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A正确、B错误;C、在压力一定时,使接触面变光滑可以减小摩擦,故他们穿溜冰鞋是为了减小摩擦,故C正确;D、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B.:(1)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2)在压力一定时,使接触面变光滑可以减小摩擦;(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辨别、减小摩擦的应用,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了解等,属力学基础题.7.答案:C解析:解: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故A错误;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C 、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故C正确;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故D错误。故选:C。(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2)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3)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4)内燃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4个冲程,燃气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返2次,飞轮和曲轴转动2周。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升华现象、能量的转化、热机,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综合性。8.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人在行走时,人体带动磁铁运动,磁铁产生的磁场通过线圈,从而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发电鞋”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ABC、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进行工作的;动圈式扬声器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故ABC错误。D、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与“发电鞋”的工作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选:D。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据此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形式。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明确“发电鞋”的工作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答案:D解析:解:A、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故A错误;B、潜水艇漂浮在水面上时,受的是平衡力,重力与浮力的大小相等,故B错误;CD、载人潜水器在水面下正匀速下潜的过程中,深度增加,所以受到的海水的压强增大,其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故其所受浮力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2)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此题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平衡状态的判断,浮沉条件等知识,考查全面,值得我们关注。10.答案:BCD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光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为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时,光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故A错误;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光敏电阻两端电压变小,故C正确;电源的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大,故D正确。故选:BCD。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题,从“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入手分析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掌握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功率计算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答案:解:本题可以运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向延长求作虚像,这种方法要求作出法线;也可以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虚像,再利用虚像的特征作反射光线,这种方法要求保留像与物的连线。如图:(第二种方法)解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中档题。12.答案:(1)同一高度;(2)左;照相机;(3)上;(4)完整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3)若成的像靠近光屏的上方,可以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蜡烛,即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使成的像向下移动;或者直接向上移动光屏;这样都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2)由图可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35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靠近光屏的上方,所以应向上移动光屏;(4)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13.答案:右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下沉解析:解:(1)如图,杠杆的右端上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G,一格的长度为L,则当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左边=3G×3L=9GL>右边=2G×4L=8GL; 故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侧会下沉。故答案为:(1)右;(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下沉。(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3)用杠杆平衡条件可对两侧的力的力臂的乘积进行分析,最后做出判断。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有些是为了求平均值,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就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总之实验题的评价应注意观察(1)实验次数是否在三次以上;(2)实验数据是否过于特殊;(3)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14.答案:断开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0.3 0.75 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解析:解:(1)为了保护电路的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灯泡两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应使用0-3V量程;电流表应与灯泡串联。如图所示:;(3)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向左边没有刻度处,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由图乙知,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0.02A,灯泡电压等于2.5V时正常发光,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0.3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3A=0.75W;(5)图中曲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灯丝中的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增大,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不成正比。故答案为:(1)断开;(2)见上图;(3)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0.3;0.75;(4)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本实验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灯泡两端,电流表和灯泡应串联,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其量程;(3)电流表指针左偏说明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4)由图乙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然后由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5) 根据实验电路图分析实验误差;从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分析答题。此题主要考查了实物图电路的连接,电流表的使用及电功率的计算,同时还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和理解,都是经常考查的典型问题,要掌握好。15.答案:(1)2、5、6; 1、3、4; 2、4、7;(2)小球下落的高度;(3)控制变量法解析:解:(1)为了验证猜想1,应控制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和下落的高度不变,表中2、5、6符合;为了验证猜想2,应控制小球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不变,表中1、3、4符合;为了验证猜想3,应控制小球的质量和水平射出的速度不变,表中2、4、7符合;(2)分析表中2、5、6可知,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故与小球的质量无关;分析表中1、3、4可知,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故与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无关;分析表中2、4、7可知,小球下落的时间不同,故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故可得出实验结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3)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水平射出的速度、下落的高度有关,该实验探究其中一个变量时,控制其它变量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2、5、6; 1、3、4; 2、4、7;(2)小球下落的高度;(3)控制变量法.(1)(3)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水平射出的速度、下落的高度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即探究其中一个变量时,应控制其它变量不变.(2)分析表中相应的数据即可得出结论.本题不是很难,重点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控制变量法”是在初中最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深刻的理解这种方法.16.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 液 48℃解析:解:(1)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的底部,测得的温度是试管底的温度,故这一操作是错误的;(2)读图乙知,第2分钟时晶体开始熔化,到第4分钟时熔化结束,所以第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液态; (3)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其示数为48℃;第3分钟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该晶体的熔点为48℃。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2)液;(3)48℃。(1)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根据图象,可分别确定哪一段是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进一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3)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可根据液柱位置读出示数。本题考查了“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时间变化图象的分析,是一道基础的实验题。17.答案:解: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左端磁极是N极,右端磁极是S极,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故答案为:解析: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据此确定A、B两个磁极的名称,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本题考查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感线的方向,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8.答案:解:(1)车行驶的路程s=4.8km=4800m,所用时间t=10min=600s,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速度:v=st=4800m600s=8m/s;(2)因为该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f=40N;牵引力做功:W=Fs=40N×4800m=1.92×105J;(3)根据p=FS可得,车对地面的最大压力:F=pS=2×105Pa×2×0.01m2=4000N;而车对地面的最大压力F=G总=4000N,则车的最大载重量:G载=G总-G车=4000N-800N=3200N.答:(1)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速度是8米/秒;(2)牵引力做功是1.92×105J;(3)若该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 ,车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5Pa,该车的最大载重量是3200N.解析:(1)知道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st求出电动自行车行驶的速度;(2)先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牵引力的大小,然后根据W=Fs求出牵引力做的功;(3)根据p=FS求出车对地面的最大压力,然后根据水平面上行驶的列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即可求出该车的最大载重量.求出车对地面的最大压力,然后根据水平面上行驶的列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即可求出该车的最大载重量.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功的计算以及压强公式的应用,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19.答案:大气压 低温解析:解:(1)电热水壶的水泵是在叶轮转动时,水被高速旋转的叶轮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2)①由电路图知,当S1断开,S2接b时,R1、R2串联,电路总电阻最大,电源电压U一定,由P=U2R可知,此时总功率小,电热水壶处于低温挡;②由电路图知,当S1闭合,S2接b时,只有R1连入电路,电路中电阻较大,不是最大,电源电压U一定,由P=U2R可知,此时总功率较小,电热水壶处于中温挡;则处于中温档时的电流:I=UR1=220V100Ω=2.2A;(3)当当S1闭合,S2接a时,R1、R2并联,总电阻最小,由P=U2R可知,总功率最大,电热水壶处于高温挡,R1、R2并联时,总电阻:R并=R1R2R1+R2=100Ω×100Ω100Ω+100Ω=50Ω,高温档加热时,电路消耗的功率:P高=U2R并=(220V)250Ω=968W;把1.1kg水从12℃加热到100℃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1.1kg×(100℃-12℃)=4.0656×105J;不计热量损失,W=Q=4.0656×105J;由P=Wt可得,所需时间t=WP高=4.0656×105J968W=420s。答;(1)大气压;(2)①低温;②电热水壶处于中温档时的电流是2.2A;③把 1.1千克水从12℃加热到100℃需要420s长时间。(1)水泵工作是靠大气压把水压到一定的高度。(2)①由P=U2R可知,电压一定时,电路电阻越小,功率越大,功率大,电热水壶处于高温挡,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结构,判断高温挡时,开关的状态;②由P=U2R,结合电路图可知,只有R1连入,电热水壶处于中温档,再利用I=UR可求得电热水壶处于中温档时的电流;③当R1、R2并联,电路电阻最小,由P=U2R可知,功率最大,电热水壶处于高温挡,利用P=U2R可求得高温档加热时,电功率;根据Q=cm△t可求得水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Q=W,利用P=Wt可求得时间。本题考查了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什么状态下电热水壶处于高温挡、什么条件下处于低温档是本题的难点,也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分清电路结构、熟练功率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欧姆定律、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0.答案:手上喷洒酒精后,为什么有一点凉凉的感觉? 酒精汽化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 为什么进入教室后,闻到了浓浓消毒液的气味? 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鼻孔解析:答:(1)手上喷洒酒精后,为什么有一点凉凉的感觉?回答:酒精汽化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2)为什么进入教室后,闻到了浓浓消毒液的气味?回答: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鼻孔产生嗅觉。(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理解汽化现象和汽化的特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可解答此题,属于开放题,合理即可。21.答案:解:(1)以O点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面,A点时设小球高度为h,可知A处:重力势能EP=mgh,动能为0,O处:重力势能为0,动能EK=12mv2 ,根据机械能守恒,EP=EK,有mgh=12mv2 ,得v2=2gh,即小球到达最低点O的速度大小v与小球质量m的大小无关;(2)由数学知识可得,代入v2=2gh,得解得v=2m/s。 答:在整个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为2m/s。解析: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以及正确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忽略外界阻力影响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在最高点是机械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而在最低点时,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动能。22.答案:答:水完全结成冰后,质量不变,由于密度变小,由V=mρ可知,会导致体积变大,所以将瓶子膨胀开裂。解析:水结成冰,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从而把瓶撑裂了,而不是冻裂的。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人误认为是冻裂的,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