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53 KB
  • 2021-11-06 发布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四、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 ‎ ‎1.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海水晒盐 B.瓷器破碎 C.滴水成冰 D.氢气燃烧 ‎ ‎ ‎2.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塞紧橡皮塞 B.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 ‎ ‎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应多吃含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剂 B.防止“白色污染”,焚烧废弃塑料 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 D.用铁质容器盛放波尔多液 ‎ ‎ ‎4.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 A.蒸馏水 B.碘酒 C.牛奶 D.植物油 ‎ ‎ ‎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铁离子:‎‎2Fe‎3+‎ B.两个氮原子:‎‎2N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H‎2‎O‎−2‎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O+2HCl=FeCl‎2‎+‎H‎2‎ ‎ ‎ ‎6.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 ‎7.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在煤炉上放一大壶水 C.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紧密堆积,减少和氧气的授触面积 D.电线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 ‎ ‎ ‎8. 有关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②④表示的微粒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 ‎ ‎9. 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曝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 ‎10.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 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2H‎2‎O‎2‎MnO‎2‎‎​‎‎​‎2H‎2‎O+O‎2‎↑‎ 分解反应 B.用天然气作燃料CH‎4‎+‎20‎‎2‎‎​‎‎​‎‎​‎CO‎2‎+2H‎2‎O 氧化反应 C.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Fe+2HCl=FeCl‎2‎+H‎2‎↑‎ 置换反应 D.用熟石灰制生石灰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五、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 ‎ ‎ 如图为汽车尾气处理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C.该反应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生成物中有三种物质的分子 ‎ ‎ ‎ 无色液体 X 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石蕊试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 X 是下列选项中的( ) ‎ 加入的物质 氢氧化钡溶液 稀硫酸 石蕊试液 现象 有白色沉淀 有气泡冒出 变成蓝色 A.Na‎2‎SO‎4‎ 溶液 B.NaOH 溶液 C.Na‎2‎CO‎3‎ 溶液 D.稀盐酸 ‎ ‎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B 碳酸钙 氧化钙 高温煅烧 C 氯化铁溶液 稀盐酸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硝酸钠溶液 硫酸钠溶液 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 ‎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 A.滤液中一定有Fe‎2+‎ B.滤渣一定有Ag粉 C.滤液中一定有Ag‎+‎、Cu‎2+‎ D.滤渣一定有Fe粉 ‎ ‎ ‎ ‎ 现有MgCO‎3‎和Ba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5 g,将其加入‎50 g某浓度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2.8 g,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中产生CO‎2‎总质量为‎2.2 g B.Mg、Ba元素的质量之和为‎2 g C.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6.65 g 六、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计50分.)‎ ‎ ‎ ‎ 从C、H、O、Na、S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下列物质(写化学式): ①易吸水潮解的物质________。 ②浓溶液常用作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 ③固体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⑤能助燃的气体单质________。 ‎ ‎ ‎ ‎ 经检测发现,某已下架的饮料中含有国家一类精神管制药品“γ羟基丁酸(化学式为C‎4‎H‎8‎O‎3‎)”。据介绍,一次性摄入γ羟基丁酸,即可引起短暂记忆力丧失及肌无力等症状,达到‎20∼30 mg可引起快速睡眠,达到‎50 mg会立即导致意识丧失与昏迷,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①γ羟基丁酸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之一)。 ②γ羟基丁酸分子中,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 ③γ羟基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γ羟基丁酸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⑤‎31.2 g γ羟基丁酸中含有________g氢元素。 ‎ ‎ ‎ ‎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 ‎ ‎(1)海洋中有大量的鱼、虾,食用海鱼、海虾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 ‎ ‎(2)如图‎1‎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下列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中,原理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填序号)。‎ A.过滤法净水 B.工业法制氧气 C.活性炭吸附 ‎ ‎ ‎(3)①如图‎2‎是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上述过程得到的粗盐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之一)。 ②海水中还溶有大量的Na‎2‎CO‎3‎,海边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Na‎2‎CO‎3‎和NaCl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 t‎1‎‎​‎‎∘‎C时,将‎6.5 g的Na‎2‎CO‎3‎加入‎50 g水中可得到________g溶液。等质量的Na‎2‎CO‎3‎、NaCl饱和溶液分别从t‎2‎‎​‎‎∘‎C降温到t‎1‎‎​‎‎∘‎C,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质量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 检验“夏天晒盐”所得的食盐中是否混有碳酸钠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 ‎ ‎ ‎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用来测定某‎10 g铜粉样品的纯度(该样品中只含铜和碳),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A→B→E→D,则: ①若要收集一瓶氧气,则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②气体从________(填“a”“b”之一)端进入装置D。 ③若最终测得装置D增重‎4.4 g,则原样品金属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 ‎ ‎ 有某固体混合物,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2‎CO‎3‎、CaCO‎3‎、NH‎4‎NO‎3‎、FeCl‎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 ‎(1)常温下,气体A的水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 ‎ ‎(2)气体C是________(填化学式)。‎ ‎ ‎ ‎(3)在滤液E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 ‎ ‎(4)写出过程③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 ‎(5)该固体混合物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要进一步推理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用滤液E再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有Ba(NO‎3‎‎)‎‎2‎溶液、AgNO‎3‎溶液、K‎2‎CO‎3‎溶液三种,其他仪器不限。请选择一种试剂并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_。‎ ‎ ‎ ‎ 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准确称取‎12.0g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操作 X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需有________。‎ ‎ ‎ ‎(2)滤液C中的溶质是________,若向滤液C中滴加稀盐酸,写出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 ‎(3)若将滤渣B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为‎10.0g,计算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四、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瓷器破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化学变化。‎ ‎2.‎ ‎【答案】‎ C ‎【考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仪器的装配与连接 pH的测定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溶液酸碱度或酸碱性的测定 ‎【解析】‎ A‎、根据塞紧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止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 ‎【答案】‎ C ‎【考点】‎ 均衡营养与健康 金属的化学性质 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 A‎、营养元素的摄取要维持相对平衡; B、白色污染通常是指塑料污染; C、加碘食盐可以为人体提供碘元素; D、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解答】‎ A‎、人体缺乏微量元素时容易患病,但是多吃含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剂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摄取的微量元素过量,也会影响身体健康。不正确。 B、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不可取的。不正确。 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正确。 D、用铁质容器盛放波尔多液时,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腐蚀铁质容器。不正确。‎ ‎4.‎ ‎【答案】‎ B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解析】‎ 根据溶液的定义和溶液的特点来做本题。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 ‎【解答】‎ A‎.蒸馏水是纯净物,故错误; B.碘酒是碘溶解于酒精而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C.牛奶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错误; C.植物油是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B。‎ ‎5.‎ ‎【答案】‎ D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A‎、两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正确;‎ ‎B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正确;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就是在水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的正上方加上‎−2‎,表示为H‎2‎O‎−2‎,正确;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错误;‎ ‎6.‎ ‎【答案】‎ D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溶液的形成过程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带电荷的微粒来分析; C.汽油是能够溶解油污,不是乳化作用进行解答;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B‎.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原子核就带正电荷,但不属于离子,故故选项推理错误(1)C.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而汽油是能够溶解油污,不是乳化作用,故故选项推理错误(2)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3)故选:D。‎ ‎7.‎ ‎【答案】‎ D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A‎、根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C、根据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特点考虑,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D、电线着火应该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解答】‎ A‎、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打开排气扇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泄漏的煤气而爆炸,故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错误; C、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紧密堆积容易使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散放出去,一旦达到着火点就发生爆炸,故错误; D、电线着火应该先切断电源再灭火,这样可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正确。‎ ‎8.‎ ‎【答案】‎ B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圈内的数字表示微粒的质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通常表现为失去电子而呈现出正价; C、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分析;‎ ‎【解答】‎ A‎、图示的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②④两微粒的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因此,四种微粒属于三种元素,故不正确; B、微粒②为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通常显‎+2‎价,故正确; C、微粒①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微粒④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不正确; D、微粒②④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不正确;‎ ‎9.‎ ‎【答案】‎ C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解析】‎ 把微粒的性质和宏观现象联系起来,利用粒子的体积和质量小,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隔等性质来解释宏观事实。‎ ‎【解答】‎ A.新装修的房间中有异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装饰材料中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故正确;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正确;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气体的体积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正确。 故选C。‎ ‎10.‎ ‎【答案】‎ A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正确.‎ ‎【解答】‎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C、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稀盐酸,故选项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CaO+H‎2‎O=Ca(OH‎)‎‎2‎是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反应,故选项错误(1)故选:A。‎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五、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答案】‎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 反应前的四个分子为两种分子,其一为‎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CO分子,另一分子为‎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NO分子;反应后生成三个分子也为两种分子,一是‎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另一为‎1‎个C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的CO‎2‎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所列出的四种说法的正误。‎ ‎【解答】‎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各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B正确; C.该反应能够把反应物的两种有害气体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没有毒性的气体,故C正确; D.由图示和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产物存在两种分子两种物质,故D错误;‎ ‎【答案】‎ C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题意,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石蕊试液,分别有白色沉淀、有气泡冒出、变成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Na‎2‎SO‎4‎ 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NaOH 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2‎CO‎3‎ 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正确。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答案】‎ A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物质净化与除杂的综合应用 盐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稀盐酸和氯化铁溶液均能与足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硫酸钠溶液能与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答案】‎ C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已全部发生了反应。‎ ‎【解答】‎ 由题意可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由于铁粉过量,所以硝酸铜、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Cu,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液中一定有Fe‎2+‎,故A正确; B.滤渣中一定有Ag粉,故B正确; C.滤液中一定没有Ag‎+‎、Cu‎2+‎,故C错误; D.滤渣中一定有Fe粉,故D正确; 故选C。‎ ‎【答案】‎ D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解析】‎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得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固体混合物中碳酸根的质量、氯化氢的质量,可以求解原固体混合物中Mg、Ba两种元素的质量之和及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g+50g−52.8g=‎2.2g,故正确; B、根据MgCO‎3‎+2HCl=MgCl‎2‎+H‎2‎O+CO‎2‎↑‎,BaCO‎3‎+2HCl=BaCl‎2‎+H‎2‎O+CO‎2‎↑‎,可得CO‎3‎∼CO‎2‎, 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根的质量为x CO‎3‎∼CO‎2‎, ‎60 44‎ x 2.2g ‎60‎x‎=‎‎44‎‎2.2g x=‎3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Mg、Ba两种元素的质量为‎5g−3g=‎2g,故正确; C、设氯化氢的质量为y ‎2HCl∼CO‎2‎, ‎73 44‎ y 2.2g ‎73‎y‎=‎‎44‎‎2.2g y=‎3.65g 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g‎50g‎×100%‎=‎7.3%‎,故正确; D、氯化氢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65g×‎35.5‎‎36.5‎×100%‎=‎3.55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g+3.55g=‎5.55g,故错误;‎ 六、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计50分.)‎ ‎【答案】‎ NaOH‎,H‎2‎SO‎4‎,CO‎2‎,CH‎4‎,‎O‎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②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干燥剂,故填:H‎2‎SO‎4‎(1)‎③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CO‎2‎(2)‎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3)‎⑤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助燃性单质是氧气;故填:O‎2‎。‎ ‎【答案】‎ 有机物,‎8:3‎,‎1:1‎,H(或氢元素),‎‎2.4‎ ‎【考点】‎ 氧化物的概念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 ‎①γ羟基丁酸是含碳化合物,所以属于有机物。 ②由化学式为C‎4‎H‎8‎O‎3‎可知γ羟基丁酸分子中,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8:3‎; ③γ羟基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4)‎:‎(16×3)‎=‎1:1‎。 ④由化学式为C‎4‎H‎8‎O‎3‎可知γ羟基丁酸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 ⑤‎31.2g γ羟基丁酸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1.2g×‎1×8‎‎12×4+1×8+16×3‎×100%‎=‎2.4g。‎ ‎【答案】‎ B B 混合物,‎55‎,NaCl,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有碳酸钠;若无气泡冒出,则无碳酸钠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2)根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考虑; (3)①根据粗盐的组成考虑; ②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海鱼、海虾中均富含蛋白质,故选:B;‎ 海水淡化采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所以工业法制氧气,原理与淡化海水的方法相同,故选:‎B ‎①粗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②t‎1‎‎​‎‎∘‎C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0g,所以将‎6.5g的Na‎2‎CO‎3‎加入‎50g水中可得到‎55g溶液,等质量的Na‎2‎CO‎3‎、NaCl饱和溶液分别从t‎2‎‎​‎‎∘‎C降温到t‎1‎‎​‎‎∘‎C,析出晶体后,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析出的晶体较多,所以得到的溶液质量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检验“夏天晒盐”所得的食盐中是否混有碳酸钠杂质的方法是: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有碳酸钠;若无气泡冒出,则无碳酸钠; 故答案为:(1)B;(2)B;(3)①混合物;②‎55‎; NaCl;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有碳酸钠;若无气泡冒出,则无碳酸钠。‎ ‎【答案】‎ ACBF‎,‎‎2HCl+CaCO‎3‎=CaCl‎2‎+CO‎2‎↑+H‎2‎O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集满,a,‎‎88%‎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除杂质,后干燥,因此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BF;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①ACBF;②‎2HCl+CaCO‎3‎=CaCl‎2‎+CO‎2‎↑+H‎2‎O;‎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气体从a端进入装置D;若最终测得装置D增重‎4.4g,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设碳的质量为x; C+O‎2‎‎△‎‎​‎‎​‎CO‎2‎ ‎12 44‎ x 4.4g ‎12‎‎44‎‎=‎x‎4.4g x=‎1.2g 则原样品金属铜的质量分数‎=‎10g−1.2g‎10g×100%=88%‎; 故答案为:①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集满;②a;③‎88%‎;‎ ‎【答案】‎ 小于 NH‎3‎ Cl‎−‎‎、‎NO‎3‎‎−‎ Fe(OH‎)‎‎3‎+3HCl=FeCl‎3‎+3H‎2‎O Na‎2‎CO‎3‎‎、CaCO‎3‎,取适量滤液E于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则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a‎2‎C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可能含有Na‎2‎CO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固体混合物加盐酸产生气体A,可知气体是碳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是碳酸,显酸性;向滤液B中滴加氢氧化钠,固体中的NH‎4‎NO‎3‎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FeCl‎3‎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的沉淀,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能够产生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据此推断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 常温下,气体A−‎二氧化碳水溶液是碳酸,显酸性,它的pH小于‎7‎;‎ 根据推断气体C是氨气;‎ 在滤液E中,含有的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反应产生的硝酸钠;和氯化铁反应产生氯化钠,因此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NO‎3‎‎−‎;‎ 过程③是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FeCl‎3‎+3H‎2‎O;‎ 该固体混合物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Na‎2‎CO‎3‎、CaCO‎3‎;因为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只能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但无法确定是碳酸钠还是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提供的;若含有碳酸钙,则滤液E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以向其中滴加碳酸钾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若不产生沉淀,则不含有碳酸钙,因此具体的操作为:取适量滤液E与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若没有现象,则固体混合物中还含有Na‎2‎C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可能含有碳酸钠;‎ ‎【答案】‎ 漏斗 ‎,‎NaOH+HCl=NaCl+H‎2‎O 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 ‎(1)操作X是过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等;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滤液C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滤渣B是碳酸钙,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 操作X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需有漏斗, 故填:漏斗;‎ 滤液C中的溶质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100‎ x 10.0g ‎106‎‎100‎‎=‎x‎10.0g, x=‎10.6g, 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6g‎12.0g‎×100%‎=‎88.3%‎, 答: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