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9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把握诗歌常识: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
(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井存)和词.
(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
(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曾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
(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婴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三)总结规律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
(1)要明确,忌含制.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
(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
(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造成失分.
(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二、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
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橛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3、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宄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手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6赏析思想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步骤二: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1刘一止:宋微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
因“忤秦桧:而被罢官.2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一一正直,方一一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平常的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读名家鉴赏作品,涵咏和体味诗词的妙谛,学写鉴赏文章,真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把功夫用在平时,才会在高考诗词鉴赏试题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1.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 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2.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4.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四,鉴赏语言常用术语.
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
平易晓畅,委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五、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习惯用语与解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二)表现手法(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由虚入实、虚实相生,欲抑先扬、先抑后扬,正面衬托,对比反衬,比兴,联想,想像,托物言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互文、叠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起伏、悬念、衔接、照应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四)材料取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繁简有致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六,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一)形象,观点:
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矢志报国,壮志难酬: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豪迈,超凡脱俗:
愤世嫉俗,消沉颓唐: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思想情感:
宁静淡泊 恬淡闲适 壮怀激烈 追慕圣贤 孤愤难平 寂寞幽怨
忧郁失望 缠绵悱恻 甜蜜愉悦 嬉怒笑骂 感情细腻 挚切情深
(三)语言文字:
特色:
豪放雄奇沉郁顿挫直率天真婉约含蓄 诙谐风趣叠字叠词 明白如话平淡无奇
词藻华丽 质朴清新 苍凉雄浑 抑扬顿挫 形神兼备穷形尽相行云流水明快晓畅
作用:
深化主旨,画龙点睛: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深沉动人,发人深省:言近意远,蕴藉含蓄:
音韵和谐,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回肠荡气:一气呵成,琅琅上口:余音绕梁,
意味深长.
(四)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重点是描写抒情)
描写有:正侧结合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眼前为实,未来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具体形象为实,想象联想为虚。
抒情方式有直接(正面)抒情和间接(侧面)抒情.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物,情景交融。
(五)表达技巧:
铺陈其事 浓墨重彩托物起兴 对比比较 映衬比较 虚拟写实 象征暗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化用典故 以古讽今 怀古伤今 以动写静
以乐写哀 烘云托月 直抒胸臆 白描勾勒 议论点染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小中见大欲扬先抑 巧设悬念前后照应 联想想象 含而不露
(六)修辞方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使.人格化,新颖别致,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触发联想,营造气氛。
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抒情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设问: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反复:议论说理,强调强化:抒情写景,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感染力强.
(七)构思:
方法:起承转合 首尾呼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过渡 铺垫伏笔
作用:独辟蹊径 独出心裁 自出机杼 别开生面别具一格
不落俗套突兀而起 笔锋一转 严谨完整
七、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情感∕情思)
(一)树木类
1.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诗人以诗句勉励要像
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孤高刚劲的君子风范∕品德修养.
3.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获取第一∕夺冠)如:蟾宫折桂
7.怀桔:指孝顺双亲.
(二)花草类
1.红叶: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时光飞逝,盛年难再。漂泊
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4.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5.芳草: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6.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7.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虽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高洁品质)
9.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喜爱之情.或爱情
10.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11.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12杨花(就是柳絮):飘零无依
13、兰花(花之君子):高洁、耿耿劲节、高贵、高尚。坚贞不渝
14、丁香:忧愁、高贵、高洁、脆弱、纯洁
15、牡丹:富贵、美好
(三)鸟兽类
1.杜鹃: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②)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3.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4.寒蝉:寒蝉(秋蝉):悲凉凄切
5.鸿雁(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雁归人去常常引起①游子离情别恨的相思情绪(羁旅伤感)。②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③寓指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6.梦蝶: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7.双鲤:代指书信.
8.纯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9.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10.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11.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12.乌鸦: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
13.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14.黄莺: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15、鸳鸯:恩爱的夫妻
(四)自然现象
1.残阳(夕阳、斜阳、落日、):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2.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白云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
3.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4.月亮: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①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绪,②寂寞思归之情。
5.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或历史变迁的感叹.
6.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五)时令节日
1.春:春是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难驻,青春易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一.
2.秋: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 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
3.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4.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5.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寒食”与冷清,萧条有关。
6.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六)特定地点
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3.南山:代表隐居避世的地方.
4.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阳关: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
6.柳岸: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7、乡村:厌倦世俗,向往田园、思归淳朴、美好,安逸宁静。
(七)其它
1、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抑郁不得志的情感
2羌管、羌笛、芦笛、箫、胡笳、琵琶: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境:
1、离别意境:
常见意向(杨柳、寒蝉、秋雨、长亭、泪眼、残月)
画面基调:孤寂冷清,伤感凄惨、无限惆怅
2、思乡意境:
常见意向:归雁、鸿雁、落叶、流水、宿鸟、明月
清幽、苍凉、哀愁、萧索、孤寂
3、隐逸意境:
常见意向:空山朝云、暮雨,飞鸟
画面基调:恬淡自足、优美静谧、落寞凄清、哀伤悲凉
4、离乱意境:
常见意向:清秋、夕阳、悲风、天涯、黄花、梧桐
画面基调:悲壮深沉、清冷幽戚、孤寂寥落、伤感惆怅
5、边塞意境:
常见意向:大漠、羌笛、狼烟、胡天烽火、燕然
画面基调:、雄浑壮阔、开阔苍凉,肃杀荒寒、悲壮苍茫
相关文档
- 华东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与训练2021-11-0620页
- 2019年广西河池市中考数学试卷2021-11-0626页
- 2019广东省广州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2021-11-0619页
-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基醇点巩固2021-11-0622页
- 2019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2021-11-0626页
- 2019湖北省鄂州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2021-11-068页
- 苏科版物理中考复习课件:第15章中考2021-11-0635页
-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2选择题 22021-11-0613页
-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江镇中2021-11-0626页
- 人教版2016中考备战策略语文专题十2021-11-063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