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0 KB
  • 2021-11-06 发布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导学案(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 ‎1.文章运用摆事实论证的写法及其好处。 ‎ ‎2.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感悟其妙处。 ‎ ‎3.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根深dì(    )固   zī zī(    )不倦    jí(    )取 qiè(    )而不舍 ‎2.积累下列词语:‎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一事无成、 汲取 ‎ ‎3.认真读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理出本文的中心论题。‎ ‎ ‎ 课堂探究 ‎1.文章怎样论述“(要有创造力就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这个看法的?‎ ‎ ‎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 ‎ ‎3.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 ‎ ‎4. 品味语言 ‎(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中的“必需”能否换成“必须”?  ‎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中的“细小”一词能否去掉?  ‎ ‎5.阅读课文,回答文后问题。‎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举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写一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思维方式,接着又以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__________,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 ‎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________;同样,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________占领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旷野(    )       ②奥妙(    )‎ ‎2.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 ‎3.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弟子们的回答为什么都不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1)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2)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3)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 ‎(4)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5)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6)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7)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子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子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的,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 ‎(8)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9)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10)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11)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12)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这一现象,阐述了________的中心论点(用自己语言概括)。‎ ‎2.第(7)(8)两段运用________的论证方法,从________这一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11)段告诉我们生活中________,阐明了欣赏别人要________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3.第(9)段中加粗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第(10)段中说“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 ‎ ‎ 参考答案 ‎ 1. 略 2. 略 ‎ ‎1.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了人们的认识问题,再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再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的问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思路清晰,举例典型,有说服力。‎ ‎2.光有知识是不能拥有创造性,但没有知识做基础是绝对谈不上有创造力的,所以,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如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 布歇内尔,他们就是发现问题后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才发明了印刷机、排版术和游戏机。‎ ‎1.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阐述这一道理的。先丛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2. 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在于能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关键要做到三点: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 品味语言 ‎(1)“必需”不能换成“必须”。“必需”是“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的意思,而“必须”是“事理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精通各种知识和活用各种知识是拥有创造性思维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它们创造力无从谈起的。而“必须”含有命令的语气,这与文章的情感不相符,所以用“必需”是恰如其分的。  ‎ ‎(2)“细小”表明有创造力的人能在别人不留意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捕捉到自己的充满灵感的想法,以此为突破口,由量变引起质变,最终由这种细小的想法变成现实。因此是不能去掉的。  ‎ ‎1.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2.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3.一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二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4.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5.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6.提示:必须是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具体事例略。7.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1.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要欣赏别人 ‎2.举例  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许多东西值得欣赏  敞开胸襟 ‎3.冷漠 ‎4.欣赏是真诚的,阿谀是虚伪的。‎ ‎1.美国 罗迦· 费·因格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知识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D二、 1.①kuàng ②ào 2.种上庄稼 用美德  3.无论是从表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草,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  4.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  5.是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的谷子。  6.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做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约作口头回答了。  7.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