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5 KB
  • 2021-11-06 发布

菏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菏泽市 2020 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②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③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大人者,言不必信,_____惟义所在。(传统文化《孟子•离娄下》) (3)根据提示默写。 ①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月亮仿佛一面刚刚打磨过的明镜”意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 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美当代英雄豪杰的诗句是: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 韦 鼎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①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②那:即“哪”。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3.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 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 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_____ ②何苦.而不平_____ ③惧其不已.也_____ ④不足.学_____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上 C.以.残年余力/何以.战 D.其.如土石何/屠自后断其.股 6.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8.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 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 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 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 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 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 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 “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 6 亿多年前到 5 亿多年前的 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 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 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 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9.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10.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11.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悬崖边的树 林清玄 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迷迷糊糊,好像一 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 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所有的孩子都是参加 高雄联考,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连在乡镇里的旗美高中也不能考了。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 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整个高中加起来只有三百多人。学校 在盐分地带,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四面 都是蔗田和稻田。记得入学注册时是爸爸陪我去的,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非 常讶异地问我:“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 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住在学校时认识了许多死党,加上无 人管教,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画画和写文章。每到假日,我 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 赤字一天一天增加,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这时,我暗暗地准备辍学或转学, 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你再读一学期,真的不行, 再转回来吧!” 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 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这是第 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的老师,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 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 只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你有 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 就红了眼睛。 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 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 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 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 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王老师则是 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 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但是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 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想到他 最常对我说的:“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 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大树。 (选文有改动) 12.简述王雨苍老师改造“我”的经过。 13.你认为王雨苍老师是怎样的人?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写父亲有何作用。 15.简析以“悬崖边的树”为题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寂寞林公 胡文彬 ①五月的福州,赤日炎炎。我辗转于长街短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热闹,反复打听的只是两个人的故 居和纪念馆,一是林公则徐,一是林公觉民。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 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于是,我像无头苍蝇似的坐着公共汽车沿主要街道搜寻。皇天不负有心人, 位于澳门路 16 号的林则徐纪念馆终于让我化焦灼为惊喜! ②始建于 1905 年的林文忠公祠,现为林则徐纪念馆。红墙,木楼,江南式园林,倒也清幽。里面展 出林则徐的生平业绩、字画著作。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 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厚厚的林则徐文集,灵动飘逸的林公手迹——“清 风明月不用一钱,静坐读书各得半日”,天赋才华。林则徐本可以做一个闲雅从容的艺术家,是历史的风 雨、民族的灾难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③静极了的树德堂里光线幽暗,眼睛好一会才适应。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 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御碑亭里三石碑高 耸,载着咸丰皇帝在林公身后所作的高度评价。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 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充军的边塞之地,殚精竭虑, 造福一方百姓;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 ④大惑不解的是,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观者如潮的情形相比,林则徐纪念馆却门可罗雀。寥寥 无几的几个外地人匆匆浏览,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刚走到拱形的门洞下,手机响了,于是对着林公的祠堂肆 无忌惮地大声呵斥着。卖门票的老人睡眼蒙胧,庭院里的空气冷清得令人寒颤。显然,昔日英雄林则徐, 已渐渐被许多人冷落淡忘。寂寞林公,150 多年前,可是声震寰宇叱咤风云之人,一面迎着海风猎猎飘扬 的大纛,以他为鉴曾验证过人性的深度、爱国的情怀与生命的壮美啊! ⑤心事重重地走出林则徐纪念馆,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找不到任何标志,有人竟 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我寻找林觉民,不仅因为他是我崇拜的才女林徽因的叔叔,他的故居 后来是冰心的祖屋,还因为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位被两广总督张鸣岐惊为天人、直呼“真奇男 子也”的血性男子汉,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丈夫。这位在日本攻读哲学四年、满腹经纶的福州青年,发现要 拯救危如累卵的祖国,哲学是无力的,只有仗剑而起,以死报国。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 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人生的最后一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等的 精彩!我多想亲眼看看他 24 岁就义前写在一方手帕上的《与妻书》真品:“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 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此文选入中学课本,因此,据说参观他故居的主要是学生。 林公觉民的形象已淡出成人世界,独自寂寞在岁月深处。 ⑥黯然间心有不甘地再询问林则徐墓、严复墓,回答没对外开放。偌大一座孔庙呢,空空如也,据说 等待装修。 ⑦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世俗气有 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 ⑧但愿我的所闻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 (选文有改动) 16.阅读第①﹣③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凝重”“沉重”的感受。 17.联系林则徐、林觉民的业绩,谈谈你对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18.品味语言。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 书。 ②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 19.结合全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景致在山水之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景致在生活深处,这是人与人碰撞的火花。因为留心,我们就 有了一些关于景致的记录和感悟。 请以“景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求 闻达于诸侯 苔痕上阶绿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行不必果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解析】 【分析】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规、愁、痕、鸿鹄、 磨。 2.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3.“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同时也 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 【解析】 【分析】 2. 本题考查是个情感。(1)翻译:离乡万里风光习俗都不相同,忽然鸟一叫感到心惊。怎么能 对着远方的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2)结合“远客”“故乡”可知,这首诗抒发 的是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3. 本题考查炼字。(1)翻译。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离乡万里风光习俗都不相同,忽然鸟 一叫感到心惊。令我心惊。“惊”指心惊。(2)语境义。这里指作者听到鸟叫而心惊。“惊” 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诗人此时正在回忆 不同于万里风烟的江南景色,而百舌的叫声不禁使诗人突然意识到已经是又一个春天来临, 此时的江南风光自然会更加秀丽,也更令人怀念。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 久。久客思归,不得不使诗人闻百舌声而骤感惊心。一个“惊”字展现出动态感,写出了作 者内心的震动,为下文写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4. 同“慧”,聪明 愁 停止 值得 5.C 6.D 7.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 肯学到结束 8.愚公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项羽他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 和毅力。示例: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分析】 4.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 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惠, 通假字,同“慧”,聪明。苦,一词多义,愁。已,一词多义,停止。足,一词多义,值得。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5.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 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 B.之:的/之:到,去; C.以:凭借/以:凭借; D.其:表反问语气/其:它(的)。 故选 C。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A.倒装句; B.倒装句 C.倒装句 D.判断句。 故选 D。 7.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彻, 通达,这里指改变。(2)略,大略、一点点。其,代词,指兵法。竟,完成、结束。 8.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甲文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愚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 在定下目标之后,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移山成功。乙文中的项羽学什么都不能一心 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为他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结合他们成功和失 败的原因,得出我们所受的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 有所成。 【点睛】 译文: 甲: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 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 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 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 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 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 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 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 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 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羽则用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 是智力不足啊。 9.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10.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11.“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可得:地壳的运动。根据第 四段中的“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可得:气候 的变化。根据第五段中的“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可得:古生物的 状况。根据第六段中的“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可得: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10.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七段可知,本段列举了三叶虫化石、树木化石的具体实例,这是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六段可知,这两处举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 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11.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很可能”表示猜测,在句中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只是作 者的一种猜测,并没有科学实据。如果去掉,语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很可能”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点睛】 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 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 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 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 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 有”“另外”等。 12.王老师邀“我”到他家包饺子,肯定、鼓励“我”;对“我”的文章,王老师仔细斟酌、 修改,与“我”讨论,使“我”坚定了走写作之路。 13.教学水平很高;关爱学生、和蔼可亲;热爱教育事业,注重发现人才;教育方法得当; 文学功底深厚。 14.①父亲对“我”的失望与王老师对“我”的肯定、鼓励形成对比,突出了王老师关爱学 生、富于教育智慧的特点,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作用之大,表达了“我”对王老 师的感激怀念之情。②父亲对“我”的失望,表现了当时“我”成绩很差,这为后文王老师 关心、鼓励“我”的情节起铺垫作用;最初成绩差、自我放弃,与后文“我”获得进步、坚 定写作方向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王老师在“我”的成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5.标题运用比喻手法,生动、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交代了文章主要人物,点 明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激之情。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由第 6 段“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 文章是我写的老师”“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 等内容可概括为:王老师邀“我”到他家包饺子,肯定、鼓励“我”。由第 7 段“不管是写 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 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 虽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但是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可概括为:对“我” 的文章,王老师仔细斟酌、修改,与“我”讨论,使“我”坚定了走写作之路。 13.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 教”“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可见,王老师教学水平很高。由“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吃完师母的饺子,告 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可见,王老师关爱学生、和蔼可亲。由“他之所以退而 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可见,王老师热爱教 育事业,注重发现人才。由“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王老师则 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 弃呀”可见,王老师教育方法得当。由“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 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可见,王老师文学功底深厚。 14. 本题考查对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此题要从刻画人物、表达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像你这 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你 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父亲的做法与王老师对“我”的鼓励、肯定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 出了王老师关爱学生、富于教育智慧的特点,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的作用之大。 父亲对“我”的失望,也体现了“我”的成绩很差,一方面为后文王老师对“我”关心、鼓 励的情节作铺垫,另一方面与后文“我”获得的进步形成对比,突出了王老师在“我”的成 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5. 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 生。”“悬崖边的树”以比喻的方法揭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王老师,蕴含着对老师的赞美、 感激之情,点明文章主旨。比喻手法使标题生动、新颖,能吸引阅读兴趣。 16.①民众对历史英雄的淡忘;②林则徐的民族精神使“我”肃然起敬;③感受到民族英雄 承受的苦痛,经历的磨难;④由林则徐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到世界的进步常常以牺牲 优秀者为代价。 17.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往往历经磨难,牺牲自己推动社会进步,其精神教育后人。表达了 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对其遭遇的痛惜之情。林则徐推行禁烟,功勋巨大,却遭遇罪臣命运; 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捕牺牲,献出仅 24 岁的生命。 18.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林则徐纪念堂比作民族精神教科书,高度评价了林则徐纪念堂的 教育意义,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②“打量”本义是仔细地察看,这 里指人们对“我”打听林觉民故居一事感到奇怪。可见人们对民族英雄陌生、淡忘,流露出 “我”对这种现象的忧虑。 19.①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崇敬、赞美之情;②表达了对民族英雄被民众淡忘的悲伤、 痛惜之情;③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担忧;④表达了作 者希望社会能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学习、传承。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已明确答案所在区域是第①﹣③段。由“然而,问酒 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可知,民 众对历史英雄的淡忘使作者心情沉重。由“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 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可见,林则徐 的民族精神使“我”肃然起敬,有“凝重”之感。由“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 感受着他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 重”可知,民族英雄承受的苦痛,经历的磨难使作者心情沉重。由“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 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 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可知,作者由林则徐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 到世界的进步常常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心情沉重、悲伤。 17.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要求联系林则徐、林觉民的业绩来谈。林则徐“身前本是 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林觉民“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 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这两人致力于救国救民, 其民族精神教育了后人,推动了历史进步,却都历经磨难,牺牲了自己。由此可见,划线句 的意思是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往往历经磨难,牺牲自己,推动了社会进步,表达了对优秀人 物的崇敬和对其遭遇的痛惜之情。 18.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第①题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 教科书”,把林则徐纪念堂比作民族精神教科书,是比喻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高度评价了林则徐纪念堂具有的教育意义,表达出对林则徐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第②题, “打量”意思是仔细地察看,结合“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 从头到脚打量我”的语句可知,人们对“我”打听林觉民故居一事感到奇怪,可见人们对民 族英雄的陌生、淡忘,表达出“我”对这种现象的忧虑。 19.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由“我辗转于长街短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热闹,反复打听的 只是两个人的故居和纪念馆”“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 的展室”“人生的最后一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等的精彩!”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民族 英雄的崇敬、赞美之情。由“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 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可知,作者表达 了对民族英雄被民众淡忘的悲伤、痛惜之情。由“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 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世俗气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 不幸也”可知,作者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担忧。“但 愿我的所闻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表达了作者希望社会能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学习、 传承。 【点睛】 理解句子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 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 握句子的含义。(2)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 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 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20.参考例文: 景致 故乡的景致是美好的、明亮的、透彻的。多少个日夜,她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小时候,父亲总是带我到故乡西边的那片野地里去玩儿。那是片油菜地,夏天经常有蜻 蜓、蝴蝶飞来飞去,翅间的一次次扇动牵带着金黄的油菜花翩翩起舞,我的心也随之颤动。 一阵风吹过,头顶的几棵杨树沙沙作响,油菜花的点点花粉也被吹到我的鼻尖,“阿嚏……”, 这令人猝不及防的喷嚏,惊起了好几只蝴蝶。故乡的景致是美好的、令人动情的。 油菜地的深处是一个隐蔽的湖。好大一片湖水!远远望去,湖边的几间房屋好像一只只 蚂蚁一样渺小。湖水非常清澈,水中潜游的鲫鱼清晰可见。当时故乡最受欢迎的野味儿就是 这鲫鱼了。令人垂涎的鱼丸烩面、鲜美的鲫鱼豆腐汤、喷香的红烧鲫鱼,各式各样的鲫鱼菜 肴,是令我难忘的美食,也是故乡的一道景致。故乡的景致是透彻的、美味的、滋养人的。 故乡下雨的时候还是有点儿可怕的。天上的乌云黑压压的,真是“黑云压湖湖欲摧”, 不过还好,我们那儿多下太阳雨,被雨点儿激起的层层涟漪映衬着阳光,真可谓“湖光向日 金鳞开”。雨过天晴,经历了大雨洗礼的花草越发青翠,花仿佛一不小心被触碰了就会碎裂, 流出水来。故乡的景致是令人敬畏的,是奇妙的,是明亮的。 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故乡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企业征地,拆迁补偿等一系列繁杂的 事务开始出现,曾经的蓝天白云已变成了雾霾黑烟,故乡的情味儿也越来越淡了。这让我更 加怀念曾经的那个故乡。 我爱我的故乡,想念她那醉人的景致,怀念她那深深的情味儿。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为全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全命题”的形式,引导语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 写作欲望,打开并引领写作思路的作用。材料中的前两句阐述了景致的两层含义。第一句为 本义,指自然界的美景。第二句为引申义,指人与人和谐相处,思想融汇的人文景致。第三 句提示了写作内容“一些关于景致的记录和感悟”。据此可知,本题可以写一篇写景散文, 抒发自己对于某种自然景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比如家乡的景致、山水的景致、公园的景致 等等。写作时,应紧扣景致的特点,按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顺序,充分调动各种感观,给读者 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写一篇记叙文,记叙自己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自然和谐,获得了心 灵的愉悦的事件,表达自己对于这种人文“景致”的独特感悟,以真实事件和真情实感打动 读者。 【点睛】 完成命题作文时要做到: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 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三、在构 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四、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 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 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 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