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4.50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八 青少年健康成长篇
热点1 织密法网——撑起青少年保护伞刻不容缓
材料一
2019年8月16日《山西青年报》报道2019年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下发《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就“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提出多项重要举措。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介绍,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①。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以最高检成立正式的未成年人检察厅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一是以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为导向
②,规范捕、诉、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二是深化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临界教育、
家庭教育
③、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制度,推行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建立健全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
;三是
促进法治进校园活动制
度化
④,进一步推进检察官法治副校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四是开展未成年人
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⑤试点工作,推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有效衔接。
材料二
2019年7月26日,在全国律协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雪梅介绍,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进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工作
⑥。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今年将重点推进两法的修改工作,预计将提请下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初次审议。这次修改,
将为解决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法治保障
⑦。
热点剖析
考点链接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等信息都体现了与未成年人权益相关的知识。在分析材料时
,
若遇到此类内容
,
可联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法律保护、自我保护等内容。
※
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原因
(
见
P15)
※
家庭保护的内涵及举措
(
见
P15)
※
未成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素材探讨】
①青少年的重要地位。
②司法保护。
③家庭保护。
④学校保护。
⑤社会保护。
⑥修改法律,国家重视。
⑦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热点解读】
1.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即将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工作,说明了什么?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撑起青少年保护伞刻不容缓。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3.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暗含着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应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哪些保护?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4)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4.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
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相关素材】
材料一 绷紧青少年权益保护这根弦
2019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西瓜视频等14家短视频平台和4家网络视频平台统一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加上此前试点的抖音等平台,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技术不是万能的。目前,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还依靠用户自主选择,无法对青少年用户进行精准识别,青少年用户可以绕过防沉迷系统。这就需要相关平台继续提升技术水平,同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也要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行为进行引导和适当的管控。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从法律、制度等方面提供支撑,更需要各个相关责任主体紧绷这根弦,增强意识、保持敏感、积极履行主体责任。
材料二“从业限制”从源头保护未成年人
2019年8月,贵州省检察院、省法院、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12家单位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建立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该《意见》所建立的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限制制度,将为预防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构筑起坚实有力的“防火墙”。只有建立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从业人员违法犯罪信息查询系统,方便用人单位及时准确地查询相关记录,才能把潜在隐患拦截掉,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的环境,从而有效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热点2 关注生命安全,向校园霸凌说“NO”
材料一
2019年9月4日,
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召开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
①,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再次作出明确部署。会议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要把安全红线意识树牢。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和干部一定要把确保安全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底线要求,
把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管什么时候谈起教育,首先要谈安全
②。
二、要把责任分工压实。
三、要把学校大门守严。各地各校一定要吸取教训,看好自己的门,把好安全第一道关。
四、要把安全设备配齐。
五、要把校园周边看紧。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
大力整治校园周边黑网吧、黑出租、无证摊贩等治安、卫生乱点。要充分利用公安机关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配合执勤民警做好上下学时段校门周边风险防控工作,确保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安全可控。要在校门周边配置减速带、红绿灯、隔离桩等设施,做好交通疏导,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③。
六、要把隐患大排查做细。
材料二
近年来,一个新名词出现在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视线中:校园欺凌。
据报道,2019年6月25日,深圳一小学女班长把全班30多个同学叫到操场上,不分男女,轮番扇巴掌。6月28日,广西南宁某中学初二年级8名女生围殴一名初一年级的女生,只因“看不顺眼”
④……
校园欺凌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孩子的宁静与和谐
⑤,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孩子的“花季”变成“花祭”,
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坚决避免和制止校园暴力
⑥。
【素材探讨】
①高度重视校园安全。 ②生命健康权。 ③多措并举,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④校园欺凌现象层出不穷。⑤校园欺凌的危害。⑥坚决杜绝校园霸凌。
热点剖析
考点链接
“
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校园欺凌”等信息体现了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知识。在分析材料时
,
若遇到相关材料
,
可联系平安校园建设、如何防范校园欺凌等内容。
※
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举措
※
校园欺凌的原因及危害
※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措施
【热点解读】
1.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召开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大力整治校园内外安全问题。你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或危害学生安全的现象?
(1)校外小商贩泛滥,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令人担忧。(2)学校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
(3)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且缺乏安全知识。(4)校外勒索。(5)校园暴力。
2.如何预防和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1)国家:加强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为校园安全提供条件和保障。
(2)社会:确保学校各类设施的质量合格,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经常开展安全自救演练活动;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完善校园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4)青少年:应不断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并勇于同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3.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1)青少年自身:法治观念淡薄,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情绪强烈,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好奇心的驱动;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
(2)家庭:缺少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3)学校:疏于对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法律教育,对青少年的管理不严,缺少正确的导向。
(4)社会: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
4.校园欺凌的危害有哪些?
(1)侵犯了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2)侵犯了被害人的人格尊严权。
(3)破坏了校园和谐、社会秩序。(4)容易使欺凌者成为“问题少年”和“不良少年”。
(5)容易使欺凌者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危害社会。
5.为避免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未成年人分别应该怎样做?
(1)国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大对校园欺凌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等等。
(2)社会:相关部门严格审查和监管图书、音像、网络中的“三俗”文化和暴力文化,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等等。
(3)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暴力”的系列活动;积极对问题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跟踪辅导、帮教活动;等等。
(4)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自觉发挥榜样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
(5)未成年人: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与人发生矛盾时,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遇到欺凌和暴力时,及时请老师、家长等帮助解决,必要时,依法维权;等等。
【相关素材】
材料一 校园霸凌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9年7月,某市校园霸凌事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两个女生围着一个女生打,甚至有一位女生扬言“就算你报警,警察也找不着我”。最终的案情处理结果是两名打人女生中有一人不满14岁不予处罚,另外一人不满16岁不予行政拘留。这个结果虽在情理之中,却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有网友表示,那两位女生以后会更加无法无天地欺凌其他同学。未成年人犯罪也是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不是给未成年人脱罪的理由,我们应当根据事情的情节和性质再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果只是一味地使其免于刑责,那么犯罪的未成年人会越来越嚣张。
材料二
2019年9月3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秋季学期刚刚开始,湖北省恩施市发生一起严重伤害学生事件,造成多名学生伤亡。为切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学生、幼儿生命安全,有关部门作出如下通知:一、提高认识,压实安全责任;二、开展排查,化解安全隐患;三、加强协作,强化周边安全;四、加大投入,强化三防建设;五、加强教育,提高防护能力;六、加强督导,强化责任追究。要求学校认真落实《关于组织开展全国校园医院安保工作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积极做好校园安全督导工作。对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规严厉追究责任。
热点3 拿什么拯救你——“网瘾”少年
材料一
2019年6月5日中国经济网报道日前,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与运营商中国联通宣布达成深度合作,将推出面向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用户的专属定制SIM卡,可查询孩子所在位置,限制流量并查询游戏小号,帮助更多家长实现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管理和保护
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度游戏是一种休闲,上网也是获得信息的好方式,但前提是不可沉迷其中
②。
可现实是,不少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自控力不强,每天花很长时间上网和玩游戏,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未成年人花掉上万元打赏网络主播,有的逃课玩网游,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③。应该说,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上,平台企业、监管部门和家长都有责任,这三股力量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力量缺席,都会成为一块短板,影响未成年人的发展。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通力合作,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筑起一道防火墙,网络才会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助力,而非障碍。
材料二 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社会各界呼吁保护成长
2019年6月27日,共青团中央召开2019年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座谈会。据相关媒体报道,
今年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将增设网络保护的章节
④。与此同时,
酝酿多年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今年有望出台。这无疑向广大公众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将有法可依
⑤。
热点剖析
考点链接
“
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管理和保护”、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
等体现了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在分析材料时
,
可联系沉迷网络的危害、文明上网等内容。
※
网络的积极、消极影响
(
见
P49)
※
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
见
P49)
【素材探讨】
①社会保护。 ②网络的积极影响。 ③沉迷网络的危害。 ④法律保护。⑤制定专门法律。
【热点解读】
1.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
(1)积极影响:①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③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提高了文化的传播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共享。
(2)消极影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2.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分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3.我们应该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相关素材】
材料一
2019年8月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创新发展白皮书(2009-2019)》披露,过去10年,在该院审理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性侵类犯罪的受害人数占到一半以上,其中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白皮书还显示,近七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存在未成年人不正常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的问题,大量网络载体、电子游戏中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内容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频发的校园欺凌恶性事件中,网络欺凌日益严重。关于校园欺凌,白皮书指出,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手机互联平台的普及,近半数的相关案件发展为网络欺凌、网络恶意传播、网络暴力。
材料二
2019年7月31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未成年人移动互联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据了解,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和实际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回收了4 059份有效问卷。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受访者包括以中小学生为主的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家长、中小学老师和关心话题的社会人士。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认为,网络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这并不是网络本身的问题,通过立法、管理等方式是可以避免和防止网络内容中出现的问题。报告显示,21.25%的受访学生表示曾在使用手机时遇到过色情或暴力信息,即每五个受访未成年人就有一人在网上遭遇过色情、暴力信息。其中,男生更常遇到色情、暴力信息,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遇到此类信息的频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