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4.00 KB
  • 2021-11-06 发布

2020届初中物理章节复习 第1章 机械运动(分章考点讲、析与提高)(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 机械运动考点剖析与能力提高(教师版)‎ 全面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和常见考点,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 ‎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如图(1)所示。‎ 图(1)刻度尺 b.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 d.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35cm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图(2)标尺的读取 图(3)刻度尺的读数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3)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 ‎2.时间:时间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2)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秒表测量时间。‎ ‎3.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取参照物并不一定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该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以路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以车里的人或物品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们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这叫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运动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直线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了S的路程,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时间t用表示,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 ‎(2)速度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m)和时间单位(s)组成,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如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5)路程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所示。‎ 图(4) 路程时间图像 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6)速度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5)所示。‎ 图(5) 速度时间图像 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6.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平均速度的公式是(如:小明从家步行走到学校用时10分钟,已知小明家距学校‎1500米,那么,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为‎2.5m/s)。‎ ‎7.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常用工具有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 介绍本单元常见考点、考查方式和考题类型 ‎1.长度测量:长度测量,在中考中出现的考题较多,考查方向主要是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方法,目的是考查学生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此类考题出现的概率较高,但很少作为一个考题出现,一般情况下和其他测量结合在一起的较多。考题题型一般以填空题居多,选择题也有出现。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也是中考中常见的考题,物体长度的估测是常考热点。‎ 例题一:(2019·宜宾)小明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3m‎; ‎B.—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300g‎;‎ 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间约为5s ‎【答案】A。‎ ‎【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教室高度在身高的二倍左右,故A符合事实;‎ B、十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1s走两步,每层楼间隔约为20步,时间应为30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 例题二:(2019·苏州)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2.25。‎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 故答案为:2.25。‎ ‎2.时间测量:对于时间测量,常用仪器是秒表,在中考中出现对秒表进行读数的题目出现概率不大,个别考卷中也曾出现过秒表的读数问题,但很少。作为学习物理学最基本、最基础性的内容,对时间的概念以及测量与读数方法还要要掌握的。‎ 例题三:(2019·益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1.5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2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kg ‎【答案】B。‎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内空间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由生活经验知,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实际;‎ 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1s,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0.15kg,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3.误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误差的概念。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是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学生要清楚准确值和估读值,以及测量数据表示方法。对于误差的考题在中考试卷中也曾出现,但出现的概率不高;但在进行复习中需要重视这个问题。‎ ‎4.运动的描述:是第一章机械运动主要知识点,也是中考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类型,其主要考题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个大类,选择题出现更多。运动描述的考题一般有一道题,主要考查运动的相对性,物体静止和运动的描述等知识点;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分-1.5分之间。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有:机械运动、参照物,此类考题出现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例题四:(2019·河北)卫星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它从图中所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照物是   。‎ ‎【答案】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 ‎【解析】本题以卫星为背景,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及参照物的选择等,属于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时,相对高度减小,所以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通信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 故答案为: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 ‎5.速度、平均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2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中考题型分析: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例题五:(2019·泸州)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到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①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②时间一定时,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③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在t1到t2时间内的路程关系;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运动快慢都是相同的。此题考查了s-t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解:由图象知,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例题六:(2019·福建)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ºC B.人的止常步行速度约为‎1m/s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2N ‎【答案】B。‎ ‎【解析】考查常见量估测,属于简单题。‎ 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C之间,故A错;‎ 人正常一秒行走两步,大约一米,所以正常步行速度为‎1m/s,故B正确;‎ 教室高度是普通中学生身高的2左右,故C错;‎ 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g,其重力约为0.5N。正确答案是B。‎ ‎6.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7.考点分类:本单元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 刻度尺的读数与使用 出现概率较高,考查考生正确读取长度 参照物与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运动的描述,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出现频率很高 平均速度 简单计算、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常见题型是选择题 运动图像 通过运动图像进行计算和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 平均速度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选择题、填空题 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 一般考点 误差概念的理解 出现概率较低,常作为一个题干出现 速度的估测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 平均速度实验探究 出现概率不高,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冷门考点 秒表的读数 出现概率较低,主要考查考生读取时间 速度单位换算 出现概率较小,主要考查对运动速度及单位的理解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 对本单元常考热点进行梳理,选题为近三年的各地考题 示例一:物理量的估测:(2019·甘肃武威)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 A.一个苹果所受重力约为 B.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kW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答案】A。‎ ‎【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20g=‎0.12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12kg×10N/kg=1.2N。故A符合实际;‎ B、家用空调的工作电流在‎5A左右,其功率在P=UI=220V×‎5A=1100W=1.1kW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示例二:运动的描述:(2019·甘肃武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80km/h,合______m/s。‎ ‎【答案】高铁;50。‎ ‎【解析】本题考查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难点是要求不同速度单位的换算倍率。(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2)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认为树木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高铁。‎ 列车速度:v=‎180km/h=180×m/s=‎50m/s。‎ 故答案为:高铁;50。‎ 示例三:长度测量:(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 ‎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 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解析】(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可知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另一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物体的长度;(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之前,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用镊子夹取砝码;(4)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 ‎【解答】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 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 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B。‎ 示例四:速度与平均速度:(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答案】D。‎ ‎【解析】在分析s-t图像时,图像是直线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的物体做变速运动;两物体在某点相遇,说明物体的路程相同。‎ ‎【解答】在5s时,两物体的图像相交,说明两物体在5s时的路程相同,但不一定会相遇;故A、B错。‎ 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图像是一条曲线,说明其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以近三年各地中考试题为选材,提高学生对本单元考点的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广西贵港)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 ‎【答案】B。‎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7cm,故B符合题意;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2.(2019·河北)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cm;‎ B.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C.一支普通圆珠笔重约为2N;‎ 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可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A、一张纸的厚度为100μm=‎0.1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故B符合实际;‎ C、一支普通圆珠笔的质量约为‎10g=‎0.01kg,其重力G=mg=‎0.01kg×10N/kg=0.1N,故C不符合实际;‎ 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3.(2019·苏州)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B.苏州地区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C.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答案】D。‎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苏州地区6月份最高气温不到‎50℃‎,所以平均气温远低于‎50℃‎。故A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全新2B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0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达‎5km/h=5×m/s≈‎1.4m/s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 ‎4.(2019·潍坊)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20dm B.潍坊市夏季高温约为‎40℃‎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 D.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答案】B。‎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潍坊市夏季气温较高,可以高达‎40℃‎,故B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5.(2018·衡阳)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答案】A。‎ ‎【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符合实际情况,故A正确;‎ B.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70um,故C错误;‎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左右,故D错误。‎ ‎6.(2018·娄底)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s=‎250m,t=10s,故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72 km/h,故B正确。‎ 故选B。‎ ‎7.(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A.‎1.6m B.7.5dm C.‎18cm D.70um ‎【解析】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8.(2019·湖南邵阳)学校大课间操时,小明同学在跑道上向前做慢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蹬地的鞋底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后;‎ B.小明看到跑道在往后退,是以小明为参照物;‎ C.小明在匀速通过弯道时,他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D.小明在慢跑时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B。‎ ‎【解析】A、小明向后蹬地时相对地面鞋向后运动,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 B、跑道在往后退说明跑道是运动的,跑道和小明之间距离发生变化,所以可以以小明为参照物。故B正确。‎ C、小明在匀速通过弯道时,他的速度不变,方向变化,所以小明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小明无论是慢跑还是站立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的重力,所以压力不变,站立时受力面积是两只鞋底面积,跑步时是一只鞋底的面积,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9.(2019·泸州)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到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①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②时间一定时,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③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在t1到t2时间内的路程关系;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运动快慢都是相同的。此题考查了s-t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由图象知,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10.(2019·潍坊)2019年4月,中国自主研发的‎600m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Ⅲ”成功完成下潜任务。在某次下潜中,若从“海龙Ⅲ”刚好浸没开始计时,到返回水面结束计时,下潜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海水密度变化和“海龙Ⅲ”的形变,下列对“海龙Ⅲ”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开始到结束计时,共用时10min B.在1~3min,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4~6min,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在6~8min,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答案】AD。‎ ‎【解析】(1)由图可知,从开始到结束计时共用时间;(2)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在1~3min内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变化;(3)由h-t图象可知在4~6min内潜水器的速度,然后判断其状态;(4)由h-t图象可知在6~8min内潜水器所处深度的变化,根据p=ρgh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变化。‎ ‎【解答】A、由图乙可知,从开始到结束计时,共用时10min,故A正确;‎ B、由题知,从“海龙Ⅲ”刚好浸没开始计时,则在1~3min内,潜水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gV排可知,其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在4~6min内,下潜深度h不变,说明潜水器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在6~8min内潜水器所处的深度逐渐减小,即潜水器在上浮,由p=ρgh可知,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故D正确。‎ 二、填空题 ‎11.(2018·安顺)小亮坐在火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火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使车体附近的______很小,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外。‎ ‎【答案】火车;压强。‎ ‎【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这一规律适用于所有的液体与气体,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锻炼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火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与火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树木是向后运动的;‎ 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 故答案为:火车;压强。‎ ‎12.(2018·遵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的小红旗长度 cm,小红旗呈现红色是因它 红光(选填“反射”“吸收”或“折射”)。‎ ‎【解析】(1)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9.00cm;‎ ‎(2)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红色的光,进入人眼。‎ 故答案为:9.00;反射。‎ ‎13.(2018·遵义)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   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解析】(1)小迪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小迪与小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运动的;‎ ‎(2)小迪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 v===‎8m/s。‎ 故答案为:运动;8。‎ ‎14.(2018•武汉)‎2018年4月1日,“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开始载客试运营,开通了交路1和交路2两条线路。交路2全长约‎20km,若电车某次跑完全程需要50min,则电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光谷量子号”采用了能量回收系统,例如电车下坡时,为了保持匀速运动,会带动发电机发电进行“刹车”,即将   能转化为   能供电车使用,更加节能环保。‎ ‎【解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v=算出平均速度;(2)当高速运行的列车开始制动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减速。‎ ‎【解答】(1)已知路程s=‎20km,时间t=50min=h,‎ 则电车的平均速度:v===‎24km/h。‎ ‎(2)当电车下坡时,会带动发电机发电进行“刹车”,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电车使用,更加节能环保。‎ 故答案为:24;机械;电。‎ ‎15.(2018·襄阳)古隆中距襄阳市区某中学‎16km,该中学在游古隆中研学活动中,有学生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着   ,同学们的步行速度大约‎4km/h,则同学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古隆中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h。‎ ‎【答案】地磁场;4。‎ ‎【解析】由于地球的周围存在地磁场,所以地球周围的小磁针(指南针)都要受到地磁力的作用而指向南北方向;‎ 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步行的时间为:t===4h。‎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