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1-11-06 发布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捕蛇者说练习语文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 捕蛇者说 ‎1.写作背景 柳宗元因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下层人民,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产异蛇”,听到有蒋氏者“专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写下这篇《捕蛇者说》,以“砭时弊与抒孤愤”。‎ ‎2.文体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相近。‎ ‎3.文言文考点链接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汉语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词义的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则只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代汉语则指鼻涕;再如“池”,古代指护城河,现代汉语则指水池。‎ ‎(4)感情色彩的转移。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如“卑鄙”在古代是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是中性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指品德恶劣、道德败坏,是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有些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了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日”表示“太阳”,“目”改称“眼睛”等。‎ ‎(6)单音节词变为复音节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复音节词居少数,发展到现代汉语,单音节词一般都变为复音节词了。‎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3。‎ ‎01  积累与运用 ‎1.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的注音。‎ 啮人(niè)   腊之(xī)   挛踠(luán)   瘘(lòu)‎ 疠(lì) 嗣(sì) 莅事(lì) 日cù(蹙)‎ 殚(dān) 号呼(háo) 转xǐ(徙) 隳突(huī)‎ 相藉(jiè) 俟(s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以已大风       已:止,这里指治愈 ‎(2)太医以王命聚之 聚:征收 ‎(3)当其租入 当:以物抵钱 ‎(4)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继承 ‎(5)几死者数矣 数:多次 ‎(6)若毒之乎 毒:怨恨,憎恨 ‎(7)余将吿于莅事者 莅:治理 ‎(8)向吾不为斯役 向:假使,假如 ‎(9)则久已病矣 病:贫困 ‎(10)乡邻之生日蹙 蹙:困窘,窘迫 4‎ ‎(11)殚其地之出 殚:尽 ‎(12)饥渴而顿踣 顿踣:跌倒 ‎(13)犯寒暑 犯:冒着 ‎(14)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藉:垫 ‎(15)隳突乎南北 隳突:横行,骚扰 ‎(16)尽吾齿 齿:年龄 ‎(17)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俟: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 ‎(18)岁赋其二 赋:征收 ‎(19)貌若甚戚者 戚:悲伤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详见本课“文言文考点链接”】‎ A.余闻而愈悲       B.汪然出涕曰 C.则久已病矣 D.去死肌,杀三虫 ‎(解析:A.古今义都为“悲伤”;B.古义“眼泪”,今义“鼻涕”;C.古义“贫困”,今义“生病”;D.古义“去除”,今义一般指“到……地方”。)‎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名词作动词,把蛇晾干)‎ ‎(2)时而献焉(名词作状语,到规定时间)‎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动词作名词,出产的东西)‎ ‎(4)君将哀而生之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不同含义。‎ ‎(1)甚貌若甚戚者(非常)‎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 ‎(2)若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比得上)‎ ‎(3)已可以已大风(治愈)‎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 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假使我不做这份差役,那么早已经贫困不堪了。‎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回来之后就有滋有味地吃着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呢!‎ ‎7.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韩愈,宋朝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2)“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8.句子积累——按课文内容填空。‎ ‎(1)《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现实。‎ ‎(2)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 ‎(3)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是: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可翻译为:到处吵嚷骚扰。‎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永州之野产异蛇”,其中的“异”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颜色异;毒性异;功用异。‎ ‎10.文章第四段叙述蒋氏与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其作用。‎ 第一组: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非死则徙尔”。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虽鸡狗不得宁焉”。第三组:蒋氏“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乡邻“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处境?‎ 折射出作者被贬谪,虽同情百姓疾苦,却无能为力的处境。‎ ‎12.体会下列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1)余闻而愈悲。‎ ‎“愈”字突出表现了作者听完蒋氏的诉苦后,对苛政重税带给人民的苦难更加了解,因而对百姓的关心与同情也更为深切。‎ ‎(2)苛政猛于虎也。‎ 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依据,突出了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的。‎ ‎(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点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期望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革除社会弊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13.柳宗元写蒋氏沉痛的诉说有何作用?‎ 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现当时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03  拓展阅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被狐白之裘  被:同“披”,披着 ‎(2)逸而知人之劳  逸:安逸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 ‎16.文中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公被狐白之裘。(用原文语句回答)‎ ‎17.请说说《捕蛇者说》和本文中的统治者有何不同?‎ ‎【示例】《捕蛇者说》中的统治者不体恤民情,不关心百姓疾苦,不顾百姓死活。本文中的统治者不懂百姓的疾苦,但能够听从大臣的建议,关心天下百姓。‎ 附参考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三天还不晴。景公穿着白狐狸皮袍,‎ 4‎ 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来见景公,在他旁边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雪下了三天但天气却不冷。”晏子说:“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您却不知道啊。”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你的话。”于是就下令拿出衣服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