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7.50 KB
  • 2021-11-10 发布

2015中考物理山西解析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  A. 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s ‎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  C.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  D. 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9℃‎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 解:‎ A、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演奏一遍的时间在50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 ‎ ‎2.(3分)(2015•山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  D.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说法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选项说法错误;‎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的决定因素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的记忆情况,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情况,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 ‎ ‎3.(3分)(2015•山西)“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  B. 发现有人触电,直接用手把他拉开 ‎  C.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  D. 家庭电路中,开关连接火线或零线都可以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流过大时会熔断而保护电路;‎ ‎(2)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 ‎(3)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4)开关与用电器的连接方法:从火线先接入开关,再接入用电器,从用电器出来后回到零线.‎ 解答: 解:‎ A、保险丝是用熔点低的材料制成的,而铜的熔点高,不能及时熔断,故A错误;‎ B、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把导线挑开,不能直接用手拉开,故B错误;‎ C、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 D、从火线出来的线必须先接入开关,再接入用电器,这样能够起到防触电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只要同学们牢记安全用电常识,并正确规范操作,就不会有危险发生.‎ ‎ ‎ ‎4.(3分)(2015•山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  A.潜望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并且要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越大.‎ 解答: 解:A、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故C错误.‎ D、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 ‎ ‎5.(3分)(2015•山西)如图情景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春天花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 ‎  B. ‎ ‎﹣200℃液态空气,它是没有内能的 ‎  C. ‎ 水沸腾壶盖跳动,水蒸气对外做功 ‎  D. ‎ 下滑时有灼热感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考点: 扩散现象;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都具有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A、春天,花香四溢是花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叙述正确;‎ 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B叙述错误;‎ C、水沸腾壶盖跳动,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C叙述正确;‎ D、在滑梯上下滑时有灼热感觉,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D叙述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扩散现象、内能的概念及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基础题.‎ ‎ ‎ ‎6.(3分)(2015•山西)在生产生活中,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使用中,一定费力的是(  )‎ ‎  A. 独轮车 B. 斜面 ‎ C. 滑轮组 D. 筷子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A、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 ‎ ‎7.(3分)(2015•山西)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只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 ‎  B. 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  C.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  D.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考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在插入的铁芯一定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大小以及线圈的匝数有关.‎ ‎②电动机的制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③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极方向有关.‎ ‎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 解:A、在插入的铁芯一定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但与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线圈的匝数有关.故A错误.‎ B、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而制成的.故B正确.‎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不但和电流方向有关,还和磁场方向有关.故C正确.‎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只有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电功的实质,以及电磁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此类型题是中招的热点.‎ ‎ ‎ ‎8.(3分)(2015•山西)电动自行车两刹车手柄中各有一只开关S1和S2.在行驶中用任意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如图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  A. B. C. D ‎ 考点: 电路图设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任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说明两开关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开关S1和S2串联接在电路中,共同控制电动机的工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要牢牢把握住关键点“任一只手柄刹车时,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从而判断出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 ‎ ‎9.(3分)(2015•山西)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  B. 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  C. 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  D. 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1)同一支装入适量的铁砂的平底试管在两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自身重力;‎ ‎(2)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判断两液体密度的大小;‎ ‎(3)对于烧杯,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力液体的重力,根据p=判断容器底所受压强的大小关系;‎ ‎(4)根据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G排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A、试管在三种液体中都漂浮,所以浮力都等于其重力,因此浮力相等,A错误;‎ B、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浮力相等,V排甲最大,所以ρ甲最小,B错误;‎ C、甲、乙、丙液体的质量相等,试管放入三种液体后,受到浮力相等,因此G排=G管,可得三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力相等,由于p=可知,压强相等,C错误;‎ D、由C分析可知,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有关浮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关键利用好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 ‎ ‎10.(3分)(2015•山西)如图为一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2起保护电路作用,其电阻值为5Ω,弹簧一端的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不施加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该握力计测量范围为0~300N,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0.1~0.6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握力300N时电路中电流为0.6A ‎  B. 握力计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V ‎  C. 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范围0﹣30Ω ‎  D. R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5W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用电功率公式求出电阻消耗的功率,然后答题.‎ 解答: 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电路电流;‎ A、由图示电路图可知,握力最大为300N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电路总电阻最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最小,由题意可知,此时电路电流为0.1A,故A错误;‎ B、由图示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为零时,只有R2接入电路,电路电阻最小,电路电流最大,为0.6A,由I=可知,电源电压:U=U2=I最大R2=0.6A×5Ω=3V,故B正确;‎ C、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为0.1A,由I=可知,R=R1+R2===30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1=R﹣R2=30Ω﹣5Ω=25Ω,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范围0﹣25Ω,故C错误;‎ D、R2消耗的最小功率P=I最小2R2=(0.1A)2×5Ω=0.05W,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时一道电学综合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用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即可解题.‎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2分)(2015•山西)英国物理学家 焦耳 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是 Q=I2Rt ,这一发现发展了电热学理论,为电热应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考点: 焦耳定律..‎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找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间的关系,即发现了焦耳定律.‎ 解答: 解: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得出Q=I2Rt.为了纪念他做出的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热量(能量)的单位.‎ 故答案为:焦耳;Q=I2Rt.‎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史的掌握和运用,基础性题目.‎ ‎ ‎ ‎12.(2分)(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的现象,通过现象可以判定水 正在 (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杯口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①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 解:由图知,‎ 烧杯的水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是水正在沸腾;‎ 烧杯中的是沸腾成为水蒸气向上运动,烧杯上方空气温度较低,这些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正在;液化.‎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沸腾的特征和液化现象,是一道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应用题,也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 ‎ ‎13.(2分)(2015•山西)小明同学用硬纸板和大头针制作底座,把两根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个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就制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指南针.指南针能指南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着 磁场 .该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南方,则针尖是指南针的 S (选填“N”或“S”)极.‎ 考点: 地磁场..‎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指南针是根据地磁场的作用工作的,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而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再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判断指南针的指向.‎ 解答: 解:‎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指南针指南北的原因是由于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指南针静止时,指向南的一端是磁体的南(S)极;指向北的一端是磁体的北(N)极,针尖指南,所以针尖是S极.‎ 故答案为:磁场;S.‎ 点评: 本题考查了指南针指南北的原因,比较简单.‎ ‎ ‎ ‎14.(2分)(2015•山西)小明观看了中国运动员在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银牌的全过程.比赛中运动员从雪山顶峰风驰电掣般下滑,她的 重力势 能转化为动能.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滑雪速度快的另一个原因: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上时会把雪内的空气压挤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了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踏着滑雪板的人把重都压在滑雪板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因此,滑雪板不是与雪地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层气垫上滑行.这层气垫不但对滑雪板施加一个向上的托力,并且减小了雪地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 解答: 解:(1)滑雪者从雪山顶峰向下运动过程中,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少,速度变大,所以动能增加,这一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滑行,是因为滑雪板与雪地之间形成气垫,相当于采用了使接触面相分离的方法,减小了滑雪板与雪地的摩擦.‎ 故答案为:重力势;减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以及减小摩擦力的应用实例,属基础知识的应用.‎ ‎ ‎ ‎15.(2分)(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现在家庭常用的电子式电能表表盘,表盘上标有32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小明将某家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6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该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 1000 W,则这个家用电器可能是 电热水器 (选填“电热水壶”、“台灯”或“电视机”).‎ 考点: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根据电能表转过的圈数求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然后由功率公式求出用电器的功率,根据功率作出判断.‎ 解答: 解:用电器消耗的电能:W=kW•h=0.1kW•h,‎ 用电器功率:P===1kW=1000W;‎ 因此该用电器是电热水器.‎ 故答案为:1000;电热水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电能表的参数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首先理解参数的真正含义,根据灯闪烁的次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根据电能和时间计算出功率,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 ‎ ‎ 三、作图与简答题(6分)‎ ‎16.(2分)(2015•山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 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 解:‎ 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 ‎ ‎17.(4分)(2015•山西)阅读小资料:生活中的小窍门无处不在.例如,锤子的锤头变松了,可以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反复几次会套得更牢.‎ 阅读上述小资料,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应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步骤是:先分析物体的原来的运动状态,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没受到力的那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答: 答:因为锤头与柄原来都向下运动,锤柄撞在板凳上时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几次,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一道基础题.‎ ‎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4分)‎ ‎18.(4分)(2015•山西)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 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2)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光路可逆.‎ 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B不与纸板A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解答: 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不合理.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故答案为:(1)垂直;漫;‎ ‎(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点评: 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并考查了探究的方法,应注意掌握.‎ ‎ ‎ ‎19.(7分)(2015•山西)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 零刻度线 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 81.6 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 40 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 1 g/c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 大 (选填“大”或“小”).‎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 ‎(2)在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 ‎(3)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而测量液体质量时,液体的质量等于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烧杯质量之差.‎ ‎(4)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注意读数问题,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底相平.同时要注意量筒的单位和分度值.‎ 要掌握物体的密度计算公式ρ=.‎ ‎(5)当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液体,从而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大.‎ 解答: 解:‎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 ‎(2)由图甲可以看出,在测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这是错误的.‎ ‎(3)用天平葡萄酒和的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是50g+20g+10g=8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1.6g,所以读数为80g+1.6g=81.6g.‎ ‎(4)由甲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5ml,所以葡萄酒的体积为40ml,即为40cm3.‎ 又因为烧杯的质量为41.6g,所以葡萄酒的质量为81.6g﹣41.6g=40g.‎ 葡萄酒的密度为:ρ===1g/cm3,‎ ‎(5)当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葡萄酒,从而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小,这样得出的密度值就偏大.‎ 故答案为:(1)水平台;零刻度线;(2)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81.6;(4)40;1;(5)大.‎ 点评: 此题是测量葡萄酒的密度,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有关密度的计算,是一道比较典型的实验题,要熟练掌握.‎ ‎ ‎ ‎20.(6分)(2015•山西)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 ‎(1)如图是小明连接的部分实物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小明将图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2)同桌的小红连接电路,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电压表、电流表都有示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 .‎ ‎(3)请你为实验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物理量,画出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 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阻R/Ω ‎ 电阻平均值R/Ω ‎ 1‎ ‎ 2‎ ‎ 3‎ ‎(4)利用该实验电路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有 测电阻的电功率 .‎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串联,电压表要与待测电阻并联,连接电路时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电压表要选择合适量程;‎ ‎(2)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问题;‎ ‎(4)该实验电路可以测出灯的电压与电流,由P=UI可以求出电阻的功率.‎ 解答: 解:‎ ‎(1)将滑动变阻器的左上接线柱与待测电阻右接线柱串联,电源是两节电池,电压表选择0~3V量程,然后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电路图如图所示.‎ ‎(2)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电压表、电流表都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这是由于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造成的;‎ ‎(4)该实验电路除了可以“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外,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有:测电阻的电功率.‎ 故答案为:(1)见上图;(2)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4)测电阻的电功率.‎ 点评: 本题考查了设计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电路故障分析等问题,是实验的常考问题,一定要掌握;连接实物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表量程的选择,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 ‎ ‎21.(3分)(2015•山西)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l: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篮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7‎ ‎120‎ 木质 ‎80‎ ‎2‎ ‎#7‎ ‎120‎ 水泥 ‎90‎ ‎3‎ ‎#7‎ ‎150‎ 水泥 ‎110‎ ‎4‎ ‎#6‎ ‎120‎ 木质 ‎8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2、3 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 地面材料 有关,与 球的型号 无关.‎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要验证猜想2,即篮球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球的型号和地面材料一定,而下落高度不同;‎ ‎(2)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1和2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地面材料的关系,分析2和3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分析1和4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篮球型号的关系.‎ 解答: 解:(1)要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就要保证地面材料和篮球型号相同,让下落高度不同,2和3符合题意;‎ ‎(2)通过分析1和2可知,在篮球型号、下落高度一定时,地面材料不同,篮球的反弹高度是不同的,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 通过分析2和3可知,在篮球型号、地面材料一定时,下落高度越大,篮球的反弹高度越大,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有关;‎ 通过分析1和4可知,在地面材料、下落高度一定时,篮球型号不同,篮球的反弹高度是相同的,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型号无关.‎ 由以上分析可得: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地面材料有关,与球的型号无关.‎ 故答案为:(1)2、3;(2)地面材料;球的型号.‎ 点评: 本题考查了我们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能力,考查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每年中考都会有一个课外实验,要求使用我们所学过的实验方法来探究 ‎ ‎ ‎22.(4分)(2015•山西)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 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 .‎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质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个碗放在通风的过道里,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 现象: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 ‎(3)得到的结论: 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要探究与液体温度的关系,保持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液体温度不同;要探究与空气流速的关系,保持液体表面积和温度相同,改变空气流速;要探究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保持液体温度和液面的空气流速相同,液体表面积不同,设计实验时,注意变量的控制.‎ 解答: 解:物品: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 ‎(2)实验过程: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质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个碗放在通风的过道里,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 现象: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3)结论: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故答案为:(1)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 ‎(2)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质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个碗放在通风的过道里,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 现象: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3)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点评: 要解答此题主要看实验中控制了什么因素一定,而什么因素不同,探究的就是蒸发快慢和不同的这个因素的关系.‎ ‎ ‎ 五、计算题(共10分.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3.(5分)(2015•山西)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治理污染,人人有责,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如图是小明家购置的新型能源轿车.假期全家驾车从太原到西安游玩,爱钻研的小明不仅收集了如表所示的相关数据,并且还记录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90km所用时间为1h.求:‎ ‎(1)轿车(空载)停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2)轿车在1h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轿车质量(kg)‎ ‎1050‎ 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m2)‎ ‎0.15‎ 太原到西安距离(km)‎ ‎600‎ 行车15km耗天然气量(m3)‎ ‎1‎ 匀速行驶时牵引力(N)‎ ‎2000‎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求出其大小,再根据p=求出对地面的压强;‎ ‎(2)首先利用速度公式变形求出轿车1h通过的路程,然后利用W=Fs求出匀速行驶1km牵引力所做的功,再利用P=计算功率.‎ 解答: 解:(1)轿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 F=G=mg=1050kg×10N/kg=1.05×104N,‎ 对地面的压强:‎ p===7×104Pa;‎ ‎(2)由v=得,轿车1h通过的路程:‎ s=vt=90km/h×1h=90km,‎ 匀速行驶1km牵引力所做的功:‎ W=Fs=2000N×9×104m=1.8×108J,‎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P===5×104W.‎ 答:(1)轿车(空载)停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7×104Pa;‎ ‎(2)轿车在1h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5×104W.‎ 点评: 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和功率的计算,关键是知道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 ‎ ‎24.(5分)(2015•山西)几千年来中国的厨艺最讲究的就是“火候”二字.现在市面上流行如图1所示的新型电饭锅,采用了“聪明火”技术,电脑智能控温、控压,智能化控制食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温度,以得到最佳的口感和营养,其简化电路如图2甲所示.R1和R2均为电热丝,S是自动控制开关.把电饭锅接入220V的电路中,用电饭锅的“聪明火”煮米饭,电饭锅工作时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乙所示.‎ ‎(1)求电热丝R2的阻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这个电饭锅在0﹣15min把质量为1.1kg的米饭由20℃加热到100℃,求电饭锅在这段时间内加热的效率[c米饭=4.2×103J/(kg•℃)].‎ 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专题: 电和热综合题.‎ 分析: (1)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中R1短路,R2单独工作,由乙图得到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2)利用吸热公式求出米饭吸收的热量,结合图乙曲线求出电饭锅在0﹣15min消耗的电能,根据效率公式求出加热效率.‎ 解答: 解:(1)当开关S闭合时,R1短路,R2单独工作,电路中电阻最小处于加热状态,由图乙可知此时的电流为I=3A,‎ 由I=得:R2==≈73.3Ω;‎ ‎(2)米饭吸收的热量为:Q=cm△t=4.2×103J/(kg•℃)×1.1kg×(100℃﹣20℃)=3.696×105J,‎ ‎0~15min消耗的电能为:‎ W总=W1+W2=UI1t1+UI2t2=220V×3A×10×60s+220V×2A×5×60s=5.28×105J,‎ 电饭锅的加热效率为:η=×100%=×100%=70%.‎ 答:(1)求电热丝R2的阻值73.3Ω;‎ ‎(2)电饭锅在这段时间内加热的效率7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欧姆定律、吸热公式、电功公式以及效率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实际应用是中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