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2.00 KB
  • 2021-11-10 发布

2013-2014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检测卷2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2013-2014 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检测卷 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36 分) 1.(2 分)(2013•株洲)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纸张燃烧 2.(2 分)(2011•梅州)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 ) A.太阳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3.(2 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米醋 B.洁净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纯净的自来水 4.(2 分)(2013•台州)人工合成的立方氮化硼(BN),其硬度已超过金刚石.氮化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0 C.+1 D.+3 5.(2 分)(2013•兰州)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2 分)(2011•綦江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 B.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7.(2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 MgO2 B.KClO3═KCl+O2 C.4P+5O2═2P2O5 D. 2H2O O2↑+2H2↑ 8.(2 分)(2011•重庆)下列关于 O2 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 O2 B.硫在 O2 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 O2 D.加热 KClO3 制 O2,可用 MnO2 作催化剂 9.(2 分)(2013•湖北)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 B.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 18 C.该粒子不显电性 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2 10.(2 分)(2011•北京)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11.(2 分)(2010•天津)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2.(2 分)(2012•日照)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13.(2 分)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 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中含有 N2 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6:8:2 C.对苯二胺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氮原子组成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0% 14.(2 分)(2012•宜昌)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 探究石蜡中含有 氧元素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 小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15.(2 分)(2013•武威)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 可能是单质 B.Y 可能是催化剂 3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86.4g 二、填空题(每空 l 分,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共 40 分) 16.(8 分)用化学符号表示或按要求写出符号的含义: (1)X 个二氧化碳分子 _________ ; (2)写出 中“2”的含义 _________ ; (3)写出 4 种核外电子数为 10 的微粒的符号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 ; (5)2 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 . 17.(4 分)(2012•河北区一模)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3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_________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_________ .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_________ 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___ (填 字母). 18.(4 分)(2012•湛江)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微粒. (1)反应前方框内应再填入 1 个 _________ 微粒(填字母). A、 B、 C、 D、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 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19.(13 分)(2013•福州)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表 1 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征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___ (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_________ .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 和 NH3 可以合成 尿素[CO(NH2)2 ] ,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5)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 _________ 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_________ (填 “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6)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7)从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_________ . 4 1g 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 /kJ 甲烷 2.75 56 碳 3.67 32 20.(5 分)(2013•梅州)2013 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 关注. (1)含磷洗涤剂因含有 Na3P3O10 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我们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Na3P3O10 中磷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 . (2)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_________ .除去硬水中过多的 Mg2+和 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就可得到软水. (3)ClO2 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制取 ClO2 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X=2ClO2↑+2NaCl,则 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Na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价. 21.(6 分)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能 生成 B、D、E 三种物质;B 和 G 均是黑色固体,B 和 F 的溶液混合后也能产生 D;D 和 J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J 能用于光合作用和灭火. (1)写出字母 A 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_________ . (2)G 在 D 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3)B 和 F 的溶液混合后产生 D,B 在此反应中作 _________ . (4)写出 J 与 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 23 分) 22.(11 分)(2013•苏州模拟)请你用已经掌握的实验室有关气体制取和净化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 a、b 仪器名称:a _________ ,b ___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 (填装置代号),若用 C 装置收集氧气, 如何确定气体已经收集满 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先 _________ 后 _________ ,写 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3)若用 F 装置收集 O2,则 O2 应从导管口 _________ (填“c”或“d”)通入. 5 (4)若用 E 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则该种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_________ ,试写出一个制取该种气体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 . 23.(12 分)某实验中两组在用下图甲和乙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发现从乙装置的导气管口不断有气泡 逸出,以为是反应产生的 CO2 未被石灰水完全吸收.于是在乙装置后又连接上丙装置,重新实验,发现丙装置中仍 不断有气泡逸出,且石灰水未见浑浊.那么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是什么呢?请完成下列探究中的相关问题. (1)你认为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可能是 _________ ,写出生成这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请按下表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①收集一试管气体, _________ _________ 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是 _________ . ② _________ _________ (3)写出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4)根据以上探究,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装置还不够完善,其理由是 _________ ;于是他们在丙装置后再 增加一个 _________ 装置,例如 _________ . 四、计算题(共 7 分) 24.(7 分)(2011•大连)高温加热 10g 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 (1)若 10g 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 6 2013-2014 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检测卷 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36 分) 1.(2 分)(2013•株洲)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纸张燃烧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4155348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 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类题型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 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2.(2 分)(2011•梅州)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 ) A.太阳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4155348 专题: 生活实际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不同能源的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 解:煤、石油、天然气属化石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且燃烧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而太 阳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故选 A. 点评: 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不能无限制开采,需要开发新能源. 3.(2 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米醋 B.洁净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纯净的自来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4155348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分类. 分析: 米醋、空气、自来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 纯净物. 解答: 解:A、米醋中含有水、醋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 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4.(2 分)(2013•台州)人工合成的立方氮化硼(BN),其硬度已超过金刚石.氮化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 7 A.﹣3 B.0 C.+1 D.+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4155348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氮化硼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氮化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x+(﹣3)=0,则 x=+3 价.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2 分)(2013•兰州)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155348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抓;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步骤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 生,说明气密性良好; D、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解答: 解:A、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抓,否则会腐蚀皮肤,故 A 错; B、药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手不能握短柄,要握着长柄,故 B 错; C、图示符合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故 C 正确; 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会引起火灾,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6.(2 分)(2011•綦江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 B.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155348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 解:A、汞属于金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故 A 正确;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没有电子,故 B 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 C 正确; 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 该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原子的内部结构,分子的概念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有助于学生对微观概念的理解 8 和运用. 7.(2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 MgO2 B.KClO3═KCl+O2 C.4P+5O2═2P2O5 D. 2H2O O2↑+2H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4155348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 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氧气是反应物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Mg+O2 2MgO.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KClO3 2KCl+3O2↑. C、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 2P2O5.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 线改成等号. 8.(2 分)(2011•重庆)下列关于 O2 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 O2 B.硫在 O2 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 O2 D.加热 KClO3 制 O2,可用 MnO2 作催化剂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 原理.4155348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考虑;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考虑;C、根据工业制氧气的方法考虑;D、 根据氧气的制取方法考虑. 解答: 解: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纯 O2,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 A 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B 正确; C、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的原理,故 C 正确; D、加热 KClO3 制 O2,可用 MnO2 作催化剂,否则反应速度很慢. 故选 A.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空气中的氧气是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的. 9.(2 分)(2013•湖北)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9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 B.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 18 C.该粒子不显电性 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4155348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回答,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有几条弧线就有几个电 子层,最外层是指离核最远的一层,根据最外层的电子数分析元素的类别;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 之间的关系分析该微粒电性. 解答: 解: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故 A 说法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 2+8+8=18,故 B 说法正确; C、在该粒子中,核内质子带 18 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电子带 18 个单位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该 粒子不显电性.故 C 说法正确;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为原子,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8 大于 4, 属于非金属,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 键. 10.(2 分)(2011•北京)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4155348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使用节水型马桶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故 A 不符合题意;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体现.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故 C 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体现.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要保护水资源首先要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及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11.(2 分)(2010•天津)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4155348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B、溶洞里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沼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10 D、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解答: 解: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既可以照明,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偏高.故选项正确;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要充分理解爆炸的含义,即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12.(2 分)(2012•日照)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4155348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单质的分子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B、常见的有毒气体为 CO、SO2 和氮元素的氧化物气体; C、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的分子应为两种原子且其中一种为氧原子构成的 分子; D、利用微观图,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原子个数,判断个数是否改变. 解答: 解:A、图中只有一种单质,为两个 N 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所以该单质的化学式为 N2;故 A 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别为:CO 分子构成有毒的 CO 气体,NO 分子构成有毒的 NO 气体;反应的生成物为: CO2 分子构成无毒的 CO2 气体,N2 分子构成无毒的 N2 气体;故 B 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 CO、NO 都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 O 元素的氧化物;故 C 正确; D、反应前共有 8 个原子、4 个分子,反应后有 8 个原子、3 个分子,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 变;故 D 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 分子,两种原子且有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为氧化物分子. 13.(2 分)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 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中含有 N2 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6:8:2 C.对苯二胺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氮原子组成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0%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4155348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对苯二胺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 1 个对苯二胺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11 解答: 解:A、对苯二胺是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4×2)≠6:8:2,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苯二胺是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的,1 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氮原子构成 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14.(2 分)(2012•宜昌)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 探究石蜡中含有 氧元素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 小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氢气的 物理性质.4155348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改变分析; B、根据蜡烛燃烧生成物和消耗氧气分析; C、根据肥皂泡上升分析; D、根据石墨在电路中能导电分析; 解答: 解:A、红磷燃烧生成固体,消耗瓶内的氧气,所以瓶内产生压强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水的量即氧 气的量,故 A 正确; B、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收集到水雾,只能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 中的氧气,故 B 错误; C、充满氢气的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 C 正确; D、把石墨联在电路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 收获. 15.(2 分)(2013•武威)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 可能是单质 B.Y 可能是催化剂 12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86.4g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4155348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合表格中的数值,则 待测值;从而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再判定反应类型;掌握催化剂的“一变二不变”的特点. 解答: 解:设待测值为 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 合表格中的数值,则 10+3+90+0=3.2+3+X+3.2,解得 X=93.6 克.分析质量的变化:X 质量减少,Y 质量不 变,Z 质量增加,W 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 A、W 可能是单质,说法正确,故 A 正确; B、Y 质量不变,符合催化剂的“一变二不变”的特点,所以可能是催化剂,说法正确,故 B 正确; C、X 反应生成 Z 和 W,反应符合“一变多”,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说法正确,故 C 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得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93.6 克,所以说法不正确,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 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 l 分,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共 40 分) 16.(8 分)用化学符号表示或按要求写出符号的含义: (1)X 个二氧化碳分子 XCO2 ; (2)写出 中“2”的含义 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 2 价 ; (3)写出 4 种核外电子数为 10 的微粒的符号 O2﹣ 、 F﹣ 、 Ne 、 Na+ 、 Mg2+ Al3+(任写 4 个)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 N2 ; (5)2 个硫酸根离子 2SO4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4155348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只有熟悉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各种化学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才能 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解答: 解:(1)1 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式中元素符 号的右下角,因此 1 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 CO2;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式的前面,因此 X 个二氧 化碳分子表示为 XCO2. (2)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因此 中“2”的含义是: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 2 价. (3)1 个氧原子的核外有 8 个电子,它可以得到 2 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此时变成了 核外有 10 个电子的带 2 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由此看出:1 个氧离子含有 1 个氧原子且带有 2 个单位的 负电荷.氧原子用氧的元素符号 O 表示,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 正负号在后,因此氧离子表示为 O2﹣. 1 个氟原子的核外有 9 个电子,它可以得到 1 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此时变成了核外有 10 个电子的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由此看出:1 个氟离子含有 1 个氟原子且带有 1 个单位的负电荷.氟 原子用氟的元素符号 F 表示,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 后,因此氟离子表示为 F﹣. 1 个氖原子的核外有 10 个电子,氖原子用氖的元素符号 Ne 表示. 1 个钠原子的核外有 11 个电子,它可以失去 1 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此时变成了核外 有 10 个电子的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由此看出:1 个钠离子含有 1 个钠原子且带有 1 个单位的正电 荷.钠原子用钠的元素符号 Na 表示,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 负号在后,因此钠离子表示为 Na+. 1 个镁原子的核外有 12 个电子,它可以失去 2 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此时变成了核外 13 有 10 个电子的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由此看出:1 个镁离子含有 1 个镁原子且带有 2 个单位的正电 荷.镁原子用镁的元素符号 Mg 表示,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 正负号在后,因此镁离子表示为 Mg2+. 1 个铝原子的核外有 13 个电子,它可以失去 3 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此时变成了核外 有 10 个电子的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由此看出:1 个铝离子含有 1 个铝原子且带有 3 个单位的正电 荷.铝原子用钠的元素符号 Al 表示,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 负号在后,因此铝离子表示为 Al3+. (4)空气中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氮气由氮分子构成,1 个氮分子含有 2 个氮原子,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 数字写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因此氮气的化学式表示为 N2. (5)1 个硫酸根离子含有 1 个硫原子和 4 个氧原子且带有 2 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原子团中原子个数的数 字写在原子团符号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因此硫酸根的符号表示为 SO4;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 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因此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SO42﹣;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 离子符号的前面,因此 2 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2SO42﹣. 故答案为: (1)XCO2 (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 2 价 (3)O2﹣;F﹣;Ne;Na+;Mg2+;Al3+(任选 4 个) (4)N2 (5)2SO4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各种化学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 难度稍大. 17.(4 分)(2012•河北区一模)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3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7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氯(或 Cl) 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 A (填字母).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的有关数量 计算;元素的概念.4155348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由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3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氯原子;Na+失去了在外层电子,而带 1 个正电荷. 解答: 解:由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3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7;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氯(或 Cl)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 A. 故答为:17;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氯(或 Cl);A 点评: 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 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8.(4 分)(2012•湛江)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微粒. (1)反应前方框内应再填入 1 个 D 微粒(填字母). A、 B、 C、 D、 14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 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4155348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据此进行回答即可,根据反应前 和生成物的种类以及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反应后的物质中含有 2 个 ,6 个 ,反应前已有 4 个 ,1 个 ,故加入的一个微 粒中需含有 1 个 和 2 个 ,观察选项,故选 D; (2)据图可知,此反应是 2 个 生成 1 个 和 2 个 的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故填:分解; (3)水的通电分解符合此微观反应,故填:2H2O 2H2↑+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微观反应示意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19.(13 分)(2013•福州)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表 1 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征 ① 硬度大 ② 导电性 ③ 吸附性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 (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节约用纸 .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 和 NH3 可以合成 尿素[CO(NH2)2 ] ,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 CO(NH2)2+H2O . (5)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 石油 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 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6)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7)从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 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 1g 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 /kJ 甲烷 2.75 56 碳 3.67 32 15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石燃 料及其综合利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4155348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石墨具有导电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节约用纸等进行解答; (4)根据 CO2 和 NH3 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进行解答; (5)根据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进行解答; (6)根据甲烷完全燃烧二氧化碳和水进行解答; (7)根据从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 净水; (2)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故 A 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故 B 正确;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但是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变的,不能降低,故 C 错误; (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节约用纸等; (4)CO2 和 NH3 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 CO(NH2)2+H2O; (5)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6)甲烷完全燃烧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7)从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 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故答案为:(1)①硬度大;②导电性;③吸附性; (2)AB; (3)节约用纸; (4)CO2+2NH3 CO(NH2)2+H2O; (5)石油;不可再生; (6)CH4+2O2 CO2+2H2O; (7)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的问题.环境问题是考试中常出现的热门考点,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对 应的防治措施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0.(5 分)(2013•梅州)2013 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 关注. (1)含磷洗涤剂因含有 Na3P3O10 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我们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Na3P3O10 中磷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93:160 . (2)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蒸馏 .除 去硬水中过多的 Mg2+和 Ca2+ (填离子符号)就可得到软水. 16 (3)ClO2 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制取 ClO2 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X=2ClO2↑+2NaCl,则 X 的化学式为 Cl2 ; Na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155348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纯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求化学式,根据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求出 某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解:(1)Na3P3O10 中磷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1×3):(16×10)=93:160. (2)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纯水,所该方法是净化程度最高的;硬水中含有过多的 Mg2+和钙离子,钙离子 的符号为 Ca2+. (3)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 2NaClO2+X=2ClO2↑+2NaCl 可知生成物中 有 2 个钠原子、4 个氧原子、4 个氯原子,反应物中有 2 个钠原子、4 个氧原子、2 个氯原子,还少 2 个氯 原子,所以 X 的化学式为 Cl2 ;钠显+1 价,氧显﹣2 价,设 Na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 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2=0,解得 x=+3; 故答案为: (1)93:160; (2)Ca2+; (3)Cl2;+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6 分)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能 生成 B、D、E 三种物质;B 和 G 均是黑色固体,B 和 F 的溶液混合后也能产生 D;D 和 J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J 能用于光合作用和灭火. (1)写出字母 A 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高锰酸钾 . (2)G 在 D 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 (3)B 和 F 的溶液混合后产生 D,B 在此反应中作 催化剂 . (4)写出 J 与 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4155348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题意,本题的突破口是:A 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 B、D、E 三种物质;所以可以 判断 A 为高锰酸钾,而 B 能够和 F 作用产生 D,因此 B 为二氧化锰,F 为过氧化氢溶液,D 为氧气,则 E 为锰酸钾,根据图框中的信息可以知道 J 可以和 L 溶液反应生成 M 白色沉淀,且沉淀 M 可以和盐酸反应生 成 J,所以可以判断 J 为二氧化碳,L 为氢氧化钙,而 M 为碳酸钙,带入验证解答该题. 解答: 解:A 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 B、D、E 三种物质;所以可以判断 A 为高锰酸钾,而 B 能够和 F 作用产生 D,因此 B 为二氧化锰,F 为过氧化氢溶液,D 为氧气,则 E 为锰酸钾,根据图框中的 信息可以知道 J 可以和 L 溶液反应生成 M 白色沉淀,且沉淀 M 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 J,所以可以判断 J 为 二氧化碳,L 为氢氧化钙,而 M 为碳酸钙,因此: (1)A 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是高锰酸钾,故填:高锰酸钾; (2)G 在 D 中燃烧是碳和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 CO2;故填: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O2 CO2; 17 (3)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的溶液混合后产生氧气,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故填:催化剂;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评: 本题属于推断题,解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并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要熟练掌握,然后通过正推或 逆推等方式推出其它的物质,带入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 23 分) 22.(11 分)(2013•苏州模拟)请你用已经掌握的实验室有关气体制取和净化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 a、b 仪器名称:a 酒精灯 ,b 水槽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代号),若用 C 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确定 气体已经收集满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先 把导管移出水 面 后 熄灭酒精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 (3)若用 F 装置收集 O2,则 O2 应从导管口 c (填“c”或“d”)通入. (4)若用 E 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则该种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小 ,试写出一个制取该种气体的化学 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4155348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 B,并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从长导管进气; (4)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结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书 写方程式. 解答: 解:(1)图中 a、b 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水槽;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 B,用 C 装置收集氧气,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 已经收集满;实验结束时要先移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 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从长导管进气; (4)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 取氢气用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故答案为:(1)酒精灯; 水槽; (2)B;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2KMnO4 K2MnO4+MnO2+O2↑; (3)c; (4)密度比空气小; Zn+H2SO4=ZnSO4+H2↑. 点评: 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通常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进行选择,此外,掌握 18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常用仪器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必备知识. 23.(12 分)某实验中两组在用下图甲和乙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发现从乙装置的导气管口不断有气泡 逸出,以为是反应产生的 CO2 未被石灰水完全吸收.于是在乙装置后又连接上丙装置,重新实验,发现丙装置中仍 不断有气泡逸出,且石灰水未见浑浊.那么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是什么呢?请完成下列探究中的相关问题. (1)你认为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可能是 一氧化碳 ,写出生成这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CO2 2CO . (2)请按下表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①收集一试管气体, 从丙装置中逸出的气体是 . ② (3)写出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4)根据以上探究,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装置还不够完善,其理由是 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于是 他们在丙装置后再增加一个 尾气处理 装置,例如 点燃的酒精灯 .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氧化碳的毒性.4155348 专题: 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定题. 分析: (1)气体不能与使丙装置内的石灰水反应,说明不是气体二氧化碳.分析装置甲内发生的反应为 C+CuO≜ Cu+CO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高温下继续与碳反应放出 CO 气体 CO2+C≜ 2CO; (2)设计实验鉴定气体 CO.CO 可以燃烧生成 CO2,火焰呈蓝色,生成的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利用这一变化可鉴定气体 CO; (3)装置乙内盛放澄清石灰水,与通入的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对探究实验的装置进行评价.因为过程中涉及有毒气体 CO,所以评价时注意实验安全的问题. 解答: 解(1)根据装置甲内可能发生的反应可推知气体应为 CO. 故答:一氧化碳,C+CO2≜ 2CO; (2)利用 CO 气体的可燃性,收集 CO 并点燃,验证生成 CO2 则可说明气体为 CO. 故答: ①点燃 燃烧,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 ②向试管中加入石灰水 白色沉淀 (3)装置乙中的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故选 CO2+Ca(OH)2=CaCO3↓+H2O; (4)装置中产生的有毒气体 CO 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应添加尾气处理装置﹣﹣燃烧或收集. 故答: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尾气处理,点燃的酒精灯. 点评: 题目结合工业炼铁原理的实验的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两处的实验 知识进行无缝衔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与整合的能力. 四、计算题(共 7 分) 24.(7 分)(2011•大连)高温加热 10g 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 (1)若 10g 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 19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4155348 专题: 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碳酸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中碳酸钙与生成氧化钙的质量关系,即可由分解碳酸钙的质量 计算出生成氧化钙的质量; (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得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由反应前碳酸钙中所 含量钙元素的质量及反应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然后使用质量守恒定 律,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即为分解过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解答: 解:(1)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 x CaCO3 CaO+CO2↑ 100 56 10g x = x=5.6g (2)原碳酸钙 10g 中的钙元素质量为 10g× ×100%=4g,反应前后钙元素质量不变,则剩余固体中钙元 素质量仍为 4g,则含钙 50%的剩余固体质量=4g÷50%=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8g=2g 答:(1)若 10g 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氧化钙 5.6g;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2g. 点评: 灵活地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解答本题尤为重要,考查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