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6 M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试卷全套及答案
(共6 单元附解析)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492年,哥伦布带领的西班牙船队到达美洲,揭开了美洲被欧洲殖民的命运。拉丁美洲主要是哪两个国家的殖民地( )
A.英国、法国 B.西班牙、英国
C.英国、荷兰 D.西班牙、葡萄牙
2.“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3.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女英雄章西女王,如果给她作画,为了能够更加烘托其英雄形象,我们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 )
A.率领起义军取得纳西比战役的胜利
B.率军抗击英国侵略者
C.在萨拉托加战役中打败英军
D.率军攻占巴士底狱
4.下列领导人中,能够按照“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章西女王 ④玻利瓦尔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彼得一世统治时期,税种非常多,有婚礼税、服装税、过桥税、胡须税、离岸税、人头税等。彼得一世这样做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C.维护统治的需要 D.发展经济的需要
6.如图所示是吴波同学整理的笔记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42
7.1861年,伊凡获得人身自由,同时他交纳了一定的赎金得到了一块“份地”,由此推断与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英国工业革命
8.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张强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发生于1861年
C.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
D.目的是挽救危机,巩固统治
9.由中国著名导演李安所拍的影片《与魔鬼共骑》,是一部以美国内战为题材的影片。你认为在影片中不可能出现下面的哪一片断( )
A.林肯宣布南部联盟州为叛乱州 B.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战争爆发后,北方军队连连胜利 D.广大黑人奴隶踊跃报名参军
10.【2018·河南中考】独立战争后,美洲土著的实际地位更加恶化,他们被屠杀、驱赶,并被限制在遥远、荒凉的保留地。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启蒙思想影响有限 B.种族歧视十分严重
C.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D.美利坚民族尚未形成
11.【2018·四川遂宁中考】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B.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2.“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哪些组成部分感兴趣。”这体现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
A.全盘西北 B.借鉴吸收
C.自下而上 D.循序渐进
13.【2018·四川乐山中考】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下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14.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能佐证这一观
42
点的史实有( )
①大化改新 ②1861年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戊戌变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
A.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
B.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C.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
D.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
二、综合题(共55分)
16.列举19世纪的俄国和日本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及领导者。(8分)
17.判断题: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经过长期的斗争,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摆脱了英国、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
(2)美国内战是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
(3)彼得一世通过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
(4)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推行地税改革,在“文明开化”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
(5)俄国、美国和日本在19世纪进行的改革或者是战争,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识图,回答问题。(18分)
美国南方种植园
地主在毒打农奴
佩里率军舰抵达日本
42
(1)19世纪中期,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图片再现的历史信息,请分别写出三国所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6分)
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社会危机,当时的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战胜了危机。填写①~④空白处的内容。(8分)
国名
美国
俄国
日本
代表人物
①________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历史事件
颁布《宅地法》和
②________
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③________,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提倡④________,大力发展教育
(3)美国、俄国和日本所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共同作用?(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面对殖民主义的暴行,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斗争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维护了民族尊严。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一般有三种结果:一是民族独立并逐步强大;二是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三是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
(1)结合史实,说出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殖民地人民斗争的三种结果各一例。(6分)
材料二 马克思说:“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2)对非洲黑人的商业性猎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为此,殖民者犯下的主要罪行是什么?(2分)
(3)在这一时期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中,涌现了大批杰出人物,你最敬佩的是谁?请说明理由。(2分,举一例即可)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分)
42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的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国又拥有广阔的未开发的土地。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而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也与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
材料二 改革之前的日本,商人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是很高,但改革后却有人弃官从商……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日本看上去面目一新。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也与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2分)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发生在哪位沙皇统治时期?(2分)
(2)材料二所说“改革”指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改革中的哪些措施?(2分)
(3)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从以上材料中可以为确保“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总结出什么经验?(2分)
参考答案
一、1.D 2.B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印度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抗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故答案选B项。
4.A
5.A 解析:彼得一世大肆征税,最直接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以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最终以维护统治。
42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通过这次改革,俄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所以答案选C项。
7.B
8.A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所以A“彻底的”表述不正确,A符合题意,故选A项。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内战初期,由于南方早有准备,北方政府接连失利,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
10.B 11.D
12.B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从题干“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的西方东西……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不是全盘接受西方东西,而是有所借鉴吸收。故选B项。
13.D
14.D 解析:日本大化改新主要学习中国隋唐的制度,明治维新主要向欧美国家学习资本主义制度,体现了日本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①③正确。1861年改革是俄国进行的改革,戊戌变法是中国维新派进行的改革,与题意不符,②④错误。
15.A
二、16.答案:俄国:亚历山大二世,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明治天皇。
17.答案:(1) × (2) × (3) √ (4) × (5) √
18.答案:(1)美国:南北经济发展形式不同。俄国:农奴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日本:闭关锁国,十分落后;遭到外来势力的侵略。
(2)①林肯 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自由人”,地主不得干涉农奴的生活 ④文明开化 (3)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答案:(1)第一种:美国;第二种:拉丁美洲;第三种:印度。(2)目的:运往美洲卖为奴隶。罪行:奴隶贸易。(3)人物:章西女王。理由:领导印度反英大起义,最后英勇殉国。(4)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充满了掠夺与血腥。
20.答案:(1)俄国的农奴制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亚历山大二世。(2)明治维新;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3)改革开放要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42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873年,比利时工匠格拉姆参加维也纳世博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明了电动机,关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众多技术马上被产品化并投入市场。这之后,人类进入( )
A.蒸汽时代 B.铁器时代
C.信息时代 D.电气时代
2.沃尔·特拉斐尔在《美国世纪》中写道:“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美国技术取得大发展的政治条件是( )
A.民族独立 B.国家统一
C.经济发达 D.政府重视
3.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白炽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4.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5.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①蒸汽机的产生 ②汽车的发明 ③飞机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6.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利用这次工业革命成果,我们可以实现( )
①坐汽车上班 ②乘飞机旅游 ③在电脑上购物 ④打电话拜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
7.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
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 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8.英国曼彻斯特的人口由1750年的1.8万人增加到了1851年时的30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贸易的扩展 B.外来移民的涌入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汽车的普遍使用
9.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开始于( )
A.18世纪中期以后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以后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如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 )
A.农业的发展 B.战胜封建主义
C.城市化进程 D.确立对世界统治
11.下图是1970年英国发行的D系列1英镑纸币上的图案。牛顿身后是一根开花的苹果树枝,身边的桌上是他手制的第一架望远镜。纸币背面左半部分的主要图案,是各种椭圆形的天体运行轨道。钞票上纪念牛顿的贡献除望远镜外还有( )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杠杆定律
D.相对论
12.如图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欧洲两种思想激烈交锋的主题,这两种思想是( )
42
A.进化论思想与神创论
B.自由思想与专制思想
C.神学论与物种不变论
D.专制思想与民主思想
13.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俄国”“《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关键字,其指向的文学家应该是( )
A.莎士比亚 B.列夫·托尔斯泰
C.贝多芬 D.但丁
14.以下四个人物选项中,有三个是同一领域的,另一个是不同领域的,请你把他找出来( )
A.贝多芬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5.下列文学艺术大师与其创作的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B.贝多芬——《战争与和平》
C.达·芬奇——《向日葵》 D.列夫·托尔斯泰——《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综合题(共55分)
16.填空题(5分)
(1)________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2)1867年,瑞典化学家________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________是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________国是最早进入城市化的国家。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社会矛盾激化和________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7.判断题: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
(2)1859年达尔文出版《天演论》,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
(3)巴尔扎克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
(4)梵高是荷兰著名的画家,代表作《蒙娜丽莎》,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
42
(5)贝多芬是德国著名音乐家,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
18.识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一是什么发明?(2分)发明者是谁?(2分)
(2)图二是什么发明?(2分)发明者是谁?(2分)
(3)图三的发明者是谁?(2分)
(4)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请问这两个“时代”分别指什么?(4分)
(5)两次工业革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9.资源与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也关系着我们共同的未来。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决定围绕“资源、环境、发展”办一期墙报,以此号召大家爱护地球家园。请你与他们一起准备相关资料。(19分)
【主题一:“工业文明时代的资源开发”】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资源开发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①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代
蒸汽时代
②________________
能源
煤炭
③________、石油
(1)请你围绕主题一,将序号①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42
【主题二:“能源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2)请你围绕主题二,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6分)
【主题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材料二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2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下列是1992~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部分主题: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2008年: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5年: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2016年:为生命呐喊
2018年:塑战速决
(3)请你围绕主题三,根据材料二指出设立“世界环境日”的原因。(2分)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世界环境日”主题的特点。(2分)
(4)结合上述主题内容,请你为本期墙报设计一句“寄语”。(3分)
20.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这方面的伟人有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作者认为牛顿是16、17世纪最杰出的人物的原因是什么?(2分)请根据材料并运用史实说明。(2分)
42
材料二
(2)通过示意图可见,蒸汽机的出现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材料三 蒸汽机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有锅炉,体积庞大而笨重;燃料的热能要传给蒸汽后再转化为机械能,效率很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人尝试把外燃改成内燃,不用蒸汽做工作媒介,直接利用燃烧形成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把锅炉和气缸合并成一体,这就是内燃机。
(3)与蒸汽机相比,内燃机具有哪些优点?(2分)内燃机的发明催生了哪些新兴工业?(至少举出两例)(2分)
参考答案
一、1.D 2.B 3.B
4.C 解析:1883年,戴姆勒制成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狄塞尔制成了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内燃机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再加上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石油产量大幅度提高。故本题选C项。
5.D 解析: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汽车和飞机相继出现,这两种交通工具影响着石油的开采量。故本题选D项。
6.A
7.D 解析:第一、二次工业革命都不是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和使用内燃机,故A、B、C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故选D项。
8.C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英国曼彻斯特的人口…1750年到了1851年…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联系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最早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
42
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9.C
10.C 解析:由图可看出,工业和服务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增长很快,农业人口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这说明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中也出现了一批工业化的城市。
11.B 解析:依据材料“各种椭圆形的天体运行轨道”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万有引力定律,故选B项。
12.A 13.B 14.A 15.A
二、16.答案:(1)电力 (2)诺贝尔 (3)德国 (4)英 (5)环境污染
17.答案:(1) √ (2) × (3) × (4) × (5) √
18.答案:(1)火车;史蒂芬孙。(2)汽车;本茨。(3)莱特兄弟。(4)蒸汽时代;电气时代。(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答案:(1)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电气时代 ③电力
(2)积极影响:生活方便快捷;生活丰富多彩;生活质量提高。消极影响:带来了环境污染。(3)原因: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特点:倡导全球合作。(4)寄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言之有理即可)
20.答案:(1)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或提出了力学三定律(牛顿三定律);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是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2)蒸汽机的强大动力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带来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3)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石油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工业。
42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德皇威廉二世1895年曾说:“我们要实现德国在国际上由大陆强国升级为世界强国,要夺取更为广阔的陆地和应有的权利。”这反映出德皇的意图是( )
A.组织军事集团 B.建立庞大军队
C.重新分割世界 D.进行商业竞争
2.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 )
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
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
3.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哪一次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
A.萨拉热窝事件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4.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是因为( )
A.战争由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 B.交战双方都遭受巨大损失
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
5.“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导致沙皇专制“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6.俄国十月革命炮声一响,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下列关于十月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列宁亲自领导和指挥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D.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7.戴维·辛克莱在评论1919年某次会议时说:“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这里所说的“他们”是指( )
①英国 ②苏俄 ③法国 ④美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
8.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经过长达5个月的争吵,最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导致长时间“争吵”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东主权问题悬而难决 B.与会各国战略意图不同
C.战败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D.法西斯残余势力的破坏
9.《凡尔赛条约》第一部分内容是《国联盟约》,国联的总部设在( )
A.日内瓦 B.巴黎
C.维也纳 D.纽约
10.有学者认为,世界近现代史中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们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不包括( )
A.割台湾给日本 B.《凡尔赛条约》
C.成立国际联盟 D.《九国公约》
11.苏联所实行的这一路线的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注重这样的原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这一路线是指( )
A.新经济政策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五年计划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钢产量
5
5
4
3
2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D.罗斯福新政
13.【2018·江苏扬州中考】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14.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十月革命胜利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15.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运动停止
42
B.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C.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
二、综合题(共55分)
16.填空题(5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______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________。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1917年,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通过了《________》,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3)1936年,苏联公布了________,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________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
17.判断题: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
(2)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3)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27个国家,会议被克里孟梭、劳合·乔治、斯大林控制。( )
(4)《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
(5)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两个五年计划完成。( )
18.识图,回答问题。(15分)
(1)对应图形,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图一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图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4分)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给当时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
(3)试从战争的惨烈、死伤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举例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两个方面即可)(4分)
42
(4)通过对一战的分析你有何感悟?(3分)
19.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14分)
【读图释史】
材料一
图一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图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4分)
(2)根据图二,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2分)
【文汇历史】
材料二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42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原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保留下了10万平方千米原来属于波兰的领土。德国的领土缩小了很多,但却成功地避免了肢解,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材料二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主权的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1)材料一出自什么条约?(2分)该条约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2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2分)它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2分)
(3)材料二中第三款内容中所谓“机会均等”原则指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2分)
(4)材料二中第四款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哪一列强?(2分)
(5)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2分)它对世界格局有何重要影响?(2分)
参考答案
一、1.C 解析: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C 解析: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应该避免这样的行为。
42
3.C
4.A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5.A 6.C
7.D 解析:题中1919年某次会议指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实质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当时苏俄并没有参加巴黎和会。
8.B 解析:列强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使得自己国家分得更多“赃物”,导致长时间“争吵”的主要原因是与会各国战略意图不同。
9.A 10.A 11.A 12.C 13.D 14.D
15.A 解析:印度殖民当局和甘地谈判,双方妥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停止。故A项说法不准确。
二、16.答案:(1)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2)和平法令
(3)新宪法 (4)甘地
17.答案:(1) √ (2) √ (3) × (4) √ (5) ×
18.答案:(1)同盟国 协约国 (2)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3)①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近百万人的伤亡,被称为“绞肉机”。②一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③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4)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应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9.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胜利;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上升。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20.答案:(1)《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2)《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3)门户开放政策。(4)日本。(5)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42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 )
A.持续时间长 B.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大 D.来势猛烈
2.【2018·北京中考】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工人的工作时数为每周35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0.4美元。与这一法规相关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马歇尔计划 D.杜鲁门主义
3.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4.对下表的解释正确的是( )
欧美主要国家税率列表
国家
1926年(%)
1931年(%)
法国
12
38
德国
12
40.7
美国
20
53
英国
4
10(1932年)
A.各国提高税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B.经济危机引发欧美国家间的关税战
C.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提高税率
D.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慢
5.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百度百科名片:意大利法西斯党魁、独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其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他就是( )
42
A.希特勒 B.罗斯福
C.斯大林 D.墨索里尼
7.1927年,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8.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
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 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苏联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9.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
A.突袭波兰 B.进攻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10.希特勒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应该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消灭共产主义。下列哪一次战争最符合他的上述主张( )
A.进攻波兰 B.进攻法国
C.突袭英国 D.进攻苏联
11.“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 )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2.1944年,斯大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说的“这次行动”是指(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13.1945年8月出版的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是一个血红的太阳被打了一大大的叉,它的寓意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42
B.德国法西斯投降了
C.意大利法西斯投降了
D.日本法西斯投降了
14.小明同学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因:都起因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B.结果:都给人类带来深重的劫难
C.性质: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D.影响: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改变
15.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讨论取得的一致意见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B.英、美两国的联盟
C.苏、美两国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
D.美国使用原子弹
二、综合题(共55分)
16.填空题(5分)
(1)在罗斯福新政中,通过《____________》,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2)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____________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将其吞并。
(3)1942年,《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4)1944年,___________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5)1945年召开的________会议,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17.连线题(5分)
日本偷袭珍珠港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诺曼底登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日本投降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德国突袭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8.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国际关系在相对稳定的新体系下,酝酿着力量对比的变化。识图,回答问题。(18分)
图一 签署《凡尔赛条约》
图二 签署《九国公约》
42
图三 蓝鹰标志
图四 1933年希特勒上台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个会议分别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图三“蓝鹰行动”是美国推行哪一政策采取的措施?(2分)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图四“希特勒上台”标志着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为题,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形势。(6分)
19.九年级(2)班同学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13分)
【图说历史】
图一
在这张1941年12月7日的照片上,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只见硝烟弥漫,高射炮火到处横飞。
42
(1)图一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论从史出】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你能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什么结论?
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参战人数
军队伤亡
平民伤亡
物资损失
61个
17亿
1.1亿人
5000万人以上
9000万人
4万亿美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结论:________。(3分)
【历史启迪】
图二 雅尔塔会议
图三 日本投降
(3)你从图二和图三所示会议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分别是什么?(6分)
20.战争是人类的悲剧,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探究问题。(14分)
材料一 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还在于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外包内含的关系。这不仅在于二者斗争目标的一致,更重要的是中国抗战在打击日寇、配合盟国作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彭训厚《世界反法西斯中的中国》
(1)材料一中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两个战线建立的共同目标是什么?(4分)
42
材料二 “伟大的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在南京国防园开展。展览陈列珍贵图片近300幅,以及《南京受降》《东京审判》等数个珍贵视频,其中部分资料系首次展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4分)
材料三 2017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期间表示,德国之所以在战后能够重新屹立于国际舞台,是因为它敢于正视自己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从而获得邻国的尊重和谅解。
——摘自人民网
材料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7日报道,就“南京事件”(即南京大屠杀),日本的一些教科书修改了表述方式。例如,把现行版本中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的死伤者”。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在的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4分)对两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参考答案
一、1.C 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各国失业率达30~5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2.B
3.D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实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最终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4.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26~1931年,法、德、美、英等国关税情况,此时罗斯福尚未实行“新政”;关税税率情况无法反映英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由此判断A、C、D项错误。
42
5.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萧条、危机和战争”。③体现的是苏联的建设成果,显然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项。
6.D 解析: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希特勒为德国法西斯的实施者;罗斯福为美国总统;斯大林是苏联的执政者。
7.A
8.B 解析: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它们四处侵略扩张,还结成了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9.A 10.D 11.D
12.C 解析:1944年6月6日,美、英等盟军开始在法国诺曼底进行登陆,最终突破德军防线,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从而使德军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3.D
14.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故本题选C项。
15.A
二、16.答案:(1)国家工业复兴法 (2)埃塞俄比亚 (3)联合国家宣言 (4)诺曼底登陆 (5)雅尔塔
17.
18.答案:(1)图一:巴黎和会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图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2)政策:罗斯福新政。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一时“繁荣”。但是“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为摆脱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德国、
42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向外侵略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19.答案:(1)事件:珍珠港事件。主要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3)图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共同敌人应加强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主义的中坚力量)。图三:正义必然战胜强权;多行不义必自毙等。
20.答案:(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彻底打败法西斯。(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战亚洲战场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德国能够正视历史、反省战争罪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谅解,重新融入欧洲。日本否认历史、篡改历史、歪曲历史;严重伤害了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
42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渗入”。他提出的一系列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美苏“冷战”的开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2.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登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成立
3.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雅尔塔会议的三巨头
b北约的成立
c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A.abc B.bac
C.cab D.bca
4.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美苏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开始执行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2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冤家关系开始和解的标志是( )
A.共同发起成立欧洲联盟
B.法国、联邦德国发起成立“欧洲共同体”组织
C.共同参加华沙条约组织
D.共同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6.下图是哪一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旗帜( )
A.欧洲联盟
B.华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外交大臣说: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它却掌握了大约50%。文中“它”应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联邦德国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 )
A.推行了非军事化管理 B.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C.实行了政治民主化改革 D.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
9.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 )
①欧共体的成立 ②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③欧盟的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0.“赫鲁晓夫迈着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赶美国,结果以出丑告终。”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出丑告终”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11.“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在20世纪发展的历史( )
A.德国 B.苏联
C.美国 D.古巴
12.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42
史实
结论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巴黎公社革命
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君子和而不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具有这一思想的外交方针是( )
A.互不侵犯 B.和平共处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14.谈及中非同命运、共患难的奋斗史时,李克强曾说:50年来中非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结下牢不可破的友谊。非洲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关于非洲的历史,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
B.四十多年前,非洲兄弟和中小国家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
C.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D.1990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历史的结束
15.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里霍斯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这里的“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指的是( )
A.英国占据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B.美国占据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C.美国占据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D.英国占据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二、综合题(共55分)
16.填空题(5分)
(1)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________的出台。
(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________的成立。
(3)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________。
(4)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____,但并未根本上打破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东欧剧变的实质是________的改变。
17.判断题: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旨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
(2)1993年成立的欧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3)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
(4)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
(5)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
42
18.识图,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
材料二 西欧、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材料三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1)从材料一看,并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居于什么地位。(2分)
(2)材料二、三说明西欧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4分)
(4)结合所学,对于战后三国经济的发展你有何感悟?(2分)
42
19.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某校九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17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材料三 尽管美国同中国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加剧,在南中国海和日本海活动的美国舰船和战斗机却代表着美国——太平洋关系的“新常态”。美国最近数月的行动促使中国和俄罗斯愤怒地提出抗议。中国和俄罗斯声称,奥巴马政府正在亚太地区推动不安,并在该地区进行非法和不安全的航行……
——《参考消息·中俄与美亚太“交锋”或成常态》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军事政治集团分别是围绕当时哪一对主要矛盾形成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一、图二反映的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分别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2)材料二中图三所示内容反映了哪一组织的建立?(2分)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组织建立的历史作用。(2分)
42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3分)
(4)参与了以上探究活动后,请你为该活动确立一个探究主题。(3分)
20.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经常都要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6分)
【史实回顾 国家比较】
材料一 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中的苏联改革指什么?(2分)最终结局如何?(2分)
【史料总结 学者评论】
材料二 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2)“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与什么事件有关系?(2分)
42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是什么?(2分)世界上类似的经济体制转型还有哪些?(2分)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是什么?(2分)
【深入探究 历史感悟】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解析:a图片反映的是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b图片发生于1949年;c图片反映的是1919年的巴黎和会。故顺序为cab。
4.D
5.B 解析: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使德、法之间经济联系加强,这使欧洲历史上的冤家再发生战争已不太可能。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B项。
6.A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西方大国中唯一一个不仅没有衰弱,反而更为强大的国家,到1945年,美国占有西方世界工业生产的53.4%。
8.B 9.A
10.D 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结果,进入20世纪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11.B
12.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史实。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2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英国宪章运动是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而不是失败。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3.D 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4.D 解析:A、B、C三项分别从非洲被殖民的历史、非洲与中国的渊源以及非洲独立年,三个方面正确地叙述了非洲的历史。但是,欧洲殖民者结束入侵非洲历史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故答案为D项。
15.C
二、16.答案:(1)杜鲁门主义 (2)华沙条约组织 (3)苏联解体 (4)斯大林模式 (5)社会制度
17.答案:(1) × (2) √ (3) × (4) √ (5) ×
18.答案:(1)霸主地位。(2)战后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生产大体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维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发展速度快于美国。(3)20世纪40年代末,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4)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教育,重视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1)主要矛盾:图一,英德矛盾;图二,美苏矛盾。影响:图一,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图二,导致两极格局形成(或将“冷战”推向高潮)。(2)组织:欧洲共同体。历史作用:振兴了西欧,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3)问题:亚太地区局势紧张。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为了牵制中国的发展。(4)主题: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大国博弈等。
20.答案:(1)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政治、经济秩序动荡,致使国家走向解体。(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4)改革要坚持从本国的国情及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民族特色;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要以国家稳定为前提,采取稳定、有序的方式,稳步推进。
42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在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寄希望于( )
A.联合国 B.国际联盟
C.同盟国 D.协约国
2.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全球化只是“经济半球化”,只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才真正具有全球性。下列事件中,突出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是( )
A.中美建交 B.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C.联合国成立 D.不结盟运动成立
3.如图是海尔集团的全球营销战略示意图。该图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 )
A.政治多极化 B.区域集团化
C.文化多元化 D.经济全球化
4.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B.冲击了马来西亚和法国的国家主权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国际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5.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空白方框内应填( )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世贸组织 D.联合国
6.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大规模空袭。这场“20世纪最后一场战争”的爆发说明( )
A.美国积极维护人权
B.美国积极配合联合国安理会的行动
42
C.美国在解决民族冲突中发挥积极作用
D.美国奉行霸权主义
7.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8.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9.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欧洲表现为( )
A.中国实力增强 B.欧盟实力增强
C.巴西实力增强 D.印度实力增强
10.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这里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阵营 B.社会主义阵营
C.民族独立国家 D.反法西斯同盟
11.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信息技术
12.“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跨国公司的这种理念反映的是( )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外交方针多边化 D.经营理念多样化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下列图片反映的科技成就,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A. B. C. D.
42
14.某学校邀请一知名大学的教授演讲,据下图判断该演讲者的主题是( )
A.科技革命的代表人物
B.英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重大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15.下图反映了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是( )
A.经济混乱
B.资源匮乏
C.环境恶化
D.贫富分化
二、综合题(共55分)
16.填空题(5分)
(1)1945年,________成立,它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2)2001年,经过十多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成为________组织的正式成员。
(3)苏联解体后,________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4)1961年,________成立,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5)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
17.判断题: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联合国大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
(2)冷战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动荡成为时代的主题。( )
(3)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伊拉克进行78天的轰炸。( )
(4)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
(5)人口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人类面临新的挑战。(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图一 昔日的“援助”(漫画)
42
图二 今日的“竞争”(漫画)
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指的是哪个国家?(2分)
(2)图一反映了二战后该国对西欧实施的哪一经济措施?(2分)该措施对西欧起了什么作用?(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欧从接受“援助”发展到与之竞争的途径是什么?(2分)这一途径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形成了哪两个合作组织?(4分)
(4)信息二中“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指什么?(2分)这给国际关系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19.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42
材料二 1900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找出推动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2分)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这一时代,英国的史蒂芬孙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1分)
(2)据材料二,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2分)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新时代?(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1分)
(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4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
42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失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关于“世界历史”何时开始的问题,材料一、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4分)
材料三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克汽车时,3000美元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
(2)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领域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各国相继建立了哪些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答出2个即可)(4分)
材料四 一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
不平等的赌局
(3)上图的寓意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机遇?(2分)
参考答案
一、1.A 2.B
42
3.D 解析:从海尔集团的全球营销战略示意图可以看出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A 解析:通过材料中关键信息:“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看出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5.A 6.D 7.D 8.D 9.B
10.C 解析: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信息技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内燃机和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12.B 13.C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演讲所选的事例中有计算机,因此A、C项不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第二、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领先,B项不符合题意。
15.C
二、16.答案:(1)联合国 (2)世界贸易 (3)美国 (4)不结盟运动 (5)信息时代
17.答案:(1) × (2) × (3) × (4) √ (5) √
18.答案:(1)美国。(2)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西欧的联合发展;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4)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9.答案:(1)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蒸汽时代;火车。(2)电力;电气时代;爱迪生。(3)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20.答案:(1)材料一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1500年(新航路开辟)。材料二认为是大工业(工业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2)经济全球化;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利不均衡;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从中获得市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言之有理即可)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