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1.13 KB
  • 2021-11-10 发布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2.5分)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宣布“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是指(  )‎ A.“仁”和“为政以德” B.“兼爱”和“非攻” ‎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2.(2.5分)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 ‎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 ‎ 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 ‎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 ‎3.(2.5分)下框内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下西洋 ‎4.(2.5分)某历史学习小组要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入选的是(  )‎ 第27页(共27页)‎ A.牛耕 B.曲辕犁 ‎ C.筒车(模型) D.宋代《货郎图》‎ ‎5.(2.5分)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2.5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7.(2.5分)“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 ‎ ‎①郑成功 ②林则徐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⑤谭嗣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27页(共27页)‎ ‎8.(2.5分)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③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 ‎④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5分)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和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和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5分)如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 ‎95.8%‎ ‎4.2%‎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第27页(共27页)‎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12.(2.5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13.(2.5分)“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 A.开国大典 B.“文革”结束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 ‎14.(2.5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应为(  )‎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社③人民公社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5.(2.5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及全球。所有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在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在东亚和美洲,…….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开始于(  )‎ 第27页(共27页)‎ A.新航路开辟 B.马可﹒波罗来华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6.(2.5分)《拿破仑时代》中评价到“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最能体现拿破仑“顺应了欧洲文明潮流”的措施是(  )‎ A.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B.制定《法典》,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 C.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 D.发动对外战争,征服欧洲许多国家 ‎17.(2.5分)一部外国影片有这样的场景:一群工人在集会中手拿《人民宪章》的小册子,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与这个场景相关的史实是(  )‎ A.英国工业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宪章运动 ‎18.(2.5分)张辉同学正在进行中考复习,搜集到以下三幅图片,由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冷战 D.一超多强 第27页(共27页)‎ ‎19.(2.5分)“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奥巴马这段演说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A.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 ‎ B.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 C.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珍珠港事件 ‎ D.美国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20.(2.5分)有人谈论当今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人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1.(17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材料一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针对材料二反映出的选官制度存在的弊端,隋唐时期创制了什么新制度?此种创新有哪些进步性?‎ 材料三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第27页(共27页)‎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个制度”指什么?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这些新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2.(16分)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向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实践证明,牢记“赶考”告诫,保持“赶考”心态,发扬“赶考”作风,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在西柏坡讲话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是什么意思?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开始“富起来”的分别是哪一事件?‎ 材料二 从1949年到现在,共和国走过了65年(截止到2014年)的风雨历程。在这65年的发展中,有成就有挫折。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第三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 第四阶段从1976年到现在。‎ ‎(2)材料二中所指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从政治、经济方面实现了哪些神奇过渡?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3)1976年以后到现在,党不断面临“新的赶考”,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好成绩,试举一例加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新赶考”必须坚持一条怎样的赶考路?‎ 第27页(共27页)‎ ‎23.(17分)世界历史上欧洲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落,再到重建的过程,重新实现“欧洲梦”一直是欧洲人不懈的追求。‎ 材料一 十七至十九世纪的世界是欧洲的世界。欧洲的崛起是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其强盛的根源来看,欧洲在一段时期内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 ‎﹣﹣摘自《欧洲崛起之历史分析》‎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从两个方面回答 )‎ 材料二 “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所有欧洲人的处境,这就是日耳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蔓延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所以我对你们说:让欧洲站起来。”‎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演讲 ‎(2)材料二中导致“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的事件指什么?为了实现“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让欧洲站起来”这一愿望,欧洲国家是怎样做的?‎ ‎(3)2014年4月习近平的欧洲之行使得“欧洲梦”与“中国梦”有了更多的交汇之处,在中欧的圆梦之路上都应该从历史中汲取哪些经验或教训?(言之有理即可)‎ 第27页(共27页)‎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2.5分)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宣布“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是指(  )‎ A.“仁”和“为政以德” B.“兼爱”和“非攻” ‎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分析】本题以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言论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 ‎【解答】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材料“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中孔子的“智慧”指的是“仁”和“为政以德”。‎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言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2.5分)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 ‎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 ‎ 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 ‎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区分掌握秦皇汉武的不同统治措施。‎ ‎3.(2.5分)下框内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 ‎【解答】由材料关键词“西天取经”“享誉佛国”,依据所学可知,这部纪录片反映的是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为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史实。‎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4.(2.5分)某历史学习小组要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入选的是(  )‎ A.牛耕 B.曲辕犁 ‎ 第27页(共27页)‎ C.筒车(模型) D.宋代《货郎图》‎ ‎【分析】本题以某历史学习小组要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解答】ABC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而宋代《货郎图》体现的是宋代商业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的相关史实.‎ ‎5.(2.5分)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 ‎【解答】如图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宋朝时,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由此可以看出,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故选:C。‎ 第27页(共27页)‎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移的历史过程。‎ ‎6.(2.5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关内容。‎ ‎【解答】A项,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交往,促进贸易发展。故A项说法正确。‎ B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故B项说法错误。‎ C项,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他们与机工构成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故C项说法正确。‎ D项,“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国家与世隔绝,没有融入到世界体系之中,阻碍对外贸易。故D项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有误的一项。‎ 故选:B。‎ ‎【点评】本题掌握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关内容。‎ ‎7.(2.5分)“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 ‎ ‎①郑成功 ②林则徐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⑤谭嗣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为切入点,考查中国近代史的抗争英雄.‎ 第27页(共27页)‎ ‎【解答】“擂响禁烟战鼓”是指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率军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黄海激战千层浪”歌颂的是黄海海战中的英雄邓世昌。没有涉及郑成功和谭嗣同,所以题目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②③④。‎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为线索,考查学生对近代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并且区分中国近代抗争英雄和事迹,另外教育学生牢记英雄们的事迹,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8.(2.5分)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③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 ‎④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的知识点.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1898年,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的侵略加速了我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第27页(共27页)‎ ‎9.(2.5分)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和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和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联合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而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南昌起义发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10.(2.5分)如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 ‎95.8%‎ ‎4.2%‎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第27页(共27页)‎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分析】本题以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 ‎【解答】观察“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可知,“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商品零售”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体,说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后,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题干图表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1.(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知识点,应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程。‎ ‎【解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属于改革开放的内容,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均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 故选:B。‎ 第27页(共27页)‎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 ‎12.(2.5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分析】本题考查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1955年”“周恩来”可判断他利用自己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的会议是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段评价较难理解,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和人物大胆联想.‎ ‎13.(2.5分)“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 A.开国大典 B.“文革”结束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 ‎【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内容;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切入,结合香港的回归进行思考。‎ ‎【解答】从材料“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可以看出是指的香港回归。所以D符合题意;ABC项均没有失去土地和顺利回归的相关情况,均排除。‎ 故选:D。‎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本题考查了香港的回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4.(2.5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应为(  )‎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社③人民公社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建国以来农业的改革。1950年﹣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1953年﹣1956年底,我国引导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的失误。1978年以后,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解答】农业合作社发生在1953﹣﹣1956年;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人民公社运动发生在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在1978年以后。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四次调整。‎ ‎15.(2.5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及全球。所有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在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在东亚和美洲,…….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开始于(  )‎ A.新航路开辟 B.马可﹒波罗来华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最早新航路探索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第27页(共27页)‎ ‎【解答】根据“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及全球”可知“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6.(2.5分)《拿破仑时代》中评价到“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最能体现拿破仑“顺应了欧洲文明潮流”的措施是(  )‎ A.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B.制定《法典》,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 C.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 D.发动对外战争,征服欧洲许多国家 ‎【分析】本题以“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够起作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材料“《拿破仑时代》一书这样评述:‘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最能体现拿破仑“顺应了欧洲文明潮流”的措施是制定《法典》,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特别是1804年制定的《民法典》成为帝国的丰碑,以法律的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还发动战争,领导军队击溃了“反法同盟”的进攻,进一步将革命的火花传播到欧洲大陆,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滑铁卢战败后,拿破仑帝国覆亡,拿破仑退出历史舞台。‎ 故选:B。‎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事迹并对其进行评价。‎ ‎17.(2.5分)一部外国影片有这样的场景:一群工人在集会中手拿《人民宪章》的小册子,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与这个场景相关的史实是(  )‎ A.英国工业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宪章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认识.‎ ‎【解答】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而工人阶级越里越贫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发动了宪章运动,宪章运动中,工人要求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宪章运动得到广泛的支持,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18.(2.5分)张辉同学正在进行中考复习,搜集到以下三幅图片,由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冷战 D.一超多强 ‎【分析】本题以三幅图片为依托,考查冷战政策.‎ ‎【解答】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冷战政策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三幅图片都是美苏冷战政策的表现。‎ 第27页(共27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的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形成的相关知识.‎ ‎19.(2.5分)“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奥巴马这段演说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A.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 ‎ B.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 C.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珍珠港事件 ‎ D.美国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干材料“黑人奴隶制度解除”“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分别指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所以B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等的时间、影响。‎ ‎20.(2.5分)有人谈论当今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人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 第27页(共27页)‎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分析】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答】材料提到“当今世界,巨人林立”,也就是说当今世界有多个力量中心。据课本所学知,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试图称霸世界,但遭到了其他几大力量中心的反对。在世界几大主要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还没有最终形成。‎ 故选:A。‎ ‎【点评】识记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1.(17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材料一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针对材料二反映出的选官制度存在的弊端,隋唐时期创制了什么新制度?此种创新有哪些进步性?‎ 材料三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个制度”指什么?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这些新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第27页(共27页)‎ ‎【分析】(1)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依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知识。‎ ‎(2)本题以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 ‎(3)本题以元朝行省制度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行省制度的知识。‎ ‎【解答】(1)秦朝建立后,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中央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针对魏晋时期选官制度存在的弊端,隋朝时期创立科举制度,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的创立改变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科举制度使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3)由材料“…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这个制度”指的是行省制度。郡县制、科举制度和行省制度,都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 ‎(1)制度:郡县制;特点: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2)制度:科举制;进步性:科举制的创立改变了用人制度,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3)制度:行省制;共同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点评】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魏晋时期选官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郡县制、科举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第27页(共27页)‎ ‎22.(16分)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向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实践证明,牢记“赶考”告诫,保持“赶考”心态,发扬“赶考”作风,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在西柏坡讲话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是什么意思?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开始“富起来”的分别是哪一事件?‎ 材料二 从1949年到现在,共和国走过了65年(截止到2014年)的风雨历程。在这65年的发展中,有成就有挫折。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第三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 第四阶段从1976年到现在。‎ ‎(2)材料二中所指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从政治、经济方面实现了哪些神奇过渡?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3)1976年以后到现在,党不断面临“新的赶考”,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好成绩,试举一例加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新赶考”必须坚持一条怎样的赶考路?‎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识记一五计划、土地改革等的重要意义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3)本题主要考查1976年以后到现在我国取得的成就;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实行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等重大史实。‎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1)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中所说的“赶考”是如何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 ‎(2)据“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期间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1953﹣1957年),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和挫折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成绩等等;“新赶考”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 第27页(共27页)‎ ‎(1)进京赶考:执政(或建立政权);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富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过渡:一五计划,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三大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失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举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成绩;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等。赶考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3.(17分)世界历史上欧洲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落,再到重建的过程,重新实现“欧洲梦”一直是欧洲人不懈的追求。‎ 材料一 十七至十九世纪的世界是欧洲的世界。欧洲的崛起是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其强盛的根源来看,欧洲在一段时期内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 ‎﹣﹣摘自《欧洲崛起之历史分析》‎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从两个方面回答 )‎ 材料二 “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所有欧洲人的处境,这就是日耳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蔓延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所以我对你们说:让欧洲站起来。”‎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演讲 ‎(2)材料二中导致“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的事件指什么?为了实现“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让欧洲站起来”这一愿望,欧洲国家是怎样做的?‎ 第27页(共27页)‎ ‎(3)2014年4月习近平的欧洲之行使得“欧洲梦”与“中国梦”有了更多的交汇之处,在中欧的圆梦之路上都应该从历史中汲取哪些经验或教训?(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重新实现“欧洲梦”为主线综合考查了近代“欧洲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的主要原因、导致“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的事件、欧盟的成立等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十七至十九世纪的世界是欧洲的世界.欧洲的崛起是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其强盛的根源来看,欧洲在一段时期内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的主要原因有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建立起广阔的资本主义市场.科技上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军事上发动战争,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或建立起殖民体系.‎ ‎(2)材料二“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所有欧洲人的处境,这就是日耳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蔓延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所以我对你们说:让欧洲站起来.”中导致“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的事件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实现“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让欧洲站起来”这一愿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成立欧盟(或由欧共体到欧盟).‎ ‎(3)在中欧的圆梦之路上都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或教训,言之有理即可,如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避免战争. 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助共赢.‎ 故答案为:‎ ‎(1)政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建立起广阔的资本主义市场.科技: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军事:发动战争,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或建立起殖民体系.(任选两个方面即可)‎ ‎(2)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做法:走向联合、成立欧盟(或由欧共体到欧盟).‎ 第27页(共27页)‎ ‎(3)经验或教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避免战争. 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助共赢(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13:26;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