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 MB
  • 2021-11-10 发布

中考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学案-化学与生活

  • 8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pH 7 c 0 a b 中考化学《酸、碱、盐》 综合练习题+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学案-化学与生活 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中考试题) 1、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H=2 的溶液显酸性 B. pH=7 的溶液显中性 C. 溶液的 pH 由 5 变成 2,其酸性减弱 D. pH>10 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2、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 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 A.测得炉具清洁剂 pH=13 B. 测得厕所清洁剂 pH=8 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4、向一定量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5、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 NaOH 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 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 NaOH 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 NaOH 溶液 C.稀 NaOH 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 NaOH 溶液 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 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 和 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7、根据“”题 5 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HC l 分子在运动 C.Y 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Y 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8、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pH 等于 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 5mL 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 D 滴入溶液体积为 15mL 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9、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10、下列离子能在 pH=2 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NO3 -、K+、OH- B. HCO3 -、Cl-、SO42-、Na+ C. Cl-、NO3 -、K+、Na+ D. NH4+、Cl-、OH-、K+ 11、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 的是( )A. NH4NO3 B. Ca(H2PO4)2 C. (NH4)2HPO4 D. KNO3 12、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 NH4 N03 、KNO3 、CO( NH2 )2,其中缺少的 肥料品种是( )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13、把盛有 5g16%的 NaOH 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 l0g16%的 CuS04 溶液的锥形 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 A.产生蓝色沉淀 0.98g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 Na2S04 质量分数大于 9.5% D.所得的 Na2S04 溶液质量与原 CuS04 溶液质量相等 1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 NaOH H2SO4 BaCl2 B. NaOH CuSO4 NaCl C. HNO3 KNO3 K2SO4 D.Na2SO4 FeCl3 KCl 15、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 A.蔗糖 B.食盐 C.小苏打 D.食醋 16、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钾可用作钾肥 B、化肥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C、农药施用后,不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 D、农药应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合理施用 17、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18、现有盐酸和 CaCl2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 X,溶液的 pH 随滴入 X 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则 X 可能是( ) A、水 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石 D、稀盐酸 19、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 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 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 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OH–和 Cu2+来自同一工厂 B.Cu2+和 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 OH–来自同一工厂 D.H+和 K+来自同一工厂 20、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I 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②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__________ (填选项)。 A.Cu B. Mg C. Al D. Ag 2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测量其 溶液的 pH 时,可用 ,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 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 pH。 ( 2 ) 用 石 灰 浆 粉 刷 墙 壁 , 干 燥 后 墙 面 变 硬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 (3)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 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 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 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 KOH,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是 。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2、2015 年某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请根据实 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测得碳酸饮料的 pH 7(填“<”或“=”或“>”)。 ⑵下列使用 pH 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将 pH 试纸剪成几段使用 B.将 pH 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 pH 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 D.将 pH 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 E.读数时,在 30 秒内将 pH 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⑶本次实验中滴管使用出现了如图 6~图 9 所示的四种常见错误操作。请你从这 四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请写明所选图的序号),具体说明改正错误的方 法 。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⑷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 (填 一项)等优点。 23、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 反应进行研究。 ⑴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 2~3 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 酸 逐 滴 加 入 到 上 述 烧 杯 中 , 边 滴 边 用 玻 璃 棒 搅 拌 , 当 观 察 到 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 中溶液的温度、pH 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 10、图 11 所示。 由图 10、图 11 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 是 。 ⑵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 现 象 , 就 可 说 明 反 应 已 经 发 生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 24、 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 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分离 B 中难溶物的操作 I 叫 ________ _。 (2)如果要用实验证明 C 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______(填序 号)进行试验。 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钠溶液 (3)操作 II 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 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 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5、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 试管 A 、B 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 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___ 色。 ( 2 ) 实 验 2 中 , 若 B 盛 装 的 是 NaOH 溶 液 ,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实验 3 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B 中无现象,为了 探究吹气后 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 猜想 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 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 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 B 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 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 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 3 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 (填数字)也会产生 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 3 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 溶液 换成 溶液。 26、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 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 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 答. (1)A、B、C 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 是 、 .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 ,反应①的实验现象 为 . 27、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 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2SO4 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 和 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 和 NaOH 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 溶液显中性。 ②Al 与强碱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 同 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 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 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 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 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猜想(2)成 立 丙 同 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 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 酞试液 溶液变 色 猜想(3)成 立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 立 。 经 过 进 一 步 分 析 , 丁 同 学 认 为 猜 想 ( 2 ) 也 不 成 立 , 他 的 理 由 是 。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 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填“能” 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 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 液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8、用 NaOH 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的体积分数 【实验装置】如图 8 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经检查该 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 0.1mL·cm—1。水柱的质量 忽略不计。 【操作步骤】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完成以下操作: ①将 40mL 浓 NaOH 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 记水柱底部的位置 ②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 2.0cm; ③实验结束后,根据①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 340mL。 (3)检查图 8 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__ ___(精 确到 0.00001)。 (5)在上述操作步骤②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______(填“偏大”、 “不变”或“偏小”)。 29、HCl 与 NaOH 的反应实质是 H+ 和 OH- 之间的反应,此反应可表示为:H++0H- =H2O。像这种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任何 复分解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练习] 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出下 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 溶液与 AgNO3 溶液反应: 。 HNO3 溶液与 NaCO3 溶液反应: 。 [ 归 纳 ] 复 分 解 反 应 的 实 质 是 : 阴 阳 离 子 结 合 生 成 的反应。 [应用] 判断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a+、H+、Cl-、CO32- b、H+、Ba2+、Cl-、SO42- c、Cu2+、Na+、NO3-、OH- d、H+、K+、Cl-、SO42- 30、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 NaOH 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 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 NaOH 溶液和空气中的 2CO 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 NaOH 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 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盛有 2 mL 2 3Na CO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5 滴 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 1 号试管 0.1min 红色褪去 2 号试管 5min 红色褪去 3 号试管 30min 红色明显变 浅 4 号试管 120min 红色无明 显变化 3 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 2 mL 水,…… 酚酞溶液浓度 /% 浑浊程度 5 大 量 浑 浊 物 2 少 量 浑 浊 物 0.5 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 1 ) NaOH 与 2CO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2)实验 1 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 1 (填“成立”或“不 成立”)。 ( 3 ) 由 实 验 2 得 出 结 论 : 出 现 “ 溶 液 变 红 后 褪 色 ” 现 象 的 原 因 是 。 (4)实验 3 的操作步骤: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 2 mL 水, 。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 0.5% ,建议选用 NaOH 溶液的浓度为 %。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 3 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 是 。 31、醋酸(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酸,具有酸的通性.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1)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请写出醋 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 . (2)醋酸与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请写出醋酸与金属锌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32、“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在食盐 中用 NaCl 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 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 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 MgSO4 或 MgCl2). (1)测得某“低钠盐”样品 a 中含有 NaCl 和 KCl 的质量分数均为 50%。该样品 a 的水 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 MgCl2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BaCl2 溶液、NaOH 溶液、AgNO3 溶液、蒸馏水 33、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 时,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将滤液蒸干。 ⑵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 MgCl2、CaCl2、Na2SO4 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 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 溶解 蒸发操作Ⅰ ①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 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 CaCl2 外,它还有一个作用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⑶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100 kg,要将其变成 20 ℃时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 是 。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 34、某白色固体 A 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 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① 操 作 I 是 。 根 据 上 述 实 验 分 析 , A 中 一 定 含 有 的 物 质 是 ,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 A 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 C 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中有氢氧化钠 35、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的原理是 (写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下列装置 (填序号)制 CO2。设计 B 装置时使用仪器 a 的目的是 。 (2)在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溶液 PH 变化如右图所示(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 点时, 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bc 段溶液 pH 一直为 7 的理由是 。滴入 Na2CO3 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 次是 。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元素及其化合物(一) 一、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 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 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 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③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 他杂质 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 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 + O2 点燃== 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 + 2O2 点燃== Fe3O4 (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 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 + 2O2 加热== 2CuO (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 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 + O2 点燃== 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 + O2 点燃== CO2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烟 c、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 + O2 点燃== 2CO2 (蓝色的火焰);CH4 + 2 O2 点燃== 2H2O + CO2 (明亮的蓝色火焰)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2CH3OH + 3O2 点燃== 4H2O + 2CO2 ⑤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 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 反应条件:加热 ③ 反应原理:2KClO3 2MnO  2KCl + O2↑;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④ 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 反应步骤:a.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 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 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 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 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 注意事项: a. 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 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 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该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二、水与氢气 主要考点: 1、常识:水的分布,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 ① 水的分布:地球表面积的 3/4 被水覆盖,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 ②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途径:a、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农业上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或向地下渗透等。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工业上的“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加强对水质的检测,节约用水,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③ 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a. 工业上:发电,冷却,化工原料,溶解某些物质; b. 农业上:灌溉用水量较大; c. 动植物:体液的循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 2. 了解: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氢气的工业制法, ① 水的组成:a. 实验:2H2O 通电== 2H2↑ + O2↑ b. 电极: 负极 正极 c. 体积: 2 : 1 d.检验:负极:点燃,盖上一个干冷的烧杯,在内壁出现水雾;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e.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 个氧原子构成的。水是有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② 物理性质: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 0℃,沸点 100℃,4℃是密度 最大为 1.0g/cm3 ③ 水的化学性质:a.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 (除不溶性的碱) b. 与某些盐反应:CuSO4 + 5H2O == CuSO4•5H2O(形成结晶水合物) c. 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 O2↑;置换反应:C + H2O 高温 === CO + H2 ④ 氢气的工业制法:天然气:CH4 高温 === C + 2H2↑;水煤气:C + H2O 高温 === CO + H2 最理想的方法: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等转化为电能,从而电解水 3. 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 1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用作填充气球) 2 氢气的化学性质: 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可燃性:2H2 + O2 点燃 == 2H2O(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放出带蓝色的火焰) H2 + Cl2 点燃 == 2HCl (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放出苍白色的火焰) 不纯的氢气被点燃就可能会爆炸,氢气的爆炸极限为 4%~74.2%(体积分数)。 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注意检验氢气的纯度(注意验纯的操作) b. 还原性:CuO + H2 △ == H2O + Cu(黑色的氧化铜中逐渐有红色物质产生,同时管口 有液滴产生) 装置中的注意点:a. 氧化铜粉末平铺在试管底部 b. 通氢气的导管应深入试管底部并置于氧化铜上方 c. 导管口没有试管塞,并且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 d.反应前先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尽可能的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 止爆炸) e.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氢气(冷却,防止再次生成氧化铜) c. 用途:氢能源(来源广泛,放出热量大,不污染环境;但制备及其储存、运输的安 全还存在问题) 冶炼金属,燃料(氢氧焰) ③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a. 反应原料:某些金属(铁、镁、锌等)和稀硫酸(或盐酸) b. 反应条件:常温下金属与酸接触,立即放出氢气 c. 反应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 == Fe SO4 + H2↑;Fe + 2HCl == FeCl2 + H2↑ Mg + H2SO4 ==Mg SO4 + H2↑;Mg+ 2HCl == MgCl2 + H2↑ 2Al + 3 H2SO4 == Al2(SO4)3 + 3H2↑;2Al +6HCl == 2AlCl3 + 3 H2↑ d. 发生装置:大试管,双孔塞,长颈漏斗,胶皮管,弹簧夹,铁架台(带铁夹),导 管 e.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氢气难溶于水) f. 反应步骤:ⅰ.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ⅱ.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ⅲ. 先装入固体药品,然后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 ⅳ. 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 ⅴ. 收集少量的氢气,进行验纯; ⅵ. 用排水收集法收集氢气; ⅶ. 关闭弹簧夹,反应结束。 g. 注意事项: ⅰ. 长颈漏斗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漏斗下端逸出; ⅱ. 导管应略微伸入大试管,大试管应该竖直放置; ⅲ. 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紧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观察液面,如果液面不持续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ⅳ. 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收集完毕,都应该盖上磨 口玻璃片,倒扣在实验桌上; 小知识: ① 气体一般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白色)后,固体变成蓝色(胆矾)后,确定原气体中 有水蒸气; ② 气体一般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干燥;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元素及其化合物(二) 三、碳及其化合物 (1)二氧化碳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的气体之一。复习时,我们应记住气体的颜 色、密度大小、在水中的溶解性等。另外,还应知道固态二氧化碳通常叫做“干冰”。二氧 化碳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如,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 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由于干冰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热”,因此,干冰可用作致冷剂,也可 用于人工降雨等。 (2)对一氧化碳,我们应该了解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 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 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产生的气体可使石灰水变浑浊。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似,一氧化碳 也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所不同的是产物中没有无色液滴生成。另外, 还应知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可以生成二氧化 碳,二氧化碳遇到炽热的碳又还原成一氧化碳。 (3)甲烷、酒精都属于有机物。对于甲烷,我们应该了解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化 学式为 CH4,它是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极难溶于水的气 体。甲烷很容易燃烧,火焰呈蓝色,燃烧后生成无色液体和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甲烷和 氧气或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对于酒精,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化学式为 C2H5OH,酒精的学名叫乙醇,可由植物的籽粒经过发酵、蒸馏而得到。酒精能够燃烧,常被 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 下,碳可以和很多物质起反应。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碳的化学性质有: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 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C+O2 CO2;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 2C+O2 2CO。与氢气、一氧化碳一样,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 氧。例如:在高温下,木炭粉可以跟氧化铜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CuO+C 2Cu+CO2↑; 在高温下,碳还能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 (5)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元素及化合物部分主要讨论药品的选择,实验装 置及操作将在化学实验中复习。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 碳。其中的酸最好不要选用浓盐酸,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也不要选用硫酸, 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硫酸钙包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 酸与碳酸钙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连续进行。 (6)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复习时应重点掌握它的化学性质。首先,我们应该 记住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中的“三不”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其次,还应 记住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溶液变红。另外,二氧化碳还能使石灰水 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7)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大理石、石灰石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 业上把石灰石放入石灰窑高温煅烧可制得生石灰,CaCO3 CaO+CO2↑。生石灰是一种重 要的碱性氧化物,跟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 四、铁及其化合物 (1)生铁是含碳量在 2%~4.3%之间的铁合金。生铁一般可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 铸铁。白口铁不宜进行铸造和机械加工;灰口铁具有较好的机械加工和铸造性能,强度较差 不能锻轧;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2)钢是含碳量在 0.03%~2%之间的铁合金。钢较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机械 性能好,可进行锻轧和铸造。 (3)钢铁的生锈是指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是氧化 铁)的过程。钢铁生锈的条件主要是潮湿的环境和与氧气接触,因此防止生锈的措施便可以 从这两方面考虑。例如: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涂油、刷油漆等。 (4)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非金属及某些化合物发 生化学反应。我们应该重点掌握铁跟氧气的反应,铁跟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铁跟硫酸铜溶 液的反应。对于以上反应,我们应熟记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记忆化学方程式,以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五、酸、碱、盐 1.几种重要的酸 (1)硫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在稀释浓 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里。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它能跟石蕊试液反应,使石蕊溶液变红。能跟活泼金属反应、能 跟碱性氧化物反应、能跟碱反应。由于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因而又有它的特性。 硫酸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这是鉴定硫酸根离子的重要反应。 (2)盐酸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浓盐酸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易挥发的液体。 盐酸是酸,具有酸的通性。它能跟石蕊试液反应,使石蕊溶液变红。能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盐和水,如:Zn+2HCl=ZnCl2+H2↑。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Fe2O3+6HCl=2FeCl3+3H2O。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Cu(OH)2+2HCl=CuCl2+2H2O。由于盐酸能电离出氯离子,因而又有它的特性。盐酸能跟硝酸银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银沉淀,HCl+AgNO3=AgCl↓+HNO3,这是鉴定氯离子的 反应。 2、几种重要的碱 (1)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里,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因 此,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又俗称苛性钠、烧碱、 火碱。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它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它能 跟酸性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如:2NaOH+CO2=Na2CO3+H2O。因此,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固体 氢氧化钠之所以需要密封保存,一是因为它易吸水,二是因为它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 应。氢氧化钠跟酸发生中和反应,如:2NaOH+H2SO4=Na2SO4+2H2O。它还能跟某些盐起反应, 如:2NaOH+CuSO4=Cu(OH)2↓+Na2SO4。 (2)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物质,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欲称石灰水。 氢氧化钙对衣服、皮肤等有腐蚀作用。 氢氧化钙由生石灰跟水起反应而得到,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氢氧化钙属于 碱,具有碱的通性。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氢氧化钙能跟酸发生中和反应,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也能跟某些盐如碳 酸钠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工业上曾利用这个反应制氢 氧化钠。 3、几种重要的盐 (1)氯化钠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它是人体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 重要的化工原料。海水里含有丰富的食盐。氯化钠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食盐在水溶液中能 电离出氯离子,因而能跟硝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NaCl+AgNO3=AgCl↓+NaNO3。 (2)碳酸钠 碳酸钠在工业上叫做纯碱,它的化学式为 Na2CO3,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自然界的 某些盐湖里常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 碱的生产方面,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体现在碳酸根上。由于具有碳酸根, 因此碳酸钠能跟酸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由于碳酸钠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碳 酸根离子,因此能跟氯化钡、氢氧化钙等发生复分解反应: Na2CO3+BaCl2=2NaCl+Ba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 (3)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水溶液呈蓝色。CuSO4·5H2O 是一种蓝色晶体,俗称胆矾又叫 蓝矾,受热时可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 CuSO4。无水硫酸铜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硫酸铜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能跟碱、氯化钡等发生复分解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BaCl2=CuCl2+BaSO4↓。 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 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应以熟悉“三表一图”即物质分类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物质溶解性表、八点图为基础。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归纳化学反应。 1、三表一图 (1)物质分类表 物质分类表(见基本概念部分)按照组成、在水中的电离特点、跟酸碱的反应特点等将 物质进行了分类,使得每种物质都有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我们按类进行研究,找出反应规 律。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给出了 10 种金属(含氢)在水溶液中失电子由易到难的顺序,其应 用范围是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具体应用是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 出酸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是判断 水溶液中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的基础。 (3)物质溶解性表 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对于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十分重要。同学们知道,复分解 反应的发生条件之一是有沉淀生成,如果弄不清哪些物质是难溶物则很难说掌握了复分解反 应。在初中范围内,必须掌握的难溶物有: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微溶物有:氢氧化钙、硫酸钙、硫酸银。 2.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归纳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条件,置换反应可以划分为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和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两类。 判断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应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 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讨 论的是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不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断。在初中阶段,非溶液中 的置换反应仅要求氢气、碳单质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 化铜等。 3、化学肥料 是用矿物、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而成的。它的特点是所含营养元素种类 _____,但营养 元素的含量______,一般_____溶于水,易于被作物吸收,肥效快。 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 NH4 +的检验: ① NH4NO3 + NaOH == NaNO3 + NH3↑ + H2O ②氨气遇水生成氨水,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七、几种物质的比较 1.盐酸与硫酸 盐酸(HCl) 硫酸(H2SO4) 制取 H2 + Cl2 点燃 2HCl SO3 + H2O ==H2SO4 物理性质 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 味有酸味的液体。常用浓盐酸中 HCl 的质量分数约为 37%~38%, 密度为 1.19g·cm-3,有挥发性,能 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 的液体,不易挥发,有吸水性。常 用的浓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是 98%,密度为 1.84g·cm-3 电离方程式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 2- 化 学 性 质 酸碱指示剂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金属 Zn +2HCl == Zn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碱性氧化物 Fe2O3 + 6HCl = FeCl3 + 3H2O CuO +2HCl = CuCl2 + 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MgO + H2SO4 = MgSO4 + H2O 碱 NaOH + HCl = NaCl +H2O Cu (OH) 2 +2HCl = CuCl2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H2O Ba(OH ) 2 + H2SO4 = BaSO4↓+2H2O 盐 AgNO3 + HCl = AgCl↓+ HNO3 Na2CO3 + 2HCl= NaCl + H2O + CO2 ↑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CO2 ↑ 用途 化工产品,金属除锈,制取某些试 剂和药物,人的胃液里含少量盐 酸,可帮助消化。 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化肥、 火药、染料以及冶炼有色金属,精 炼石油,金属除锈等方面 硝酸也是一种重要的酸,纯净的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在空气中 能形成白雾。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它能与许多碱性氧化物、碱起 反应,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2、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 Ca(OH)2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纳 熟石灰、消石灰 物 理 性 质 颜色状态 无色固体 白色粉状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面减小 潮解 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而潮解 能吸收少量水 腐蚀性 强烈腐蚀性 强烈腐蚀性 电离方程式 NaOH = Na++ OH- Ca(OH ) 2 = Ca2+ + 2OH- 化 学 性 质 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变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变红色 酸性氧化物 CO2+ 2NaOH = Na2CO3 + H2O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CO2 + Ca(OH ) 2 = CaCO3↓ + H2O SO2 + Ca(OH ) 2 = CaSO3 + H2O 酸 NaOH +HCl = NaCl +H2O NaOH +H2SO4 = Na2SO4 + H2O Ca(OH ) 2 +2HCl =CaCl2 +2H2O Ca(OH ) 2 + HNO3 = Ca(NO 3 ) 2 +2H2O 盐 2NaOH + CuSO4 = Cu(OH ) 2 ↓ + Na2SO4 3NaOH + FeCl3 = Fe(OH ) 3 ↓ + 3NaCl3 Ca(OH ) 2 + Na2CO3 = CaCO3↓+ 2NaOH Ca(OH ) 2 + CuSO4 = CaSO4 + Cu(OH ) 2 ↓ 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 织、印染等工业 建筑业,制三合土、砌砖、抹墙,农业上 改良酸性土壤,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 工业上制取 NaOH 、漂白粉 3、酸的通性 因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 H+ ,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⒉活泼金属 ⒌盐 ⒊碱性氧化物 盐+ 氢气 盐 + 水 盐 + 酸 ⒋碱酸 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使紫色石蕊变红 ⒈指示剂 4、碱的通性 因为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因此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盐的化学性质 6.氯 化钠 碳酸钠 硫酸铜 名 称 氯化钠 碳酸钠 十水碳酸钠 硫酸铜 五水硫酸铜 化 学 式 NaCl Na2CO3 Na2CO3·10H2O CuSO4 CuSO4·5H2O 俗 称 纯碱 晶碱 无水硫酸 铜 蓝矾、胆矾、 硫酸铜晶体 物 理 性 质 白色或无色晶 体,易溶于水, 熔 801℃,沸点 1413℃ 白色粉末状 固体,易溶 于水,其溶 液显碱性 白色或无色晶 体,易溶于水, 溶液显碱性,晶 体易风化 白色粉末 易溶于 水,溶液 显蓝色, 有毒 蓝色晶体,易 溶于水,溶液 呈蓝色,有毒 化 学 性 质 NaCl +AgNO3 = AgCl↓+ NaNO3 ①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 ↑ ②Na2CO3 + Ca(OH ) 2 =CaCO3↓ +2NaOH ③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④Na2CO3·10H2O Na2CO3 + 10H2O ①CuSO4 +2NaOH = Cu(OH ) 2 ↓ +Na2SO4 ②CuSO4·5H2O CuSO4 +5H2O ③Fe +CuSO4 =FeSO4 +Cu 鉴 别 方 法 滴加硝酸银和 稀硝酸,有白色 沉淀生成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通入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 ①物理方法:溶液为蓝色; ②加入 NaOH ,有蓝色沉淀; ③加 BaCl2 与稀硝酸,有白 色沉淀产生 用 途 参与人体生理 活动,调味品, 腌渍食物,生理 蒸馒头,洗涤衣物,广泛用于玻 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 上 杀菌剂,波尔多液,工业上 精炼铜、镀铜及制造各种铜 的化合物 盐 + 碱 ⒊酸 ⒉酸性氧化物 ⒋盐 ⒈指示剂 使无色酚酞变红 使紫色石蕊变蓝 碱 盐 + 水 盐 + 碱 盐 + 酸 盐 + 盐 ⒊酸 ⒉碱 ⒋盐 盐 ⒈金属 盐 + 金属 盐水,化工原料 自 然 界 存 在 海水中,盐湖、 盐井、盐矿中 某些盐湖或碱性土壤里 电 离 方 程 式 NaCl=Na++Cl- Na2CO3 =Na+ + CO3 2- CuSO4 =Cu2+ +SO4 2-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试验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现在把这些新方法的一部分介绍如下: 一、用氧化亚铜做催化剂从水中制氢气 通常,用电解水生产氢的方法比较昂贵。过去,也曾有人研究过用氧化亚铜催化剂从 水中制取氢的方法,但在实验中氧化亚铜在阳光的作用下很容易还原成金属。日本研究人员 发现,将氧化亚铜制成粉末,可以避免发生这个问题。他们的具体方法是,将 0.5 克氧化亚 铜粉末添加入 200 立方厘米的蒸馏水中,然后用一盏玻璃灯泡中发出的 460 纳米~650 纳米 的可见光进行照射,在氧化亚铜催化剂的作用下,水分解成氢和氧。日本的研究人员利用这 项技术共进行了 30 次实验,从分解的水中得到了不同比例的氢和氧。试验中发现,如果得 到的氧的压力增加到 500 帕斯卡,水的分解过程就减慢。氧化亚铜粉末的使用寿命可达 1900 小时之久。东京技术研究所计划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氢的产生效率,同时研制能够在波长更 长的可见光照射下发挥活性的催化剂,该研究所正在试验一种新的含铜铁合金的氧化物。 二、用新型的钼的化合物从水中制氢气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低成本的从水中制取氢的方法。他们对 催化转化器进行改造,使水分解时仅需很少的成本。他们用一种从钼中获取的化学产品做催 化剂,而不使用电能。他们说,如果用氢作原料,从半升水中制得的氢足以使一辆小汽车行 驶 633 公里。 三、用光催化剂反应和超声波照射把水完全分解的方法 60 年代末,日本两位科学家发现二氧化钛经光(紫外线)照射可分解水的现象。他们 本拟应用这一方法制氢,但由于氢和氧的生成量较少,在经济上不合算而中断了这一研究。 最近,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日本明星大学元田久志教授等人同时使用光催化剂反应和 超声波照射的方法把水完全分解。这种“超声波光催化剂反应”所以能使水完全分解,是由 于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水可被分解为氢和双氧水,而双氧水经光催化反应又可分解成氧和氢。 不过超声波照射和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虽然获得了完全分解水的结果,但氧的生成量却较少。 在添加二氧化锰后,再用超声波照射,二氧化锰分解后的锰离子可溶解到溶液中,使双氧水 产生大量的氧。 四、陶瓷跟水反应制取氢气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 300 ℃下,使陶瓷跟水反应制得了氢。他们在氩和氮的 气流中,将炭的镍铁氧体(CNF)加热到 300 ℃,然后用注射针头向 CNF 上注水,使水跟热 的 CNF 接触,就制得氢。由于在水分解后 CNF 又回到了非活性状态,因而铁氧体能反复使用。 在每一次反应中,平均每克 CNF 能产生 2 立方厘米~3 立方厘米的氢气。 五、甲烷制氢气 1.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乾智行用镍铂稀土元素氧化物多孔催化剂,使甲烷、二氧化碳和 水生成了氢气。催化剂中镍、稀土元素氧化物和铂的组成比例为 10:65:0.5。其制备过程是, 先将镍、稀土元素氧化物等原料加热熔解,然后导入氨气,使熔解物成为凝胶状,再进行干 燥、热处理。这种催化剂微粒孔径为 2 纳米~100 纳米,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乾智行教授 将该催化剂装进反应塔,然后加入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结果,在常压及 550 ℃~600 ℃ 条件下,生成物为氢气和一氧化碳,升温至 650 ℃,其转化率为 80%;温度为 700 ℃时, 转化率几乎达到 100%。 2.用 C60 作催化剂从甲烷制氢气 日本工业技术院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用 C60 作催化剂,从甲烷制得氢气。 在现阶段,C60 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挥功能,不能立刻达到实用,必须加以改良,制 成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工作的节能催化剂。他们开发的催化剂,是在碳粉里掺 10%的 C60。在 加热到 1000 ℃的容器里,放入 0.1 克催化剂,以 1 分钟流入 20 毫升甲烷的速度作实验, 结果 90%的甲烷分解成氢和碳。C60 用作催化剂,可用水洗净表面,除去附着的残存碳素, 理论上可半永久使用。由于形状独特,粒子表面面积为活性炭的 5 倍到 10 倍,因而作催化 剂用时功能较强。 六、从微生物中提取的酶制氢气 1.葡萄糖脱氧酶。美国橡树岑国家实验室从热原体乳酸菌中提取葡萄糖脱氧酶。热原 体乳酸菌首先是在美国矿井中的低温干馏煤渣中发现的。葡萄糖脱氧酶在磷酸烟酰胺腺嘌呤 二核苷酸(NADP)的帮助下,能从葡萄糖中提取氢。在制取氢的过程中,NADP 从葡萄糖中 剥取一个氢原子,使剩余物质变成氢原子溶液。 2.氢化酶。这种酶是从曾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一种微生物中提取的。氢化酶的作用是使 NADP 携载的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而 NADP 还原为它原来的状态继续再次被利用。除美国发 现这种酶外,俄罗斯的科学家也在湖沼里发现了这种微生物。他们把这种微生物放在适合于 它生存的特殊器皿里,然后将微生物产出的氢气收集在氢气瓶里。 七、从细菌制取氢气 1.许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其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也可放出氢气。例如,许多细菌可在一 定条件下放出氢气。日本已发现一种名为“红极毛杆菌”的细菌,就是制氢的能手。在玻璃 器皿里,以淀粉作原料,掺入一些其他营养素制成培养液,就可以培养出这种细菌。每消耗 5 毫米淀粉营养液,就可以产生出 25 毫升的氢气。 2.美国宇航部门准备把一种光合细菌—红螺菌带到太空去,用它放出的氢气作为能源 供航天器使用。 八、用绿藻生产氢气 科学家们已发现一种新方法,使绿藻按要求生产氢气。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科学家说, 绿藻属于人类已知的最古老植物之一,通过进化形成了能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本 领。当绿藻生活在平常的空气和阳光中时,它像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 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植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然而当绿藻缺少硫这种关 键性的营养成分,并且被置于无氧环境中时,绿藻就会回到另一种生存方式中以便存活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绿藻就会产生氢气。科学家介绍,1 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产生出 3 毫升 氢气,但研究人员认为,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 100 倍。 九、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气 最近,以厌氧活性溶液为生产原料的“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在我国哈尔滨 建筑大学通过中试研究验证。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介绍,该项研究在国内外首创并实 现了中试规模连续非固定化菌种长期持续生物制氢技术,是生物制氢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其成果处国际领先地位。生物制氢思路 1966 年提出,90 年代受到空前重视。从 90 年代开 始,德、日、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生物制氢发展计划,以期通过对生 物制氢技术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 21 世纪中叶实现工业化生产。但时至今日,研究进 程并不理想,许多研究还都集中在细菌和酶固定化技术上,离工业化生产还有很大差距,迄 今尚无一例中试结果。哈尔滨建筑大学的教授突破了生物制氢技术必须采用纯菌种和固定技 术的局限,开创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种生产氢气的新途径,并首次实现了中试规模连续流长期 持续产氢。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先后发现了产氢能力很高的乙醇发酵类型,发明了连续流生 物制氢技术反应器,初步建立了生物产氢发酵理论,提出了最佳工程控制对策。该项技术和 理论成果在中试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氢气产率比国外同类的小试研究高几十倍;开发的 工业化生物制氢系统工艺运行稳定可靠,且生产成本明显低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水电解法制氢 成本。 中考化学二轮核心考点知识和练习附参考答案 专题 12 化学与生活 核心知识点精讲: 1.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 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 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 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 进行综合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 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 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兼计算题的综合题 型.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 分以及含量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 计算所要用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 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然后,将所 求的该成分的质量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 100%,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 量;进而推算出其它成分的含量. 2.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就是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 析的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有时还要对其中的误差说明原因.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对其实验数据处理 或者误差分析的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有时还要对其中的误差说明原因.题型有选择题、 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结合问题情景,对实验的全过程,或者是某一仪 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或者根据实 验数据反推之,找到误差产生的原因.例如,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刻度,读数为 8ml.我 们在对该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探究时,就必须联系量筒的使用中的读数注意事项(即 俯大,仰小,平正好),进行分析推断之;正常情况下,读数应该是平视刻度;而现在俯视 了刻度,所以该实验数据 8ml 是错误的,误差是偏大的,液体的实际体积要比它小. 3.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 分离的方法;它根据滤纸能够透过液体和溶于液体的物质的特殊功能,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 常用来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等等.所需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 璃棒等.要想过滤,首先要制过滤器,具体如图所示: , 将一张滤纸对折两次后,展成圆锥形,用水润湿倒贴在漏斗内壁水即可.过滤的具体操作要 领及注意事项有: 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过滤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 原因分析等等.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实验操作及注 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过滤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操作 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 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就是指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 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氧气.一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 高锰酸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过氧化氢→MnO2 水+氧气、氯酸钾 MnO2¯ △ 氯化钾+氧 气或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O2MnO2¯2H2O+O2↑、2KClO3MnO2¯ △ 2KCl+3O2↑或 2KMnO4 △ ¯K2MnO4+MnO2+O2↑.其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特别是结合着实验 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来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题型有选 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的表达能力(即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 件、类型,以及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实验室制 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实验 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并且,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 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 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5.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 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来探究二氧化碳的 检验、验满及其注意事项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选择或填写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的方案, 可能是用图示的方法画出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的示意图,也可能是给出二氧化碳的检验和 验满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评价装置,还可能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来推断该气体是 二氧化碳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或给出的实 验示意图,让学生来选择或填写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的实验方案,画出或评价二氧化碳的 检验和验满的装置示意图,以及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来推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装置示意图 及其中仪器(如集气瓶等)的名称、注意事项等.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画出、选配、选择或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装置. 另外,有时根据实验装置示意图或直接要求回答常见仪器(如集气瓶等)的名称,或者改良 某一装置示意图等;有时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来推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等;有时 还会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的方法(或给出的检验和验满装置示意图)来推断二氧化碳 的有关性质及实验注意事项等. 6.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如图所示: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1.金属有金属光泽:(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 特殊的颜色;例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 (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铁(Fe) 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 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 是选择的因素. 2.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是液体. 3.金属有导电性和导热性: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主要 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4.金属有延展性:(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 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2)典型用途:金属 可以被扎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将金打成金箔贴在器物上. 5.金属的密度:(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 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2)典型用途: 利用金属铝(Al)比较轻,工业上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 6.金属的硬度:(1)有些金属比较硬,而有些金属比较质软,如铁(Fe)、铝(Al)、镁(Mg) 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的硬度大,制造刀具, 钢盔等. 7.金属的熔点:(1)有的金属熔点比较高,有的金属熔点比较低,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钨的熔点高,用来制灯泡内的灯丝; 利用金属锡(Sn)的熔点比较低,用来焊接金属.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 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化学性质及用途”、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 据常见金属的特性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用途,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用途来反推其特性, 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 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 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 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 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 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 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 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 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 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用途),根据 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7.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其应用非常广泛,具体例谈如 下: 1.几种常见金属应用:(1)金常用作装饰品等.(2)铝常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被用作 输电线,炊具等,还被制作成铝箔用于包装香烟(过去用锡箔纸,现在铝箔的兴起,价格较 锡箔便宜,大部分包装已经是铝箔纸了)、糖果、饮料、巧克力和药片等;还常被用作“银粉 漆”(即铝粉).(3)铜常被用作电线;古代入还充分利用铜的金属光泽,将铜打磨成铜镜.(4) 纯银常用来制作装饰品、灵敏度极高的物理仪器元件(如导体、开关接触器和熔断器等), 还有保温瓶的瓶胆内壁表面上真空镀银膜来反射红外热辐射线等;(5)金属钨用来制灯泡内 的灯丝;(6)金属锡用来焊接金属;(7)保险丝由铅锑合金制成的;(8)体温表中的液体金 属就是金属汞.(9)铁制品(如水龙头、门把手等)常镀有金属铬.⑽铁等活泼金属可以用 来冶炼铜;⑾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⑿钛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 业、近代航空、宇航、以及水艇制造中,被称为“空中金属”、“海洋金属”、“陆地金属”.医 学上利用它的亲生物性和人骨的密度相近,用钛板、钛螺丝钉制作人工关节、人工骨,很容 易和人体肌肉长在一起.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由于钛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前景广阔, 又有“未来金属”之称.等等! 2.几种常见合金(即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 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 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 产的超导材料中的 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 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 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 其相应性质等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某些性质来推断其用途,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 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 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和性质的考查, 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 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 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有关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或图表 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 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 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 材料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材料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用途),来相 互推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8.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如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 学生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保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 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干燥剂、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现象、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 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 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 物理性质及用途和保存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和保存方法,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浓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和挥 发性(敞口冒白雾)、浓硫酸的溶于水放热和吸水性、两酸的保存方法和金属除锈等,以及 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保存方 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 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 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 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浓盐酸敞口冒白雾,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敞口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它可以作干燥剂.这点可以根据“性质 用途”的关 系来巧记. 3.浓硫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由于 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大量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 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 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可简记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 不断”). 4.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时,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但原因却不相同.浓盐 酸是因其挥发性使溶质氯化氢的质量减小,从而使其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是因 其吸水性使溶剂水的质量增大,从而使其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9.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变 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红酚无”.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 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位于氢后的金属却不能.例如,常见 的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具体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如下表所 示.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 示. 4.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 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 HCl+AgNO3=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 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 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 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二氧化碳和 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物质的推断和 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 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 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 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 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 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 后四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于金属除锈的用途等,以及知识的迁移 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 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 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 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 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 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来除铁锈;反过来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据“性质 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 会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 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 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 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 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 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0.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是指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先求出某元素的质量 分数,然后结合化合物的质量来求解其中某元素的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计算.计算公式是:“化 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 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 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 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 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 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结合该化合物的质量来计算其中该元素的质量;或者利用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等相关问题的考查, 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 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 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 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 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解答这类综合性的计算题时,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 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它乘以该化合物的质量,从而得出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并且, 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 2.在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时,也是最 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化合物中该 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从而得出该化合物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 位是不可忽略的.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 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 11.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主要是指在一些食品、饮料、药品、补品、 保健品、商品、化肥或试剂瓶等说明书、部分说明书或标签上,所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信息,以及运用这些信息进一步进行简单判断、推断或计算,等等.具体标示的内容,举例 如图: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 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计算、化合物中某 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 的探究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 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标签上标 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信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 等.特别是,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主要成分或组成元素及其含量信息的判断、推断或计算等 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 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和理解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 量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 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 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 以下几点: 1.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全面了解标签上的所有信息,如标题名、主要成分(或原料、 配料)、化学式、元素符号、有关的质量(或体积、密度、含量)、保质期、注意事项等,然 后再信心地进行判断、推断或计算. 2.特别是标签上给出的有关的质量(或体积、密度、含量),一定要先弄清楚到底是谁的, 再进行准确地计算,切不可盲目地拿来就用. 1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 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 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 能力,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 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 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 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 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 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 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 点: 1.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 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 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 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 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 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 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 学变化. 13.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 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 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 (常用“ △ ”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 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 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 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 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 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 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 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 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 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 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 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 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 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 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 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 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 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 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 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 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 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 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 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 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 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 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 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 个溶液不显电性. 14.防范爆炸的措施 防范爆炸的措施 【知识点的认识】防范爆炸的措施,主要分为有以下四种情况: 1.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措施: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气体 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在点燃或加热这些可燃性 气体进行反应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2.防止加热时爆炸的措施:(1)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 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2) 给试管等玻璃仪器加热前,必需将其外壁擦干;加热的时候,应先给试管等进行预热,待试 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的外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 跟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这些情况都可能炸裂试 管.(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必须稍微向下倾斜,以防止固体试剂受热时放出的 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防止燃烧产物引起爆炸的措施:在集气瓶中燃烧细铁丝、铝丝或铝片等金属时,会放出 大量的热,使生成物熔化,如果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下来,可能会造成集气瓶炸裂,甚至溅伤 或炸伤实验人员.因此,在做这类实验时,经常在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等. 4.防止倒吸引起爆裂或炸裂的措施:在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进行实验时,要 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 热不均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人员.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热 尽可能均匀;(2)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起缓冲作用的安全瓶;(3)在导管的末端连接一个倒 扣的漏斗等等;(4)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防范爆炸的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 经常将其与“燃烧和爆炸及其实验现象、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 关的图标、氢气的爆鸣实验、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的验纯及燃烧、酒精 灯的使用及给物质加热、细铁丝等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加热制备气体并将验证该气体 的某些性质、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 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 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防范爆炸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 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 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防止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燃烧、酒精灯的使 用及给物质加热、细铁丝等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烧、加热制备气体并将验证该气体的某些性质 等实验时发生爆炸的措施及现象、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 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 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防范爆炸的措施,以及与之相 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 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 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5.塑料及其应用 塑料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合物,也就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 子化合物),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也是一般所俗称的塑料或树 脂,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 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各个组分的具体情况如下: 1.合成树脂,它是塑料的最主要成分,其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在 40%~100%.由于含量大, 而且树脂的性质常常决定了塑料的性质,所以人们常把树脂看成是塑料的同义词.例如,把 聚氯乙烯树脂与聚氯乙烯塑料、酚醛树脂与酚醛塑料混为一谈.其实,树脂与塑料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树脂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聚合物,它不仅用于制造塑料,而且还是涂料、胶粘剂 以及合成纤维的原料.而塑料除了极少一部分含 100%的树脂外,绝大多数的塑料,除了主 要组分树脂外,还需要加入其他物质. 2.填料又叫填充剂,它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和耐热性能,并降低成本.例如,酚醛树脂中 加入木粉后可大大降低成本,使酚醛塑料成为最廉价的塑料之一,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机械强 度.填料可分为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两类,前者如木粉、碎布、纸张和各种织物纤维等,后 者如玻璃纤维、硅藻土、石棉、炭黑等. 3.增塑剂,它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增塑剂一 般是能与树脂混溶,无毒、无臭,对光、热稳定的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 酸酯类.例如生产聚氯乙烯塑料时,若加入较多的增塑剂便可得到软质聚氯乙烯塑料,若不 加或少加增塑剂(用量<10%),则得硬质聚氯乙烯塑料. 4.稳定剂,它可防止合成树脂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光和热的作用分解和破坏,延长使用 寿命.常用的有硬脂酸盐、环氧树脂等. 5.润滑剂,它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成型时不粘在金属模具上,同时可使塑料的表面光滑美 观.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及其钙镁盐等. 6.着色剂,它可使塑料具有各种鲜艳、美观的颜色.常用有机染料和无机颜料作为着色剂. 7.抗氧化剂,它可防止塑料在加热成型或在高温使用过程中受热氧化,而使塑料变黄,发 裂等. 除了上述助剂外,塑料中还可加入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等,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塑料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工业生产的塑料已有几百种,其中常用的也有 60 多种,使用最 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它们的 具体应用可谓是不言而喻、举不胜举.下面略举几例,还有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如图所示: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塑料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 经常将其与“塑料制品的回收与再生(或降解)、塑料制品的安全、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白 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分类及鉴别、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等相关知 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 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塑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 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用的塑料制品及其回收与再 生(或降解)、塑料制品的安全、白色污染与防治、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制品和判别”等相关问 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 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塑料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 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 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 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6.白色污染与防治 白色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即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或光照分 解为小分子)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 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 餐具等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丢弃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 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等大多呈白色,因 此称之为白色污染.如图所示: ;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食品包 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 白色污染的防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 且,经常将其与“塑料及其使用、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与降解、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环境 污染、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 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 表信息的能力,对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 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 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绿色化学、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与降解” 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 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以及与 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 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 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 得一提的是: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可以联系着 2007 年 12 月 31 日颁布的“限塑令”,来 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识记. 1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的认识】合成材料的使用主要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的利 用.具体情况分别例谈如下“ 1.塑料,它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工业生产的塑料已有几百种,其中常用的也有 60 多种, 使用最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它们的具体应用可谓是不言而喻、举不胜举.下 面略举几例,还有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如图所示: . 2.合成纤维,它的品种不同,各具有某些独特性能和用途也不尽相同.例如,耐高温纤维 (如聚苯咪唑纤维等)、耐高温腐蚀纤维(如聚四氟乙烯等,可作不粘锅的内衬)、高强度纤 维(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等)、耐辐射纤维(如聚酰亚胺纤维等).另外,还有阻燃纤维、 高分子光导纤维等.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棉和羊毛等属于天然纤维,涤纶(的 确良)、锦纶(尼龙)和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能耐化 学腐蚀,但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因此,合成纤维常常与棉纤维或羊毛纤维混合纺织, 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挺括. 3.合成橡胶,人们常用的合成橡胶主要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与 天然橡胶相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 交通及日常生活中.如图所示: . 至于合成材料的使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 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中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 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大部分塑料在自燃环境中很难降解(即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中被微 生物或光照分解为小分子),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而 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即代号“03”﹣﹣PVC 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 气体等,从而引起空气污染.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 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判别和应用、白色污染、塑料制品 的回收利用和降解、空气的污染、目前空气的环境问题、有机高分子材料分类及鉴别、常见 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 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 力,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 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 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判别和应用、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 回收利用和降解”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 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 境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 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 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 选择或解答即可. 18.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是按照它的来源来划分,具体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 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两种.前者主要指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后者主要指塑料、 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有机合成材料按其受热后的性能表现又可划分为热塑性的链状结构 的高分子材料和热固性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 1.热塑性的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是指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形成很长的链状结构 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它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受热后又可以熔化, 因而它具有热塑性.这种高分子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 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2.热固性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是指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先形成的链状,再由 链状结成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脲醛塑料,俗称电玉).它一经 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它具有热固性.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鉴别,方法是抓住它们的分类依据,根据相应的特点来鉴别之.一般的只 要理解和识记住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典型的例子即可.具体如下: 1.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塑料、 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 塑料,俗称电木;脲醛塑料,俗称电玉)具有热固性.此时,可以根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 相互联系(即结构 性质),来相互推断鉴别.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 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机物的分类、三大合成材料及其使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及其鉴别、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联系、新材料的经费与社会发展 的密切关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 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等有机高分 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 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 是,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方法、常见常用的各类典型的代表物、结构与性质的 关系及其相互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 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 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 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 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机高分子材料就是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 料. 2.热塑性塑料的特点是受热软化,冷却变硬,加工过程中一般只有物理变化而保持其化学 本性.该类塑料的树脂多为加聚而成.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有:硝酸纤维塑料、醋酸纤维塑料、 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等.如,我们常见的矿泉水瓶、塑 料袋等. 3.热固性塑料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或加入固化剂后就固化成 型.固化后的塑料,质地坚硬,而且不溶于任何溶剂,也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再次软化.加 热温度过高就会分解.常见的热固性塑料有:胶木、电玉、装饰板及不饱和聚酯塑料等. 19.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知识点的认识】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能和性质的材料,用化学方法按一定 方式复合在一起制成的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并优点互补的新材料.例如,玻璃钢就是人类在日 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它既不是玻璃也不是钢,而是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制成 的.它既有玻璃般的透明性或半透明性,又有钢铁般的高强度,因此俗称为“玻璃钢”.由此 可见,复合材料的性能要优于组成它的成分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是新型材料研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图所示: .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 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 10~100 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从尺寸大小来说, 通常产生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 0.1 微米以下(即 100 纳米以下;因为 1 米=100 厘米,1 厘米=10000 微米,1 微米=1000 纳米,1 纳米=10 埃).因此,颗粒尺寸在 0.1~100 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如图所示: .例如,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纳米金属材料,以及后来相继问世的纳米半导体薄 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等. 至于纳米技术的广义范围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应用技 术等方面.其中,纳米材料技术着重于纳米功能性材料的生产(超微粉、镀膜、纳米改性材 料等),性能检测技术(化学组成、微结构、表面形态、物、化、电、磁、热及光学等性能).纳 米加工技术包含精密加工技术(能量束加工等)及扫描探针技术.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 且,经常将其与“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 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等相关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 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的复合材料 及其制品制品、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及其制品”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 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以及与 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 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 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 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谓纳米,实际上它就像米、分米、厘米和微米一样,是一个长度单位,其符号为 nm; 1nm=10﹣9m. 2.所谓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也就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 1 纳米~100 纳 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 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 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 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20.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知识点的认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就是指想方设法地把棉纤维、羊毛 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开来的过程.其具体鉴别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利用光泽度、手感等方 法.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来说,采用燃烧的方法要方便稳妥一些,就是根据它们燃烧时会 散发出不同的气味来鉴别它们.首先取样将其点燃,如果只闻到类似熟悉的纸张燃烧的焦糊 气味,则为棉纤维;如果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则为羊毛纤 维;如果闻到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则为合成纤维.并且,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燃烧后灰烬较多, 羊毛纤维接近火焰时先蜷缩,燃烧灰烬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轻轻挤压就变成粉末;而 合成纤维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比较缓慢,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 易破碎.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 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反 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闻气味的方法、对照实验法”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 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 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 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和 现象及其表达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 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的鉴别,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 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 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 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物质鉴别题时,一定要按照先取样,再实验,然后根据现象下结论的路子来进行思考、 分析、探究. 2.闻气味时,切记不要采用把鼻孔靠近火焰来闻其气味,而应用“煽气入鼻法”,即用煽动 少许气体飘入鼻孔,闻其气味即可.以防中毒等意外事故发生. 2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人体的元素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是由 100 多种元素组成的,而组成 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 50 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 11 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 99.95%.在人体中含量超过 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图表所示: ;含量在 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Fe)、钴(Co)、铜(Cu)、锌(Zn)、铬(Cr)、 锰(Mn)、钼(Mo)、氟(F)、碘(I)、硒(Se)等.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人体中,除氧、碳、氢、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 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它们有些是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有些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例如,钙元素: 成人体内约含钙 1.2kg,其中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 (OH)2 ] 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 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如图所示: ;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 松,容易骨折.又如,钠元素和钾元素:人体内含钠 80~120g,其中一半以 Na+的形式存 在于细胞外液中.成人每千克体重含钾约 2g 主要以 K+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细胞内液 和细胞外液中的 K+和 Na+各自保持一定的浓度,这对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 pH(如 血液的 pH 为 7.35~7.45)有重要的作用,而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成年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如表所示: . 另外,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如表所示: .在我国人民膳食中容易 缺乏的元素有钙、铁、碘等元素.当然,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也存在因摄入氟或硒 过多而发生的氟中毒或硒中毒问题.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 食品添加剂、保健药剂等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物,或制成 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 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之最中的元素之最问题、物质的元素 组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 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 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 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判别、有关元素之最、钙元素的重 要作用及其缺乏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 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 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 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 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 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人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人体中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 到. 2.对于人体的组成元素来说,特别要识记好含量最多的元素(即氧元素)、金属元素(即钙 元素)和微量元素(即铁元素)等. 3.对于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来说,都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不能太少,也不能过量; 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碘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如图所示: ,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可是,过 量时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还会得甲亢症(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 2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知识点的认识】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是指人类及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 物;而食物的成分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其 为营养素(或六大营养素).具体内容如下: 1.蛋白质: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蛋白质是 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 百万.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蹄、 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如图所示: .蛋白质 产热供给量占人体需要总能量的 10%.所以成人每日需要摄入 60~70g 的蛋白质,而处于 生长发育期间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80~90g). 2.糖类:它是组成人体的成分,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淀 粉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如图所示: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对维持身 体的健康有明显的作用.一般成人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是 480~600g. 3.油脂:它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在 常温下,植物油呈液态,称之为油;动物油呈固态,称之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每克油脂 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 39.3kJ 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因此它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在正 常情况下,每日摄入 50~60g 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 20%~25%.脂肪的来源多是从 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如图所示: .一般成人体内贮存约占人体质量的 10%~20% 的脂肪,女性高于男性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 以支付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当 食入过多时,又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而且容易患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 4.维生素:它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 质.在生理作用上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却是机体不可 缺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大多数是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 组成成分,既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生长、健康、繁殖和生产机能)必不可缺的化合物,又 是机体进行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起催化作用,能促进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 类等)的合成和降解,从而控制代谢.因此,没有维生素就没有人体的生命活动.维生素有 20 多种,它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 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某种维生素将使人患病, 如缺乏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种子食物、 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均富含维生素.如图所示: . 5.无机盐:它又称为矿物质,是由无机元素所构成,占人体体重的 4%. 由于无机盐在人 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钙、磷、硫、钾、钠、氯、镁七 种元素,它们在体内的含量较多(超过 0.01%).微量元素有铁、钴、铜、锌、铬、锰、钼、 氟、碘、硒等,在人体的含量较少(少于 0.01%).无机盐在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构 造人体组织,使骨骼坚硬并可支持身体.同时,又存在于细胞、血液、神经、肌肉等组织中, 构成人体的柔软组织.无机盐溶于体液,可加强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活动,使人体得以维持 相对平衡状态. 6.水:它在人体的含量约占体重的 60%,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并由皮肤及 大小便排出体外,同时又不断地从体外摄取水分进行补充,从而使体内的水分得以维持平 衡.如果把蛋白质称为生命的基础,那么水就是生命的摇篮.因为水是营养素的溶剂,是代 谢产物的溶剂和体内所有反应的介质.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物质的交换、血液的循环、新 组织的合成及废物,有毒物质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此外,水还可滑润关节、肌肉、体腔、保 持皮肤的柔软,调节人体的温度,保护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一般成年人每日需水量为 2000 ﹣3000 毫升,可通过食物和饮料获得足够的水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 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或药品、保 健品等)中的有机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物质的元素组成、水的性 质和应用、常见的溶剂、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 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 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 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 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六大营养素的名称及其来源和缺乏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 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 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包括 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 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 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 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一定要熟练地记住,填写时切记不能写错别字.尤其是,其中的油脂 不要写成脂肪. 2.对于六大营养素的来源及其缺乏症等,只需记住典型的、主要的来源和缺乏症即可. 3.虽然维生素是机体进行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起催化作用,能促进主要营养素(蛋 白质、脂肪、糖类等)的合成和降解,从而控制代谢.但是,大多数只是某些酶的辅酶(或 辅基)的组成成分.酶实际上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并 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而且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例如,人们消化 吸收食物就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当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就是因为 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故;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 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 萄糖. 23.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知识点的认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 成的无机盐.如图所示:;亚硝酸钠白色至浅黄色粒状、棒状或粉末,有咸味,易潮解,易 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 pH 约为 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亚 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若加热到 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 化氮和氧化钠.有氧化性,与有机物接触易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和 氧化氮的气体.亚硝酸钠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 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而护色时,尚可产生腌肉的特殊风味.因此,常作为添加剂被广泛用于 腌肉等.按 GB2760 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 0.15g/kg,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 罐头中不得超过 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 0.03g/㎏.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 1992 年发 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 0~0.1 ㎎/㎏体重;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 0~ 4.2 ㎎/60 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亚硝酸钠有毒,过量食入 (人食用 0.2 克到 0.5 克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若一次性误食 3 克,就可能造成死亡;)的毒 副作用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 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 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有时,亚硝酸钠被不法分子用来制造假食盐.我国曾 发生多次将其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至于甲醛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它通常以水 溶液形式出现,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分子中有醛基发生缩聚反应,得 到酚醛树脂(电木).甲醛还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 可用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但是,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等 食用品;这样会引起人体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甲醛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 塑料工业(如制酚醛树脂、脲醛塑料﹣电玉)、合成纤维(如合成维尼纶﹣聚乙烯醇缩甲醛)、 皮革工业、医药、染料等.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 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2.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 发支气管哮喘. 3.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 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4.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 眠、体重减轻、记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 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另外,还有甲醇(工业酒精常常含有少量甲醇)等化学品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使用时一 定要注意.其中甲醇的化学式为 CH3OH,它是无色有酒的气味,易挥发的液体,还易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甲醇有毒,饮后会使人眼睛失明,饮用量大时会使人死亡.因此, 绝对禁止饮用工业酒精,也绝不允许用工业酒精来配酒出售.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 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 法、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 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亚 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 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 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亚硝酸钠和甲醛的毒性及预防办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 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 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 质与人体健康,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 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 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 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可以把样品放入碘化钾的硫酸溶液中,再加淀粉.如果显蓝色就 证明该样品是亚硝酸钠. 2.当误食亚硝酸钠后,在血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血红蛋白所含的亚铁转变成三价铁的 血红蛋白.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因此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3.新装修的房子里一般甲醛都会超标,只要在新房里放上一两盆吊兰,甲醛就会被部分吸 收,但是由于甲醛的挥发时间长达 3﹣15 年,所以单纯依靠植物来清除甲醛是不行的,最好 的方法就是通风,室内降低甲醛浓度至安全限以下.最好找专业的治理公司来处理、解决. 24.均衡营养与健康 均衡营养与健康 【知识点的认识】均衡营养与健康指南如图所示: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入片面追求高享受的生活,而忽视营 养均衡.其实,对于人体系统来说,当营养不足时就需要进行补充,营养过剩时则不能再盲 目摄入,这样机体各个系统的运行才能畅通无阻,即人体各生理系统功能处于稳定协调状 态.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偏食,或暴饮暴食,或片面追求美丽而节食减肥,或 因为饮食没有规律,肠胃功能失调导致营养失衡,而营养失衡会引发六大生理功能失调(即 消化功能平衡失调、内分泌功能平衡失调、血液循环平衡失调、神经功能平衡失调、免疫功 能平衡失调、新陈代谢平衡失调).进而会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导致系统免疫力下降,机 体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因此,我们除了要注意平常的饮食之外,更需要适当地补充营养以满 足人体的需要.首先应该在饮食中,注意补充粗杂粮、薯类、干豆类、蔬果、大蒜、深海鱼 等,平衡营养;其次,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补充一些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 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均衡营养与健康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 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矿物 质与微量元素、甲醛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 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 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均衡营养与健康等相关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 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营养缺乏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 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均衡营养与健康,以及与之相 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 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 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5.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知识点的认识】矿物质又称无机盐,它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组 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 50 多种.其中,氧、碳、氢、氮四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 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余的各种元素主要以无机盐(即矿物质,属于无机化合物)的形 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当然,也有一些元素是体内有机化合物(如酶、激素、血红蛋白)的组 成成分.在这些元素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 11 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 99.95%.在人体中 含量超过 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又称宏量元素);它们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中 的钙、磷、钾、硫、钠、氯、镁等七种元素主要存在于矿物质中;含量在 0.01%以下的元素, 称为微量元素,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其种类很 多,目前人们认为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它们在 体内含量虽小,却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可分三方面: 1.它们是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的主要材料. 2.它们以离子形式溶解在体液中,维持人体水分的正常分布、体液的酸硷平衡和神经肌肉 的正常兴奋性. 3.它们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 其中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成年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如表所示: . 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粪、尿、皮肤、头发、指甲等途径排 出,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得到补充.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如表所示: .在我国人民膳食中容易 缺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钙、铁、碘等元素.当然,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也存在 因摄入氟或硒过多而发生的氟中毒或硒中毒问题.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 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 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 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亚硝酸钠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加碘食盐的检验、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 法、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 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 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的判别、一些必需微 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几种典型的元素的食物来源”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 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以及与之 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 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 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微量元素是矿物质的元素组成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为常量元素. 2.对于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来说,都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不能太少,也不 能过量;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碘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甲状 腺肿大,如图所示: ,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可 是,过量时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还会得甲亢症(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 26.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亚硝酸钠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 血红蛋白而护色时,尚可产生腌肉的特殊风味.因此,常作为添加剂被广泛用于腌肉等.按 GB2760 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 0.15g/kg,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 超过 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 0.03g/㎏.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 1992 年发布的人体安 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 0~0.1 ㎎/㎏体重;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 0~4.2 ㎎/60 千 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亚硝酸钠有毒,不小心过量食入就会 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人食用 0.2 克到 0.5 克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若一次性误食 3 克,就可能造成死亡. 预防方法:在食用以亚硝酸钠为添加剂的肉制品等时,最好选用正规商家生产的合格制品, 并且要根据商标标示的含量,参考自己的体重慎用. 2.甲醛易溶于水,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并且, 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可用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 使标本能长久保存.但是,如果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等食用品,被人食用后,残留的 甲醛会进入人体,破坏人体蛋白质,就会引起人体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严重时会致人死 亡. 可是,由于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外观比较好,从而可以提高售价,因此,部分不法商贩 为达到赚钱的目的,便将水产品或水发食品 用甲醛溶液浸泡后再出售.人们也就很容易误 食之,而中毒. 预防方法:在购买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酸鱼等时,一定要细心鉴别一下,看 看是不是不法之徒利用严禁作为食品防腐剂的甲醛或双氧水加工过的水发食品.鉴别时,一 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品会留有一 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 3.用化学品加工的海带等肥肥的,颜色特别绿,还很光亮.食用后,可能会使人中毒. 预防方法:特别绿的不能买,更不要吃.一般海带的颜色是褐绿色,或是深褐绿色.正常情 况下,新鲜海带通常经开水烫后,再晾干处理,颜色是灰绿色的. 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 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 200~300 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 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 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甚至致人死亡.常见的煤气中毒途径是:(1) 生活用煤器具不装烟筒,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从而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2) 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或使用炉火取暖,或大量吸烟(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 一氧化碳等几百种有毒物质),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 (3)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4)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 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5)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导致一氧化碳泄漏;(6)自制土暖气 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7)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 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 25%至 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 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预防方法是:(1)在安装炉具(或土暖气)时,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 漏气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并修补;要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 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煤气倒灌;烟囱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粗口朝下、细 口朝上),严防漏气;屋内必须安装风斗,要经常检查风斗、烟道是否堵塞,做到及时清理; 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2)每次使用煤气灶 或者可能产生煤气的装置时,要经常检查煤气是否泄漏,以防中毒.例如:①检查煤气有无 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②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 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③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 炉取暖规则,保持门窗适当通风,切勿粗心马虎;④燃气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 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是否完好;⑤若进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 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或打开电源开关,以免引发火灾;⑥保持灶具卫 生,在使用煤气后,及时关闭煤气罐阀门和灶具阀门,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⑦ 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 路.(3)有煤气或液化气的家庭最好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当周围出现煤气或液化气泄 漏时,可以及早采取避险措施. 5.人体内除了常量元素和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如 铝(Al)、钡(Ba)、钛(Ti)等;另一些则为有害元素,如汞(Hg)、铅(Pb)、镉(Cd) 等;不小心摄入过多,就会影响人体健康,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它们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 一是大气与水源中的污染物,通过呼吸及进餐侵入人体内,铅、铝、汞等重金属就是其代表; 另一个是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最终都富集到我们人体内. 预防方法是:在接触到含有或可能含有这些元素的物质及其污染的场所时,一定要倍加注 意.尽量不用或少用这类物质(如含铝的添加剂、受重金属污染的水等),尽量远离或短时 间接触类似污染的场所(如排放含有含铅化合物的尾气的车辆密集的场所),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 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亚硝酸钠和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均衡营养与健康、矿 物质与微量元素、蛋白质的性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金属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烟的危害性及预防、三废处理的必要性 和一般原则、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等相关知识 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 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 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含有亚硝酸钠、甲醛、 一氧化碳、重金属等化学品的中毒事件及其预防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 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以 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 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什么情况,在进餐时,切记“病从口入”,小心进食.此时,主要考虑所 用物质的安全性;一定要确认其中含不含有毒物质;并且,还要考虑到所处的环境的污染问 题;以防意外中毒. 27.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各加入适量碘液,变蓝色的是淀 粉;无明显现象的是葡萄糖. 至于蛋白质的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种: 1.溶解性:有些蛋白质和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很大,达到了 胶体微粒的大小,所以,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即蛋白质的胶体凝聚,也就是,胶体 中加入强电解质,不同电荷的胶体或加热而使之凝聚成大颗粒).有的难溶于水(如丝、毛 等). 2.水解:我们从食物摄取的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液中的胰蛋白酶作用下,经 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人体内 各种组织的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3.盐析:少量的无机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向蛋白质溶液 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这 样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采用多次盐析,可 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4.变性:蛋白质受热、紫外线、X 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如铅、铜、汞等)盐、一 些有机物(甲醛、酒精、苯甲酸)等的作用会凝结,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即凝结后不能在 水中重新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5.颜色反应: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例如,有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时呈 黄色;这种蛋白质分子中一般有苯环存在.在使用浓硝酸时,不慎溅在皮肤上而使皮肤呈现 黄色,就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利用这种颜色反应,可以鉴别蛋白 质. 6.蛋白质的灼烧: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 蛋白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 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生命活动与 六大营养素,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加碘盐的检验,淀粉的性质”等相关 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 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 质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淀 粉的鉴定原理和现象,蛋白质的水解、变性和灼烧的性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 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 白质的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 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 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 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鉴别或鉴定含有淀粉和蛋白质及其富含物质时,往往需要联系到淀粉与碘变 蓝的性质和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等. 28.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中质量含量小于 0.01%的元素;如铁(Fe)、钴(Co)、 铜(Cu)、锌(Zn)、铬(Cr)、锰(Mn)、钼(Mo)、氟(F)、碘(I)、硒(Se)等.它们 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 要作用及成年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如表所示: . 摄取方法:一般是通过食用富含相应微量元素的食物来补给; 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如表所示: (注:其中的钙元素不是 微量元素,但因经常缺乏之而列出).在我国人民膳食中容易缺乏钙元素和微量元素中的铁、 碘等元素.当然,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也存在因摄入微量元素氟或硒过多而发生的 氟中毒或硒中毒问题.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 保健药剂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 保健药剂或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 而维生素是指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 生理作用上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 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大多数是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 分,既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生长、健康、繁殖和生产机能)必不可缺的化合物,又是机体 进行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起催化作用,能促进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的合成和降解,从而控制代谢.因此,没有维生素就没有人体的生命活动.维生素有 20 多 种,它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 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某种维生素将使人患病,如缺乏 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坏血病. 摄取方法是:一般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 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来摄取所需的维生素.特别是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含有的维生 素比较丰富.如图所示: .如果人 体所需的某种维生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保健药剂或相应的药品 来予以补充.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 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食品(或药品、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矿 物质与微量元素、家庭常备药品”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 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 能力,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 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 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铁、锌、硒、碘、氟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C 的缺 乏症及其补给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 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 系及摄取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 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 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 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主要掌握好表中所列的铁、锌、硒、碘、氟等五种元素与 健康的作用及其缺乏症等. 2.对于维生素来说,主要是关注维生素 C 的缺乏症及其补给方法等.如果通过食用水果、 蔬菜等含有的维生素的食物来补给时,一定要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因为新鲜的水果、 蔬菜等含有的维生素 C 比不新鲜的要多. 核心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1.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临近中考,小明为了给自己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 主食 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花生米、清蒸鱼 饮料 牛奶 营养学家发现食谱中缺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用你所学知识,建议小明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 A.凉拌黄瓜 B.红烧排骨 C.烧豆腐 D.炒鸡蛋 2.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C.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3. “吃得健康,用得放心”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霉变的花生清洗后也不能食用 B.在馒头中加入铬酸铅等物质使它“染色” C.少用塑料袋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 D.凉拌黄瓜加入食醋有利于维生素 C 的吸收 4.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健康 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糖类、油脂﹣﹣组成元素相同 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材料 蛋白质、淀粉﹣﹣用碘溶液来鉴别 纯棉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水泥、玻璃﹣﹣都属于硅酸盐材料 玻璃钢、铝合金﹣﹣都属于复合材料 A.A B.B C.C D.D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B.糖类和油脂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人体缺锌易患贫血病 D.人体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0 分) 6.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根据如图所示的豆浆机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3)用铜作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 性. (4)传统的生豆浆是用石磨来研磨的,研磨的过程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 变化”). (5)将黄豆渣分离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实验中的 操作. 7.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有 50 多种,其中氧、碳、氢、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 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余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1)同质量的油脂、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 ; (2)食物淀粉在人体内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 是 ; (3)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若缺乏 会引起坏血 病; (4)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了解决 而实施的项目. 8.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 A、B、C 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 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 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 C 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 杯中的 现象是 ; 【解释】请用分子知识解释 C 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阻止食物中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 【反思】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 控制使用. 9.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 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 C、H 两种元 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 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 量. (1)仪器 A 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 B 的作用是 . (3)仪器 E 中的现象是 . (4)若装置 C 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 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 D 增 重 a g,则 Wg 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 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填 “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 10.如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xxxx(品牌名称) 帮助防治骨质疏松 【每片主要成分】 碳酸钙 1.5g 维生素 D3 200 国际单位 (维生素 D3 能参与钙和磷代谢, 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镁、锌、锰等矿物质 (1)该保健品的功能是 ,其主要成分中,提供钙元素的物质是 ; 参与钙的代谢,促进其吸收的是 ;矿物质中的锌元素属于人体的 元素(选填“微量”或“常量”),锌元素的符号是 . (2)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该保健品后,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的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 原因是 ,因此该保健品还可以用于治疗 . (3)每片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1.A; 2.D; 3.B; 4.D; 5.C;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0 分) 6.①②④; 热固性; 导电; 物理变化; 过滤; 7.油脂; C6H12O6; 维 生素 C(维 C、Vc); 缺铁性贫血(贫血); 8.水量减少比 A 杯多,比 C 杯少;C 杯中 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氧气(空气); 白色污染; 9.2H2O2 2H2O+O2↑; 干燥氧气(或吸收水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偏大; 10.防治骨质疏松症; 碳酸钙; 维生素 D3; 微量; Zn; 胃 酸中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胃酸过多症; 0.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