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 KB
  • 2021-11-10 发布

2017年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共 27页) 2017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写出汉字。 1.宁波,宁波 三江六塘河,是你的脉搏 那时无数船 jiǎng ,拍打先民的海涂湖泊 激荡历史的漩 wō 东海的独木舟,在七千年前就开始集体唱歌 它认得海上丝 chóu 之路荡漾的轻波 认得越人龙腾虎 yuè 、飞渡劈波 古老的意志穿越死亡 开出生生不息的花朵。 2.古诗文名句默写。 翻开书卷:一抹山色能引发遐想,“水是眼波横,(1) ”;一江流水能激 起感慨,“(2) ,不舍昼夜”;一株青莲能触动心弦,“香远益清, (3) ”;一轮明月能寄托祝福,“但愿人长久,(4) ”。 诵读经典:品味刘方平《月夜》中“(5) , ”的喜悦,领略杜甫 《望岳》中“(6) , ”的豪气,感受古人“(7) , ” 的友情……曾经淡忘的情景,曾经模糊的面容,就能与你隔空邂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词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且.焉置土石? 。 4.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光风三月柳”选出下联( ) A.齐家立业即文章 B.千秋功业一楼书 C.四面湖山依几席 D.争与友人戏落红 5.名著阅读 (1)为下列名著选择合适的广告语。 第 2页(共 27页) ①《格列佛游记》 ②《海底两万里》 ③《西游记》 A.虚幻绮丽的神魔世界,现实社会的艺术投影 B.光怪陆离的四国漫游,尖锐深邃的讽刺笔法 C.科学理性的故事框架,惊险奇特的冒险历程 (2)《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请从下列选项中选 择一组任务,结合相关情节甲乙印证。 ①“好事情”﹣﹣阿廖沙(《童年》) ②苏辙﹣﹣苏轼(《苏东坡传》) 二、阅读 6. 蜕变 蔡澔淇 她用胖嘟嘟的小手紧握着婴儿床的栏杆坐着,舌尖不住地舔着刚长出的两颗 门牙,灵澈的眼珠子骨碌地转动,四处张望。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 身上洒满了点点金圈。一片葡萄叶摇曳着飘下,落在她的脚跟前。 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叶边缘晃动, 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 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 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 团中有两粒小眼直盯着她。“达达﹣﹣,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 地挥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渐庞大…… “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紧搂住她的双肩,焦急的望着 她。 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减了毛虫不是作呕 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这么晚了, 怎么会有毛虫出现?” 她紧依着他,相偎坐着。见到毛虫引起的疙瘩已消尽了,代之的是满脸燥热。她 瞥了他揽着她肩膀的手一眼,偷偷抱怨:这么晚出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 关门 第 3页(共 27页) 了。 “妈咪﹣﹣妈咪﹣﹣”最断人肠的呼喊将她手中的蚂蚁上树炒出锅外。她慌忙 跑过去,小女儿蜷缩在婴儿床的一角,满脸诧异的哭叫着。一条毛虫肆无忌惮地 在婴儿床的栏杆上爬行,她一阵昏花,用了四十年的心脏几欲罢工。小女儿挣扎 着想爬起来,令人心碎的哭泣成了啜搐。她咬咬牙,解下围裙往栏杆用力一挥, 毛茸肥圆的毛虫滚落于地。她抬起脚,闭起眼重重一踏,觉得脚下一阵瘫软。 “不要怕,”她强抑住胸腹的翻腾,轻抚着女儿泪水纵横的苍白面颊,“不要 怕,毛虫并不可怕。” 她坐在摇椅内小憩,枯皱的手握着身旁婴儿床的栏杆。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 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点点金圈。 “奶奶,”是小孙女清稚的童音,“那是什么?” 她朝小孙女圆胖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条肥厚的黑线正由阳光下往阴影处 滑动。日光下鲜明的黑线掀开了她人生的相簿,一组组幻灯片在眼前跳动。她深 吸口气,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仅剩两颗门牙朝小孙女笑笑。 “那是蝴蝶的幼虫。”她说。 【注释】①蚂蚁上树:四川名菜 (选自《台湾极短篇小说集》) • 故事•场景的组合 (1)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 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 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 ”、“ ”的童年。 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 ,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 • 语言•意义的蕴含 (2)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女儿吗?清写出你的看法 和理由。 ◆称呼•人物的标识 (3)小说中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她”来代替。请说说作者的意图。 • 标题•主旨的暗示 (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 第 4页(共 27页) 7.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 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 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 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 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 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 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 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 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 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 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 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 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 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 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 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 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 (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 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 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 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 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 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b)一个月 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 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 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 第 5页(共 27页) 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 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 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 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 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 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 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中学生百科》)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物快 速生长。 C.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2)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下列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综合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a)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优美舒缓 的音乐对花儿生长的作用。 C.文章第③段画线句(b)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轻柔 乐曲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D.“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 第 6页(共 27页) A.《绿岛小夜曲》B.《黄河大合唱》C.《小苹果》D.《最炫民族风》 8.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 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 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 “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 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 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 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注释】张平山:名画家,擅画人物。 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 书画上的题名。 篆籀(zhòu):即篆书。 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第 7页(共 27页)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4)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贾文忠“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的性格特点。(各 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5)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 之处? 9. 满庭芳•失鸡 [明]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炰。煮汤的贴 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 高。 【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 ②火烧:一种圆形的面食。 ③穿:通“汆”,一 种烹调方法。 (1)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 ”。(用原句回答) (2)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 六、写作(66分 10.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 80字以内。 “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 “爸!这是限速 50!” “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11.师傅刚造好一个钟,把它摆在库房的架上,两旁各有一个老钟滴滴答答地响 着。 一个老钟对新来的钟说:“现在你就开始工作吧。不过我得提醒你,别以为 你精神饱满,你还没敲到三千三百万下之前,保证你已累得半死。” 第 8页(共 27页) “什么?三千三百万下,我永远也做不来这样沉重的工作。”小钟真的被吓慌 了。 “喂,傻小子,你别听他的话。”另一个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你的工作决 不会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吗?敲完一下之后,你只需 要再敲一下,就是这样简单,绝对难不倒你的。”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要敲一下,这样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小钟终 于拾回自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而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千万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也是由许多小困难组成的,若我们能像分 解因式一样对待眼前的困难,那么,这些小困难在聪明的你的面前也就不会再是 困难了,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了。 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 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 700字。 第 9页(共 27页) 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写出汉字。 1.宁波,宁波 三江六塘河,是你的脉搏 那时无数船 jiǎng 桨 ,拍打先民的海涂湖泊 激荡历史的漩 wō 涡 东海的独木舟,在七千年前就开始集体唱歌 它认得海上丝 chóu 绸 之路荡漾的轻波 认得越人龙腾虎 yuè 跃 、飞渡劈波 古老的意志穿越死亡 开出生生不息的花朵。 【考点】16: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船 jiǎng﹣船桨 漩 wō﹣漩涡 丝 chóu﹣丝绸 龙腾虎 yuè﹣龙腾虎跃 答案:桨 涡 绸 跃 2.古诗文名句默写。 翻开书卷:一抹山色能引发遐想,“水是眼波横,(1) 山是眉峰聚 ”;一江流 水能激起感慨,“(2)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一株青莲能触动心弦,“香 远益清,(3) 亭亭净植 ”;一轮明月能寄托祝福,“但愿人长久,(4) 千里 共婵娟 ”。 诵读经典:品味刘方平《月夜》中“(5) 今夜偏知春气暖 , 虫声新透绿 窗纱 ”的喜悦,领略杜甫《望岳》中“(6)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的豪气,感受古人“(7)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的友情……曾经淡 忘的情景,曾经模糊的面容,就能与你隔空邂逅。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第 10页(共 27页) 【分析】本道题是一道情景题,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的古诗文背诵默写 能力. 【解答】(1)注意“眉峰聚”,不要写成“眉聚峰”. (2)本小题比较容易,根据积累作答. (3)本小题比较容易,根据积累作答. (4)要注意“婵娟”二字的偏旁,不要写成其他偏旁. (5)本小题要注意抓住是表现作者喜悦心情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 新透绿窗纱”. (6)本小题要注意抓住“豪气”,可知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本小题注意抓住“友情”,要写出与友情有关的诗句即可. 答案: (1)山是眉峰聚 (2)逝者如斯夫 (3)亭亭净植 (4)千里共婵娟 (5)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6)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与友情有关即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词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写 (4)且.焉置土石? 况且 。 【考点】D4: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 具体分析. 【解答】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 第 11页(共 27页) 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 较. 答案: (1)原来 (2)任务通“拣”,挑选 (3)写 (4)况且 4.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光风三月柳”选出下联( ) A.齐家立业即文章 B.千秋功业一楼书 C.四面湖山依几席 D.争与友人戏落红 【考点】78:对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 【解答】解答这道题,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做了,分析上联:与上联对应呈 现这个特点的是 B,故选:B 5.名著阅读 (1)为下列名著选择合适的广告语。 ①《格列佛游记》 B ②《海底两万里》 C ③《西游记》 A A.虚幻绮丽的神魔世界,现实社会的艺术投影 B.光怪陆离的四国漫游,尖锐深邃的讽刺笔法 C.科学理性的故事框架,惊险奇特的冒险历程 (2)《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请从下列选项中选 择一组任务,结合相关情节甲乙印证。 ①“好事情”﹣﹣阿廖沙(《童年》) ②苏辙﹣﹣苏轼(《苏东坡传》) 【考点】F4: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 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 第 12页(共 27页) “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 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 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通过广告语来熟悉名著内容,①《格列 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 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 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 18 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 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 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 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故应选 B 光怪陆离的四国漫游,尖锐深 邃的讽刺笔法作为广告语. ②《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 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 1866 年,当时海上发现了 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泅到怪 物的脊背上.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船长 尼摩邀请他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 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 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教授不告而别,把他知道的海 底秘密公诸于世.故应选 C科学理性的故事框架,惊险奇特的冒险历程作为广告 语. ③《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 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 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 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 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故应选 A虚幻绮丽的神魔世界,现实社会的艺术投影作为广告语. (2)①根据名著的内容可知,在童年阿廖沙身边,有很多正直善良的人给他以 第 13页(共 27页) 积极的影响,比如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格 里高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他力量和支持,使他成长为一个 勇敢坚强、充满爱心的人. ②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凭借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 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超强兼容性,在最困厄不堪的时候,他都能收获大量的友 情,得到知心的朋友.但伴随他生命始终的惟有一个人,兄弟苏辙.当他被人诬 陷下了大狱,子由奔走营救,申请降低自己的官阶,为兄长赎罪;当他屡遭放逐, 一天天远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核心地带,奔窜在穷苦蛮荒的流放地,子由陪 他走千里万里的苦旅;狼狈不堪自顾不暇的时候,子由照顾他的家人料理他的家 事;苏轼与世长辞了,苏辙抚恤他的儿孙,直到死后陪伴在东坡的旁侧.因为拥 有了这份亲情友情,人生中一切的不可知和孤单寂寞都不再那么可怕.苏辙就说 “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苏轼说:“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 子由”. 答案: (1)B、C.A (2)根据名著的内容可知,在童年阿廖沙身边,有很多正直善良的人给他以积 极的影响,比如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格里 高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他力量和支持,使他成长为一个勇 敢坚强、充满爱心的人. ②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凭借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 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超强兼容性,在最困厄不堪的时候,他都能收获大量的友 情,得到知心的朋友.但伴随他生命始终的惟有一个人,兄弟苏辙.当他被人诬 陷下了大狱,子由奔走营救,申请降低自己的官阶,为兄长赎罪;当他屡遭放逐, 一天天远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核心地带,奔窜在穷苦蛮荒的流放地,子由陪 他走千里万里的苦旅;狼狈不堪自顾不暇的时候,子由照顾他的家人料理他的家 事;苏轼与世长辞了,苏辙抚恤他的儿孙,直到死后陪伴在东坡的旁侧.因为拥 有了这份亲情友情,人生中一切的不可知和孤单寂寞都不再那么可怕.苏辙就说 “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苏轼说:“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 子由”. 第 14页(共 27页) 二、阅读 6. 蜕变 蔡澔淇 她用胖嘟嘟的小手紧握着婴儿床的栏杆坐着,舌尖不住地舔着刚长出的两颗 门牙,灵澈的眼珠子骨碌地转动,四处张望。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 身上洒满了点点金圈。一片葡萄叶摇曳着飘下,落在她的脚跟前。 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叶边缘晃动, 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 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 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 团中有两粒小眼直盯着她。“达达﹣﹣,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 地挥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渐庞大…… “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紧搂住她的双肩,焦急的望着 她。 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减了毛虫不是作呕 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这么晚了, 怎么会有毛虫出现?” 她紧依着他,相偎坐着。见到毛虫引起的疙瘩已消尽了,代之的是满脸燥热。她 瞥了他揽着她肩膀的手一眼,偷偷抱怨:这么晚出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 关门 了。 “妈咪﹣﹣妈咪﹣﹣”最断人肠的呼喊将她手中的蚂蚁上树炒出锅外。她慌忙 跑过去,小女儿蜷缩在婴儿床的一角,满脸诧异的哭叫着。一条毛虫肆无忌惮地 在婴儿床的栏杆上爬行,她一阵昏花,用了四十年的心脏几欲罢工。小女儿挣扎 着想爬起来,令人心碎的哭泣成了啜搐。她咬咬牙,解下围裙往栏杆用力一挥, 毛茸肥圆的毛虫滚落于地。她抬起脚,闭起眼重重一踏,觉得脚下一阵瘫软。 “不要怕,”她强抑住胸腹的翻腾,轻抚着女儿泪水纵横的苍白面颊,“不要 怕,毛虫并不可怕。” 第 15页(共 27页) 她坐在摇椅内小憩,枯皱的手握着身旁婴儿床的栏杆。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 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点点金圈。 “奶奶,”是小孙女清稚的童音,“那是什么?” 她朝小孙女圆胖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条肥厚的黑线正由阳光下往阴影处 滑动。日光下鲜明的黑线掀开了她人生的相簿,一组组幻灯片在眼前跳动。她深 吸口气,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仅剩两颗门牙朝小孙女笑笑。 “那是蝴蝶的幼虫。”她说。 【注释】①蚂蚁上树:四川名菜 (选自《台湾极短篇小说集》) • 故事•场景的组合 (1)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 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 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 女儿 ”、“ 孙女 ”的童年。 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 ,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 • 语言•意义的蕴含 (2)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女儿吗?清写出你的看法 和理由。 ◆称呼•人物的标识 (3)小说中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她”来代替。请说说作者的意图。 • 标题•主旨的暗示 (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小说以“毛毛虫”为线索,写了她人生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头 到“逐渐逼近,逐渐庞大”),写她童年时对毛毛虫的畏惧;第二阶段(“你还好吧” 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 关门了”),写她青年时对毛毛虫的畏惧,以及男友对她的 关爱;第三阶段(“妈咪﹣﹣妈咪”到“毛虫并不可怕”),写她中年时,看到女儿 对毛毛虫的畏惧,勇敢上前扑打;第四阶段(“她坐在摇椅内小憩”到结尾),写 她老年时,小孙女指着毛毛虫问她那是什么,她淡定地说,那是蝴蝶的幼虫.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这篇小说以“毛毛虫”为线索,写了她人生的 第 16页(共 27页) 四个阶段,但文中出现的她又不仅仅指她一人,文章写她成长的四个阶段中,那 小小的婴儿床边哭叫的有“她”,有她的“女儿”,还有她的“孙女”. (2)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理解. 这里写“她”两次说“不要怕”,是“她”的中年阶段,此时的“她”已为人母,看见自 己的孩子受到惊吓,自然会去安慰.但结合前文对“她”的描述,可以知道“她”天 生怕毛毛虫,特别是青年时,她见到毛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所以这里的“不 要怕”还应是对“她”自己的安慰,安慰自己不要怕,要保护好女儿. (3)本题考查写作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要读懂小说内容,结合小 说的主旨分析作者的意图. 初读本文,一定会觉得内容很乱,情节无法连贯,但仔细一分析,发现“她”在文 中分别指代她、她的女儿和孙女,作者是想让情节看似连贯却又错乱,引起读者 的深思,最终恍然大悟.这样更能突出全文的主旨,耐人寻味. (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内容与主旨分析标题的表义与 深层含义. 从文中反复出现的黑色毛毛虫来年地,“蜕变”指黑色的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 蝶;从文中“她”的成长过程,又可以看出,暗指她经历岁月的风霜,由幼弱、胆 小的少女变为沉稳、大胆的具有母性的女人. 答案: (1)女儿 孙女 (2)不仅仅是在安慰女儿,也是在安慰自己.前文写了她在童年与青年时对毛 毛虫的畏惧,特别是青年时,她见到毛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现在为人母了, 看见女儿受到惊吓,出于母性,是安慰女儿不要怕,出于自己的本性,也是在安 慰自己不要怕. (3)她在文中分别指代她、她的女儿和孙女,作者用同一人称代词指代不同的 人,意在让情节看似连贯却又错乱,引起读者的深思,最终恍然大悟.这样更能 突出全文的主旨,耐人寻味. (4)“蜕变”表义指黑色的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暗指她经历岁月的风霜, 由幼弱、胆小的少女变为沉稳、大胆的具有母性的女人. 第 17页(共 27页) 7.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 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 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 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 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 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 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 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 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 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 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 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 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 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 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 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 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 (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 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 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 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 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 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b)一个月 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 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 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 第 18页(共 27页) 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 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 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 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 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 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 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中学生百科》)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物快 速生长。 C.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2)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A 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下列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第②段综合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a)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优美舒缓 的音乐对花儿生长的作用。 C.文章第③段画线句(b)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轻柔 乐曲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D.“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 A 第 19页(共 27页) A.《绿岛小夜曲》B.《黄河大合唱》C.《小苹果》D.《最炫民族风》 【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说明文首先由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开始摇头摆尾,引出说明内容 “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接着举例介绍了小树的 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然后分析了草本 植物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变化的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二段“小树的确是只爱听 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可知 A 选项错误;第五段中 有原句“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而 B 选项没有“适当”,所以错误;根据第 四段“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可知 C选项错误;根据第 五段“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 亡”,所以 D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 D. (2)本题综合考查了说明文的类型、说明顺序、表达方式、语段作用等知识.本 文介绍的是植物爱听和谐音乐的原因,不是事物说明文而是事理说明文.所以选 项是错误的. 故选 A.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 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D 选项中“音乐,说白了是 一种持续声波”,虽然符合下定义的句式特点,但是并没有揭示音乐的本质特征, 所以不属于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故选 D. (4)本题考查的是说明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知识的迁移应用,根据第五段内容, “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 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四个 选项中《黄河大合唱》、《小苹果》、《最炫民族风》都属于节奏强烈摇滚风,所以 选择《绿岛小夜曲》. 故选 A. 答案: 第 20页(共 27页) (1)D (2)A (3)D (4)A 8.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 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 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 “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 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 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 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注释】张平山:名画家,擅画人物。 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 书画上的题名。 篆籀(zhòu):即篆书。 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第 21页(共 27页)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4)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贾文忠“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率真洒脱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自命不凡 的性格 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5)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 之处?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甲】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 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 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 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 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 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 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 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 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 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 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乙】刘酒,是汴梁人,没有名字,自称“酒”,别人就称呼他“刘酒”.画人物, 有清新刚劲之风,酒后画,更觉得有神韵.别人都认为他是张平山之后的第一人, 刘酒很不屑.凡作画,落款都写一个“酒”字,似行书,也似篆书,是他的得意之 笔.曾经为上洛郡王作画,郡王很欣赏他,称赞他是“张平山后一人”.借着酒意 第 22页(共 27页) 有点不高兴,急忙要回画说:“还没有写落款”.于是卷起画走到旁边的屋子,在 画卷的上下左右写了百十个大大的“酒”字.大王非常生气,撕裂了他的画,赶他 出去,但酒喝得仍是怡然自得.刘酒与我交往最久,没有妻子儿女,每次对我说: “死以累君.”一天正持杯痛饮,忽然死去,开口而笑,杯子还在手里.余感动于 他以前说的话,为他买棺材装殓了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 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 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 句意来划分:句意:大王非常生气,撕裂了他的画,赶他出去,但酒喝得仍是怡 然自得.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 据具体内容分析. A.有误,五柳先生因为宅边有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有误,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不是因为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 有误,他的落款似行书,也似篆书; D.正确;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 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 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造:到 句意: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重点词有:妻子:妻子儿女 句意:刘酒与我交往最久,没有妻子儿女,每次对我说:“死还要拖累您.” (4)本题考查的是赏析重点词语中包含的人物性格,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 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并结合全文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来思考. (5)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心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解答 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 第 23页(共 27页) 析. 答案: (1)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2)D (3)①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刘酒与我交往最久,没有妻子儿女,每次对我说:“死还要拖累您.” (4)率真洒脱 自命不凡 (5)摆脱约束、豁达超脱、释放人性,享受悠闲. 9. 满庭芳•失鸡 [明]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炰。煮汤的贴 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 高。 【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 ②火烧:一种圆形的面食。 ③穿:通“汆”,一 种烹调方法。 (1)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 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 睡到日头高 ”。(用原句回答) (2)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 【考点】EM:即事感怀诗. 【分析】古人居家以鸡犬为伴.母鸡可以下蛋,公鸡可以报晓.可知鸡不但是食 物来源,而且可以是闹钟.因此,偷鸡是一件很损的事﹣﹣难怪孟子有嘲偷鸡贼 思过、拟从“月攘一鸡”做起之寓言.反之,鸡被偷了,则是一件很使人沮丧、乃 至焦急的事.主人掉了只公鸡,童子正在焦急,便是这支曲的题前之景.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失鸡最大的好处是:倒省了我开 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 (2)本题考查学生这首曲的语言特点.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 进行概括.示例:作品的风格基本上是清丽精雅的,个别讽刺作品则较为豪辣, 第 24页(共 27页) 本曲则以俳谐风趣为人所称道.从文中“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 头高”可以看出此曲中的主人,不但豁达,而且风趣,想像力很强﹣﹣偷鸡贼此 刻一定很得意吧,鸡则很倒楣.用俗话说,就是“会想”,如欲时髦,你把它叫做 “生活的艺术”也可以. 答案: (1)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 (2)俳谐风趣 六、写作(66分 10.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 80字以内。 “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 “爸!这是限速 50!” “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考点】83:情景对话.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合理、得体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注意语气 委婉得体,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劝告他人型 要注意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 得呢、好吗、行吗等),办法很多,只要能有说服力,只要能让老爸心里受到震 动,都可以. 答案示例: “老爸,照你这么说,你们不监督,老师不督促,我学习上也可以糊弄了呗,你 觉得这样做榜样好吗?”作为爸爸应该言传身教,这样做也是很危险的,有可能 造成严重后果! 11.师傅刚造好一个钟,把它摆在库房的架上,两旁各有一个老钟滴滴答答地响 着。 一个老钟对新来的钟说:“现在你就开始工作吧。不过我得提醒你,别以为 第 25页(共 27页) 你精神饱满,你还没敲到三千三百万下之前,保证你已累得半死。” “什么?三千三百万下,我永远也做不来这样沉重的工作。”小钟真的被吓慌 了。 “喂,傻小子,你别听他的话。”另一个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你的工作决 不会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吗?敲完一下之后,你只需 要再敲一下,就是这样简单,绝对难不倒你的。”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要敲一下,这样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小钟终 于拾回自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而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千万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也是由许多小困难组成的,若我们能像分 解因式一样对待眼前的困难,那么,这些小困难在聪明的你的面前也就不会再是 困难了,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了。 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 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 700字。 【考点】L1: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难度不小. 【审题立意】本文要理解“走一步”的含义.即战胜困难、挫折,走向成功的过程, 从中即蕴含了这样一个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 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 得最后的胜利.我们的写作思路应该从课文寻找. 【思路点拨】除了从课文中获得写作思路,我们还能从提示性语段中获取写作方 向:化解生活难题,跨越学习高度,迎接机遇挑战,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 径,领略人生风景,常常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懈努力.少走一步,也许 功亏一篑;再走一步,可能柳暗花明.我们可以得出信心、勇气之类的关键词语. 【写作手法】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 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 第 26页(共 27页) 旨. 【细节点拨】写一步步的登攀时,可用细节刻画,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细 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 【解答】【例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时光像潮水一般,冲刷去我“记忆沙滩”上的足迹.但是,那段记忆却如 一颗海螺,在潮水中、沙滩上挥之不去,因为它教会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你素描画这么久了,试试画头像吧!”老师说着,从画册中抽出一张大 卫像. 我吓了一跳,只见大卫神情忧郁,侧着脸,头发此起彼伏,哀怨的眼神 使他的眼睛栩栩如生. “我不会画.”我低声道. “不会画学嘛!”老师得意地笑了笑,“第一步,打型.记住,从外到里噢!” 我手臂挥动,手腕轻转,经过老师多次指点之后,大卫头部的雏形终于 跃然纸上. “嗯,下一步,把大概的明暗画出来.”老师看着我的画,点了点头说,“记 住,轻一点.” 我苦着脸,嘟起嘴巴,抬头可怜巴巴地望着老师. “一步一步来,一块一块画!”老师潇洒地留下这句话,大摇大摆地指导 其他学生去了. “一步一步来,一块一块画.”我学着老师的腔调,左手竖起,支在腿上, 拖着脸,开始一块一块地画起阴影. 半小时后,老师转回我身后,用手拖着下巴,看了片刻,伸手在我的画 上点来点去:“这,这,这线条的方向不好.下一步,改过.” 我盯着大卫像,细细观察线条的走向.就在别人正要以为我是否入定参 悟宇宙众生时,我开始修改明暗. 又过了半个小时,老师不知何时又转回我身后,笑嘻嘻地说:“还行.下 一步,加重.” 第 27页(共 27页) 我松了口气,拿起 4b铅笔,一阵狂涂. “不赖嘛!”老师微笑着,一甩他飘逸的长发,“你看,只要你一步一步 来,画素描,有时候就这么简单!” 虽然事隔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老师的那句“名言”.于是,我一步一 步走来,学会了骑车、游泳… 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将在前方等着你! 2017年 6 月 26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