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速记
一、有关“一”类
1.一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2.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3.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一个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6.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7.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
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有关“二”类
1.刑罚两大类别:主刑和附加刑。
2.①网络交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法律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②网络交往的特点:虚拟、平等、自主等。
3. ①竞争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②竞争的目的是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③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4.遗产的两种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5.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6.“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7.①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②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
极化。
8.我国两大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
10.①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
深。
11.建设“两型”社会是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2. ①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
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有关“三”类
1.法律三大特征:①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普遍的约束力。
③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2
2.犯罪三个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
性(必然后果)。
3.违法行为三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4.诉讼三类别: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
5.礼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判断是非的标准。
8.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三大问题(三个重要国情):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其实质(本质)就是发展问题。
9.三个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起来。
10.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1.①公有制经济三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份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③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四种成份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非公有制成份。
12.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三个尊重”是: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13.我国现阶段达到的总体小康的三个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14.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区分)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15. 义务教育的三个显著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有关“四”类
1.四大心理品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四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财产所有四大权利: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5.依法治国四环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我国的四大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9.我国的四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四大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
11.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2.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有关“五”类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六、有关“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
实现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科学立法。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全民守法。
3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严格执法。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公正司法。
依法治国的“法”是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核心(首先)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思想道德建设:①核心:为人民服务 ②原则:集体主义 ③重点:诚信意识
七、有关“制度”的问题
1.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
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
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是我国社会各阶层民主参与的重要
渠道)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
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
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民族政策)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八、有关“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绪是:喜、怒、哀、惧。
2.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3.中国的(最)基本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4.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是“引进来”和“走出去”。
5.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
的基本准则。
6.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基本政治制度)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11.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目前环境形势依然想当严峻,不容乐观。
12.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现状、特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
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
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
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最基本要求是:民族平等。
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九、有关“根本”的问题
1.①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关
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3.旗帜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5.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最高行为准则)。
②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6.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
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均等富裕。
7.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
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8.我们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9.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解决台湾问题,实
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0.①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
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
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
国力。
1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2.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必然要求。
13.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十、有关“关键”的问题
1.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发展。根本途径(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目前我国科技比较落后,要想真正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
3.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我们必须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
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6.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的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
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严格执法。
8.国有经济对增强综合国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9.挫折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
10.人们是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关键是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11.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1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十一、“核心、中心”类
1.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以德治国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5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6.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核心)。
7.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灵魂、精髓。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兴国之魂。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1.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12.诚信的核心是善。
13.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
1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15.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6.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十二、“首要、突出、重要、优先”位置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
要地位。
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生态
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3.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就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4.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7.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
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
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8.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9.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10.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1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十三、“最”、第一、首位、前提、基石、基础、本质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4.“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5.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
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
机关,拥有监督“一府两院”的职权。(一府是中央人民政府;两院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
检察院。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机关是最高人民
检察院。)
7.中国的(最)基本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6
③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和决定性因素,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④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
的驱动力。
9.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
经济的主导力量。
10.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1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前提、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2.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
13.孝敬父母,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14.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
15.我国法律的本质: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17.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
18. ①最伟大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9.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2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4.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25.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7.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8.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3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
3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3.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
利,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34.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
利益的最大化。
35.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36.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3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十四、原则、集中、体现、表现
1.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3.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的集中体现。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
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
6.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体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
7.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
7
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8.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
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10.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1.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12.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3.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14.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15.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6.法治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
十五、重要、主要
1.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
十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四者
的区别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4. 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有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
十七、党的基本路线
①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
也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
②出发点: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③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的地位: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坚持改革开放
A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B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C 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④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⑤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⑥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十八、科学发展观
8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①含义: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②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③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A 坚持以人为本; B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C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十九、综合类
①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②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③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
的人身权利。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⑤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⑥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⑧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
为人民谋利益。
⑩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是民族的
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
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12.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13.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14.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5.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6.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十、根基类
1.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
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
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二十一、目的、目标类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 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7.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
初三核心观点筛查:
1.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2.完成新民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
3.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
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4.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6.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7.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
盾。
8.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9.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0.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1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5.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6.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国家发展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环境)
1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18.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
赋。
19.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
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0.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2.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3.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2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6.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7.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28.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9. 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30.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3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34.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
的重要保证。
3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36.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37.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8.法治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保障)、全民守法
(基础)。
10
39.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0.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
41.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4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43.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4.对待传统美德的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能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6.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
准。
48.走绿色发展道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49.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与法治作保障。
50.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5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
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52.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53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5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6.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
57.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58.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59.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60.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6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2.我国积极倡导建立和平、安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64.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65.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66.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67.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68.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
69.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0.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71.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2.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73.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中坚)力量。
74.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75.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用不可替代、不可忽视、重要作用、建设性作用、积极作用、中
坚力量;不可用主导、主宰、领导、决定性作用等词
76.我国要建设成为: 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自主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
77.中国发展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富裕
之路、和平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