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 MB
  • 2021-11-11 发布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_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土地改革+中古欧洲社会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历史复习_冷战中的对峙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土地改革+中古欧洲社会 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附详细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卜老师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 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卜老师观点的是 A.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3.1947 年,美国总统提出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冷战战略是 A.成立欧共体 B.成立华约组织 C.成立北约组织 D.出台杜鲁门主义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北约的建立 D.联合国的建立 5.“由于美苏都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也有各自的势力范围,那么,形成两个以它们为核心的互相 对立的政治军事同盟就是不可避免的。”材料论述了美苏“冷战” A.形成的原因 B.开始的标志 C.结束的标志 D.产生的影响 6.下列能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会议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二战后,美国山姆大叔与苏联北极熊之间的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两国的社会性质截然不同 B. 两国的国土面积都比较大 C. 两国领导人都争强好胜 D. 二战后两国都想巩固自己的大国地位 8.“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他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 这场“特殊的战争”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美苏“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9.下列几组对应的历史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 .“胡世合惨案”——重庆人民反特抗暴斗争 B .《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爆发 C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 D .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发生——两级格局的形成 10.美苏争霸长达 30 多年,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影响,你知道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开始在什么时 期? A.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B.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 C.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D.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11.20 世纪是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却未能因此进入安宁太平的理想境界。如图反映了 人类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是 A.环境问题 B.毒品问题 C.恐怖主义 D. 人口问题 12.目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有时表现还很突出。 下列选项中,反映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现象的有( ) ①俄罗斯军队对车臣恐怖分裂势力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②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口科索沃问题对南联盟狂轰乱炸 ④欧盟和俄罗斯决定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2012 年 5 月希腊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民众希望希腊留着欧元区。催生“欧元区”的国际 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国际联盟 C. 上海合作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14.有人认为,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盟作为平 衡的力量,越来越被其他国家这主要说明了 A.欧盟对保持西欧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B.欧盟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C.欧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欧盟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15.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中美两国都加入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16.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1993 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7.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没有等待,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 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当今世界( ) A.美国已经成为次要国家 B.“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被打破 C.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D.美苏争霸将长期存在 18.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反映的主题是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19.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说美国是霸气仍存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 大病初愈的巨人,欧洲是凝聚力正在加强的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巨人。这是对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的形 象解读? A.贸易自由化 B.政治民主化 C.格局多极化 D.文化多元化 20.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 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 21.九年级张阳同学收集到有关“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中国一东盟”四张图片, 你认为这四张图片的核心主题是 A.全球化趋势 B.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世界政治的紧张局势 22.下列图片展示了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组织的标识,代表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标识是 A B C D 23.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货币是( ) A.人民币 B.美元 C.日元 D.欧元 24.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 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 特点是( )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2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 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 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完全形成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C.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世界 D.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6.下列两幅图片是世界两大颇具影响力的组织图标,对它们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 图二 A.图一是亚太组织的图标,与图二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互补关系 B.图一是欧盟组织的图标,与图二的世界贸易组织是同等独立的世界经济同盟协会 C.图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图标,与图二的世界银行同属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D.图一是欧盟组织的图标,与图二的世界贸易组织一样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巨大影响 27.下列关于当前国际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国际恐怖主义斗争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霸权主义依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C.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不完全顺利 D.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 28.在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口实力 B.经济实力 C.资源实力 D.军事实力 29.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 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欧洲联盟的建立 B.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C.世贸组织的成立 D.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0.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并宣称这是国际反恐 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轰炸还在继续。联系之前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 些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两极格局形成 B.“冷战”局面在继续 C.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七、综合题 31.近日新冷战思维被国际社会频繁提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我认为 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1947 年杜鲁门发表的国情咨文 材料二:“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 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 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材料四:20 世纪 70 年代后日本致力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并奉行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1985 年起日本 支付联合国会费在全部成员国中居第 2 位,20 世纪 90 年代后,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经济方面有何表现?(2 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美国推行的这一霸权政策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 分) (3)材料二中雨果的预言得以实现。20 世纪 60 年代年诞生的什么组织宣告了“欧洲国家融合为一整体”? 欧洲国家融合后朝着什么目标迈进?(2 分) (4)从材料三可知,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 分) (5)材料四中日本的这些举动的真实意图是什么?(1 分) 32.材料一 1945 年 5 月 9 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 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 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上述材料中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2 分) (2)美国在后一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措施?(2 分) (3)美国的这些措施对世界格局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中国航天创建于 1956 年,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世界 瞩目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同志表彰我国“两弹一星”时提出“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我们的国际地位和民族 尊严。” 材料二:朱光亚是 2011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于 1956 年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 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颁奖词中这样写到:“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 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伴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材料三: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浩瀚太空迎来第 一座“中国宫”。2012 年 6 月 18 日 14 时 07 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距离地球 343 公里的轨道精确自动 对接。3 个小时后,景海鹏、刘旺、刘洋像鸟儿一样,依次“飞”进了“天宫”……圆梦“天宫”,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 3 个具备向在轨航天器运送人员和物资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叩开空间站时代大门 之后,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材料四:历史上,独立开发出空间站的只有美苏两家,而独立坚持到底的只有前苏联。俄罗斯与美国合作 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最迟在 2020 年前将彻底关闭,届时中国将成为在太空中 拥有载人前哨基地的唯一国家。对于年轻的航天国家来说,这将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两弹一星”具体是指什么?(3 分) (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朱光亚等科学家身上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主要有哪些?(2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以及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有何意义?(2 分) (4)材料四中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开始争霸,其争霸的主要形式是什么?(1 分)这种形式的争霸有何具体 表现?(试举两例)(2 分) (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说说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如何行动才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2 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 1928 年竞选总统时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预 言“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两辆车。”《华尔街日报》在庆祝胡佛就职时说:“政府从来没有像今 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由于美国正处于空前的“柯立芝繁荣”,加上共和党人占据着国会的多数,胡佛 是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入住白宫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 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的新 时代。 材料三 冷战结束,以意识形态斗争为主要特征的两极对峙格局解体,大国关系和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 重构世界秩序成为国际社会实践和国际政治研究的重大课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繁荣”时期,出现的原因是哪个政治格局暂时缓解 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 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 确立的?二战后成立的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是什么?(2 分) (3)材料三中“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些变化在世界经济、 政治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哪两大趋势?(3 分) 35.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 成下列探究任务。(7 分)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 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 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 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 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⑴“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 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和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 分) ⑵“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争霸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 么?(1 分)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2005 年 6 月 7 日,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 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 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 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⑶通过材料分析美国和俄国分别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 分) ⑷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1 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⑸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1 分) 36.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每填对一个给 1 分,共 3 分 。 A. “一战”导火线的地点:萨拉热窝 B.“一战”决定性战役地点:凡尔登 C. 北约和欧盟的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 3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大西洋公约》第 5 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 的全体之攻击”。 (1)材料一中图片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这一体系能否长久 存在下去?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中《北大西洋公约》成立的北约组织,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哪一 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该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38.材料一:2008 年 8 月 8 日,格鲁吉亚军队和南奥塞梯武装人员发生武装冲突,俄罗斯出兵用 5 天时间 结束了“迫使格鲁吉亚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并随后宣布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格鲁吉亚不甘示弱, 宣布同俄罗斯断交。 材料二: 国家 国家数 占全球人口 控制了世界财富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发达国家 20 多个 1/7 3/4 2700 多美元 发展中国家 120 多个 6/7 1/4 不到 500 美元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俄罗斯的做法肯定不行!为什么?(3 分) (2)造成材料二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3)解决材料一、二中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2 分) 39.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 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材 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分) 40.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资本主 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英法美与日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不同?(2 分) (2)19 时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最终发动第一次世 界大战,引发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 分)这是怎样的一场战争?(1 分) (3)20 世纪 50 年代初到 70 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经济的振兴,简要分析西欧振兴的原因。 (3 分) (4)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什么条约的签定欧洲联盟何时正式建立?(2 分) 41.活动与探究 约翰出生在英国一个工业世家。18 世纪中后期,约翰的父亲兴建了一座棉纺织厂;19 世纪 70 年代,约翰 又投资兴建了一座棉纺织厂。20 世纪 90 年代,约翰的孙子也在伦敦兴建了棉纺织厂,由于没有关税限制, 他积极将其产品销往欧洲其他国家,并在法国、比利时等国投资建厂。 (1)请问约翰和他父亲在工厂的动力上有什么不同?(2 分) (2)约翰的孙子的厂子运营中又有什么科技新进步?(1 分) (3)“没有关税限制”这种状况说明什么组织已经建立?这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 42.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 年 4 月 14 日胡锦涛 主席主持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应邀请,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国家领导人参加了会议。会 晤期间,金砖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规划未来合作。据此请回答 以下问题: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1 分) (2)为顺应这种趋势,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试举两例说明)(2 分) (3)这种趋势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回顾历史,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 出现了危机,美国和德国是怎样应对这次危机的?哪国的应对措施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 分) (4)请你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 分) 43.历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 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材料一 (1)上图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对应图形,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2 分)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其结果如何?(1 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标志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重要转折点 战争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战后格局 (2)请将以上表格补充完整。(3 分)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特点”指的是什么?(1 分) (4)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请列举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2 分)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0 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 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材料三: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的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 为 当 今 世 界 第 二 大 经 济 强 国 , 并 向 成 为 世 界 政 治 大 国 和 军 事 大 国 的 方 向 努 力 。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简述欧盟成立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45.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 1776 年建国至今只有 200 多年的历史,然而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 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为华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这个新国家的象 征。 ——摘编自钱忠文:《读美利坚》 (1)材料一中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宣告“这个新国家”诞生的文件名 称。 材料二 在美国历史上惟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林肯解放了 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摘自《大国崛起》 (2)根据材料二谈谈这场内战的焦点是什么? 材料三 在 1932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 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 是要进行试验。 (3)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 当今国际社会中,在美国领先世界的同时,欧盟努力地用同一个声音说话,“金砖四国”(巴西、 俄罗斯、印度、中国)、“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 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46.某历史小组以“关注世界,做合格公民”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如下,请回答: 关注世界,做合格公民 政治风云变幻 (1)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请举出一个阻碍这 个趋势的事例?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阻力有哪些? (1+1+2,4 分) (4)备注:从政治、经 济或科技中任选一个角 度,谈谈我们应该怎样 应对世界形势?(2 分) 经济迅速发展 (2)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 分) 科技日新月异 (3)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及其发明者各一例。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哪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请结合其中的一 项科技成果(或领域)谈谈你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2+1+2,5 分) 47.20 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图一:华盛顿会议 图二:签署《凡尔赛和约》 材料 2:《北大西洋公约》第 5 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的 全体之攻击。” 材料 3: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 、中国、 五 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 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材料 4:以下是秦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A.签订《辛丑条约》 B.巴黎和会 C.乔冠华开怀大笑 D.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材料 1 两幅图反映的两次会议使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简要评价它。(1+2,3 分) (2)依材料 2《北大西洋公约》成立的北约,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哪一政策在军事上的 表现?该政策开始的标志和在经济上的表现各是什么?(1+1+1,3 分) (3)针对北约的建立,苏联成立哪个组织与之对抗使两极格局局面最终形成?(1 分) (4)在材料 3 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词语。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什么?(2+1,3 分) (5)在材料 4 的 C 图中,乔冠华为何开怀大笑?观察材料 4 中的四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1+2,3 分) 48.(11 分)探究实践题: 欧洲走向联合,促进了欧洲各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说:“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 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 大,……在面临威胁时,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登纳认为“欧洲必须联合起来”的原因。(2 分)“超级大国”的 哪些举措让他担心欧洲会沦为“附庸”?(2 分)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的“第三种力量”是什么?(1 分) 材料二 : 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 GDP 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依据上图,指出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2 分)这种发展状况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1 分) 材料三: 20 世纪 60 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 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 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3)根据材料三,说明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 (2 分) (4)综合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1 分) 49.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对比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黑暗色部分表示的是: 国家,图中灰白色部分表示 国家。(2 分) (2)这两幅图反映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3 分) (3)要改变这两幅图的现象,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应该作出怎样的努力?(3 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冷战,题干中提到的是二战后的美苏阵营的冷战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 的对峙,所以 C 项正确,BDA 项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二战后的冷战,根据课本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的意义是冷战的开 始,所以选择 D 项,A 是二战中的组织 B 是 1947 年推行的 C 是 1949 年成立的。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鲁门主义,根据题干中的内容来做判断,其中 A 中没有美国 BC 都是军事组织 D 项正确。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的冷战,其中其称霸全球开始的标志是 1947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属于基础 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苏冷战形成原因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由于美苏都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 实力,也有各自的势力范围”这说明了战后美苏两国各自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同时又都拥有 实力范围,根据所学知识,1946 年 3 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 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杜鲁门主义的具 体运用,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把冷战推向高潮,BCD 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 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手段,其特点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采用除战争外 的任何手段。冷战"政策的(内容)及标志: 1 揭开冷战序幕标志: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 政治方面:" 杜鲁门主义"(1947)全球扩张,全面冷战(宣言书)3 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1947)资本主义稳定欧 洲,控制欧洲 4 军事方面:北约集团成立(1949),与“华约”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势均力敌,不敢 轻易动武 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认识,1919 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会议有英法 美操纵,决定建立国际联盟,最后签订了《对德合约》,对德国进行了惩罚和限制,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 正当要求,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因此①符合题意,1921 年华盛顿会议最后签订了《九国 公约》,该条约的实质是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②符合题意,慕尼 黑会议是二战前夕,英法德三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秘密签订了协定,以牺牲捷克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德 国的侵略欲望,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③正确,1942 年 26 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 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抗法西斯的侵略,排除④,本题选 A。 考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如世界反 法西斯联盟成立会议,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等,这些会议都是重要的基础 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对这些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影响掌握清楚。 7.A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美苏争霸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二战结束后,法西斯战败,美国和苏联的战时 同盟也因为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而逐渐分裂,美国凭借战后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妄想称霸世界, 苏联在二战后也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两国都想巩固自己的大国 地位,因此战后美苏进行了争霸,本题选 AD。 考点:美苏争霸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历史阶段的归纳概括能力,美苏争霸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每阶段美苏有不同的态势,不同的外交战略。对当时世界的和平是有促进作用的, 防止了更大规模的世界战争的爆发,有利于总体的和平以及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但是, 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的.总体冷战的局面也导致了许多局部热战的爆发,如朝鲜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 争等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挑战。阻碍了一定时间内世界经济的发展。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冷战政策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冷战政策是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共 产主义而采取的除战争外的一切手段,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政 策的开始标志,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次具体实施和运用,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局面的结束, 美苏争霸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每阶段美苏有不同的态势,不同的外交战略。对当时世界 的和平是有促进作用的,防止了更大规模的世界战争的爆发,有利于总体的和平以及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 义的竞争中发展。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的.总体冷战的局面也导致了许多局部热战的爆发,如朝鲜 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等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挑战。阻碍了一定时间内世界经济的 发展。因此这场特殊的战争是 B。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冷战的过程,同学们要识记:丘吉尔的铁幕 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政策的开始标志,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次具 体实施和运用,通过美国的援助,西欧各国经济出现了发展的势头,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得到稳固,苏联解 体意味着冷战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于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开始的标志,意义和影响同学 们都要重点识记和掌握。 9.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北约建立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1955 年苏联与东欧七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 成。D 项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两级格局的形成。 点评:本题是逆向思维题,关键要看到“不”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 成,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如今世界朝着多级化的方向发展。 10.D 【解析】 试题分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开始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美苏争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 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 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91 年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11.C 【解析】 试题分析:“被撞击的纽约世贸大楼”反映的是 2001 年“911 恐怖袭击事件” 2001 年 9 月 11 日,恐怖分 子劫持了美国 4 架民航客机,其中两 架撞塌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毁华盛顿五角大楼的 一角,另一架坠毁。这一系列袭击导致 3201 人死亡,并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2.C 【解析】 试题分析:霸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强权政治,这种新霸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1)由两极争霸变为一极称 霸;(2)主要是富国、强国欺负穷国、弱国;(3)以全面推行西方价值观为重要内容;(4)日益露骨地侵 犯他国主权;(5)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贸易、军事、文化等各种手段,以经济制裁为常用方式,甚至不 惜实行军事干预;(6)根据需要与可能,有时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有时则不惜抛弃联合国,表现出强 烈的单边主义色彩。结合此分析四个小项中只有②③符合此内容。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战后世界新格局。 1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元,根据课本所学,欧元是欧洲联盟发行使用的货币,所以正确的是 A 项,BCD 的组织不颁布欧元,难度不大。 14.C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欧盟这一社会组织,题目中提到的是该组织的平衡作用,所以反应的是 其在国际上的重要作用,即 C 项正确,BDA 项的内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出来。 15.A 【解析】本题考查的国际区域性组织,而且题目要求的是中美均参加的,选择 A 项,B 没有中美 C 没有中 国 D 不是区域性组织。 1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的联盟,题目中关键词语是欧洲共同体,所以很容易选出 C 项,BDA 不是在欧 洲共同体上建立的,排除。 1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其中题目中涉及的国家没有等待是在急速发展,表明多极化 趋势的加强,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C 项,BDA 表述错误。 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格局的特点,一战后形成的是凡华体系,二战后是美苏两极,90 年代以后是多 极化的趋势,所以正确的是 C 项,BDA 不是题目中的意思。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治多极化格局,题目中谈到的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 要一极,可知是在描述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所以正确的是 C 项,其他错误。 2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国家的联合,在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逐渐形成了欧盟,共同发展经 济,D 项,ABC 不是题目要求的依据。 21.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区域集团化是指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 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条约、协议)组成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中 国一东盟”四张图片,分别反映了四个不同地区的经济贸易组织,故选 B 项。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集团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 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共体的认识,分析图片,图 A 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旗帜,B 是欧共体旗帜,根 据所学知识,为了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在美苏争霸中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1965 年 4 月 8 日,法、 意、联邦德国、荷、比、卢 6 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 1967 年 7 月 1 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 鲁塞尔。C 图片是区域性组织,D 是联合国的旗帜,本题选 B。 考点:欧共体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整个欧洲的政治 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并在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 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同学们要好好掌握这一内容。 23.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 年 12 月,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共同体。欧洲共同体马斯 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 年 11 月 1 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统一使用的货币是欧元,故选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欧盟组织。 点评:欧盟的成立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增强欧洲的实力提高欧洲国际地位,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世界 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4.A 【解析】 试题分析:日本、俄罗斯、欧盟、美国、中国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 极化方向发展,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政治格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世界 的和平与稳定。因为各种力量的平衡和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另外,它促 进了世界大国关系的缓和。 2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俄罗斯、朝鲜、韩 国、美国、日本都是世界上几个大的经济实体,这说明当今世界由一国决定别国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当今国际事物要由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实力强的多个国家来裁决,充分说明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的方 向发展,A,B,C 和题意不符,本题选 D。 考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识记能力,六方会谈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充分说明了 命题者命题不忌讳热点不回避难点的原则,提醒学生对现在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国际大事要关注,把出现的 热点和课本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26.D 【解析】 试题分析:其图一是欧盟旗帜,是广义上欧洲统一和身份的象征。一圈金色的星星代表着欧洲人民的团结 与和谐,12 颗星星,是因为数字 12 在传统上是完美、完整和统一的象征。图二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为 WTO),故选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欧盟和 WTO 的图标。 点评:欧盟的成立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增强欧洲的实力提高欧洲国际地位,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世界 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7.BC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所以 A 不正确,排除,但霸权主义依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从目前发生的 一系列问题来看,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并不顺利,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 力世界最强,暂时处于领先地位,多强是指俄中欧日,俄中欧日由于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呈现逐渐和美 国抗衡的局面,世界政治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本题选 BCD。 考点:当今世界国际形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的特点是历史和 现实结合,把苏联解体和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道好题,二战后的欧洲经济的发展 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个奇迹,它的很多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欧洲经济和日本经 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也是一个冲击,经济发展了就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所以战后的两极格局 出现松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了。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决定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的因素的认识,当今世界形势是一超多强,一 超指的是美国,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世界最强,暂时处于领先地位,多强是指俄中欧日,俄中欧日 由于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呈现逐渐和美国抗衡的局面,可见,经济实力是决定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主要因 素,本题选 B 考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由于 世界各国力量的不平衡,逐渐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俄中欧日经济的发展有利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对 美国提出了挑战,有利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盟成立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实施旨在保证经济一体化和其他领域 同步发展的政策”,判断出这是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根据所学知识,1991 年 12 月 11 日,欧共体马斯特里 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 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 年 2 月 1 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 1993 年 11 月 1 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1993 年 11 月 1 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 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本题选 A。 考点:欧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欧共体的成立使我们认识到团结 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应当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欧盟的成立 和不断扩大,对美国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盟在世界经济力量中 占据一极,推动了世界向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同学们要对欧共体和欧盟的成立的时间,步骤, 意义影响重点掌握。 3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 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世界最强,暂时处于领先地位,多强是指俄中欧日, 俄中欧日由于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呈现逐渐和美国抗衡的局面,世界政治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美 军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宣称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但是北约国家对利比亚 的轰炸还在继续,这说明了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曲折的,A,B,C 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D. 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的特点是历史和 现实结合,把苏联解体和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道好题,二战后的欧洲经济的发展 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个奇迹,它的很多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欧洲经济和日本经 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也是一个冲击,经济发展了就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所以战后的两极格局 出现松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了。 31.(1)冷战政策 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2 分) (2)1991 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1 分) (3)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 经济政治一体化(2 分) (4)重视教育(1 分) (5)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 企图”,“ 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外来压力”是指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因此体现了杜鲁门遏制 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这一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就是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的表现 就是建立北约组织。 (2)根据所学知识,1991 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宣告冷战局面和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3)根据所学知识,1967 年,欧洲六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洲原子能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建立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有了极大发展,此后欧洲各 国开始由经济合作向政治合作发展,欧洲联盟建立。 (4)根据材料信息“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 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可知日本重视教育。 (5)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加,使日本具备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物质基础,80 年代日本政 府正式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战败国心态,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提高日本在世 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中的对峙、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2.(1)两个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美苏“冷战”。 (2 分) (2)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 分) (3)影响:两极格局形成(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1945 年……“可知,这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是指二战已经结束,但战后的美苏“冷战”刚刚开始。 (2)后一场战争就是冷战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的措施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 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等。 (3)1949 年北约建立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1955 年苏联与东欧七国建立华 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美苏争霸。 点评:美苏争霸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使世界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有负面 作用,最终结果使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 33.(1)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3 分)。 (2)自力更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乐于奉献、团结统一等民族精神。(2 分) (3)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叩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之后,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思接近也适当给分)(2 分) (4)冷战(1 分);美苏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等。(任答两个即可)(2 分) (5)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不盲从;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答出其中两 点即可,意思接近也适当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两弹一星”具体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朱光亚等科学家身上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主要有自力更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乐于奉献、团结统 一等民族精神。 (3)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以及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意义: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叩开空间站时代大 门之后,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 等。 (4)材料四中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开始争霸,其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有美苏军备 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等。 (5)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就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不 盲从;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及冷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能力。关于“两弹一星”,学生还要 知道,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 力量胜利掌握了核技术。1966 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1967 年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1970 年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标志着中国 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关于冷战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冷战正式开始,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美国从此进入全球扩张阶段。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 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1949 年北约组织的建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后华约组织建立,两大 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也使美苏之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的色彩。 34.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写完整得 1 分) (2)雅尔塔会议,联合国 (3)苏联解体,经济全球一体化,政治多极化趋势。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际关系格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先后召开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 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 (2)阅读材料二,从“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的新时代。”可 以判断出是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中,美苏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基本确立了战后的美苏两分天下的局面, 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成为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结 束后,世界又出现了很多经济实体,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共同推动着世界向政治多极化和 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前进。 考点:世界格局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舞台 上发挥作用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我们的经济,上海合作组织和欧共体的成立使我们认 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当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勇敢地迎接挑战。 35. ⑴1942 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 分) ⑵1991 年苏联解体 (1 分) ⑶独立战争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 分) ⑷《独立宣言》(1 分) ⑸三种观点: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 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和;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后两种理由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国和俄国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法西斯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威胁,1942 年 26 过爱华盛顿发表《联 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打败法西斯,《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美苏成为同仇 敌忾的盟者,二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分歧又使双方很快变成了敌人,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 汗开始,也成为势均力敌的仇者的标志。 (2)根据所学知识,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最终在 1991 年分裂,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 也标志着美苏争霸结束。 (3)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 敢改革者致敬”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 1861 年改革的历史人物,俄国通过 1861 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通过观察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 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是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而设立的,根据所学知识,她手中握着的那本书应该是美 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正式宣布独立。 (5)对于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即可,可以说是和平友好,这是主流,符合两国人 民和世纪人民的心愿,经济全球化也促使两国走上友好合作的道路,两国势均力敌,相互制约,也可以说 有摩擦有缓和,还可以说关系恶化,学生只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理由即可得分。 考点:美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美俄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历史上 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如今,两极格局结束,美国失去了对手,但是俄罗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 经济力量中的一极,和其它几个国家或经济实体如中国,欧盟,日本一起对美国提出了挑战,促使世界政 治经济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36. 由上到下: C B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一战,北约和欧盟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由上到下分别填写 C ,B , A。 考点:一战,北约和欧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一战的教训是,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要倍感珍惜,欧盟的成立和不断扩大,对美国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 影响,欧盟在世界经济力量中占据一极,推动了世界向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北约的成立和华约 长期对抗,给世界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合作共赢,同学们要对一战,北约和欧盟的成立的时 间,步骤,意义影响重点掌握。 37.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 分);不能(1 分),因为这一体系虽然建立了战后暂时的帝国主义世界和平 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1 分) (2)冷战政策;(1 分)杜鲁门主义出台;(1 分)推行“马歇尔计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体系变化的认识,解答思路如下; (1)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一,图片二回答一战后确立的资本主义体系及该体系是否能长久存在下 去的原因,根据图一的凡尔赛会议和图二的华盛顿会议,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没有 完全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所以它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2)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二的美国成立的北约组织是针对苏联那一政策军事上的表现,以及该政策开始的 标志和该政策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美国采取的是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杜鲁 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考点:资本主义体系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和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统治秩序,冷战政策是二战后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二者本身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者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后来随着德国和日本经济力量的增长,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冷战政策的开 始标志,表现,以及作用影响和对它们的评级,同学们要好好掌握理解。 38.(1)俄罗斯的做法违背了和平这一世界主题(2 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为(1 分),这一做 法不仅不能解决冲突,反而会加剧地区的不稳定(1 分)。(此题共 3 分) (2)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改变(2 分)。 (3)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难度偏大,考查学生对当代社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材料一中俄罗斯的做法首先 违背了和平这一世界主题,用武力把俄罗斯的意志强加于格鲁吉亚,无疑会加剧地区冲突和紧张,所以俄 罗斯的做法不行。 (2) 本题难度偏大,考查学生对当代社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材料二中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财 富倒挂的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发达国家凭借科技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博弈中,获得了大量财富,正是因为 以前对落后国家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应该回答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改变。 (3) 本题难度偏大,考查学生对当代社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不改变, 就不能促使落后国家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发展道路上阻碍从从。所以,落后国家欲得到发展的良好 环境,尽快追赶先进国家,必须首先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39.(1)变化: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西欧和日本是美国的对手、也是朋友、盟国;但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 遭遇到了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说明了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西欧、日本等国的崛起,使世界由美苏 争霸的双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0.(1)英法美通过革命的方式(1 分),日俄通过改革的方式(1 分)。 (2)①萨拉热窝事件(1 分) ②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1 分) (3)①原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 策;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西欧。(3 分) (4)①《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或《欧洲联盟条约》(1 分)②1993 年(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近代史上英法美通过革命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日俄通过改革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 制度的。 (2)19 时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最终发动第一次世 界大战,引发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3)20 世纪 50 年代初到 70 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经济的振兴,西欧振兴的原因包括:西 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马歇尔计 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西欧。 (4)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1993 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定,标志着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确立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能力。近代史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 命的对象不同,英法两国是反封建,美国是反殖民统治。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献分别是《权利法 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 1914 年—1918 年;一战的双方是 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开始的标志是 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 登战役,有着“凡尔登绞肉机”之称。关于欧洲的联合,学生还要知道,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联合,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 年成立的欧盟,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 尔,欧盟的单一货币是欧元,欧盟的目标是实现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41. (1)(2 分)约翰是使用内燃机,其父亲使用蒸汽机。 (2)(1 分)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工厂,使用互联网经营,使用纳米技术,使用核发电等(任写一个即可) (3)(2 分)欧洲联盟。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其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阅读材料,19 世纪中后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时代,所以约翰父亲的工 厂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19 世纪 70 年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电汽时代,所以约翰工厂使用的动力 是内燃机。 (2)20 世纪 90 年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网络和计算机,因此约翰孙子使用 电子计算机管理工厂,使用互联网经营,使用纳米技术,使用核电站等(任写一个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1991 年 12 月 11 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 年 2 月 1 日,各 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 1993 年 11 月 1 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 盟过渡。1993 年 11 月 1 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欧盟的成立在关税,资源共享等方面 互惠,因此没有关税限制说明这时候欧洲联盟成立,欧盟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其它 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和欧盟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学们要熟记,三次 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电子计 算机,互联网。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它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 位,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了挑战,当今世界五大经济力量中心,西欧和日本就占了两个,世界政治经济 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2.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 分) (2)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等 (2 分) (3)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危机,德国通过发动战争转嫁危机。(2 分)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我们有很 好的借鉴作用。(1 分)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解答思路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根据所学知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应对,一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 是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再就是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等等。 (3)根据所学知识,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和德州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经济危机,美 国采取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结局鄂竞技危机,德国则走上法西斯道路,以极端的方式来 应对经济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借鉴作用。 (4)要求学生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学生只要根据现在农村的现状和党对农村的政 策回答即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 考点:世界全球化确实及应对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舞台 上发挥作用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我们的经济,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和世贸组织以及举办 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积极措施体,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 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当积极抓住机 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43. (1)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B:以同盟国的失败而高中,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重要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战争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战后格局 冷战格局(或雅尔塔格局,或两极对峙格局均可)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一战,二战和当今国际局势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1)根据材料一的图示,红色三角图形的周围分别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是三国同盟,蓝色 三角图形周围是英法俄,三国协约,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也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2)该题是填表题,先观察表格找出表格中的已有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填上相应的知识即可。 (3)材料三中的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多元化是指政治的多元化和经济的多元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特点。 (4)根据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安全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考点:两次世界大战和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教训是和平来之不易,我 们要倍加珍惜,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是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我们要坚持 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变成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而奋斗。 44. (1)恢复和发展经济;摆脱美国的控制(或欧洲各国不想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2 分)有利于欧洲经济 的发展。(2 分。答出“欧洲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或“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样给 分。) (2)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 分。表达出同样意思都给分。)原因: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 最新的科技成就;美国扶持日本;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2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3)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进程。(2 分,每点 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认识,解答思路如下: (1)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是“19 世纪 50 年代,阿登纳,欧洲人必须走向联合”根据所学知识,欧洲人走 向联合的目的是恢复和发展西欧经济,摆脱美国的控制,欧盟的成立对欧洲影响很大,有利于欧洲经济的 发展,或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材料二是日本经济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上看,日本经济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飞速发展, 甚至超过了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美国扶持日本;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等。(2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3)材料三是说欧盟和日本在当今世界上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政治地位也要求提高,其影响是对美苏 两级格局产生了冲击,也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考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的特点是历史和 现实结合,把西欧联合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道好题,二战后的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日本经 济的飞速发展是个奇迹,它的很多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欧洲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也是一个冲击,经济发展了就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所以战后的两极格局出现松动, 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了。 45. (1)独立战争;《独立宣言》。(2 分) (2)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或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2 分)。 (3)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2 分) (4)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认识,解答思路如下: (1)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中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宣告“这个新国家”诞生的 文件名称。根据材料一中的“战争为华盛顿”信息,判断这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宣告美国诞生的文件是《独 立宣言》。 (2)材料二中有“内战”和“林肯”等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美国内战,美国内战的焦点是奴隶 制的存废问题。 (3)材料三中有“1932 年,大萧条,罗斯福”等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大 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4)材料四的两幅图分别是欧盟旗帜和不结盟运动的标志,根据所学知识,这是世界区域组织,也是新 崛起的政治经济力量,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向多极化趋势转化 考点: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材料题,分三步:一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 问题读材料,二是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答案,三是组织答案要求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46. (1)多极化趋势。科索沃战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或强权政治等。(1+1+2,4 分) (2)经济全球化(1 分) (3)第一次: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机车---史蒂芬孙、汽船---富尔顿; 第二次:内燃机/汽车---卡尔·本茨、碳丝灯泡---爱迪生、飞机---莱特兄弟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方面便于人们大量浏览网络信息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 沉迷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2+1+2,5 分) (4)从注重科技、发展经济、倡导和平,牵制美国称霸等方面任意展开来回答,酌情给分。(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局势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1)要求学生回答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下,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并举出一个阻碍这个趋势的事例以 及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阻力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当今世界的趋势是政治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科索沃战争是阻碍的事例,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或强权 政治等。 (2)要求学生回答在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下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 斯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要求学生回答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举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及其发明者各一例。今天的世界 正处在哪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并结合其中的一项科技成果(或领域)谈谈你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各一项发明及发明者即可。今天的世界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第三次科技革 命中的发明很多,如互联网,一方面可以给人们提供大量信息,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沉迷网络,对身心造 成不好的影响。 (5)要求学生从政治、经济或科技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世界形势,根据所学知识, 学生只要从科技,经济等方面回答,意思对即可。 考点: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该题跨度大,考察知识点多,学生除 了要对历史知识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外,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也需要具备才能解答此题。希望同学们 以后注意培养自己的历史能力,加强历史知识的储备。 47.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暂时的帝国主义世界的和平秩序,但由于他不可能消除帝 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1+2,3 分) (2)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1+1+1,3 分) (3)华约(1 分) (4)欧盟、俄罗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1+1,3 分) (5)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旧中国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低下,导致外交失败; 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言之成理即可,1+2,3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1)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判断一战后形成的体系并评价,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图一: 华盛顿会议, 图二:签署《凡尔赛和约》”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要 从两个方面去论述,一是维持了暂时的和平,一是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没有解除,因此这一体系也不可能维 持长久 (2)要求学生依材料 2《北大西洋公约》成立的北约,回答是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哪一政策在军 事上的表现以及该政策开始的标志和在经济上的表现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冷战就是除了战争外的一 切遏制社会主义的手段,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实施,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要求学生回答针对北约,苏联采取的对策,根据所学知识知道,苏联为了对抗北约,1955 年成立了 华约组织。 (4)要求学生根据信息填写材料三上的空白处,回答我国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据 材料三的已知信息“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 、 中国、 五个力量中心。”可知是欧盟和俄罗斯,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 (5)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四的图片回答乔冠华为何开怀大笑,并说出你的感想,根据所学知识,乔冠华之 所以开怀大笑,是因为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感想学生只要要根据过去的外交和现在的外交来 说即可,比如,过去中国落后,外交失败,现在中国国力增强,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等等。 考点:国际格局的变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该题考察知识点多, 时间跨度大,学生要解答好不容易,除了要对历史知识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外,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也需要具备才能解答此题。希望同学们以后注意培养自己的历史能力,加强历史知识的储备。 48.(1)原因:二战削弱了欧洲的实力,欧洲各国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举措:为控制西欧,美 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第三种力量:欧洲共同体或欧洲联盟。 (2)状况: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 影响: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3)趋势: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努力实现区域性政治经济一体化。 (4)主题:和平与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欧洲各国走向联合……建立第三中力量”、结合有关知识可知,这是欧共体的 建立。超级大国是美国和苏联,欧洲联合共同体作为苏美以外的第三种力量。它建立的原因是二战后欧洲 各国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为控制西欧,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图二是英法德三国 GDP 增长情况图,根据图中相关内容可知,从 1951 年——1993 年即二战以后,英 法德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欧洲作为一股新的势力出现,使世界不再是一级化,而是朝着多级化发展。 (3)根据材料三“欧洲各国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到“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 上的联合”,说明他们从经济上的合作走上了政治上上网联合,努力实现区域性政治经济一体化。 (4)由于世界朝着多级化发展,任何一个国家或团体都难以凭借一己之力独霸世界,因此大规模的世界 性战争不会轻易发生,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欧共体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欧共体促使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资本 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49.(1)黑暗色:发展中国家,灰白色:发达国家(2 分) (2)发展问题(1 分) 历史原因是源于西方国家长期的殖民掠夺,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旧秩序,现实原因:长期战乱和不稳定,沉重的外债等(2 分) (3)国际社会:各国之间加强合作;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等(1 分) 发达国家:应从提供资金,减免债务,转让债务,平等贸易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1 分) 发展中国家;应立足本国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人民素质,控制人口,稳定政局。(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少,人口少的发达国家较多, 所以可以据此得出黑暗色是发展中国家,灰白色是发达国家。 第(2)题,图中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就是发展问题。原因可以从历史、 现实原因角度作答,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第(3)题,从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两个角度作答。国际社会应当致力于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发达国家 应当给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帮助、支持;发展中国家自身应当立足国情,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科技和教 育。 点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发展问题已经称为当前的重大问题之一,这 会严重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所以国际社会、相关国家都应当努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发展问题解决了,和平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土地改革附详细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巩固了人民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1952 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 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4、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 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 年 3 74 355 0 4 0 7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②④③① 8、我国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哪件事情之后? A.推翻蒋家王朝 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10、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 1.6 亿吨,比 1949 年增长 42%,比历史最高年增长 11.3%,你认为取得 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西藏和平解放的鼓舞 B.镇压反革命,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 C.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鼓舞 11、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 性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解放了生产力 D.促进农村的发展 1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1952 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 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 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 B.1953 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C.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15、下图反映的内容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从中不可能读到的信息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 B.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 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 D.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 16、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 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 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7、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18、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 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这封信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9、1952 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 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二、填空题() 2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0 年,中央人民政 府颁布《 ▲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22、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 司令员的领导下与朝鲜人民共同反抗美国的侵略。 2、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废除地主阶级封 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3、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保证战斗胜利和潜伏部队安全,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_____。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________。 4、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 族 、 的格局。 5 、 1972 年 , 美 国 总 统 ____________ 访 华 , 双 方 签 署 《 中 美 联 合 公 报 》。 同 年 , 日 本 首 相 ___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问题,建国后多次在农村采取了重大决策,使农村发生 了巨大变化。今年“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了我国的热点问题。我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 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他们得出结论:生产 关系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 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每空 0.5 分) 政策回顾: (1)1950 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 动在全国开展。 (2)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 走 道 路。 (3)1958 年,党中央提出“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_____ ______运动。 (4)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 村实行 。 分析对比:党在各阶段的不同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1)1952 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 制度; 成为土地的 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2)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历史认识:通过上面的“分析对比”,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 分) 24、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的事件是 。 2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请根据下列揭 示写出相关内容。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七、综合题() 26、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重民生、关注“三农” 是每个执政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怎样处理土地问题的?(1 分) 材料二: ⑵请写出以上图片所对应的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三次重大调整的历史事件。(3 分) 材料三:1979 年(中国的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 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摘编自《复兴之路》 ⑶“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重大决策?(1 分) ⑷这次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 分) ⑸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重要认识?(2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6 分) 200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 28 年的 艰苦卓越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上升,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 分)这一事件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 分)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1 分)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 分) (3)列举两位为创建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2 分) (4)1953-1956 年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就,试举两例。(2 分) (5)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在法制和外交上取得了累累硕果,请各举一例说明。 (2 分) (6)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1950 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制度发生了什 么变化?(1 分) (7)请举出两例说明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2 分) 28、1949 年至 1956 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 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条文节选自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 世纪 50 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⑴材料一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2 分) ⑵依据材料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 (2 分) ⑶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2 分) 29、自 2004 年至 2013 年,中央已连续发布 10 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今年文件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粮食人均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中有“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之称的事件是什么?与材料二对应的重要文献是什么?(4 分) (2)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对哪一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哪一年完成?(2 分) (3)材料四显示,1980—1996 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明显增加,这主要取决于中央在农村实行的哪一项措 施?(2 分) (4)上述一系列土地制度的改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共同作用?(2 分) 30、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 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 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往一女孩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那些经验教训,遵循那 些原则? 3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5 分) 材料一 一幅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让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让人们远离饥饿。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有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 施?(2 分) (2)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他的“改变了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 分) 32、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 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 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 分) ①农民衷心拥护《土地改革法》②农业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往一女孩 ④全国第 一份包干合同书 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 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2 分) (2)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2 分) (3)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 分) 34、“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 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 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 世纪 50 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4 分)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有着怎样的举措?解决了什么实质问题?(2 分)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2 分)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源于什么地方 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2 分) 35、小小春联成为中国农村生活的“晴雨表”,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政府采取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 响,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表格内容填充完整。(4 分) 农村对联 农业政策 翻身休忘本,饮水务思源(注:写于 20 世纪 五十年代初期) 一声爆竹全国庆贺入合作社;万户农民齐步走 上社会主义。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包产到户,迎来春花万朵;政策放宽,呈现瑞 气千祥 问历代哪个皇上不纳粮,看今朝谁个农夫不领 钱 新农村建设的惠农政策(如免农业税) (2)上面材料都是中国农村的改革,那么中国城市改革何时开始?重点又是什么呢?(2 分) 36、观察下列图片,分析有关问题:(13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农民在拔除地主的地界碑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安徽凤阳粮食产量 相关链接: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6 分) (2)粮食生产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什么原因使材料三安徽凤阳县农业三年三大步?(3 分) (3)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农村改革中土地制度最大区别是什么?(4 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注农村问题,在农村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性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 误。 请回答: (1)写出失误的一次探索事件名称。(1 分) (2)选择成功的一次探索,谈谈其意义。(2 分) (3)从以上探索的成功或者失误中,对你有何启示?(1 分) 3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 料三 图 1 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 2 农民报名入社 图 3 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请回答: (1)图 1 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 分)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 2000 多年的什么制 度?(2 分) (2)观察图 2 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2 分)“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2 分) (3)分析图 3 情景,凤阳县农民载歌载舞说明了什么? (2 分)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 耕牛和农具。1950 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公里, 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辽宁金县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 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 年,全国粮食产 量达到 14000 万吨,比 1949 年增长 26.9%。 (1)依据材料所诉,说说土地改革的意义。(4 分) (2)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法为指导?(2 分) 40、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 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社里再有困难,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 社员齐心协力,若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材料三 公社建立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 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 这种制度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 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 分)简要说明这一事件对农村 的影响。(3 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提到的“社”分别指的是什么组织?(2 分)它们分别对农村造成了什么影响?(2 分) (3)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2 分) (4)从这几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1 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 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材料二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了一项什么样的运动?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2 分)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什么?(3 分) (3)1978 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2 分) (4)为改变材料二中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 的建设成就(至少 2 项)。(3 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 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何时颁布的哪部法律?(2 分) (2)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2 分)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2 分) (3)这次改革对中国政治方面有何重要意义?(2 分) 43、探究题(10 分)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关系的调整。 (1)图 1 情景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依据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4 分) (2)观察图 2 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4 分) ( 3 ) 对 农 村 生 产 关 系 的 调 整 目 的 都 是 为 了 (2 分) 44、阅读下列材料(8 分) 材料一:看下图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 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 革,诚然是中国向民农宣传土地改革法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请回答: (1)结合上面材料说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目的(2 分) (2)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 句话?(4 分) (3)材料一所示图片反映了广大农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持有什么样的态度?(2 分) 45、(12 分)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 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 后共使 3 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 7 亿亩土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 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 年,中国农民 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1 分)此次改革的历史 意义?(2 分)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1 分)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 革”? (2 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2 分)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 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 分) 试卷答案 1.【解析】 试题分析:新政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国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努 力。抗美援朝,通过运用军事手段抵抗外敌,消除动摇新生政权的威胁。土地改革是运用政治手段扩大巩 固新生政权的统治基础。两者都是为了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故选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民政权的巩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 A.争取西藏和平解放 B.进行抗美援朝 C.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工业化建设 2.C 3.【解析】 试题分析:1950 年 6 月 30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 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 的主人。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4.【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内容,1948 年贫农、中农、地主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说明了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 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 1950 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 1953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才出现 1953 年贫农、中农占有土 地的比例才提高。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故选 B 项。 考点:本题考查土地改革 点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 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 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 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解析】 试题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私有制,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土地改革,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 土地改革的时间是 1950 年—1952 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 1952 年底,全国土地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6.【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 建土地制度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B、D 均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仍然是私有制,故选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通 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 1952 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新中国的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C.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现代化农业 7.A 8.D 9.D 10.C 11.B 12.D 13.A 14.C 15.B 16.A 17.D 18.B 19.A 20.D 21.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2.1、彭德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邱少云 袁隆平 4、大杂居 小聚居 5、尼克松 田中角荣 2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改造 集体化 (3)大跃进 农村人民公社化 (4)1978 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对比: (1)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农民 历史认识:启示: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靠党的富民政策。农村工作要以民为本,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等等。 24.土地改革 25.(1)土地改革 (2)农业合作社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 ⑴民生主义(或平均地权)(1 分)。 ⑵图一:1950~1952 年土地改革(1 分);图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 分);图三:人民公社化运 动(1 分)。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 ⑷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⑸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办事 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 2 分)。 27. (1)五四运动 (1 分)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团结一心,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 分) (2)开国大典(1 分) 意义①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②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③中国人民 站立起来,成为主人,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3 分) (3)毛泽东、彭德怀。(2 分) (4)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1 分)完成了三大改造,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 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分) (5)法制: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 分) 外交: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或者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分) (6)1950 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 分) (7)奥运会举办成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2 分) 28. ⑴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2 分)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分) 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2 分) 2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业政策,(1)材料一中阐述的是农民的暴动,材料二 是建国初期 1950 年的土地改革。(2)材料中涉及到的“个体农民”等词语即可知,1956 年完成改造(3) 根据时间在联系课本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考查土地制度的意义,答出积极意义即可。 30.(1)①土地改革运动(2 分)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分)③“大跃进”运动(2 分) ④农村改 革。(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亦可。)(2 分) (2)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使农村生产关系必须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③必须立足本国国情 ④ 必须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4 分,认识正确,2 点即可)。 31.(1)土地改革(1 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2)袁隆平 (1 分) ;籼型杂交水稻 (1 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分) 32. ①土地改革运动(2 分)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分) ③“大跃进”运动(2 分) ④农村改革(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亦可。) 3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土地改革。农民阶级。 (3)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 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 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4.(1)土地改革;(1 分)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1 分)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1 分)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 分)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1 分)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 分)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 分) 这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1 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安徽风阳)小岗村。(1 分) 35.(1)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5 年,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6. (1)材料一是土地改革 材料二是农业合作化。(6 分) (2)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 分) (3)最大的区别是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不同。材料一土地归农民所有,材料二土地归国家所有(言之有理 即可) (4 分) 37.(1)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中的严重错误。 (2)土地改革:废除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 工业化创造力条件;依靠在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造,为 以后在农村推行当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了更 多的自主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3)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8. (1)土地改革(2 分)封建土地制度(2 分) (2)农业生产合作社(2 分)集体化道路(2 分) (3)党实行的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积极性(2 分) 39.(1)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劳动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 复和发展。 (2)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0. (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公社,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略 41.(1)土地改革。新解放区 (2)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3)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42.(1)195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土地改革 农民阶级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巩固了人民政权) 43.(1)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44.(1)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 (2)这场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3)热烈欢迎的态度。 45.(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 分)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 土地的主人 。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 建设准备了条件。(3 分) (2)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 分) 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 分)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 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卷-- 中古欧洲社会附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九年级(一)班班委按历史老师的要求在班上办了一期黑板报。从以下图片判断,你认为这期黑板报 的人物可能与哪一历史主题有关 A.革命先驱 B.民主斗士 C.改革先锋 D.科学巨人 2、奠定教皇国基础的事件是( ) A.“丕平献土” B.十字军东征 C.马特改革 D.查里称帝 3、“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欧洲社会的什么现状( ) A.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B.残酷的奴隶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4、小明同学在百度图库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右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西周分封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5、欧洲中世纪的谚语说:“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说明当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 ②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 ③这种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义务关系 ④这种关系使封建主及农奴之间关系井然,社会稳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 A.国王 B.骑士 C.教会和教皇 D.农奴 7、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A.世俗封建主 B.矮子丕平 C.商人和银行家 D.教皇和教会 8、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开始,席卷许多西欧国家 C.举起宗教改革大旗的是伏尔泰 D.宗教改革家认为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9、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A.世俗封建主 B.矮子丕平 C.商人和银行家 D.教皇和教会 10、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A.查理·马特改革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丕平献土 D.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1、“采邑”的拉丁文原意为“恩赐”。国王、大封建主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 给其下属,这种制度叫做“采邑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请你指出采邑制的 建立者是 A.查理·马特 B.“矮子”丕平 C.汉谟拉比 D.伯利克里 1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 A.查理马特改革之前 B.查理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13、西欧城市中,市民与封建主斗争最典型的是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法国琅城 D.意大利的威尼斯 14、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15、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主毕恭毕敬,而对另一个更大的封建主却敢于出言不逊。这 是因为当时西欧实行的什么制度导致的? A.查理马特改革 B.人人平等 C.封建等级制度 D.封建专制制度 16、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主毕恭毕敬,而对另一个更大的封建主却敢于出言不逊。这 是因为当时西欧实行的什么制度导致的? A.查理马特改革 B.人人平等 C.封建等级制度 D.封建专制制度 17、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 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所灭 18、在欧洲中世纪,经常会有人因思想和文化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从而受到宗教审判,这种现象 实际体现的是 A.罗马教皇占有全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 B.罗马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C.在中世纪的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于一切之上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19、一位国王,他把罗马附近的土地献给教皇,从而形成了罗马教皇国。该人物是( ) A.法兰克国王 B.英吉利国王 C.德意志国王 D.意大利国王 20 、 对 西 欧 教 会 的 评 价 , 下 列 不 正 确 的 是 ( ) A.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有力的推动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发展 C.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者 D.教会上层人物逐渐腐朽堕落 21、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22、公元 10 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铁制农具的使用 C.封建城堡的修建 D.交通事业的发展 23、欧洲中世纪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占地最多的封建主是( ) A.国王 B.贵族 C.教皇 D.公爵 24、西欧封建制初期,基督教会通过哪一事件进行领土扩张,并由此而建立教皇国? A.采邑改革 B.丕平献土 C.政教之争 D.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5、下面的图示反映的是古代西欧哪一种政治制度?( ) A.中央集权制度 B.政教合一制度 C.封建等级制度 D.种姓制度 26、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城市衰落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 城市,你知道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于哪个世纪 ( ) A.9 世纪 B.10 世纪 C.13 世纪 D.15 世纪 27、拜占廷帝国的繁荣表现在( ) ①一些城市的工商业相当繁荣; ②建筑宏伟,手工业品精美; ③文化发达,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保留下来; ④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传播。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28、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B.提高了西欧的经济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封建地主加紧了对市民的剥削 D.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9、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30、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A.查理?马特 B.矮子丕平 C.亚历山大大帝 D.教皇 二、填空题() 31、“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现在有许多西方节日传入我国,如:“圣 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与这些节日有关的宗教是________。 五、问答题() 七、综合题() 32、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请列举两种方式的代表各三例。 (6 分) 和平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暴力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是学习其他民族的精华而强盛起来的。6 世纪下半叶,日本社会矛 盾尖锐,社会政局混乱,国家衰弱,天皇和一些士大夫决心改革,推行中国的隋唐制度,以振兴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日本这次改革时在位的天皇。1 分 (2)当时中日交往频繁,中国出使日本的著名僧人是谁?2 分 他在日本 10 年,传播了唐朝文化,还精心设计了一座寺庙,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这座寺庙的名称是什 么?2 分 (3)古代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主要什么方式是什么?各举一例说明 4 分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的交流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 度。(至少 2 点) 4 分 34、材料一: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 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 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材料二:十一二世纪,西欧城市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是一个典型的 例子。起初,琅城市民用巨款向城主赎买了自治权,但城主挥霍掉赎金后,背信弃义地取消了城市自治权。 被激怒的市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后来,从市民阶层中分化出富裕市民和银行家,这些 人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1 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1 分)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 分)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问题?(1 分) (5)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 分) (6)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1 分) 35、西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交汇之处,这里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他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典?该法典在历史上 有什么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亚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于西亚地区的宗教及与宗教有关的著名建筑。 36、按照提示信息填空(5 分) (1)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_____ (2)希腊雅典在_____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3)公元前 4 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______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结束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 (5)公元前 21 世纪,______朝的建立,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37、阅读下列材料: 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 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 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2 分 (2)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哪一朝代? 2 分 当时中国称该国什么名称?2 分 该帝国同中国的直接 交流始于哪一年? 2 分 (3)帝国初期的二百年间经济繁荣,为什么?2 分 (4)该帝国建立的时间什么时候?建立者又是谁?每问各 1 分,共 2 分 38、社会变迁彰显时代的进步。 (1)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新阶级是 (2)公元前 2500 年以后,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并建立奴隶制国家,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种制度被称为___________。 (3)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 39、下列有关亚历山大东征的叙述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改。 公元前 4 世纪,正当希腊城邦繁荣之时,希腊北部的波斯国强大起来。公元前 4 世纪后期,它打败了希腊 联军,控制了希腊。不久,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他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 帝国,定都巴格达。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 40、重大历史事件回顾。 (1)汉朝时,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业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___。 (2)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为与封建主争取自治权,法国琅城市民的斗争方式是___________。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流行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出现是在__________(改革)后。 41、如图,看图回答问题 (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在统治阶级内部中,上下级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 分)这个制度的形成 与哪次改革有关?(1 分)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 分) (2)这种制度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2 分) (3)请列举这种制度分为哪些等级?(3 分) 42、将与下列表述对应的知识填入相应的横线上(5 分) (1)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是___________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最强大的国家___________ (3)封建社会时期,西欧封建精神支柱是___________ (4)8 世纪中期,法兰克进行的改革是___________ (5)东罗马帝国又称___________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这里的道路铺设很差,稍有点水就变得湿乎乎的,由于用大量的牲口车运水以及岛内多雨,这 种情况经常发生。于是形成大量恶臭的污泥……他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到这里,积极从事商业贸易。通过海 洋和泰晤士河,各种货物可以运入伦敦,又可以从这里运到其它目的地。” ——意大利商人伦敦旅行见闻录(1497 年) 材料二 “在中世纪中期,西欧各国的城市如雨后春笋,增加很快……当时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也很少, 一个典型的城市,居民通常不过五千到一万……城区面积不大,房屋拥挤,街道狭窄……” ——杭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三 “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世纪西欧各国城市如雨后春笋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4 分) (不得照抄原文,可摘抄关键词,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西欧的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2 分) 44 、( 10 分 ) 连 线 题 : 请 将 下 列 历 史 时 间 与 相 应 的 历 史 事 件 正 确 连 线 。 4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 6 世纪,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 理概要》和《新律》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典 , 奠 定 了 后 世 西 方 大 陆 法 系 的 基 石 , 对 除 了 英 国 以 外 的 欧 洲 各 国 法 律 产 生 了 巨 大 影 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 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 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2 分) (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什么(2 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什么?(2 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拜占廷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2 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2 分) 46、如图,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l)仔细观察图一、图二两福美术作品,从图中 分别可提取哪些信息? (2)图一、图二两幅中外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古 代城市的发展与哪些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样的。除图一、图二所示的美术作品外,你在学习历史中还有哪些 了解历史的途径?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 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 动摇的权力,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 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 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根据材料一,写出被历史学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源头”的古代奴隶制城邦的名称。(1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法律性质文件体现了这些主 张?(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日本明 治维新后,迅速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在 19 世纪末发动了对中国的哪场战争?(2 分) (4)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 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这场运动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得了什么重大成果?(2 分) (5)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1 分) 48、2011 年,中东地区发生了称为“中东之春”的民主运动。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持续空袭利比亚。 在这一事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表现了较强的文明认同感和行为协同性,令人关注。探究历史,回答下列 问题。 (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两大文明古国。请写出这里的古代著名建筑一个和著 名法典。(2 分) (2)世界三大宗教中有两个在中东地区创立,请写出这两个宗教的名称。(2 分)阿拉伯人古代东西方文 化交流的使者,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文化传至西方的一个事例。(1 分) (3)二战后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1 分)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 丰富,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石油是怎样成为重要战略资源的?(1 分) (4)中东和平之路曲折反复,步履维艰,请你写一条建议。(1 分) 49、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中国 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提到时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是什么朝代? (2)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 试卷答案 1.C 2.【解析】 试题分析:751 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为篡夺王位,与基督教勾结。他篡位成功后为表感恩之情,把 罗马到拉凡那的一片土地奉献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使教皇辖地的疆域从此得到奠定。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3.【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这句话反映的是欧洲在查理·马特改革后形成的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 关系,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的等级制度,图片中有不同等级的划分,可以排除种姓制度,里面有骑士, 排除 CD 项,中国古代没有这一阶层,所以正确的是 B 项。 5.【解析】 试题分析:“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说明当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 主为封主,这种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可能使社会关系井然有序,社会稳 定,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君封臣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是封君和封臣承 担义务和负有责任。封君封臣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的基 础是封土制。 6.C 7.D 8.D 9.D 10.B 11.A 12.B 13.C 14.A 15.C 16.C 17.C 18.C 19.A 20.B 21.C 22.A 23.C 24.B 25.C 26.B 27.A 28.D 29.B 30.D 31.基督教 32.和平交往:丝绸之路的交流 马可·波罗来华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暴力冲突: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 33.(1)孝德天皇。(1 分); (2)鉴真、唐招提寺。(4 分); (3)暴力冲突:希波战争或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或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征服;和平交往:马可·波罗访华或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或郑和下西洋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若写张骞出使西域,不给分,因为张骞出使西域的 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它属于暴力冲突范围)(4 分) (4)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尊重、开放、宽容、包容;坚持 和平交往,共同发展(任意 2 点,意思相近即可)(4 分) 34.(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2)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5)琅城起义 (6)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35.(1)《汉谟拉比法典》(1 分);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 分)。 (2)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都到过西亚,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经过西亚 地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6 分) (3)基督教、伊斯兰教。麦加大清真寺。(3 分) 36.古巴比伦 伯里克利 亚历山大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夏朝 37.(1)罗马帝国。(2 分); (2)西汉、大秦、前 166 年(6 分); (3)统治政策的加强和内战的停止(2 分); (4)前 27 年、屋大维(2 分); 38.(1)市民阶级。(2)种姓制度。(3)汉谟拉比法典。 39.(1)“繁荣”改为“衰败” (2)“波斯国”改为“马其顿国” (3)“巴格达”改为“巴比伦” 40.(1)丝绸之路。(2)武装斗争(起义)。(3)查理·马特(改革)。 41.(1)封主与封臣的隶属关系、查理·马特改革、推行釆邑制,有条件分封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 (3)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 42.(1)亚里士多德 (2)法兰克王国 (3)教皇教会 (4)查理马特改革 (5)拜占庭帝国 43.(1)商业贸易发展;或经济发展 (2)城市道理建设(基础设施等)很差;城市规模(人口)不多;城市拥挤狭窄等 (3)城市为西方近代文明奠定基础;(或写成课文中关于城市的意义即可) 44. 45.(1)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 (2)罗马帝国。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经典)。 (3)保守,固守以往的辉煌,缺乏创新。 (4)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要学习和吸取其他 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行对外开放等等。 46.(l)图一:交通方式多样化(牛马车、轿子、骆驼)、商业繁荣、城市建筑(城门、桥梁)、店铺、商 贩、护城河、城市绿化等。(l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给分): 图二:沿街店铺、手工作坊、石块街道、服饰等。(l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给分) (2)封建杜会(l 分):手工业、商业等。(l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给分) (3)文物、遗址、遗迹、文字记载等。(1 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给分) 47.(l)雅典(1 分) (2)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 分) (3)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甲午中日战争。(2 分)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 分) (5)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保证;民主政治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基 本权利、保证社会的公平等; 48.(1)建筑:金字塔。(1 分)法典:《汉谟拉比法典》。(1 分) (2)伊期兰教、基督教。(2 分)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或把印度计数符号西传,被称为阿拉伯数 字)。(1 分) (3)巴以问题;(1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1 分) (4)土地换和平;履行联合国的各项决议;各方加强和平对话。(言之有理,答对一点即可)(1 分) 49.(1)汉朝。 (2)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经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