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5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及阿拉伯人的贡献
1.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
接亚欧的“丝绸之路”。
2.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通过这些商路,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
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3.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①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他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
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②翻译保存了
许多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面前。③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④医学
成就突出。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4.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启示:(拓展点)
影响: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
发展。
启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民族只有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兼容并蓄,
取长补短,才能长盛不衰。
易错微析
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式的认识易错:
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都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方式,都有促进经济文化传播的作用。
但暴力冲突会造成深重灾难,所以我们应该反对战争,坚持和平往来,做和平交流的使者。
例题 1 在 14 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世纪,对加强亚、非、
欧三洲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起了巨大作用的是( )
A.基督教会 B.伊斯兰教传教者 C.阿拉伯商人 D.各国政府使节
答案:C
解析: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
发展,故选C。
例题 2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话出自( )
A.穆罕默德 B.马可·波罗 C.释迦牟尼 D.屋大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史料的掌握情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他的弟子说: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故选 A。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唯一一条通道是“丝绸之路”
B.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C.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D.阿拉伯人只是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他们
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这句话中“他们”指的是( )
A.古埃及人 B.巴比伦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包括( )
A.传播阿拉伯数字 B.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
C.发明并改进阿拉伯数字 D.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
发扬光大。
材料二:《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
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请回答:
(1)分析上述材料,集中说明阿拉伯人的什么特点?
(2)阿拉伯人是在唐朝来到中国,他们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了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1.C 解析:古代东西方之间交流的商道很多,丝绸之路只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条,故
A项说法错误。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经阿拉伯人改进,并传播到欧洲,故B项错误。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重要贡献,但在文学创作,医学等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
故D项错误,故选C。
2.C 解析:此题考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
流的使者和纽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伊斯兰教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故选C。
3.C 解析:此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改进
并传播到欧洲,故C项不是阿拉伯人的贡献,答案选C。
4.(1)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2)阿拉伯人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
(3)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大意相同即可)例如将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到欧洲、阿拉伯数字西传等。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相关内容。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善于
学习先进民族文化的特点,据此回答第(1)问,第(2)(3)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
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