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 MB
  • 2021-11-11 发布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精品大全+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精选大全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 提纲精品大全+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精选大全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 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 ‎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5、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6、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原因:‎ ‎(1)内因: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2)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一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是日本历史的重大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开始:‎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电力的广泛应用:‎ ‎1879年美国天才“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他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876年,德国人奥拓制造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德国的狄赛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成了汽车;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了飞机。‎ 四、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普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晨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目由资本主义向孳断资本主义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的增长 ‎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4、城市化: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城市的公共卫生、供排水、照明、交通逐渐完善。‎ ‎5、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加大。(2)化境污染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牛顿:①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②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牛顿三定律。③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4、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 ‎6、梵高:《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 四、经过:‎ ‎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 ‎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一、背景和原因 ‎1、一次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1917年3月(俄历二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经过 ‎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开辟新时代。‎ ‎①建立苏维埃政府。②颁布《和平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③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次大战。④组建红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一、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1919年1月——6月 法国巴黎 ‎ ‎2、与会国家:27个 ‎3、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主要内容:签署《凡尔赛和约》(针对德国)的主要内容:‎ ‎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5、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 ‎ ‎2、与会国家:9个 ‎ ‎3、操纵国:美、英、日 ‎4、原因: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 ‎5、主要内容:①《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业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法权、关税、租界等合理要求。‎ ‎《九国公约》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6、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从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 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 意义: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 苏联的工业化: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至1937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4、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2、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第12课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甘地。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 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2、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主要采取不服从方式,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9年到1922年,为维护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由凯末尔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国民军战胜了协约国军,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为土耳其国家赢得了土耳其的主权和独立。它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1933年)‎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 ‎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盲目化。‎ ‎3、开始:1929年美国 ‎4、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手段)以消除经济危机(直接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2、特点:(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主要措施:①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恢复信用、②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建立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企业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和工时等③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④兴建大量公共工程。⑤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4、意义: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积极扩军备战。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3、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1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 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平洋战场 ‎1、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二战的扩大:1941.6德国突袭苏联,战争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二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1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4、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5、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6、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7、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8、1945年召开雅尔塔会议,要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9、1945年7月,美中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10、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12、1945、8、15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9月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第16课 冷战 一、冷战含义: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 1947年3‎ ‎ 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组织 ‎3、苏联的对策 ‎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样二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美苏冷战推向高潮。‎ ‎4、德国的分裂:‎ ‎(1)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2)1948年爆发柏林危机。‎ ‎(3)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进本形成。‎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成立,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 体组成。作用: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二战后美国的发展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刺激了经济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4、日本的崛起原因: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朝鲜战争使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③日本政府的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5、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二战后,在苏联的扶持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转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结果造成人们思想发生混乱,迅速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4、东欧剧变: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效果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80年代,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1989年,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 ‎1、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2、非洲年 ‎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开始。1952年,埃及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摆托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第20课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1、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由美、中、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3、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国际投资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加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宗旨:以非歧视、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障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作用: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 ‎3、美国推行霸权主义:(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入侵南斯拉夫。(2)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 “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5、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生态与人口问题: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卷附参考答案 ‎ 班级 姓名 得分 ‎ ‎(开卷 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20分)‎ ‎ ‎ ‎1.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 ‎2.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 ‎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 ‎  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影响 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大萧条及其影响 ‎ ‎4.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道:“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没有军事意义上的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13万人伤亡。正如国务卿贝尔纳斯所说:‘炸弹扔在日本,正是为了在俄国收到效果。’”由此可见,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根本意图是 ‎ A.攫取世界霸权 B.威慑苏联 C.验证核威力 D.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5.下面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为“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图片展准备的一组图片。其中能入选的有 ‎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 6.“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7.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评述经济全球化时说:“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里的“不合理和荒唐”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A.会造成新的国际冲突,引发世界大战 B.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 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技术 D.易加剧不公平国际竞争,加剧贫富分化 ‎8.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 10.“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北京奥运会会歌的传唱让“地球村”家喻户晓。“地球村”反映出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①政治多极化 ②经济全球化 ③文化多元化 ④区域集团化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二、组和列举题(共6分)‎ ‎11、请按要求写出相关组织的名称:‎ ‎①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成立的国际组织——‎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③ 1995年1月1日成立的国际贸易组织——‎ ‎12、请写出与下列表述相对应的美苏领导人 ‎①宣称美国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侵略”的美国领导人—— ②改革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苏联领导——: ‎ ‎③1962年制造古巴导弹危机的苏联领导人—— ‎ 三、改错题(12分)‎ ‎1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 改正:‎ ‎【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是航天事业。‎ 改正:‎ ‎【 】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对其影响日益增大的是跨国公司。‎ 改正:‎ ‎14、1942年1月1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下是一位同学模拟法国人在当天听到这一消息后的一段感言。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用相关史实说明错误的原因。稍烟未尽的凡尔登战役,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场战争是那么的惨烈与无情……‎ 我多么希望美国尽快宣战,参加到这场战争中来抗击法西斯的幕行;也多么希望维持世界和平的联合国能尽快出面调停,使世界早日恢复安宁……‎ 错误: 说明: ‎ 错误: 说明: ‎ 错误: 说明: ‎ 四、材料阅读题。(共2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 ——《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 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3分)‎ ‎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2分)‎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3分)‎ ‎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6.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对欧盟领导人的智慧产生了严峻的考验。而法、德两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阅读材料,运用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材料三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 ‎1951‎ 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1967‎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 ‎1974‎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79‎ 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 ‎1981‎ 希腊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二次扩大 ‎1986‎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 ‎1993‎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4分)‎ ‎ (2)材料二中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2分)‎ ‎(3)根据材料指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进程中的两大趋势。(2分),并指出这次扩大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重大变化。(2分)‎ ‎17.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不断,面对挑战,人类总是能够化解危局,不断进步。让我 们走进历史,共同探寻历史的智慧。(12分)‎ ‎【再现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给上图写一段解说词。(4分)‎ ‎【解读历史】‎ 图一: 图二:‎ ‎ ‎ ‎ 1945年9月9日,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2)从图一中,你获得了哪一重要历史信息?(2分),简述它与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2分)‎ ‎【探究历史】‎ ‎(3)由“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趋势图”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经济持续发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其原因之一是( )(1分)‎ A.欧洲走向联合 B.美国在欧洲实行民主改革 C.根除了经济危机隐患 D.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探究历史】‎ ‎(4)请给以上学习内容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主题。在贯彻这一主题过程中,世界各国应遵循哪些原则?(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B B D C C D 二、组合列举题。(6分)‎ ‎11、国际联盟、欧盟、世界贸易组织(WTO)‎ ‎12、杜鲁门、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 三、辨别改错题(12分)‎ ‎13、1、×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2、×航天事业。(信息产业) 3、√‎ ‎14、凡尔登战役 说明: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希望美国尽快宣战 说明:美国已经于1941年珍珠港事件中对日宣战,参加了二战 联合国 说明:联合国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才决定成立 四、材料阅读题。(22分)‎ ‎15.(10分):‎ ‎(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2分)‎ ‎(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2分)‎ ‎(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3分)‎ ‎(4)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分)‎ ‎16. (10分):‎ ‎(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英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西欧的控制。(一点1分,4分)‎ ‎(2)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2分)‎ 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2分)‎ ‎(3)趋势: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双重性组织发展。(一点1分,2分)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点一分,2分)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点1分,2分)‎ 五、合作探究(12分)‎ ‎17、(1)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要求从背景、时间、地点、国家、内容、影响等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满分4分)‎ ‎(2)国共实现合作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分)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2分)‎ ‎(3)A。(1分)‎ ‎(4)合作共赢;团结就是力量等。各国应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求同存异”等(一点1分,共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3分)‎ 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分)‎ ‎1、2012年11月7日,部分群众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游行集会,纪念“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95周年。这次革命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3.下面对于《九国公约》评价正确的是( )‎ ‎①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②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④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全面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 ‎ ‎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持续 B.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 C.国际联盟的成立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5.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方法是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杜鲁门主义 D.法西斯专政 ‎6.下面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是( )‎ ‎①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②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③根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④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二战”前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 A.苏台德区被割占 B.法国战败投降 ‎ C.苏德战争爆发 D.日本偷袭珍珠港 ‎8.2013年初,俄罗斯多个城市举行活动,纪念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70周年。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主要是因为它 ‎ A.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 B.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 D.使二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9.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 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 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 ‎10.2013年3月26日,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这是金砖国家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行领导人会晤。在历史上,非洲最早成为欧洲的殖民侵略对象以及欧洲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标志事件分别为 ‎ A.新航路开辟;1956年埃及独立 ‎ B.工业革命;“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 C.新航路开辟;纳米比亚独立 ‎ D.工业革命;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C.北约的建立 D.联合国的建立 ‎12.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没有等待,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当今世界( )‎ ‎ A.美国已经成为次要国家 B.“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被打破 ‎ C.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D.美苏争霸将长期存在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小题6分,第14小题10分,第15小题10分)‎ ‎ (2013·山东青岛)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 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他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文件的出版,总计达6万多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而其核心是中国问题……它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它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三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战争等。‎ ‎——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5分)‎ ‎(1)材料一中的“《凡尔赛和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1分)该和约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从而引发了什么运动?(1分)‎ ‎(2)材料二的“它”指什么?(1分)‎ ‎(3)材料三的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4)《参考消息》评出了2011年十大国际新闻,其中之一是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亚太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对此,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捍卫国家利益?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2013·山东威海)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材料二:‎ ‎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着一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雄交响曲》是德国哪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作品?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一项重要科技发明。(2分)‎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属于哪一个帝国主义侵略集团?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标志着哪一地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分)‎ ‎(3)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德国是如何“‎ 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2分)‎ ‎(4)根据材料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于哪一年?“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2分)‎ ‎(5)列举材料二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两次重要战役的名称。(2分)‎ ‎(2013·安徽)15.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2分)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2分)‎ ‎(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分)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2分)‎ ‎(3)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答题纸 一、选择题(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小题6分,第14小题10分,第15小题10分)‎ 第13小题‎ ‎(1) (2分)‎ ‎(2) (1分 )‎ ‎(3)‎ ‎(4) ‎ ‎ ‎ ‎ (2分) ‎ 第14小题 ‎(1) (2分) ‎ ‎(2) (2分) ‎ ‎(3) (2分) ‎ ‎(4) (2分) ‎ ‎(5) (2分) ‎ 第15小题 ‎(1) (4分)‎ ‎ ‎ ‎(2) (4分) ‎ ‎ ‎ ‎(3) (2分) ‎ ‎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总分: ‎ 一、选择题(50分)‎ ‎1、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有一些历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 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C、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3、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4、斯大林指出某一政策的特征是“在于利用市场,通过市场,而不是以直接以直接的产品交换,不要市场,在市场以外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B、五年计划C、工业化政策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6、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到“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种现象发生在( )‎ A、1775——1783年 B、1929——1933年 ‎ C、1861——1865年 D、1990——1998年 ‎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调整农业政策D、兴建公共工程 ‎8、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 )‎ A、1932年纳碎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建立恐怖独裁统治C、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 D、德国疯狂扩军备战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转嫁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 )‎ ‎①日本②英国③德国④美国⑤意大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0、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C、七七事变 D、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1、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国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 A、德国 B、西班牙 C 、意大利 D、日本 ‎12、历史上把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达到满足自己利益的政策称之为“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将绥靖政策推向巅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慕尼黑阴谋 C、苏德战争爆发 D、太平洋战争爆发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慕尼黑阴谋 B、德军突袭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卢沟桥事变 ‎14、促使美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战役 ‎15、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两个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B、协约国和国际联盟 C、同盟国和联合国 D、北约和华约 ‎16、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B、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开辟 D、《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7、下列事件中,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 )‎ A、慕尼黑阴谋 B、希特勒上台 C、吞并奥地利 D、德军突袭波兰 ‎18、“欧元”“世界最大经济体”。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组织是………( )‎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20世纪7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是………………………………………………………………………………( )‎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20、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国家名称的改变 B、社会制度的改变 C、经济体制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 ‎21、500多年前,非洲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500多年后,“黑暗大陆”初现曙光,殖民统治纷纷瓦解,其标志性的事件是………………………( )‎ A、埃及获得独立 B、出现“非洲独立年”‎ C、纳米比亚独立 D、曼德拉当选总统 ‎22、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之间的冲突………………………………………………………………………………( )‎ A、美国与巴基斯坦 B、印度与巴基斯坦 C、以色列与美国 D、以色列与巴勒斯坦 ‎23、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4、邓小平说:“现在旧的(国际)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并没有结束,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美苏两极格局 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D、“一超多强”与多极化趋势 ‎25、“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北京奥运会会歌的传唱让“地球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多元化 D、区域集团化 二、图说历史(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 图四 图五 ‎1、图一的人物是 ,1936年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2、图二的人物是 ,1933年,他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 。‎ ‎3、图三的人物是 ,1959年在他的领导下,古巴通过武装斗争,走上了 道路。‎ ‎4、图四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组织的旗帜,这个组织是 ,它成立于 ‎ 年。‎ ‎5、图五是1949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 组织,简称 。‎ 三、材料分析题 (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漫画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哪次会议上的争吵?在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三个国家?‎ ‎2、会议最后签的是什么条约?你怎样看待这个条约?‎ ‎3、在会议上美国的目的是否达到?为此美国又做了什么?‎ ‎4、根据条约规定,会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叫什么?被哪两个国家操纵和控制?‎ ‎5、假如你是漫画中的德国老兵,你会怎么做?‎ ‎6、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中国,列举与中国有关的内容,并说说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统治者纷纷寻找出路。‎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反映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危机之后一段历史图片,请认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二战前 ‎ 二战中 ‎ 二战后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 ‎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2、为摆脱危机,美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 ‎3、在二战中,美国和日本分别属于哪个战争阵营?他们参与二战的结果怎样?‎ ‎4、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和日本经济都获得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请简要分析美、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共同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美国和日本的这段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从美、日两国摆脱危机的对策、在二战中的结果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陈述启示)‎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8日,美国国防部发布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妄评中国军力发展变化,质疑中国国防预算,重弹“中国军事威胁”‎ 老调。5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该报告是冷战思维的产物。‎ ‎(1)上文中的“冷战”是指什么?标志“冷战”开始和结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大变动。‎ ‎(2)请分别写出一战、二战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四、探究题 ‎(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欧洲近现代的发展历史,小敏绘制了以下图示,请你结合图示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1914-1918年”和“1939-1945年”欧洲爆发了哪两次战争?请分析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有何不同?‎ ‎    ‎ ‎(2)20年的休战是在哪一体系下维持的?请你说出这一体系的形成与哪两次重要的会议相关?‎ ‎    ‎ ‎(3)1945年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    ‎ ‎(4)依据图示,请你总结从近代到现代欧洲发展的总体趋势如何?‎ ‎    ‎ ‎(5)根据欧洲的发展历程,谈一谈带给你的感想和启示。‎ ‎(二)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 ‎(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 ‎(2)“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 ‎(3)“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4)图一、图二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两大组织的建立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5)从图三、图四中你能获取美苏争霸的什么信息?‎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 ‎(6)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 ‎1.有关一战后世界体系建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C.华盛顿会议主要协调了美日矛盾 D.国际联盟实际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2.1919年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英法日等国与美国的矛盾 B.英法美等国与德国的矛盾 C.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D.协约国与同盟国的矛盾 ‎3.法国人强烈要求选定巴黎和会的时间和地点,充分反映了一战法国人的什么样的心态?‎ A.与德国平等对话 B.对德国充满恐惧 C.对德国充满敌意的复仇激愤 D.不合作 ‎4.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中国国内发生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5.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 A.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 B.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 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 ‎6.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7.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是 A.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B.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 D.国内各种矛盾尖锐 ‎8.俄国粮食产量在1921年——1925年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斯大林体制       D.走上了苏联农业集体化道路 ‎9.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模式在经济方面强调发展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10.“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A. 欧洲和东亚地区 B.亚洲地区 C.欧洲、西亚和非洲地区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11.华盛顿会议中,哪一条约的签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12.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以下列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最为激烈 A.美英 B美日 C英日 D英法 ‎13.“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是指 A.1917年,美国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B.一战后,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发生冲突 C.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D.胡佛当选总统,把美国拖进了对外战争的道路 ‎14.1930年的美国,很多工厂倒闭,大批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国家政策的调整C.美国罗斯福新政 D.经济大危机 ‎15.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是因为①社会生产的产品太少 ②很多工人失业 ③工人的工资收入太少 ④资产阶级故意销毁大量商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6.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词中说道: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演说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A.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 B.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C.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珍珠港事件 D.美国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17.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失业公民生存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A.调整农业 B.调整工业 C新建公共工程 D整顿金融 ‎18.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从整顿银行开始 B.是为了摆脱危机而进行的 ‎ C.其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D. 目的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 ‎19.关于罗斯福在美国新政期间的历史作用,错误的认识是 A.新政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没有罗斯福也可能有其他人来主持新政 C.罗斯福在美国历史的转折关头起到重要的作用 D.只有罗斯福上台,才可能有美国的新政和经济危机的消除 ‎ ‎20.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21.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德国,煽动复仇主义的法西斯狂热分子是 A.希特勒 B.墨索里尼 C.广田弘毅 D. 佛朗哥 ‎22.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 ‎①大肆屠杀犹太人 ②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为不满 ③鼓吹领土扩张 ④产生于世界经济危机之后 A. 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3.参加慕尼黑的英国首相是 A.丘吉尔 B.罗斯福 C.劳合.乔治 D.张伯伦 ‎24.慕尼黑阴谋的直接受害国是 A.苏联 B.波兰 C.德国 D.捷克斯洛伐克 ‎25.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B.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26.右边这幅图片是 A.《记忆中的永恒》 B.《愤怒的骏马》‎ C.《格尔尼卡》 D.《战争》‎ ‎27.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国突袭苏联 ‎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28.二战开始后,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是 A.不列颠之战 B.进攻法国 ‎ C.中途岛海战 D.莫斯科保卫战 ‎ ‎29.《虎!虎!虎!》主要内容是描写 A.德国闪击波兰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 D.莫斯科保卫战 ‎ ‎30.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到:“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 绥靖政策 B. 对德作战 C. 中立自保 D. “冷战”政策 ‎31.二战中的“巴巴罗萨计划”是指 A.不列颠之战 B.德国进攻法国 C.德国偷袭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 ‎32.二战中领导苏联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A.列宁 B.勃列日涅夫 C.斯大林 D.戈尔巴乔夫 ‎33.珍珠港事件发生于 A.1939年9月 B.1940年5月 C.1941年12月 D.1941年6月 ‎34.关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夺美英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 ‎ B.争夺世界霸权,吞并中国 C.发展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 ‎ D.取得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 ‎35.下列国家参加二战的先后顺序是 ‎①英法 ②美国 ③苏联 ④德国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36.德军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是 A.持久战 B.运动战 C.闪电战 D.阵地战 ‎37.左图中的人物是 A.丘吉尔 罗斯福 列宁 ‎ B.张伯伦 罗斯福 斯大林 ‎ C.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 ‎ D.罗斯福 斯大林 丘吉尔 ‎38.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这一行动 A.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 B.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C.加快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      ‎ D.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39.1945年,盟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攻克柏林的军队是 A.英国军队 B.苏联军队 C.美国军队 D. 加拿大军队 ‎40.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不包括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美国都参加了战争 C.日本都是战败国 D.中国都参加了战争 ‎ ‎41.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局面出现新变化,开始向着(     )转变?‎ A.“一超多强”局面  B.两极格局  C.中美对峙  D.多极格局 ‎42.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 A.叶利钦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3.最早提出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联合国家会议 ‎44.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A.1945年 和1989年 B.1946年和1990年 C.1947年和1992年 D.1947年和1991年 ‎45.上个世纪末,华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哪方面?‎ A. 国家名称 B.民族构成 C.社会制度 D.文化观念 ‎46.欧亚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主要原因是 A.没有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 B.没有实行土地改革 C.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D.没有对工业企业进行改革 ‎47.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苏、美两个大国而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七十七国集团 ‎48.它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先行者,又时二战的主要发动者。它是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日本 ‎49.下列历史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僵化的斯大林模式——东欧剧变 ‎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胜利 C.世界经济全球化——联合国的成立 D.罗斯福新政——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 ‎50.1935年意大利入侵 A.保加利亚 B.捷克斯洛伐克 C.西班牙 D.埃塞俄比亚 二、填空题(每空2分)‎ ‎51、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成立,世界上第一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52、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 》‎ ‎53、 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 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5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第一战场是指 。‎ 三、材料分析题 ‎5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当代美国史学家说: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地统治的新理论。 ‎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三: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胜国瓜分殖民地”是通过什么会议进行的?在该会议上主要签订了哪个条约?它的签订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是什么条约造成的?它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个“和平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看待“和平制度”?‎ 四、简答题 ‎56、(1)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政策最显著的不同点是什么?‎ ‎(2)它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有哪些相同点?‎ ‎57、(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于哪国?火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汽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因特网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3)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58、追求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人们至今没能解决的难题。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这场战争给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团结就是力量”,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事例,说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1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没有再发生大规模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请你举出两次局部战争的名称。‎ ‎ ‎ 答案卷 二.51. 52. 《 》 ‎ ‎53. 54. ‎ 三55.(1)‎ ‎(2)‎ ‎(3)‎ 四56.(1)‎ ‎(2)‎ ‎57.(1)‎ ‎(2)‎ ‎(3)‎ ‎58.(1)‎ ‎(2)‎ ‎(3)‎ 初三历史月考答案 一ABCBC BABAC ABCDA BCDDC ACDDC CCDBB CCCCB CCDBC DDBDC CCCAC 二 10分人民委员会 国家工业复兴法 1939 1945 苏德战场 三10分(1)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影响: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九国公约》 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 这一体系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 四10分1.(1)新政之前,资本主义实行自由放任的统治政策,而罗斯福政府则运用国家权利对经济全面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2)都是在维护现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都是成功的探索,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2. 10分(1)英国 火车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汽车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3)科技革命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3.10分(1)萨拉热窝事件 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破坏,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2)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3)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两个即可)‎

相关文档